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乌克兰会这样?_关税同盟论文

为什么乌克兰会这样?_关税同盟论文

乌克兰为何成这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乌克兰论文,何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85 [文献标识码]A

      乌克兰旷日持久的街头政治斗争和对峙,以总统亚努科维奇出走俄罗斯、回归2004年宪法的议会一总统制、确定于2014年5月举行新大选、数百名民众和警察伤亡、克里米亚公投以及普京签署克里米亚入俄公约而暂告一段落。回到2004年宪法,至少在字面上意味着乌克兰的权力格局发生调整,总统权力被削弱,议会多数党或几个政党的联盟获得组阁权,新议会将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据中心位置。然而更重要的是,乌克兰在欧洲一体化和俄罗斯主导的欧亚一体化之间的选择随着前总统的出走而发生重大逆转,引起俄罗斯的强烈反应乃至于以武力相威胁。在欧洲一体化与俄罗斯主导的欧亚区域一体化之间找到平衡,最大限度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这对于今日的乌克兰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欧洲一体化是乌克兰独立以来历届政府的战略目标

      1991-2004年。乌克兰独立之初便是欧洲委员会(Council of Europe)成员。1994年6月,乌克兰与欧盟签署伙伴关系与合作协定书。1998年,该议定书被双方议会批准并正式生效。与此同时,乌克兰是否加入北约,成为当时影响其与俄罗斯关系的一个重要问题,并对乌克兰加入欧盟的前景产生不利影响。有鉴于此,乌克兰以立法的形式,将加入北约从乌克兰外交政策的战略目标中剔除出去。这主要是照顾俄罗斯方面的安全关切。1996年4月23日,乌克兰总统库奇马在欧洲议会大会发表演讲指出,加入欧盟是乌克兰的战略目标。作为回应,欧盟制定了行动计划。在该计划当中,乌克兰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被看作是对国家主权的威胁。2004年5月,欧盟扩员之后开始实施新的“欧洲邻国政策”。就在此时,乌克兰发生所谓“橙色革命”,新上台的领导人加快了欧洲和欧洲大西洋一体化进程。

      尤先科总统期间。2005年2月,欧盟与乌克兰签署新的行动计划。这个计划实际上是欧盟对乌克兰的要求清单。但是,这个行动计划里面并没有乌克兰加入欧盟的前景。这影响到乌克兰方面的积极性。此后,尤先科政权内部的不稳定也影响到乌克兰方面的努力。2005年2月到9月,季莫申科政府负责欧洲一体化事务的副总理雷巴丘克制定了一个详细的落实欧盟—乌克兰2005年行动计划的措施清单,共包含133条内容。但由于季莫申科本人对此缺乏兴趣,并且乌克兰政府与总统、国家安全与国防委员会、议会之间矛盾重重,因此这些措施基本上停留在纸面上,并未得到执行。与此同时,欧盟和乌克兰实施了朝着一体化方向迈进的具体步骤。2005年5月,乌克兰单方面对美国和欧盟成员国公民实行免签证。2005年12月,欧盟承认乌克兰的市场经济地位。2008年,乌克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8~2009年间,乌克兰成为欧盟“东方伙伴”。2009年,一个新的文件取代了此前的行动计划。这份37页的文件包含乌克兰必须达到的一系列条件,以便成为欧盟的联系会员国。

      亚努科维奇总统上台以来的进展。2010年亚努科维奇上台后继续执行欧洲一体化政策,首次出访的目的地是布鲁塞尔。2012年3月4日,欧洲议会批准了乌克兰议定书1700页当中的170页。虽然联系国协定的文本早在2011年11月就已经准备妥当,但文件的签署数度推迟,直到2012年3月20日双方才得以草签联系国协议。2012年7月19日签署自贸区协定。2012年7月,乌克兰与欧盟就简化签证程序达成共识。2013年3月~4月,乌克兰和欧渊议会先后批准了上述文件。2012年12月10日,欧盟外长理事会同意与乌克兰在2013年11月的“东方伙伴”维尔纽斯峰会上签署联系国协定,但要求乌克兰必须在选举法等改革方面有切实的进步。2013年9月17日,乌克兰政府一致同意与欧盟的联系国协定草案。2013年10月23日,欧洲议会通过决议,建议与乌克兰签署联系国协定并同意在批准之前适用部分条款。2013年11月18日,欧洲委员会的外长会议上本应该就是否与乌克兰签署协定做出最终决策,但由于乌克兰未能达成此前承诺的要求,外长会议未能做出最终的决定,但同时声明欧盟的大门对乌克兰是敞开的。2013年11月21日,乌克兰政府宣布终止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乌克兰政府副总理尤里·博伊科表示,只有当欧盟方面将乌克兰签署协议之后所遭受损失的补偿问题解决之后才能再次启动,否则乌克兰将遭受严重损失,并且会严重影响到民众的生活水平。因此,2013年11月28日在维尔纽斯的“东方伙伴”峰会上,乌克兰与欧盟仅仅签署了航空协定。

      欧洲一体化是乌克兰对外政策的优先和战略目标。从1997年9月到2013年2月,欧盟与乌克兰举行了16次峰会。但欧盟内部在谈到乌克兰加入欧盟的前景时却十分谨慎。迄今为止,乌克兰尚未被列入欧盟扩大计划名单。目前双方面临的主要任务是签署有关乌克兰的联系国地位以及建立自贸区的协定。这个协定签署之后,欧盟所有成员国议会要完成批准程序。这至少需要数年时间。与此同时,联系国协定仅仅是加入欧盟的最基本条件,但却不能保证最终能够加入。迄今为止,欧盟官员从未正式声明说乌克兰能够成为欧盟成员国或者欧盟愿意看到乌克兰加入。这说明,从长远角度看,加入欧盟仅仅是乌克兰政府的愿望。

      2014年2月,欧盟主席巴罗佐在伦敦经济学院的一次演讲中表示,欧盟当前尚不能保证个别国家在短期内加入欧盟,但不排除在将来有这种可能性。鉴于乌克兰尚未准备好加入欧盟,因此目前欧盟只能给予其政治上的联系国地位和经济一体化待遇。

      简而言之,乌克兰签署联系国协定并不意味着最终能够加入欧盟。迄今为止,签署联系国协定的国家有阿尔及利亚、智利、埃及、约旦、黎巴嫩、摩洛哥、南非、叙利亚、突尼斯、土耳其等国。土耳其早在1964年就与欧盟签署了联系国协定,距今已经过去了50年,但加入欧盟的希望依然十分渺茫。实际上,上述国家根本不可能加入欧盟。

      加入欧盟,不仅意味着要符合欧盟的标准(经济、法律、政治、社会、文化等),而且要得到欧盟所有机构的支持、所有成员国的同意。谈判过程可能是旷日持久。

      许多专家认为,乌克兰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和自贸区协定在经济上对乌克兰非常不利。乌克兰不见得能够很快得到来自欧盟的投资,但企业将大批倒闭,几乎所有进口商品的税率都会降低。来自欧盟的进口大幅度增加,这将给乌克兰经济造成沉重打击。乌克兰生产的许多商品不具有竞争力,而向欧盟的出口将受到配额和欧盟标准的限制。此外,欧盟拒绝在一体化框架内免除乌克兰的债务。

      此外,欧盟新成员加入的标准十分严苛,包括近三年来没有货币贬值、低通胀、低失业率以及腐败、环保等方面的要求。乌克兰现在完全不符合这些标准,并且在近期也无法达到这些标准。

      乌克兰融入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内部和外部因素

      第一,欧盟和俄罗斯对乌克兰国内政治发展和一体化的选择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欧盟和俄罗斯都是乌克兰的主要贸易伙伴,但欧盟与俄罗斯在乌克兰发展前景的问题上缺乏相互理解,双方的立场存在矛盾之处。俄罗斯对欧盟在后苏联地区所作所为的不信任和欧盟对俄罗斯的负面印象都在不断扩大。欧盟强烈批评乌克兰加入关税同盟的想法。俄欧双方均对乌克兰保持压力。当然,金融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欧盟和乌克兰在谈判中的回旋余地。

      欧盟对乌克兰的兴趣取决于俄罗斯的积极程度以及乌克兰国内政治局势的风向。2008年至2009年俄罗斯与乌克兰在天然气问题上的矛盾以及俄罗斯对欧洲“断气”的做法,一方面使欧洲人认识到乌克兰对于欧盟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使欧盟认识到,俄乌关系必须是稳定的,否则便会产生“殃及池鱼”的效应。2011年独联体自贸区协定的签署,2012年普京重返克里姆林宫等事件的发生,又促使欧盟加快工作进度。

      2003年9月19日,乌克兰与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签署建立统一经济空间的议定书。这应该被看作是乌克兰方面对俄罗斯主导的一体化进程的呼应,但实际上体现了乌克兰在两个进程之间的摇摆和犹豫不定。

      第二,乌克兰独立20多年,社会处于过渡阶段,尚未形成自己新的价值体系和自我意识,认识不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主体,不必依附于欧盟和俄罗斯之间的任何一方。

      从乌克兰国内民意倾向的角度看,2011年5月的民意测验表明,43.7%的人支持加入欧盟,30.5%的人支持加入俄白哈关税同盟;中部和西部地区主张加入欧盟,东部和南部地主张加入关税同盟;青年人支持加入欧盟,而老年人则支持加入关税同盟。

      2012年12月,乌克兰一家名为“社情监测”的机构就民众对欧盟和关税同盟的态度进行了一次全国性民意调查。结果显示,46%的人认为乌克兰应该加入俄白哈关税同盟和欧亚经济共同体,35%的人支持与欧盟签订自贸区协定,并最终加入欧盟。从地区分布来看,乌克兰北部和中部地区对于上述两个一体化进程的支持率基本相当,而西部则有更多的人(66%)支持加入欧盟,南部(74%)和东部(54%)支持俄白哈关税同盟的人则占多数。

      2013年9月,基辅国际社会学研究所在乌克兰全国进行的一项民调结果显示①,76%的人愿意参加有关加入欧盟还是关税同盟的公投,其中41%的人支持加入欧盟,而35%的人则支持加入俄白哈关税同盟。西部和中部地区支持加入欧盟的入要多于支持加入关税同盟的人(分别为73%、13%和45%、25%)。南部和东部地区则是支持加入关税同盟的人多于支持加入欧盟的人(分别为46%、26%和57%、18%)。其中大多数青年人和中年人青睐欧盟,而50岁以上的人群则更愿意支持俄白哈关税同盟。乌克兰著名智库拉祖姆科夫中心的调查也显示出类似的结果。

      这表明,到底是选择欧盟还是选择俄罗斯主导的欧亚一体化,乌克兰国内民意实际上缺乏共识。

      第三,乌克兰政治精英的质量也是一个十分关键的因素。②从受教育角度看,乌克兰的精英基本上都是在苏联时期接受的高等教育,所学专业以经济师、工程师、农艺师、建筑师为主。这些人思维中的实用主义、物质主义占据主要位置,对欧盟的价值观体系缺乏理解。

      同时,乌克兰的政治精英对欧盟内部缺乏了解。一项调查显示,93.5%的政治精英在苏联时期、独立后的乌克兰和俄罗斯接受高等教育,1%的人在美国接受高等教育,而没有人在欧盟上过大学。此外,通过对精英人物公开演讲和接受采访的内容分析可以发现,53%的人对欧盟的了解程度很低,34.5%的人有一定程度的了解,8%的人熟悉欧盟,而达到专家级了解程度的人则不超过4%。与此同时,精通欧盟事务的专家也严重缺乏。

      乌克兰精英不懂外语。2011年的一项调查发现,78.5%的人(各级领导人等)唯一掌握的外语就是俄语,12.5%的人不同程度掌握英语。可见,乌克兰与欧盟双方在沟通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研究发现,乌克兰中级政治精英的政治文化水平低,缺乏道德原则,专业水平很低。乌克兰精英对欧洲一体化缺乏真正的兴趣,往往以言代行。

      此外,乌克兰的专家学者还注意到一个有趣的事实,民众对欧洲一体化以及联系国协议几乎一无所知。更有意思的是,乌克兰政府2013年花费252万格里夫纳向私人机构采购服务,而服务内容竟是分析和研究将要签署的联系国协定。

      第四,乌克兰企业界对欧洲一体化缺乏兴趣。这主要是乌克兰缺乏足够的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企业界对欧洲一体化之后的前景缺乏认识。

      第五,乌克兰国家政权的决策效率低下。原因之一是1996年宪法和2004年宪法改革之后,缺乏均衡的权力分配;原因之二是政治精英缺乏对国家社会发展进行远期规划的能力。迄今为止,乌克兰尚未建立一个专门的政府机构协调一体化进程,决策过程分散在各个不同的职能部门,相互之间步调不一致。

      乌克兰问题对俄罗斯的影响

      从俄罗斯角度分析乌克兰问题,有三个方面需要注意:

      首先是俄罗斯主导下的欧亚区域一体化。自2012年普京重返克里姆林宫以来,俄罗斯加快推进欧亚区域一体化,独联体自贸区、欧亚经济共同体等进程,而乌克兰对于计划于2015年开始运转的欧亚联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其次,就俄罗斯国内而言,西方对乌克兰的干预,进一步强化了俄罗斯国内的防御意识和保守意识,对西方的敌意会有所上升。“外部敌人”和“破坏者”的存在,当然有利于俄罗斯当局对反对派尤其是激进反对派采取更为严厉的措施,不管是左的还是右的。从俄罗斯著名民调机构“列瓦达中心”2月26日公布的一项调查看③,俄罗斯民众十分关注乌克兰事件,对抗议者的所作所为整体上持负面看法。43%的人认为这是政变,23%的人认为这是内战,16%的人将其看作是人民起义,而11%的人则认为这是针对亚努科维奇腐败政权的抗议活动。

      再次,从乌俄关系或者说从俄罗斯整合后苏联空间、推动欧亚经济联盟的角度看,乌克兰的变化是一个挫折。因为,俄罗斯历来善于跟强势领导人打交道,善于跟一个人打交道。但是,新议会意味着多个力量中心、多个核心,决策过程拉长,协调过程变得复杂。这样一来,普京的计划就完全被打乱了。援助也不是,因为是个无底洞;不援助也不是,因为已经有投入,如果不援助的话,前期投入有可能完全无法收回。可以看出,这个新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不仅会打乱普京欧亚一体化的步骤,还可能干扰俄罗斯国内的发展,而且对俄罗斯的部分激进反对派是一个鼓励,因此普京被迫拿出有限的时间和资源来应付可能出现的危机局面。

      乌克兰的选择及未来发展

      观察乌克兰事件的发生和未来发展,大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判断:

      第一,地缘政治,涉及欧盟和俄罗斯。欧洲一体化是乌克兰内政外交中的一个长期性问题。自1991年独立以来,回归欧洲、融入欧洲一体化进程一直是乌克兰历届总统和政府的首要目标。但是,欧盟受金融危机影响而产生的经济和金融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欧盟,使其无法拿出有吸引力的条件,来促使乌克兰做出最终决断。事实上,自乌克兰独立以来,欧盟从未有过大规模投资。

      与此同时,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关系既有深远的历史文化渊源,又有着多方面的现实依赖因素。俄罗斯因素是任何一届乌克兰政府都无法忽视的。譬如,尤先科总统上台后积极推动加入欧盟和北约,乌俄关系立即趋向冷淡。而2010年乌克兰总统大选中,主要候选人都将发展与俄罗斯的关系作为对外政策的优先选项。俄罗斯因素对乌克兰国内决策有着较为显著和特殊的影响力。俄罗斯的目标无疑是将乌克兰拉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但这反而促使乌克兰精英与莫斯科保持距离,促使欧盟更加积极地在后苏联空间开展活动。

      但问题是俄罗斯和欧盟对乌克兰的前途无法达成共识。这是处于俄与欧美地缘战略博弈夹缝之中的乌克兰无法回避也难以解决的地缘政治窘境。美国、欧盟、俄罗斯都非常重视乌克兰的地缘政治价值,乌克兰对外政策因此总是受到外部力量的影响和制约。处于地缘战略夹缝中的乌克兰想东西兼顾,多方获利,但在实际操作上却难以做到。从长期看,俄美欧等外部力量的矛盾对乌克兰具有持久的影响。

      第二,乌克兰国内的发展。乌克兰将欧洲与本国未来的发展道路联系在一起。换言之,乌克兰试图将自己定位为一个“真正的欧洲国家”,全面采用欧洲标准,实际上还是要把自己的发展与欧洲联系在一起,通过这种方式来促进和推动国内的发展。这里有着实际利益的考虑。但是,乌克兰国内是否会发生系统而深刻的变革,其中包括乌克兰国内两大阵营之间的矛盾如何演化、如何结局,尚是一个未知数。

      乌克兰政治精英的素质,不足以有力推动一体化进程。而乌克兰精英的素质反映着乌克兰社会的整体状况。乌克兰精英集团在政治争夺中往往会诉诸欧洲一体化。这也就能解释,为何对一体化的兴趣时而出现,时而消失。但在外界看来,许多表态更多的是空洞的言辞,并不代表有任何实质性的动作。可以预计的是,一旦欧盟走出危机,乌克兰精英和民众对欧洲一体化的支持将大幅度上升。俄罗斯一体化方案对乌克兰缺乏吸引力。这里更多的是政治因素,而不完全是经济因素。乌克兰精英认为,俄罗斯实施的“拜占庭”发展模式不符合乌克兰的利益。乌克兰精英更愿意接受欧洲的生活方式和规则。

      就内部因素而言,乌克兰东部和西部由于历史原因客观上存在较大差异。代表东、西部乌克兰的政治力量在乌克兰议会中势均力敌、相互制衡,影响到最终决策。

      乌克兰反对派的行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界定为非法的政治参与。乌克兰反对派在外部势力的支持下采取暴力等非法手段迫使民选总统接受自己的条件,改变国家政权组织方式。这实际上就是一场流血政变。议会在整个过程中一直在运转,通过有关决议,只不过是在一定程度上抹除这场政变的血腥味而已。这让人联想起吉尔吉斯斯坦2010年政变之后的宪法,也是回到“议会—总统”模式。

      与此同时,乌克兰不断调整宪法,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围绕宪法的矛盾和分歧,反映出的是乌克兰作为一个政治体无法发展出有行为能力的权威,无法实现国家整合,也就是找到通过对话谈判弥合分歧、达成妥协和共识的机制。

      第三,也是更重要的一点是,新的精英集团对国家利益的理解可能更为肤浅。这意味着他们之间达成共识的可能性要小得多。这既不利于社会的整合,也不利于国家的稳定。乌克兰政治精英整体上质量不高,对欧洲一体化概念模糊,完全不清楚自己的目标和利益所在。这当然是乌克兰的悲剧。

      2014年2月危机的结果,是回归到2004年宪法。这个回归的逻辑在于某种形式的“共治”。众所周知,人们创造历史,是在一些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苏联治理模式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政治、经济、社会、军事等权力的“条块分割”,各路信号反馈到最高中枢,由最高中枢进行协调(决策)。苏联解体之后,乌克兰新的精英集团的格局正是承继于苏联时期,但由于缺乏中枢而导致协调困难,或者根本无法协调,因为新的中枢虽然在形式上由全民选举产生,但却缺乏足够的权威性,不足以调动各路精英,更不用说有效协调各路人马之间的利益了。

      因此,回归之后的议会—总统制一定是对应着新的条件下条块分割式的利益格局,并且所谓的“对应”,是一个理想状态。如果出现不对应,譬如部分有实力的集团由于各种原因未能获得代表的话,这只能意味着新的不平衡,而新的不平衡只能通过构建新的利益格局来加以解决,获得再平衡。这意味着国家和社会永无宁日。这个局面完全是可预期的。

      乌克兰独立20多年的时间尚不足以形成自己的认同感,所谓“斯拉夫三兄弟”的说法,在一部分乌克兰精英的眼里,只不过是一个神话而已,并不是乌克兰与俄罗斯、白俄罗斯新的一体化进程的起点。乌克兰人执意要建设一个全新的、真正的欧洲国家。这实际上是苏联解体20年之后发生的“心理上的断奶”,乌克兰人试图要从心理上成为一个完完全全的独立国家。即便乌克兰参与到俄罗斯主导的一体化当中去,那也是以一个全新的身份出现,而不是“前苏联”的一部分。

      乌克兰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基辅罗斯、沙皇俄国和苏联时期,政治传统和政治文化呈现出某种综摄性。历史无法改变。只是我们尚不清楚这些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唯一的希望是,乌克兰人能够从内部矛盾、冲突和对抗中逐步学会相处,逐步发展出适合自身特点的政治模式,而外部世界则需要多给一些时间,不要逼迫乌克兰在还没有理清头绪的情况下“选边”、站队。从长远角度看,今天的选择也许根本就不适合,那么这意味着将来总有一天乌克兰将面临再次抉择。希望到那时,这种抉择会在一个较为平和的环境下进行,不再那么血腥、残酷。

      鉴于目前乌克兰国内对一体化进程(无论是欧洲的一体化还是俄罗斯主导的欧亚一体化)仍缺乏共识,鉴于这个国家内部既有的历史宗教文化等分殊,鉴于选择的时机尚未成熟,因此,“双重中立”也许是维持基本的社会政治稳定的选项,也就是在国内的东西部之间,在欧盟与俄罗斯之间保持中立状态。从目前情况来看,这是最为艰难的一个选项,然而也是最符合乌克兰长远利益的选项。

      ①资料来源:基辅国际社会学研究所官网,http://www.kiis.com.ua/?lang=rus&cat=reports&id=204&page=1&t=3。

       ②资料来源:Трещенков Е.Динамика и факторы европейской интеграции Украины.Мировая экономиика и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е отношения.2013,No.2,c.63-74.

      ③资料来源:http://www.levada.ru/26-02-2014/rossiyane-o-sobytiyakh-vukraine-maidan。

标签:;  ;  ;  ;  ;  ;  ;  ;  ;  ;  

为什么乌克兰会这样?_关税同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