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婚了,别忘记孩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别忘记论文,孩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快报》报道:日前两名年约15岁的女学生因心情不好而服食过量药物,倒卧在广州一快餐店中。后经了解,其中一名是单亲家庭的子女,父母离异导致了她的心理障碍,一有什么不开心就想着自杀。她的这种情况,有无代表性呢?
带着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笔者走访了广州市的几所中学进行调查,得出的情况是令人吃惊的:一个50人的班上,单亲家庭的孩子多则十几人,少的也有五、六个,这些单亲家庭的子女存在着早恋、成绩差、内向、自卑、孤独等等的问题,很值得社会的关注。
东山区某中学初三级的女同学小周,父母几年前离异。她母亲是一位收入低微的服务员,没有能力负担小周的生活费用,父亲则是一个无固定职业的“自由人”,长年漂泊在外,小周监护和教育责任落到了年老的爷爷、奶奶身上。自父母离异后,小周变得越来越爱撒谎,她的班主任王老师对笔者说:“到现在我已无法弄清她所讲的话哪句是真哪句是假。有一次小周见同班的一位同学由于要移民国外,老师和同学就特别搞了一个欢送会送别这位同学,小周很是羡慕。为此,她就编出一个谎言对老师说,她也要转学了,三番四次咨询老师是否也为她开个欢送会……”
王教师对此分析说,小周的这些行为,目的都只是想引起旁人的注意,寻找一种温暖罢了。
小周虽说由于缺乏家庭温暖而变成了“大话西游”的“作者”,但她同时也因为缺少亲人的照料而变得十分自立,无论大病小病都是自己到医院看病抓药,有时甚至是自己为自己注射针剂。而且她的性格中也存在着乐于助人的一面。王老师说:“至今我也无法准确地对小周的行为下结论,但父母离异对她的打击可以肯定是不轻的。”
单亲家庭的子女通常是显得特别的内向及过分的自尊,就如同是初三级的女同学小李,父母已离异多年,但她却一直在同学和老师面前不断地编说自己家庭如何温馨的故事,以此来隐瞒自己家庭的不幸。直到有一段时间,小李由于听说生父即将再婚而成绩一落千丈,老师按小李留下的家庭电话找到她的父亲,才知道事情的真相。
在东山区的另一所中学里,笔者发现由于母亲经济困难而将孩子判给父亲的占了这类家庭总人数的90%,这种单身的父亲性格通常十分暴躁。就如该校初三级的男同学小辉,当他还是3岁时, 母亲就由于犯罪而被判入狱,很长的一段日子,小辉都是跟父亲不断往返广州—韶关监狱。直到他读小学6年级时,母亲才得以刑满释放, 但由于母亲出来后又重操旧业,父亲一气之下便和她断绝了来往。离婚后,小辉的父亲将怨气都发泄在小辉身上,动不动就对他拳打脚踢,结果小辉是越打越坏,最后离家出走。
该校的德育处叶主任说:“也许是单亲家庭都缺乏足够的爱吧!来自这种家庭的孩子都显得特别早熟,基本都带有早恋倾向,以求从对方身上寻找一种心灵的慰藉。小小的年纪,就双双对对的了。”
交谈中,叶主任还提到一位女初中毕业生的事。她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婚了,她跟着父亲过日子。当她出落成一个大姑娘时,父亲每逢喝醉了酒,就将她当成是她母亲,要亲要抱……幸好该女同学自卫意识很强,每每都挣扎逃跑了。结果她草草地读完了初中,便立即离家到其它城市卖唱去了。
面对着这一个个的个案,不禁令人心情沉重。怎样对待、关心和帮助这些单亲家庭的孩子呢?如何有效地防止他们在心理上、行为上倾向于不良的趋势呢?其实,即使是教育部门的老师也是“老兵遇着新问题”般地感到茫然和没有把握,而社会上也是缺乏这方面的指导或辅助性的机构组织。
标签:婚姻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