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认识恩格斯对宇宙无限理论的哲学观--再读反杜林理论_反杜林论论文

再认识恩格斯对宇宙无限理论的哲学观--再读反杜林理论_反杜林论论文

对恩格斯关于宇宙无限论的哲学观点的再认识——重读《反杜林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恩格斯论文,再认论文,宇宙论文,哲学论文,观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反杜林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一部重要经典著作,是恩格斯为了同德国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杜林论战而写作的,开始是以论文的形式于1876.9—1878.6月间陆续刊登在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机关报《前进报》上。恩格斯在这部著作中批判了杜林的一系列错误观点,同时,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内含,其中在《哲学编》中,针对杜林关于宇宙有限论的错误观点,提出了宇宙无限的著名论断。论战极其精彩,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思索的同时也引出许多争议。

在第五章“自然哲学”的“时间和空间”中,恩格斯引述了杜林关于时空的观点:一是终极原因,就是说世界(宇宙)在时间上有开端,有最初的原因。为了说明时间有开端,杜林把数列的无限性等同于时间的无限性,而这种数列是有一个开端有一个唯一的方向,+1,+2,+3,+4,……,+8。杜林认为,如果世界没有开端, 那么不管我们回到以前的任何一个瞬间,在这以前仍然有一个无限的时间过去了。杜林认为,一个无限的时间过去了,也就意味着一个无限的数列被计算出来。因此,如果无限性有两个方向,就会陷入“可以计算的无限数列”这种不允许的矛盾。所以,杜林认为有开端的无限性是没有矛盾的。宇宙在时间上也一定有一个开端,而没有终点的。二是定数律,就是世界(宇宙)在空间上是有限的事物是有定数的。杜林认为世界上任何一种事物都是由单个的独立物所组成。这些独立物的积累在量上在某一瞬间都是固定的数目,这就是定数律。根据定数律,宇宙中各种事物大如天体,小如原子都是有一定数目的。事物的运动变化也是有一定数目的。既然世界是由一定数目的东西构成的,它就不是无限的而是有限的。

从恩格斯的转述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杜林的观点是:宇宙在时间上是有开端的,空间上是有界限的——这是一种宇宙有限论的观点。

接着恩格斯对杜林的这种观点进行了批判,指出:杜林把数列的无限性等同于客观世界的无限性。这是完全错误的。因数列的无限性同时空的无限性完全不同的,数列为了计算方便起见,总有一个起点,按着一个方向,而现实的时间情况却不是这样,它即无开端也无终点。又指出:杜林的时空有限论是对康德“二律背反”的片面抄袭。康德的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只能认识客观世界的现象,而不能认识其本来面目,即“自在之物”,当人的理性的要认识这个自在之物时,就会产生矛盾,出现“二律背反”,同时可以证明是正确的两个相反的命题。康德一共提出四对二律背反,其中之一就是:正题,世界在时间上有开端、空间上有界限。反题,世界在时间上没有开端,空间上无界限。康德通过一系列证明之后,认为这两个相反的命题都能够成立的。

康德从形式逻辑证明,他认为矛盾是解决不了的,只能是“二律背反”,康德的思想已看到了人的认识中有限与无限的矛盾,有一定的辩证法思想了。而杜林从他的需要出发歪曲地抄袭了康德“二律背反”,只抄了正题的一部分,而把反题的部分证明抛弃了,这就把康德的辩证法思想抛弃了。杜林抄袭的正题这一部分就是:“世界在时间上有开始,在空间上有界限。”

恩格斯在批判了杜林的错误观点之后,提出了自己的关于宇宙的观点,宇宙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是无限的,“问题本身解决得非常简单,时间上的永恒性,空间上的无限性,本来就是,而且按照简单的字义也是,没有一个方向是有终点的,不论是向前或向后,向上或向下,向左或向右。”(《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89 页)实际上,恩格斯在这里向人们揭示了时间的无限性,即指时间的一维性,既没有开端也没有终点,空间的无限性,就是指空间的三维性,就是指它没有一个方向是终点的,不论是向前向后,向上向下,向左向右,在空间的任意一点只能做出三条互相垂直的无始无终的直线。恩格斯表达自己宇宙观点的话,深刻地揭示了宇宙存在的图景,宇宙整体无论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无限的,深刻地批判了杜林的宇宙有限论,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

但是随着自然科学的不断发展,到了20世纪,现代宇宙学的一系列新发展,新学说、特别是“相对论”和“大爆炸”学说的出现,使一些人认为恩格斯的观点过时了,相反证明了杜林的宇宙有开端而无终点的时空观是正确的。

为了弄清恩格斯的观点是否过时和杜林观点是否正确的问题,我们有必要了解“相对论”和“大爆炸学说”。

1915年,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创立了广义相对论之后,用它来考察宇宙。1917年他发表了一篇题为《根据广义相对论对宇宙学的考察》的文章,提出了第一个宇宙模型,即爱因斯坦宇宙模型。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把几何学和物理学统一起来,认为物质存在的空间不是平坦的欧几里德空间,而是弯曲的黎曼空间。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欧几里德在其著作《几何原本》中系统地叙述了平面几何学原理,平面几何以直线为基础,每个三角形都有三个角,这三个角之和精确地等于180°。按欧几里德几何学,我们在空间的任意一点, 可以划出三条互相垂直的直线,这就把宇宙空间理解为平直的空间,空间的三维性,三条相互垂直的无终始的直线。这也是恩格斯的时间一维性和空间三维性的自然科学根据。

而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数学家高斯提出了非欧几何学的存在问题,高斯以及后来的鲍耶和罗巴契耶夫斯基建立了完整一贯的非欧几何学。用这种几何学可以证明所有各种正确的定理,即使三角形内角之和并不一定等于180°,这项工作在19 世纪又由德国数学家黎曼进一步加以发展。

我们可以将上述情况总结如下:几何学有三大类型,首先是人们熟悉的以三角形的三角之和等于180°为特点的欧几里德几何学, 又称“平面”几何学;其次是黎曼所研究的几何学,或象一个球体那样具有“正”曲率表面的几何学;最后是高斯的所谓“双曲”几何学问世,认为三角形的三角之和小于180°。人们可以想象, 这是一种形似漏斗的具有“负”曲率表面的几何学。

黎曼几何以曲线为基础,认为直线只不过是一种理想的设想,如:我们在地上划一直线,我们看似直线,而其实它只不过是地球上这个大曲线上的一段。我们看窗外的笔直的马路而其实也不过是地球上大曲线的一段。世界上根本没有直线,三角形三角之和也不是180°, 而是大于180°。按黎曼几何学, 宇宙空间不是平直的而是弯曲的黎曼空间。这在小尺度的情况下是看不出来的,而必须在广大的大尺度中才能看出来。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以黎曼几何为基础,认为光线在广大的天区中,在引力场的作用下会发生弯曲。(引力场:任何光线在经过一个大质量的星球时,由于星球引力使光线变变曲。)宇宙中到处是有质量的星球,每个星球的周围都有或大或小的引力场,在引力场的周围,宇宙间的光线不可能是笔直的,而都是弯曲的。

1915年,爱因斯坦通过计算,发现“光线经过太阳要受到1.7 的弯曲;光线经过木星大约要受到0.01的弯曲。 ”(《爱因斯坦文集》第2卷334页),为了证实这一预言, 爱因斯坦建议利用日全食时观测从太阳边缘通过的星光。

爱因斯坦断言从一个点发出的光线,过若干年后,会回到原来的地方,如同一个人在地球上沿一个方向行走,过若干年后还会回到原来的位置一样。所以爱因斯坦的空间不是一个平直的欧氏几何空间,而是一个弯曲的黎曼空间。

以这个结论为基础,根据自己的相对论,爱因斯坦提出了第一个宇宙模型——静态有界无边宇宙模型,主张宇宙从它的空间广延来说是一个闭合的连续区,一个弯曲的封闭体,按照广义相对论的理论,物质引力和空间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物质有质量,质量越大,引力场越大,强大的引力场能使空间弯曲,天体分布在弯曲的封闭体里。

爱因斯坦认为,宇宙是一个类似于二维球面的三维球面空间,它的体积是有限的,但它又不存在任何的边界,因此,宇宙是一个有限无边的三维的闭合体系。

爱因斯坦的宇宙模型一时不能被习惯于用欧几里德平直空间来思维的人们所接受,于是一些人认为爱因斯坦的思想不可思议。而人们又不得不承认,它确实是靠科学推导出来的;而另一些人则又认为这不是恰恰证明了宇宙是有限的吗?

问题到了这里还远没有结束,因为后来又出现了“大爆炸”学说,使一些人更是认为这是对宇宙有限论的绝妙的论证。

1922年,苏联数学家弗里德曼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的引力场方程得出的宇宙学说,认为宇宙不是静态的,而是膨胀的。1927年比利时天文学家勒梅特进一步研究了弗里德曼的结论,提出了宇宙大尺度空间随时间膨胀的概念。1932年,勒梅特从宇宙膨胀理论出发,提出了一个宇宙演化学说,他认为,整个宇宙的物质最初聚集在一个“原始原子里”,后来发生猛烈爆炸,碎片向四面八方散开,形成了今天的宇宙。

1948年,美国物理学家伽莫夫把基本粒子运动和宇宙膨胀的理论结合起来,提出了比较完整的“大爆炸宇宙学说”——就是有关宇宙起源和演化规律的科学假说,他认为,宇宙极早期有一个高温、高密度原始的火球,这个原始的火球在几秒内发生爆炸,爆炸后,原始物质温度、密度下降,向四外扩散,循着“原始物质→基本粒子→原子核→原子→分子→各种天体→生命的途径”,发展到今天的宇宙。

“大爆炸宇宙学”所描述的宇宙演化的过程,得到一些观测事实支持。加莫夫在提出大爆炸的观点时,曾预言,在现在的宇宙中应找到宇宙早期遗留下来的热辐射。

1964年,美国贝尔电话公司的彭齐斯和威尔逊,在从事装置人造卫星通讯地面的工作时,发现在波长7.35厘米(微波段),有来历不明的、温度为3.5°K(绝对温度为3.5度,相当于摄氏零下270度左右)的热辐射。他们经过分析和证明,认为这就是加莫夫预言的大爆炸后遗留下的热辐射。3°K微波背景辐射成为大爆炸宇宙学的有力证据。

早在1925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发现了河外星系的谱线“红移”(物理学用语)。即星系的离开与我们的距离成正比。这叫“哈勃定律”。在观测一个发光点时,当这一点向观测方向近移时,在光谱上就出现谱线向紫端移动,而当这一点远离观测方向时,这时在光谱上就会出现谱线向红端移动,这就是“谱线红移”。近年来,天文学观测的事实表明,所有已发现的约10亿个河外星系,都在四散逃离,离我们远去。因而,“哈勃定律”向人们描述的各星系的行为就形成了一个膨胀式的运动图象。还有近年来的一些新发现,似乎都支持了大爆炸学说。

因此,西方一些哲学家宣称:现代宇宙学证实了“宇宙在时间上是有开端的,在空间上是有限的”,因而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破产了”。

科学的新发现,西方哲学家们的新论点,使一些人对恩格斯的宇宙无限论产生了困惑和动摇,认为是否恩格斯的时间一维性、空间三维性的宇宙无限观点过时了?相反“杜林的”时间有开端空间有界限的观点去是正确的呢?

其实,早在19世纪70年代,恩格斯《反杜林论》中对杜林的宇宙有限的批判已经非常深刻和明了的了,使人们无论在科学上还是在哲学上都不容怀疑恩格斯宇宙无限观点的正确性。可是,时至今日,在《反杜林论》问世100多年里, 无论是世界局势还是自然科学都有了飞速的发展人们对恩格斯的观点产生异议却是不可以理解了。

人们之所以产生这种异议的根源在于把具体科学材料当成了哲学结论。

无论是相对论还是大爆炸论都是具体科学,具体科学所研究的“宇宙”是人类现今所能观测到的天区,是有限的具体的部分宇宙。具体的宇宙确实有起源的开端的了,但具体宇宙不能代表整个宇宙,就如同地球的历史有46亿年,并不等于整个宇宙的发展只有46亿年一样。正如恩格斯所说的,“我们的自然科学的极限,直到今天仍然是我们的宇宙,而在我们的宇宙以外的无限多的宇宙是我们认识自然界时所用不着的。”(《自然辩证法》,第215页)因而,现代宇宙学中, 诸如“宇宙年龄”、“宇宙半径”等概念,都是反映了今天人类所认识到的那一部分宇宙的时空性质,决非代表整个宇宙。正如一切具体有限的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一样,我们的宇宙也有它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大爆炸宇宙模型”等学说就是要探索我们的宇宙的起源和演化等问题。

其实,恩格斯在评价康德的“星云假说”时,已经向人们揭示了具体宇宙和整个宇宙的区别了。他说,康德的星云假说“一方面在于它是现存天体的起源,另一方面在于它是我们迄今所能追溯的最早的物质形式。这绝不排除,而更应当说是要求这样的条件:物质在原始星云之前已经经过了其他形式的无限序列。”(《反杜林论》,第97页)具体的宇宙(物质)有起源,有边界,而整个宇宙无起源、无边界,在我们现存的这个宇宙形态之前,物质(宇宙)已经经历了其他系列了。

因此,对于恩格斯的“时间一维性,空间三维性”,要从哲学的角度来理解,不能把它当作具体科学的结论。我们不否认恩格斯这段话确实依据的是欧氏几何学的图景,因为当时没有非欧几何学,更没有相对论和大爆炸学说中的时空观念依据的具体科学材料。但科学的材料并不等于哲学结论,具体科学结论更不等于宇宙观。恩格斯的“时间一维性,空间三维性”根据当时的科学水平而对时空无限性作出的哲学概括,它向人们揭示了;宇宙是无限的,在空间上无边无际,在时间上无始无终。恩格斯的观点永远也不会过时。

标签:;  ;  ;  ;  ;  ;  ;  ;  ;  ;  

再认识恩格斯对宇宙无限理论的哲学观--再读反杜林理论_反杜林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