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配合简化适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5例论文_刘恩昌

温针灸配合简化适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5例论文_刘恩昌

刘恩昌 (江苏省仪征市青山镇卫生院中医科 211417)

【中图分类号】R245.3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3-0362-01

腰椎间盘突出症系针灸临床较为常见疾病之一,好发于20-50岁青壮年,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笔者自2010年至今采用温针灸、牵引、简化适宜技术董氏手法治疗腰椎盘突出技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症65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诊疗

全部65例病例均为我院门诊和住院病人,其中男性38例,女性27例,年龄28-65岁,病程1周-10年,临床表现为腰痛,可向臀部及下肢放射,或伴有下肢麻木。CT或MR提示腰椎间盘突出部位和程度,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加强试验阳性。部分患者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

2 治疗方法

2.1 骨盆牵引术 使用德丰牌牵引仪牵引,牵引时间30min根据体重设定拉力。

2.2 温针灸治疗 主穴L3~S1 夹脊穴、腰阳关、关元俞、膀胱俞、秩边、环跳、承扶、殷门、承筋、承山、昆仑。寒湿偏重加阴陵泉,气滞血瘀加血海,三阴交,久病加足三里。急性发作加委中,用华佗牌一次性针灸针,除环跳穴用75mm长针,其余穴位均用50mm长针,其中腰阳关、环跳、昆仑穴针灸针尾部插一2cm长艾条,底部点燃,30mim后艾条燃尽取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简化简化适宜技术董氏手法治疗腰椎盘突出技术[1]

2.3.1 棘旁点穴手法

患者俯卧位,术者位于患者患侧,用两手拇指相对按顺序由下至上按骶1至腰2患侧棘旁。点按强度以患者能忍耐为度,每穴持续按3秒钟,反复操作3次。

2.3.2 小斜扳手法

患者侧卧位,患肢在上,呈屈膝屈髋放松状态,健侧下肢伸直,术者一肘部退顶患者肩前部向后上方,另一肘部推按臀部髂骨骨翼处向前下方,两肘点相配合,同时使腰部旋转15°+3°,放置支点偏下腰部。

2.3.3 调髋手法

患者仰卧位,术者立于患者一侧,两手使其双下肢屈髋位,并尽力推膝部向内,呈髋内收内旋位,同时用力(可借术者上身重力下压),持续5秒钟左右,然后逐渐将下肢伸直。

上方每日一次,6天为一疗程,两疗程间休息一天,治疗五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定标准[2]

痊愈:腰腿疼痛消失,直腿抬高试验700以上,能恢复原工作。

好转:腰腿疼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

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变。

3.2 治疗结果

65例患者经过治疗痊愈48例占74%,好转15例占23%,无效2例占3%,总有效率95%。

4 典型病例

患者周某某,女性46岁于2013年7月12日就诊。主诉:腰痛伴右下肢疼痛加重一周。病史:于半月前始腰腿疼痛,在仪征化纤医院查腰椎CT示L5~S1椎间盘突出。予以输液治疗一周(具体用药不详)无效,疼痛加重,夜晚痛甚不能入眠。经人介绍来诊,给予上方治疗三天后疼痛减轻,夜晚已能入眠,4个疗程后疼痛消失而痊愈。

5 体会

董氏手法以生物力学为指导通过松脊旋盆,调髋手法松解椎旁和髋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挛缩,达到脊柱—骨盆—髋关节的三维力学平衡,缓解神经根受压[1]。因笔者一人工作,故简化董氏双人对抗牵引为机械牵引。

现代医学认为椎间盘退变是腰椎间盘突出的病理改变基础,而外伤则为其发病的重要原因。中医认为本病内因肝肾亏虚,外因起居不慎,负重闪挫。《杂病源流犀烛》则明确提出:“腰痛,精气虚而邪客病也。肾虚其本也,风寒湿地痰饮、气滞血瘀闪挫其标也。”夹脊穴所在是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经气外延重迭覆盖之处,夹脊穴于此联络沟通二脉,具有调控二脉的枢纽作用,针灸夹脊穴时能起到调节两经的整合作用。温针灸具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的功效。膀胱经多气多血,取膀胱经穴以通经络止痹痛。以上治疗方法简便实用适宜基层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陈以国,社区中医适宜技术[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 362—364

[2]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214

论文作者:刘恩昌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3年11月第3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14

标签:;  ;  ;  ;  ;  ;  ;  ;  

温针灸配合简化适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5例论文_刘恩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