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多极化进程中的地位、作用和战略_世界政治格局论文

中国在多极化进程中的地位、作用和战略_世界政治格局论文

中国在多极化进程中的地位、作用和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进程论文,地位论文,策略论文,作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两极世界结束后,世界格局正向多极化加速发展,中国在这一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并起着推动作用。多极化格局不仅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也符合西方国家的利益,符合世界人民的利益。为此,中国应当把推进多极化格局作为面向21世纪的外交战略,并为此制定相应的策略。

一、中国是多极世界中当然的一极

围绕中国在多极化格局中的地位问题,既有低估中国实力的观点,也有高估中国实力的观点。

低估中国在多极化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主要是认为中国只是一个地区性的大国,在未来的世界格局中不具有全球性的影响。如布热津斯基在其《大棋局》一书中说,中国并非全球性而是地区性国家,因为首先,中国的增长速度是否能在今后20年内得以保持是个未知数,经济减速的可能性不能排除;其次,中国的高速增长很可能产生政治上的副作用,这种副作用将会限制其行动自由,它包括中国的能源消耗与粮食问题;第三,中国的军事力量可能部分地有资格成为一个全球性大国,但中国如果在这方面太努力,使军费在其GNP中占的比重过大,就有可能对它的长期经济增长产生消极影响,同时也会使日本扩军,而后者又会抵消前者产生的部分好处;第四,中国高速经济增长势必会造成东西部、沿海与内陆的不平衡,地区差异反过来又会影响国家的政治稳定;第五,民主化问题会越来越缠绕着中国,它不能无限期地回避;最后,即使中国能保持高速增长和政治稳定,即使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两倍,但就人均而言,中国仍然排在全世界各国中较低的位置,更不必说中国人相当大的一部分实际上仍然很穷,人均占有电话、汽车、电脑和消费品的情况较差。所以,总的说来,“即使到2020年,即便是在最好的情况下,中国也不太可能在全球性大国的主要方面真正具有竞争力”,中国只是一个“在东亚的占有优势的地区大国”(注:《大棋局》,第210-216页。)。1998年4月,布热津斯基在接受日本记者的采访时再次认为,即使中国在今后的20年中成为地区性的强国,大概也不会成为世界性的强国。

还有的对中国的实力高估,认为中国在下世纪中叶就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综合经济体。主张“中国威胁论”的人多喜欢把中国的力量进行夸大,使人们觉得中国对美国的领导地位、对自由民主形成一种威胁。因此主张在中国成为一个世界性强国之前,就对中国进行围堵,遏制中国的成长,不使中国成为世界的一极。

客观地讲,由于近年来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由于中国在国际社会倡导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主张在国际社会中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扩张主义、强权政治和大国主义,因而中国在国际社会中享有较高的声望。正如邓小平所说,“世界格局将来是三极也好,四极也好,五极也好,所谓多极,中国算一极。中国不要自己贬低自己,怎么样也算一极”(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53页。)。

虽然中国外交现阶段的主要活动范围是在亚洲,对欧、非、美洲的事务参与较少,但也不能因此认定中国只能是一个地区性大国。因为第一,东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正在成为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地区,它的经济规模已经接近欧洲和北美,成为第三大经济实体。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1995年,美国进口商品为7708亿美元,欧洲为7361亿,东亚十国(包括印度)为7484亿,加上日本的3359亿,共10843亿;欧美对东亚地区的出口都分别接近或超过了它们相互的出口额,如1994年美国对欧出口为1028亿,对东亚出口为1031亿,欧洲对东亚出口为1108亿,与对美出口1136亿接近,而日本对东亚的出口为1687亿,几乎相当日本对美国和欧洲出口总和(1764亿)。东亚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市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都会上升;第二,东亚地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地区,加上印度在内,这一地区的总人口达30多亿,占世界人口的一半。

因此,东亚地区是一个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地区,在东亚产生影响的大国也必将对整个世界事务产生一定影响。而且,随着东亚地区在世界格局中的重要性的上升,这种通过地区事务而表现出来的世界性影响还会有所增强,1997年东亚发生的金融风暴中中国的表现就是一个证明。东亚将是中国从一个地区性大国成长为世界性大国的主要舞台。此外,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和少数拥有核武器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之一,拥有发挥世界性影响的条件。

当然,现在也不能夸大中国的这种世界性影响。东亚再重要,毕竟也不是整个世界,它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应当说,中国在发展中的多极世界中,还是较弱的一极,尤其是在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质量上,在高科技发展上,在国民的教育素质上,在法制建设方面,在国防现代化建设上,在人均国民收入上,中国都还很落后。因此,中国在许多世界事务中的影响还是有限的,离一个真正的世界性大国还差得较远。中国要从一个地区性大国成长为一个真正的世界性的大国,从一个潜在的世界性大国成为一个现实的世界性大国,还有较长的路要走。它不能仅靠外交活动争取,也不能主要靠东亚这个舞台。外交活动固然能提高一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但更重要的还是通过中国自身发展这个最主要的途径。

二、中国在多极格局中的作用

当前世界的多极化发展的大趋势与中国60年代以来的外交战略的变化是分不开的,中国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别的国家不能替代的。

中国是打破美苏两霸垄断世界事务格局的排头兵,是使世界格局从两极向多极发展的重要的推动力量。

在反对两极格局的斗争中,中国的作用是十分突出的。中国在50年代初,外交战略是反对美国霸权主义,在朝鲜战争中与美国成为敌对国家,此后一直是反美的主要力量之一。

中国在50年代末期就与苏联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到60年代初,两国关系完全破裂,并从结盟关系变化为敌对关系,中国又成为反苏的主要力量之一。

人们都认为,尼克松1971年关于世界有五大力量中心的讲话是多极化思想的萌芽,其实毛泽东在关于中间地带和第三世界的理论中,更早地提出了多极化概念。多极化思想有两个基础:一是看到西方阵营的国家有矛盾,二是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对世界事务的垄断。而毛泽东在1964年时已经十分鲜明地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如他在1964年1月与法国客人谈话时指出,中国与法国应当反对大国欺侮,不管是苏联还是美国的欺侮,都不允许,并希望法国做工作,“把整个欧洲团结起来”,“在东方,可以做日本的工作”,要“从欧洲的伦敦、巴黎到中国、日本”结成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干涉的阵线(注:《毛泽东外交文选》,第520-522页。)。这里虽然没有使用多极的概念,但其反对两极力量,主张中国、欧洲独立于两极的思想却是很明确的。

到60年代,在正在形成和出现的所谓五大力量中心中,日本和欧洲当时还是从属于美国的,在政治、军事、外交上都追随美国,受美国控制,只有中国是完全独立于两极的。由从属于两极格局之下的力量中心演变为多极化中的一极的标志,是看它是否有对两极体系的相对的独立性。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是当时第一个独立于两极格局之外的唯一的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也是除苏美之外第一个具有一极意义的国家。当时中国对许多发展中国家具有影响力,甚至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领导人说,没有中国,发展中国家和第三世界就少了许多份量,所以中国这一极,主要是指代表第三世界和发展中国家而言的。

1985年,冷战还没有结束,邓小平就已经指出,中国在内的第三世界,是世界和平力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的发展对世界、对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都是有利的,中国是国际大三角中的一角,尽管是较弱的一角(注:参见《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05页。)。正是在这一年,邓小平决定中国的对外战略要从过去反对苏联霸权主义的一条线战略即联美联日联欧反苏的战略,变为独立自主的对外战略,“谁搞霸权就反对谁”,“根据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我们改善了同美国的关系,也改善了同苏联的关系”(注:参见《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27-128页。),树立了中国在国际格局中要争做独立一极的形象。这也是中国明确推行多极化战略的一个表现。到1990年3月,邓小平又再次提出了多极化格局问题,并认为中国必定是其中的一极。

冷战后,中国又是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向前发展的主要动力。冷战结束时,当时的美国成了唯一的超级大国,对多极化不感兴趣;俄罗斯忙于应付国内事务,在外交上又一度追随美国,对此也不热心;西欧与日本虽然也希望在世界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但又在军事安全上希望借助美国力量来制约俄罗斯和中国,因此欧洲(除法国外)和日本在推动多极化趋势发展上也不积极。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成为推动多极化进程最积极的国家。90年代初,中国国内关于世界格局和世界政治新秩序的讨论中,就有许多文章提出多极化的观点,中国在各种外交场合也大力推动多极化进程向前发展。经过中国多年的努力,多极化进程有较大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中国与俄罗斯和法国分别在1997年4月和5月发表联合声明。中俄联合声明指出,两极体制消逝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快发展,中俄两国将努力推动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和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中法两国的联合声明也确认世界正处于从原有的两极体制向多极化过渡之中,中国和联合的欧洲将在新的多极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这一点上,俄罗斯似乎比法国更为积极。叶利钦总统曾在1996年和1997年多次公开指出,俄中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有利于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他将致力于建立多极世界。俄外长普里马科夫还在报上发表长文,在联合国大会和一些公开讲话中,多次表达俄关于世界正在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观点,指出俄反对建立单极世界的倾向,主张俄应当在多极世界中成为一极并且不参与到其他各极中。这些与中国多年来的努力有直接关系。可见,中国在建立多极化的世界格局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中国推动多极化趋势发展的策略

推动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中国现阶段的对外战略,其要旨是在多极化格局的形成过程中,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趋势,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和平与稳定的国际环境。在一个各大国共同认同的世界体系中,形成多个力量中心,多个对世界事务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大国极和地区极,有利于使各个大国共同承担对世界和平的责任,有利于促进现在任何一个大国都无力独自胜任的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共同分担解决局部地区和个别国家之间出现的矛盾和冲突的任务,有利于使世界大国力量的对比趋于相对平衡,防止因可能出现的某个霸权国家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国而引发大的世界和地区性的动荡。

在世界向多极化格局发展的进程中,中国决不接受只做西方国家小伙伴的角色,决不会牺牲国格,去做附会西方势力的二流国家。中国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刻,在条件比现在更恶劣的情况下也能维护自己的独立的国格,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在综合国力大发展的今天,更不会接受任何西方国际政治的战略家为中国安排的地区国家的角色。中国必须,而且有能力、有资格成为多极世界中的一个世界性的一极,她将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对人类做出与自己的地位相称的贡献。但另一方面,中国也决不会为了争做世界一强而与西方国家处于对抗和关门状态,中国要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大方向,与西方国家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在同一个世界体系中相互合作,在学习、吸收和改造西方文化的精华的同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且,也只有在这样一个世界体系中,中国才能搞好自己的现代化建设,成为一个真正的世界大国和强国。在多极格局中成为独立的、与西方国家平等的一极,既能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又能够与西方国家在一个体系中和平相处,共同发展,这符合中国的最大国家利益。

在西方,已经有相当多的人接受中国成为一极的现实和前景,但还有一部分人支持贬低中国国际地位的立场。但西方国家最终会认识到,接受中国是多极中一极的现实是符合西方国家利益的。因为,无论中国强大与否,作为一个大国,她对世界政治经济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不管西方的学者持什么立场,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都认为,问题不在于中国是强大还是不那么强大,而在于中国是否成为与西方国家在同一个体系中和平相处的成员。如果中国在体系之外,那么,中国的强大会成为西方人眼中的威胁;中国不强大、衰弱甚至发生动乱,西方也会视为另一种意义上的威胁,即大规模的移民和动乱的扩散会对东亚和世界带来消极影响。所以,正如西方学者季瑞德·塞果所说,对西方来说最重要的是“把中国拉进国际秩序中来”(注:Gerald Segal:《Tying China into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Survival 37(2),Summer 1995,PP.60-73.),而中国成为其中一极的多极格局作为一种国际秩序是西方也可以接受的,虽然中国在其中对西方国家会有挑战,但作为同一体系中的成员,中国肯定会遵守与西方有共识的国际社会活动的规则,因为这个多极格局的前提,就是中国认可与西方国家同处于一个体系中,这个多极,是一个体系中的多极,各个极之间的关系,首先是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关系,其次才是竞争和挑战关系。另一位西方学者认为,“‘极’的概念不仅包含了中国扩展其权力和影响的渴望,也反映了中国愿意放弃其对现存国际制度不停地质疑的角色,并保证其在国际政治的形成中的责任。”(注:顾学伟:《中国对其实力的新意识:对西方的挑战》,(香港)《中国与世界》1997年第6期,第345页。)

因此,多极化格局是有利于世界各国人民,也有利于世界各大国自己的。当然,毫无疑问,多极化格局有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为此,中国要把推进多极化格局的形成作为自己的跨世纪的外交战略。除继续大力推进本国的现代化进程,解决好本国的政治经济问题,增强自身的实力外,中国在其外交外事活动中,应实行以下策略:

第一,加强和巩固中国与俄罗斯和法国等国在建立多极化格局方面的共识,加强双边关系,推动中国与欧洲国家关系的全面发展,使五极中的三极在多极化格局的形成上进行配合和合作。

法国的多极化战略是通过发挥统一的欧洲的作用来巩固法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法国以一国的力量在今天的局面中无法与美国、日本等竞争,但法国历来是欧洲一体化的积极推动者,是欧洲统一的灵魂和政治领导者,法国的政治家从不放弃法国是一个全球性大国的观念,从戴高乐到现在的总统希拉克都是如此。1995年5月法国总理朱佩在议会中宣布,法国能够也必须坚持自己作为世界大国的天命。法国总统希拉克也曾指出,明天的世界将是多极世界,其中最重要的一极将是欧洲。

俄罗斯在推行多极化战略方面也很积极。俄政治领导人一再声明,在美国庇护下的单极世界是俄不能接受的(注:参见阿·阿尔巴托夫:《莫斯科不能接受美国庇护下的单极世界》,(俄)《独立报》1997年3月14日。),21世纪的世界决不会是单极世界,美国也没有能力建立单极世界。叶利钦总统1997年9月指出,“我们主张建立多极世界,应该由美国、俄罗斯、亚洲、欧洲以及其它地区构成多极,在此基础上应该保持和平并形成共同的安全”。俄罗斯一些官员还指出,俄中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将对形成当今世界的新的多极格局产生影响(注:参见俄通社—塔斯社1997年9月18日电讯稿。)。

此外,德国一些领导人如前外长根舍也曾指出,两极化的世界秩序已告结束,多极化正取代两极化,美国、日本、俄罗斯、中国以及欧洲都是建立新的多极化世界秩序的支柱力量。

第二,处理好多极化过程中的中美关系和大国的双边多边关系。由于美国在冷战后推行的对外政策有单极世界的倾向,尤其是所谓赫尔姆斯-伯顿法和达马托法,把美国的治外法权强加于他国,在世界事务中实行超级大国政策,因此,多极化格局的建立过程无疑将对美国的这种对外政策进行抵制。但不要给人一种错觉,似乎中国大力推动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建立一种针对和反对美国的统一战线。为此,中国与美国在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过程中,也要消除美国在这方面的误解,并争取其积极参与这一进程。

在大国关系上,中国争取的一个目标是以大国间的友好合作的关系取代目前一些有针对第三国倾向的双边关系和多边关系。例如,中国应反对日美两国间安保条约的扩大,尤其反对任何以此条约作为东亚集体安全体系基础的企图,而要推动建立有中国、俄罗斯、日本、美国和东盟参加的东亚安全体系。

第三,中国要以东亚为重点,把东亚作为中国成为世界一极的大国的出发点和基础,并在亚洲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首先要处理好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政治经济安全关系,争取以和平方式早日同东盟中与中国有领土争端和分歧的国家达成解决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框架协议,与东盟国家单独或与东盟集体签订和平友好条约,就双边安全问题达成共识;就解决地区间的经济政治以及环境保护等问题寻求平等互利的合作方式,消除东南亚国家因中国政治经济实力增长而产生的恐惧和戒备心理,树立中国在东盟国家中的良好形象。其次,要推动近年来处于停滞状态的中日关系进一步向前发展,使中日关系在和平友好基础上达到一个新的层次。中日作为东亚地区的两个大国的友好合作,将会为在东亚形成良好的国家间关系奠定基础,也会为中—日—东盟以及东北亚国家间的友好关系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再次,以中—日—东盟关系为基础,促进中国与中亚国家、南亚国家和西亚国家的关系的发展。总之,东亚将是中国成长为一个世界性大国的最重要的舞台。正如俄学者所说,“中国在很大程度上正是通过这一地区扩大自己同世界其他部分的联系,强化自己的大国影响的”(注:雅可夫列夫:《亚太地区的国际政治稳定和中国》,(俄)《远东问题》1995年第5期。)。中国在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中的表现,是中国向东亚地区有影响的经济大国这一发展方向迈出的重要一步,为中国今后在这一地区进一步发挥建设性作用打下了基础。

第四,中国要逐步增强在世界事务中和世界其他地区的影响,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形成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尽管东亚地区在整个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但中国要成为世界多极格局中有影响的一极,如果在世界重要事务如人口控制、环境保护、经济安全、核安全、粮食和能源、反走私、反恐怖、反毒品等问题上不发挥与大国相应的作用,不在事关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的重大事件中发挥自己应有的影响,那么,这与世界多极格局中的一极的地位还是不相称的。中国近年来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比过去是大大增强了,但由于自身的经济发展问题,作用还是有限的。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国要逐步加强这一方面的活动,使之从一个东亚地区性的大国,真正成为一个具有全球性影响的世界大国。

标签:;  ;  ;  ;  ;  ;  ;  ;  

中国在多极化进程中的地位、作用和战略_世界政治格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