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分析论文_房艳,谭弘,吕卉

沈阳市口腔医院修复科 110000

摘要:目的:分析在口腔修复中应用磁性附着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收治104例口腔修复患者,随机将所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52例患者行以传统残根设置附着体口腔修复治疗,研究组52例患者行以磁性附着体口腔修复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修复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固定力以及咀嚼效果比较无显著差异,修复治疗后研究组固定力以及咀嚼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修复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总修复满意度为96.15%,对照组患者总修复满意度为78.85%,研究组总修复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口腔修复中应用磁性附着体治疗不仅固定效果良好,而且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咀嚼功能,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关键词:磁性附着体;口腔修复;临床效果

口腔修复是牙齿缺损治疗的主要方式,如义齿、嵌体以及全冠等,同时也涉及到通过人工修复体治疗口腔疾病,如牙周夹板、义眼、咬合板等,口腔修复作为口腔医学中的分支之一,伴随黏结修复、种植修复、美学修复等发展,口腔修复效果得到提升[1]。基于此,本文择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收治104例口腔修复患者,分析在口腔修复中应用磁性附着体治疗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收治104例口腔修复患者,所选患者均存在修复体固位经历,且单侧颌处均有健康牙齿(松动力度在1°以下,牙根长度在7mm及以上),排除合并严重基础性疾病患者。随机将所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52例患者中,男32例,女20例,年龄最大为77岁,最小为50岁,年龄均值为(62.4±3.3)岁,病程最长为3年,最短为6个月,病程均值为(1.2±0.5)年;研究组52例患者中,男30例,女22例,年龄最大为78岁,最小为51岁,年龄均值为(62.5±3.4)岁,病程最长为3年,最短为8个月,病程均值为(1.4±0.4)年。两组患者各项资料数据对比结果提示无统计学差异,可以进行比较。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行以传统残根设置附着体口腔修复治疗,先询问病史,再作口腔修复准备工作,通过传统残根设置附着体治疗。

研究组行以磁性附着体口腔修复治疗,先作基牙预备工作,在修复前1-2周行根管治疗,磨平面部位置,磨合中心位置,使其形成凹面,对密合要帽间隙进行确定,使颈缘处形成肩台,保留2mm及以上的根尖区为封闭区,再用贵金属合金或钴铬合金为材料制作根帽,然后形成义齿,对根帽进行试戴,在基牙处粘固,使磁性固位体与衔铁吻合良好,再对义齿试戴舒适程度进行调整,维持2周,待咬合稳定之后在义齿面组织位置对磁性固位体进行粘固,使固定效果增强。

1.3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修复前、修复后的固定力以及咀嚼效果。同时通过自制问卷调查两组口腔修复满意度,包括不满意、满意以及非常满意3个选项,总满意=满意+非常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修复治疗前后的固定力以及咀嚼效果比较

修复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固定力以及咀嚼效果比较无显著差异,修复治疗后研究组固定力以及咀嚼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修复治疗前后的固定力以及咀嚼效果比较

3讨论

口腔修复作为牙齿缺失或破损治疗的主要方式,伴随人们生活水平提升,对口腔修复的要求也随之提升,不仅要求经济性,还要求固定效果。一般情况下,牙列缺损、牙列缺失、牙体缺损、颌面缺损、牙周病以及颞下颌关节病等疾病均需要通过口腔修复治疗[2]。伴随医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磁性附着体在临床中的应用愈加广泛,此种治疗方式不仅经济、美观,而且异物感小、利于清洁,受到临床医师以及口腔疾病患者的一致认可[3]。相比于传统残根设置附着体口腔修复治疗,磁性附着体的应用可以使患者咀嚼功能得到有效改善,确保固定效果,提高对修复治疗的满意度。

本次研究中,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残根设置附着体口腔修复治疗。由于磁性附着体可以完全覆盖义齿,还能够借助基牙处对衔铁进行安放,使磁性附着体与基牙处嵌合紧密,确保磁性附着体稳定固定,使磁性附着体为基牙部位提供支撑,同时利用固定的磁性,使三者形成统一体。这一修复技术针对基牙处可利用或多处缺失牙齿的患者适用,同时在牙黏膜以及基牙处支撑下,可以使治疗效果得到提升[4]。但如果患者压根残存较少,则可以通过磁性附着体、卡环进行固位,并适当采用残存牙根支撑,使修复效果提升。

磁性附着体作为口腔修复中的一种先进技术,可以取得良好效果,因此在临床中应用广泛,此种修复方式的应用不仅来源丰富,而且制作也比较简单,但在应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①如果患者全口需要覆盖义齿,则选用2-4个磁性附着体作固定处理,仅能保障义齿的固定性,无法确保全口义齿固定性,但若固定义齿的磁性附着体在4个以上,则义齿取出难度比较大,所以在临床中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磁性附着体数量进行选择[5]。②在修复期间,若基牙位置所承受的义齿咬合力过大,则需要对磁性附着体进行调整,并对支持版间隙进行调整,再让患者持续佩戴义齿15天左右,待其下沉后再固定磁性附着体,这不仅可以使基牙处压力减轻,同时使附着体间隙得到保障[6]。

结语:

在口腔修复中应用磁性附着体治疗不仅固定效果良好,而且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咀嚼功能,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淮晓燕.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18):2509-2510.

[2]白军令.口腔修复过程中磁性附着体的临床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5,01(24):87-88.

[3]耿宏杰.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6,03(05):113-114.

[4]陈佩强,陈光.口腔修复中磁性附着体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J].世界中医药,2015,01(01):508-509.

[5]左坤.口腔修复中磁性附着体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02(23):66-67.

[6]万英明.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工程,2015,02(02):140-140.

论文作者:房艳,谭弘,吕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2

标签:;  ;  ;  ;  ;  ;  ;  ;  

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分析论文_房艳,谭弘,吕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