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药物治疗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干预论文_李丹

湖南省人民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2

【摘 要】目的 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药物治疗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干预。方法 选择自2016年6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100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数字随机分方法分成两组。两组患者均接受药物治疗(曲伏前列素药物、噻吗洛尔药物以及布林佐胺药物)以及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接受综合护理干预。结果 研究组治疗前眼压指标(25.30±2.15)mmHg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性,P>0.05;研究组治疗6个月眼压指标(16.55±1.05)mmHg、治疗12个月眼压指标(11.02±0.55)mmHg均低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性,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8.00%)高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运用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其眼压指标,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药物治疗;护理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为临床常见眼科疾病类型。确诊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多伴有眼压升高症状、视野缺损症状、视神经萎缩症状等,而且该疾病致盲率较高,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及生活质量均造成严重威胁。临床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以采取积极降低眼压指标,积极保护患者视神经为主要治疗目的。通过合理使用药物治疗及有效护理干预可以促使眼压降低,促进视力恢复,以提高生活质量[1]。本次研究工作旨在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药物治疗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干预。现报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自2016年6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100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数字随机分方法分成两组。研究组:性别:男性33例(占66.00%),女性17例(占34.00%);年龄:20岁至5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50±9.85)岁。对照组:性别:男性31例(占62.00%),女性19例(占38.00%);年龄:21岁至5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30±10.05)岁。两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均无差异性,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药物治疗(曲伏前列素药物、噻吗洛尔药物以及布林佐胺药物)。所有患者接受治疗前2日均禁止使用任何相关药物;以两组患者治疗前2日的早晨眼压测量平均值作为“治疗前眼压指标”,并结合患者的术前实况,不定期测量其眼压指标,仔细观察其各种症状体征变化[2]。药物治疗中的曲伏前列素药物用法用量为一升0.04g,每日1次,每次1滴(于晚上8-9点给药);药物治疗中的噻吗洛尔药物用法用量为每日2次,每次1滴(于早上8点几晚上8点给药);药物治疗中的布林佐胺药物用法用量为每日2次,每次1滴(于早上8点几晚上8点给药)。噻吗洛尔药物与布林佐胺药物用药需相隔15分钟。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接受综合护理干预。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如下:(1)健康宣教干预。护理人员结合患者的疾病情况、身体状况以及文化水平等因素给予针对性健康宣教;若患者文化水平较低,则应采用通俗易懂话语给予患者及其家属耐心讲解;结合患者的不同实况,针对性制定个体化健康宣教方案,并运用健康宣教干预,以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知识、治疗方法以及临床护理的了解掌握度,从而有助于提升临床配合度。(2)心理疏导干预。护理人员与患者保持良好沟通交流,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负性情绪,并给予有效心理疏导,从而有效消除患者的焦虑、紧张、害怕等负性情绪;其次,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交流,从而引导患者抒发其心中顾虑,以有效缓解其心中忧虑,提高其治疗自信心及康复自信心。(3)用药指导干预。护理人员结合患者的疾病实况遵医嘱安排用药时间,针对性调整药物使用剂量,并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药物不良反应等。(4)电话回访干预。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应给予定期电话随访,以及时了解患者的疾病恢复情况、出院用药情况,耐心讲解患者提出疑惑,嘱咐患者需按时来院复诊,从而有效加强患者的治疗用药依从性及持续性[3]。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6个月、治疗12个月的眼压指标以及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用SPSS 20.0版本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表达,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的方式表达,实施卡方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不同时间段的眼压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的眼压指标无差异性,P>0.05;两组治疗6个月、治疗12个月的眼压指标均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治疗6个月、治疗12个月的眼压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同时间段的眼压指标比较(,mmHg)

3讨论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为临床眼科疾病类型,由于疾病原因,患者容易发生眼压升高、视野缺损及视神经萎缩等临床症状,对患者的身体健康、生活质量均造成较严重威胁[4]。

若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则其失明几率随之增高。因此,临床需早诊断、早治疗,以提高临床疗效。由于手术具有较大创伤性,因此大部分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以选择药物治疗为主要治疗方案。而在接受药物治疗过程中,需加强护理干预,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积极性及护理满意度。本次研究工作中,研究组在接受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健康宣教干预、心理疏导干预、用药指导干预以及电话回访干预[5]。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眼压指标均有降低,且研究组降低幅度更明显(P<0.05);其次,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更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临床结合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疾病特点,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心理状态,在给予药物治疗过程中,联合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眼压指标,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任春霖,谢琳,李海军等.PNT治疗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患者的观察及护理[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1):89-90.

[2]金静.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1):32,104.

[3]王芳.比较青光眼患者口服弥可保前后视野变化及护理干预[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22):164-165.

[4]史桂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药物治疗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干预[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10):177-178.

[5]谢成益,王道升.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睡眠质量指数、抑郁和焦虑评分及其相关[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8,26(1):45-47.

论文作者:李丹

论文发表刊物:《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1

标签:;  ;  ;  ;  ;  ;  ;  ;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药物治疗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干预论文_李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