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红”色词族的民俗文化论文_周梅

汉语“红”色词族的民俗文化论文_周梅

昭通学院人文学院 云南 昭通 657000

摘 要:汉语“红”色词族文化蕴含的分析,是汉语“红色”词族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本论文主要解析汉语“红色”词族的民俗文化。

关键词:汉语 红色词族 节日文化 服饰文化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民俗文化可以在语言中找到其存在的依据。颜色词是语言系统中一个重要的部分,所以颜色词与民俗文化是紧密相连的。民俗文化是广泛流行于民间的风俗习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是一定地区的人民群众在长期生活中相沿而成的一些表现在生产活动、交换方式、家庭社会、婚姻娶嫁、节日庆祝以及服饰用具等方面的惯例。

一、汉语“红”色词族与节日文化

据传说,古代先民为了消灾免难借桃木以驱恶鬼,说明在早期的汉文化中红色就不仅是生命的一种象征物,还是一种逢凶化吉的象征。在古代一切主宰人们生活的东西都用红色来敬奉,以求平安吉祥。这是汉民族崇尚红色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在集体或者个人的重要节日中,都以“红”色为主色。

庆祝生意兴隆、会议成功、工程顺利等的各种典礼,人们都习惯并且喜欢用红绸带结彩,以剪彩的方式来祝贺成功、顺利和圆满。人们由红色的顺利成功之意而创造出一些跟“红”色有关的一些词语,如:“红利”、“分红”、“开门红”、“满堂红”、“红运当头”、“红火”等。

庆贺传统节日时,汉民族都要在门上贴红春联和大红“福”字,象征洪福吉乐。在窗上贴红窗花、门口挂红灯笼、点红蜡烛、放红爆竹等方式以求来年吉祥幸福,红色渲染了热闹的节日气氛。

结婚生子的重大节日,从始到终都贯穿着“红”色的喜庆、乐观和幸福。古代男女之间确定婚姻关系时要互送信物或婚约,称为“传红”,称订婚聘礼为“红定”。男女双方的家长要为子女婚姻签定婚书,婚书常用红纸或红色绸子书写,以示吉利、幸福、美满。婚礼为人生大礼,中国传统中婚礼称“红喜事”。新娘要穿红衣裙,头上要盖红盖头。新郎要披红绸带,胸前要戴大红花。床上放红枣、红豆,门上贴红喜联。屋内贴大红喜字点红蜡烛。宾客吃红豆包,送红包等。婚俗以红色为主,借红色来象征喜庆、快乐、吉祥、美满、幸福。民俗文化中把生子也看作喜事,这是其传宗接代的民族心理的表现。妇女怀孕称作“有喜”。产妇要吃红鸡蛋、系红腰带,祝愿孩子将来走“红运”、光耀门楣。

二、汉语“红”色词族与服饰文化

服饰文化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具体表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汉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服饰文化的民族,服饰与其政治、经济和审美观念相关。服饰色彩常常具有鲜明的地方性和民族性。

服饰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它包括质料、颜色和款式等三个要素。从质料上来看,服饰有麻、棉、丝、帛、锦、毛等。而在“红”的原始义中已经在质料上书写了服饰与“红”色的不解之缘。“红”,形声字,从系(表示与线丝有关)工声。“红”色最早代表的是一种粉红色的丝织品。而不是专司颜色之职。从字型上看也可以看出“红”的这种原始义发展成了其本义。原始义和本义都跟质料相关。可见“红”色在服饰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了。

从颜色上来看,服饰的颜色可谓多矣,任何一种颜色都可以成为服饰的色彩。但是在汉民族中,红色成为服饰色彩的一个主色却是毋庸置疑的。这是“尚红”的审美取向决定的。在周朝之前,大多的丝织品都印染成“赤”、“丹”、“朱”等表“红”的颜色,服饰上的彩色调也就主要以表“红”的颜色为主。直到周朝,就有“红”色的布帛了。在这个以“红”色为国祚色的朝代,“红”色服饰文化开始流光溢彩。“红”色成为了贵族常用的服色,而平民百姓一般不着“红”色服装,特别是尊为贵色的“大红”。随着后世很多朝代对“红”色的沿用和推崇,慢慢地“红”色成为高官显宦的一种标志颜色。服饰的色彩带上了浓重的等级观念。“红”色是富贵吉祥之色。对于一般平民来说,是不能随意穿戴“红”色服饰的。到了清代更是强调了“红”色服饰的尊贵之义。女性穿红都有一个配不配的问题。“红顶子”,清代官服的礼帽上用不同质料和颜色的顶子以区别官阶。一、二官员戴红色珊瑚珠的顶子,借指高官。“红黑帽”指衙役,因为地方官府的衙役戴红帽和黑帽而得名。衣帽色彩成为区分等级尊卑的一个具体标志。

从款式上来看,虽然服饰款式跟颜色是两个不同的方面,但是同样都是服饰的构成因素。所以服饰款式、颜色和质料是共同服务于“服饰”这个整体的,它们之间就有一个互相和谐的问题。“红”色服饰所要搭配的款式应该是要考虑很多问题的。作为暖色调的“红”色,“红”色所象征的一种情绪、一种兴趣爱好,都会在服饰的款式中有所体现。

在新时代宣扬个性、崇尚自由、提倡开放的社会环境中,人们更加注重服饰色彩的选择和搭配。表现在服饰上,“红”色就有了更多的种类。比如:桃红、杏红、紫红、玫瑰红、荔枝红、朱砂红、水红、粉红、浅红、深红、暗红、大红等。这些“红”颜色都成为了时下服饰色彩中的一部分。“红”色丰富了服饰色彩的选择,更丰富了服饰文化。

参考文献

[1]戴昭铭 文化语言学导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6,199。

[2]曲彦斌 民俗语言学[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89。

[3]沈利华 中国吉祥文化[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

论文作者:周梅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6月总第26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6

标签:;  ;  ;  ;  ;  ;  ;  ;  

汉语“红”色词族的民俗文化论文_周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