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核磁共振对股骨头坏死诊断效果的比较论文_刘梁生,张雪宁(通讯作者),赵飞翔,李江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300211

摘要:目的 比较核磁共振和CT诊断对股骨头坏死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在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收治的86例股股头坏死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进行CT检测和核磁共振的检测,比较两种方法对患者进行诊断的诊断率。结果 本研究86例股股头坏死的患者共涉及到152个髋关节,CT检测出105个,核磁共振检测出138个,两组比较,观察左右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结论 临床上对股骨头坏死进行诊断,采用核磁共振的方法,其诊断效果优于CT诊断,能够提高临床检测的诊断率,有助于对患者进行治疗,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CT;核磁共振;股骨头坏死;诊断效果

股骨头坏死在临床上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骨关节疾病,这通常是因为血液病和烧伤等原因而导致的,也有因为风湿病而发病,一般发生在25到50岁的人群当中[1]。如果对患者长时间不予以有效治疗,可能会导致患者机体损伤,其主要的临床表现是患者的臀部、腹股沟和腹部出现间歇性的疼痛和持续性的疼痛,持续表现为下肢无力和酸麻等症状,直接会导致患者伤残[2]。所以及早诊断和及早治疗对于患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本研究主要分析核磁共振对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价值,同时选择CT诊断进行辅助比较,结果取得较为满意的成效,现将主要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中,选择86例患者作为本研究研究对象,其中有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43例,患者的最大年龄为60岁,最小年龄为28岁,平均年龄为(45.6±11.1)岁。本研究所有患者经过临床检验和诊断,确诊为股骨头坏死,共涉及到坏死的关节152个。其中有20例患者具有血液系统疾病,30例患者具有严重的酗酒史,36例患者具有髋关节伤史,本研究所有患者基本上均长期采用激素治疗。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具有研究价值。

1.2方法

CT检查:患者需要以仰卧位为主,采用64排螺旋高分辨率CT扫描机,对患者进行扫描,设置扫描参数为115kV~120kV,设置其层厚和间距为10mm,重点对患者的病灶地区进行扫描。

磁共振检查:患者同样选择仰卧位,采用磁共振扫描仪对患者进行扫描,其扫描厚度最低值设置为4mm,最高值设置为9mm,重点对患者的病灶区域进行扫描,对患者的病灶部位进行4mm的薄层联合加层扫描。磁共振选择为美国64排螺旋扫描机,扫描参数为115kv~120kv。

1.3股骨头坏死的分期标准

Ⅰ期患者:患者经过X线检验,CT检验显示正常,但经过核磁共振检查出现异常;Ⅱ期患者:患者经过X线扫描正常,采用CT检查和核磁共振检查均发现异常;Ⅲ期患者;患者经过X线扫描,表现出股骨头轻度塌陷变形;Ⅳ期患者:患者出现死骨,患者的髋关节碎裂变形[3]。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有涉及到的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IBM SPSS23.0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涉及到的技术资料采用??检验,组间比采用单因素方差检验,P<0.05表示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研究86的股股头坏死的患者共涉及到152个髋关节,CT检测出105个,核磁共振检测出138个,两组比较,观察左右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详细情况请参见表1所示。

3.讨论

根据病因的不同,股骨头坏死也会分为创伤性和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主要是因为外界创伤导致患者的髋关节现脱位,致使患者出现股骨头骨折,这种情况会对患者的骨关节的组织的血液供应造成破坏,使患者的股骨头供血不足,进而出现坏死情况[4]。非创伤性的股骨头坏死的病因较为复杂,但一般因为患者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和血液障碍等疾病而导致的,严重的酗酒情况也会导致患者出现该种情况。针对于股骨头坏死,常常需要本着及早发现、及早治疗的原则进行。本研究主要分析核磁共振对股骨头坏死的诊断效果,从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与CT检验相比,核磁共振的诊断率更高。应用CT进行临床诊断的时候,CT的成像速度相对较快,能够更加准确快速的对患者病情进行诊断,这可以准确地对患者的死骨形成情况进行了解,而且对于的脱位情况和关节的破裂情况,也能够进行更好的了解[5]。但是CT检测的诊断率虽然很高,核磁共振的检出率更高,相对而言,采用核磁共振对患者股骨头坏死进行诊断,其主要优点是,核磁共振可以通过电磁波的射频脉冲患者进行诊断,诊断过程中对人体的伤害较小,无辐射。而且核磁共振扫描主要针对患者股骨头的缺血性坏死进行扫描,其不会受到患者相关部位组织的限制,因此可以任意的断面成像,能够提供更加详细的病变信息。同时采用核磁共振对患者进行诊断,可以连续多种技术进行联合应用,能够获得更加详细的诊断数据,有助于患者的临床诊断。综上所述,临床上对股骨头坏死进行诊断,采用核磁共振的方法,其诊断效果优于CT诊断,能够提高临床检测的诊断率,有助于对患者进行治疗,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文兵.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断的比较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2,04(06):215-217.

[2]李广明.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的临床诊断价值[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4,21(03):2060-2063.

[3]马坚,艾阳平.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像学检查[J].当代医学,2014,21(06);1537-1539.

[4]鲁广华,李俊峰,赵大聪.股骨头坏死CT与MRI诊断的临床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27(11);245-247.

[5]温建逸.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CR、螺旋CT诊断价值[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4,28(01):263-265.

论文作者:刘梁生,张雪宁(通讯作者),赵飞翔,李江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5

标签:;  ;  ;  ;  ;  ;  ;  ;  

CT、核磁共振对股骨头坏死诊断效果的比较论文_刘梁生,张雪宁(通讯作者),赵飞翔,李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