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马歇尔均衡价格理论的比较与反思--兼论近年来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批判_劳动价值论论文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马歇尔均衡价格理论的比较与反思--兼论近年来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批判_劳动价值论论文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马歇尔均衡价格论的比较和思考——评近年发生的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批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克思论文,价值论论文,马歇尔论文,近年论文,批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的提出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础和核心内容之一,马歇尔的均衡价格论则是现代西方经济学(注:西方经济学的概念严格来说是不准确的,但它在我国已约定成俗。西方经济学是指有别于马克思主义经济的在西方经济学界居于主流地位的经济学说。)的基础和核心内容之一。在总体上相互对立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现代西方经济学两大理论体系中,如何看待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马歇尔的均衡价格论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人们关注的问题。90年代以来,在我国报刊上不断出现批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文章。批评的主要内容是市场价格是由市场供给和需求决定的,不是由劳动决定的。批评者用马歇尔的均衡价格论否定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他们认为市场价格取决于供求是显而易见的,可以用许多日常经济生活的例子来证实;而价值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是不可计量的,市场价格不是由劳动决定的。他们是认为市场价格受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的影响,而劳动仅仅是供给方面的一个因素,它不可能决定市场价格。

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这些批评不能不令人产生疑惑,为什么在19世纪30年代讨论过的这个问题,在20世纪90年代又会时髦起来呢?为什么马克思并没有否认的市场价格受供求影响的论点,会成为批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依据呢?为什么当代知名西方经济学者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批评几乎没有触及是供求决定市场价格还是劳动决定市场价格的问题,(注:在本世纪70~80年代曾发生一场世界范围的关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争论,参与争论的经济学家主要有萨缪尔森(P.Samuelson)、斯蒂德曼(I.Steedman)、塞通(F. Seton)、森岛通夫(M.Morishima)、斯威齐(P.M.Sweezy)、米克(R.L.Meek)等大批经济学家,但争论几乎没有涉及是供求决定价格还是价值决定价格的问题。)而国内某些把西方经济学奉为唯一的现代经济学的人总在这个问题上喋喋不休呢?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应该认真分析一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和马歇尔均衡价格论的关系。

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劳动则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统一,商品的两重性是由劳动的两重性决定的。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因此,价值的实体是劳动,是处于凝结状态的抽象劳动。从表面上看,商品是一种物品,商品的交换是物品和物品的交换。但从实质上看,商品不单纯是一种物品,它体现了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人们相互交换为别人而生产的商品,实际上在交换各自的劳动。

商品的价值不仅有质的规定性,而且还有量的规定性。作为质的规定性,商品的价值是由抽象劳动凝结而成的。作为量的规定性,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的交换,实际上是按照商品的价值量进行的。(参看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第5~12页)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剩余价值论的基础。马克思正是从劳动价值论出发,提出劳动划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从而指出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源泉。正因为这样,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一直是西方经济学者批评的目标。他们知道,一旦承认劳动价值论,就不得不承认马克思以铁的逻辑得出的整个理论体系。

三、马歇尔的均衡价格论

马歇尔的均衡价格论认为,商品的价格是由商品的需求和供给决定的。马歇尔指出,消费者从商品所得到的愿望或欲望的满足称为商品的效用,消费者从单位商品得到的效用随着商品数量的增加而递增,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另外,消费者所以需要购买商品,是因为商品具有效用。由于商品的边际效用随着商品数量的增加而减少,消费者对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即需求价格将随着商品数量的增加而降低。由需求价格和商品数量形成的表列称为需求表,需求表的图象称为需求曲线。马歇尔还指出,生产者生产商品所付出的劳作、节欲等代价形成生产成本或生产费用。由于单位商品的生产成本随着商品的产量的增加而递增,生产者要求得到的价格即供给价格将随着商品数量的增加而上升。由供给价格和商品数量形成的表列称为供给表,供给表的图象称为供给曲线。

如果把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置于同一个坐标系里,那么当需求价格高于供给价格时,产量将增加;当需求价格低于供给价格时,产量将减少;当需求价格等于供给价格时,商品产量和价格均形成均衡。(参看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上册,商务印书馆1964年出版,第111~117页;下册,商务印书馆1965年出版,第29~38页)用现代西方经济学的语言来说,商品的价格是由商品的需求和供给决定的。当商品需求量等于供给量时,商品的价格形成均衡。

四、劳动价值论与均衡价格论的区别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与马歇尔的均衡价格论属于不同层次的分析,如果不考虑马歇尔的主观效用论和节欲费用论,两者不存在相互否定的关系。马克思从来不否认商品的需求和供给会影响商品的市场价格,马克思所要研究的问题是市场价格形成的基础是什么,市场价格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市场价格形成的基础是价值,市场价格的变化最终取决于价值的变化。这就是说,马歇尔的均衡价格论是一种现象形态的分析,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一种现象形态的分析,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一种事物实质的分析。

马克思认为,在简单商品生产条件下,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凝结形成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价值在市场上表现出来的现象形态是简单商品生产条件下的市场价格,后者围绕着前者波动。随着简单商品生产发展为竞争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转化为成本价格,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最终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是按照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规律修正了的价值,商品的生产价格在市场上表现出来的现象形态是竞争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市场价格,后者围绕着前者波动。

因此,按照抽象程度来划分,价值的分析是一种深层次的分析,生产价格的分析是中层次的分析,市场价格的分析是浅层次的分析。在从价值到生产价格的分析中,剩余价值已经不是可变资本的产物而成为垫付资本的产物,而且利润率也趋于平均化。这是从抽象到具体,从本质到现象的分析过程。然而,在从价值到简单商品生产条件下的市场价格,以及从生产价格到竞争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市场价格的分析中,则是从抽象回到具体,从本质回到现象。这就是为什么较为严谨的西方经济学者或研读过马克思《资本论》的学者不会提出是供求决定市场价格还是劳动决定市场价格这类问题的原因。

五、劳动价值论与均衡价格论的联系

如果摒弃马歇尔的主观效用论和节欲费用论,马克思所分析的价值正是马歇尔所分析的市场价格形成的基础。

按照马克思的分析,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形成商品的价值,它等于不变资本转移的价值和可变资本创造的价值之和。商品的价值是用劳动时间度量的,它的货币表现形成价格。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所以能够形成价格,是因为货币也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也具有价值。商品的价值和货币的价值之比,决定了商品的价格。例如,假定某商品的价值是10单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单位货币的价值是2单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那么这种商品的价格就是5单位货币。 当商品投放到市场后,它的价格必然受到需求和供给的影响,商品的价格形成市场价格。这样,商品的市场价格必然与商品的价格背离,从而必然与商品的价值背离。但是,商品的价值或价格是商品市场价格变化的基础和中心。因此,马克思通过价值、价格、市场价格的逻辑次序,揭示了价值和市场价格的联系。

根据同样的道理,在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以后,生产价格或以货币表示的生产价格成为市场价格变化的基础和中心。

由此可见,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和供求决定市场价格的论点并不是相互对立和相互否定的。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市场表现。

六、经济学研究不应以通晓为内容

市场价格受市场供求影响,这是任何一个街头小贩都懂得的道理,这也是任何一个经济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都不会否认的经济现象。但是,经济学研究是否应该以描绘众人皆知的经济现象作为全部内容?如果说是,那么仅仅分析市场价格就足够了;如果说不是,那么进一步分析价值就是必要的。

马克思曾经指出:“如果现象形态和事物的本质会直接合而为一,一切科学都成为多余的了。”(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66年出版第959页)经济学研究的任务,正是透过复杂纷繁的经济现象,去认识事实的本质。马克思很清楚,市场价格受着需求和供给的影响。但是,马克思并没有停留在现象形态的分析上,他要进一步研究的是市场价格形成的基础。马克思运用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方法找到了市场价格形成的基础就是价值,然后再运用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用价值去说明价格和市场价格。这样,马克思通过市场价格这个现象形态深入到价值这个事物的本质,指出了价值具有质和量的规定性。作为价值实体,价值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作为价值量,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马克思的研究目的不是描述经济现象,因而他在《资本论》中没怎么论述市场价格与市场供求的关系。马克思的研究重点是探讨事物的本质,然后通过本质的联系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

事实上,许多较为严谨的西方经济学家都在努力认识经济现象的实质。例如,不少西方经济学者都在探讨着外汇汇率形成的基础是什么,证券、金融期货和金融期权的内在价值是什么。如果按照某些人的看法,既然外汇汇率、证券价格、金融期货价格和金融期权价格都是由供求决定的,不是也可以嘲笑这些研究是多余的吗?实际上,这正是经济学所以能够成为科学的原因所在。

七、理论批评不应利用通晓进行误导

市场供求决定市场价格人人通晓,劳动决定价值对于没有专门研究的人只知道是马克思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如果把这两种本来并不对立的论点对立起来,把非马克思本意的东西加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上,在大众报纸和通俗读物中批评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很容易产生误导。因此,有必要对某些批评予以澄清。

批评者的论点之一,是商品的市场价格是由商品的供求决定的,劳动仅是供给方面的一个因素,怎么能说商品的市场价格由劳动决定呢。这种论点显然不了解价值和市场价格的关系。如前所述,社会必要劳动的凝结形成商品的价值,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形成价格,商品价格受市场供求影响形成市场价格,价值是市场价格形成的基础。我们知道,在事物的发展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必然存在主要矛盾,它在事物发展中起着决定作用;而在任何矛盾中,又存在矛盾的主要方面,它决定事物的性质。因此,要认识事物,就要认识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现实的经济中,任何一个经济变量都会受到许许多多因素的影响,但其中必然存在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要分析这个经济变量就必须分析这个决定性因素。就商品的市场价格而言,它也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需求和供给只是这些因素的分类而已。马克思是辩证法的大师,他按照辩证思维逻辑抽象出价值这个在一般情况下的决定性因素,并把它看作是市场价格形成的基础。如果否认辩证思维逻辑,一定要把经济现象中的各个因素等量齐观,就使这个讨论缺乏基本的思维逻辑的基础。就这些人所推崇的西方经济学来说,也不是把经济现象中的各个因素等量齐观的。例如,影响消费支出的因素很多,西方经济学者突出个人可支配收入这个在一般情况下的决定性因素,把消费函数看作是消费支出和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函数关系。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批评者的论点之二,是商品市场价格背离价值几倍或十几倍,因而无法说明价值是市场价格变化的中心或者价值是市场价格形成的基础。这种看法仍然是没有了解价值和市场价格的关系。首先,马克思生活在金本位制时代,当时货币就是黄金。由于黄金的价值十分稳定,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即价格的变化取决于商品价值的变化,商品的市场价格不会偏离以货币表示的商品价值太远而围绕着以货币表示的商品价值波动。其次,现在是不兑换贵金属的纸币时代,纸币代表一定的价值而成为价值符号。由于纸币代表的价值受到货币数量很大的影响,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即价格本身经常发生较大的波动,因而商品市场价格发生较大波动就不足为奇了。应该指出,价值是以劳动时间为单位的,市场价格是以货币为单位的,市场价格对价值的背离是指市场价格对以货币表示的价值的背离,否则就象说长度对体积的背离一样毫无意义。因此,在正常情况下,人们感觉到的市场价格几倍或十几倍的变化是由货币所表示的价值的变化引起的,市场价格形成的基础仍然是以货币表示的价值。然而还应该指出,市场价格受到许多因素影响。价值在一般情况下是其中的决定性因素,市场价格长期地较大幅度地偏离以货币表示的价值是可能的。

批评者的论点之三,是用幸运电话号码价格和梵高的画的价格等例子来说明市场价格与价值无关。确实,类似的例子还可以列举很多。但是,如果举出诸如幸运电话号码的价格之类的例子,正说明批评者尚未弄懂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凡是读过马克思《资本论》的人都知道,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研究的是物品生产领域,现在人们正在探讨把它扩展到劳务供给领域。在马克思看来,在资本主义经济里,象名誉这样没有价值的东西也会有市场价格。幸运电话号码就属于这种情形。至于梵高的画则介于物品和劳务之间。如果把它看作是物品,那么它如此高的市场价格是因为需求的变化使它的市场价格大幅度偏离它以货币表示的价值。经济学属于社会科学,它不象数学1+1=2那样是没有特例的。 经济学研究的是在正常情况下的一般经济现象,它必然存在许多特例。就拿批评者奉为绝对真理的供求规律来说,英国经济学家吉芬(R.Giffen)早在1845年就发现马铃薯的需求量随着市场价格的上升而增加。人们在中国1985年抢购风潮中也发现几乎对所有商品的需求量都随着市场价格的上升而增加。在现实生活中,如果要找出供求规律的特例,犹如俯拾地芥。但是,这并不影响供求规律的科学性。

八、简短的结论

上述分析表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所分析的是市场价格的基础或决定因素,马歇尔均衡价格论所分析的是价值的现象形态。正确地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马歇尔的均衡价格论,可以使我们防止两种倾向。

一种倾向是用价值代替市场价格。价值是市场价格的基础,但价值不同于市场价格并与市场价格发生背离,我们不能用价值去代替市场价格。例如,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但是现实的经济生活中,价值规律表现为价格机制。如果我们只阐述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依据商品的价值进行,就不能完整地揭示价格机制的作用。正如自然界各种颜色的光的本质是电磁波,但不能用电磁波的分析代替各种颜色的光的分析。

另一种倾向是用市场价格否定价值。这种倾向否认事物的现象存在本质,把经济现象的描述看作是经济学研究的全部内容,把通晓当作经济学的真理。这是一种浅薄的经济分析。实际上,均衡价格论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抽象。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市场是非均衡的,市场价格是由处在数量较小一方的供给量或需求量决定的,即由“短边法则”决定的。由此看来,是不是应该又用短边法则去否定均衡价格论呢?

应该指出,马克思经济学不是不能批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从不畏惧批评,它本身就在批评中发展起来的。但是,我们欢迎的是严谨的批评。我们希望用供求价格去批评劳动价值的人能够注意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讨论的前沿问题,如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问题(P.A.Samuelson,Understanding the Marxism Nation of Exploitation,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June 1971.)、复合产品的价值决定问题、 非线性折旧条件下的价值决定问题(G.Hodgson, Capitalism, Value and Exploitation,Martin Robertson and Company Limited.1982)、多种技术并存条件下的价值决定问题(M. Morishima, Marx's Economics,Cambridge Universitiy Press,1973.)等等,而不是停留在诸如市场价格是供求决定的而不是由劳动决定的这种过时的讨论上。

标签:;  ;  ;  ;  ;  ;  ;  ;  ;  ;  ;  ;  ;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马歇尔均衡价格理论的比较与反思--兼论近年来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批判_劳动价值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