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的教学方法有效分析论文_陈湘莲

湖南医药学院检验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418000

【摘 要】目的:探究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教学的有效方法。方法:对我校2015年度的40名学生开展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中20名学生,针对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的教学内容展开研究,A组给予新颖的教学方法,B组给予传统教学方法。分别观察对比两组中学生的学习情况。结果:A组的实习生在学习进度、掌握程度、后期反馈能力上等均有更好的体现,两组学生在学识掌握度上,A组的95%明显高于B组学生的70%,组间比较得出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X2=4.3290,P<0.05);同时,A组学生的动手能力及临床反应力也较B组学生更迅速,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新颖的教学方法来开展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的教学工作,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和实践能力,值得推广。

【关键词】病原微生物学;免疫学;教学方法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的教学工作在近年来受到了较多的关注,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教学环境下学生的需求,需要有更加完善的教学方法,及时针对病原微生物和免疫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更新,提升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教学的效率,病原微生物和免疫学是医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病原微生物学中对各种与医学相关的病原生物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系统阐述了其生物学性状、传播与流行规律、临床检验方法、防治原则等内容。免疫学中则涉及到研究生物体对抗原物质免疫应答性及其方法的生物-医学科学,这两门学科的教学效果会对医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和未来发展均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在本次探究中,对我校2015年度的40名学生开展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通过对比实验的方式来探究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教学的有效方法,详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将我院2015年度的40名学生开展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采用抽签法进行分组,随机分为A组(n=20)和B组(n=20)。A组中,学生年龄17~20岁,平均年龄(18±0.5)岁;B组学生年龄16~20岁,平均年龄(18±1.0)岁。两组中学生在年龄、学历等一般资料上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教学方法

B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由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讲述,学生记录知识点。A组:①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不仅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更是一个发展的主体。每个学生都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对知识进行枯燥的解说,学生在不停的记忆。长时间的学习中,这种教育手段就渐渐显露了弊端,不仅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还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中,教师应该运用实际案例来增加学生实践的能力,以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代替枯燥的知识讲解,定期带领学生参见课外活动,鼓励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有关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的知识点,并进行思考,探索解决和应对的方法,充分发挥想象力,让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得到提升。②用网络资源拓宽学生视野。运用OA系统等网络资源来进行联合教学,让学生随之随地都可以对知识进行补充和巩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之间互相影响,提高学习动力和兴趣。同时,有了教师的后期引导与启发,进一步的对学生的知识进行巩固。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建立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了解知识点,在教学的过程中代入相关临床实践操作方面的真实案例,将学生引入到情境中去,结合实际案例来对知识点进行把握。比如原生物性疾病的诊断与控制、病原生物性疾病流行的特点、病原生物性疾病的控制、血清学方法的相关知识点等等。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习及应用学科思想。比如选择针对性的病例分析,新颖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在应用中要结合实际情况来展开,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③提升课堂效率。课堂是学习的重点,因此提高课堂的效率是促进学生学习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知识的关键。优化课堂教育模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融入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精心的进行教材的选择工作,提高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知识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前期以巩固基础为主,后期以提高学生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水平为主要目标。在可以尝试翻转课堂教育模式,将学生推向课堂的主导地位,教师用于点播学生思维发展的作用,抛出问题,鼓励学生思考,促进学生的知识的积累。不仅如此,新型的课堂模式还可以使学生有学习的新鲜感和学习的动力。

1.3评价指标

对接受了两种不同教学方法的学生来进行教学评价,分别对两组学生进行考核,将学生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差四个评价标准,以中等及其以上的得分作为合格。统计学生的考试合格率及实践操作的准确率,进行对比探究。

1.4统计学处理

在本次的研究中,相关的统计结果均以数据的形式来进行表达,使用Epidata3.0进行录入,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率和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卡方检验进行统计推断,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T检验进行统计推断。检验水准为P=0.05。

2结果

A组的实习生在学习进度、掌握程度、后期反馈能力上等均有更好的体现,两组学生在学识掌握度上,A组的95%明显高于B组学生的70%,组间比较得出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X2=4.3290,P<0.05),见表1

3讨论

随着我国医学水平与教学工作的不断发展,病原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已经成为了医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病原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教学内容较为复杂,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教学效率,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但病原微生物和免疫学的内容较为复杂和枯燥,许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兴趣并不高,一直以来,在病原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教学中,针对知识与实践教学的开展还不够完善,许多教师还没有系统性的病原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进行分析。病原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在医学研究中非常重要,对学生日后的升学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一些学习兴趣并不强烈的学生,大多将病原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学习看成一项任务,学习书本知识只是为了日后的升学考试。不仅如此,由于在日常生活中有关病原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应用较少,所以学生在学习时也难以得到相关知识实践的机会,这也直接导致了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在这种情况下,教育者不能继续往前的落后的教育模式,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效率是解决当今病原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堂现状的有效措施。病原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还需要从多个方面来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1] 王平,田维毅,梁建东等.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基本功训练的实践与探索[J].重庆医学,2015,18(04):560-562.

[2] 王平,田维毅,王文佳等.四维教学模式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与探索[J].重庆医学,2010,39(05):623-624,629.

[3] 王桂芬.实施"10+35"教学模式提高《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实验课教学质量[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20):88-89.

[4] 杨胜辉,冯敏,卢芳国等.中医院校护理学专业“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教学改革[J].科教导刊,2015,06(16):99-100.

论文作者:陈湘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3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3

标签:;  ;  ;  ;  ;  ;  ;  ;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的教学方法有效分析论文_陈湘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