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与常规护理应用于ICU重症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对照观察论文_林柳娜

(成都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目的 比较预见性护理与常规护理应用于ICU重症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1月收治的90例ICU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采用预见性护理模式;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ICU治疗时间、心理状态、并发症发生率、护理缺陷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转出ICU时,观察组ICU治疗时间、SAS评分、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11%(P<0.05);观察组护理缺陷发生率为4.4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88.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11%(P<0.05)。结论 对ICU重症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能够显著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护理缺陷,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常规护理;ICU重症患者;护理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predictive nursing and routine nursing in ICU patients with severe illness. Methods: Ninety ICU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7 to November 2018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45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predictive nursing mode. 45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 mode. The ICU treatment time, psychological stat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cidence of nursing defects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ICU treatment time, SAS score and SDS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complication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11.11%,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31.11%, P < 0.05); the nursing defect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4.44%,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20.00%, P < 0.05);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88.89%,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71.11%, P < 0.05). Conclusion: Predictive nursing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reduce nursing defects, improve patients'psychological state, promote patients' rehabilitation and improve nursing satisfaction.

Key words: predictive nursing; routine nursing; ICU severe patients; nursing effect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4-0020-02

ICU是重症患者集中诊疗、护理场所,集中了医院最为先进的医疗器械、治疗护理服务以及经验最为丰富的医护人员,能够为患者实施24h医疗服务[1]。由于ICU重症患者普遍存在病情严重、进展快、护理复杂度高等问题,一旦出现护理操作不当等问题,极易引发各种并发症,造成医疗安全问题[2,3]。常规护理因缺乏针对性、系统性等问题,往往护理效果一般。本院采用预见性护理,针对ICU重症患者可能存在的护理风险进行预防性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1月收治的90例ICU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30-76岁,平均(53.71±8.43)岁,呼吸系统重症患者18例,心脑血管系统重症患者17例,严重外伤患者6例,其他重症患者4例;对照组45例,男24例,女21例,年龄31-75岁,平均(53.58±8.73)岁,呼吸系统重症患者19例,心脑血管系统重症患者17例,严重外伤患者6例,其他重症患者3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包括疾病与治疗知识健康宣教,生命体征监测,心理、饮食、用药、康复指导,异常情况处理及并发症护理等。

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模式:

1.2.1 成立预见性护理小组并制定护理方案

由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临床医师组成预见性护理小组,分析患者具体病情、治疗情况、生命体征监测情况、一般资料、健康状况指标等,针对临床护理中可能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制订预防性护理方案,分析科室护理中现存风险因素,制定防范措施。

1.2.2 并发症预见性护理方案

ICU重症患者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感染、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导管意外脱出等[4,5]:①院内感染预见性护理:做好环境护理,ICU温度要控制在22-23℃范围内,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定时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干燥清新,仪器噪声降到最低,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告知患者注意保持良好的休息,提高患者睡眠质量。保持床位整洁干燥,落实无菌操作理念,护理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流程,加强消毒隔离,严格落实一人一物一巾护理操作,尽量采用一次性物品。做好医疗垃圾分类处理,及时清洁处理患者排泄物、分泌物。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②压疮预见性护理:每日清洗患者皮肤,加强排泄护理,保持患者皮肤、床位清洁干燥;采用局部减压措施,预防性使用医用透明帖保护肩胛、尾骶、髂、踝、足跟等骨突部位,避免损伤皮肤;定时为患者翻身。注意观察气管切开或留置各类导管患者的局部皮肤情况,及时处理导管周边皮肤的敏感或压迫问题。③非计划性拔管及导管相关性感染:加强导管固定操作,每项护理操作时要仔细观察导管情况,评估导管移动情况,及时处理变形、弯折、移位导管。采用生物相容性较好的插管,保持气囊柔软、囊压适宜,避免导管漏气。密切关注患者痰鸣音情况,及时给予吸痰护理,并以抗菌药物、生理盐水冲洗导管,湿化呼吸道,稀释痰液。严密监测导管留置时间较长、躁动状态较强、心理压力较大、 意识障碍或谵妄患者,评估患者管道耐受度,积极做好拔管指征监测与评估,与患者加强沟通,必要时可适度约束患者肢体,防止意外拔管事件。积极评估患者输液系统、穿刺点、敷料、导管留置时间、体温等情况,及时发现并消除导管相关性感染因素。对渗液情况、导管移位或堵塞、血液及全身情况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并消除各种并发症风险因素。加强导管护理,插管前、插管中、插管后操作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采用无菌物品,做到无菌插管、拔管。静脉留置导管要定期更换敷料、三通及肝素帽等器材物料,避免频繁更换导管。④应激性溃疡:做好眼部清洁护理,注意对昏迷状态中的患者及时点眼药水,无菌操作封住眼睑,保持眼睑闭合,避免异物入眼造成角膜干燥溃疡。⑤下肢深静脉血栓:每12h为患者按摩一次下肢及周边肌肉;保持患者肢体功能位置,尤其是翻身后要确保患者肢体继续保持在功能位置。患者清醒时指导患者进行床上主动性活动,昏迷期间为患者进行被动性肢体功能训练,避免出现肌肉萎缩或足下垂等问题。

1.2.4总结经验,提高护理预见性

定期总结疾病护理内容、护理模式、护理效果,发现护理中出现的差错、漏洞、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不断提高护理的预见性。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ICU治疗时间、心理状态、并发症发生率、护理缺陷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采用本院自制调查表进行评估,包括护理态度、护理时间、护理技能、护理内容4个项目25个问题,采用4级评分法,满分为100分,非常满意:≥90分;满意:80-89分;一般:70-79分;不满意:<70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数+满意数)/总例数×100%。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估,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焦虑、抑郁情况越严重。所有评估均于患者转出ICU时完成。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表示,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ICU治疗时间与心理状态比较

转出ICU时,观察组ICU治疗时间、SAS评分、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ICU治疗时间与心理状态比较()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11%(P<0.05);观察组护理缺陷发生率为4.4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预见性护理是护理人员结合相关文献研究结果、过往护理经验、科室现在护理风险等因素,对患者病情进行综合判断,分析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或风险因素,并制定早期预防性护理措施的护理过程与护理模式[6,7,8]。本研究显示,采用预见性护理模式后,观察组ICU治疗时间、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护理缺陷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采用预见性护理后,能够将护理风险尽量消除在未发生阶段,一切从患者需求出发,充分满足了患者潜在护理需求,从总体上提升了护理效果[9]。

综上分析,对ICU重症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能够显著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护理缺陷,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张佳欢, 熊建强, 金丽美, et al. ICU患者护理中的风险及管理对策[J]. 医院管理论坛, 2018.26-29

[2] 陈晓翠, 曾登芬, 何海燕, et al. ICU危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及其管理对策[J]. 护理管理杂志, 2014, 14(4).254-255

[3] 刘珊. ICU危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及其管理对策[J]. 当代医学, 2016, 22(32):124-125.

[4] 王淑云. 急诊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护理技术安全措施的探讨[J].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17(7).598-599

[5] 申艳玲, 梁爽. ICU危重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影响因素的研究[J]. 现代护理, 2007, 13(35).3421-3423

[6]何玉琴,高宏琰,成琦,etal.预见性护理与常规护理应用于ICU重症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对比[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4):159-160.

[7]龚蕊,毕娟.预见性护理在ICU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33):4026-4028.

[8] 万磊, 陈春艳. 人文关怀理念在重症监护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180-182

[9] 龚蕊, 毕娟. 预见性护理在ICU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5, 21(33):4026-4028.

论文作者:林柳娜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4

标签:;  ;  ;  ;  ;  ;  ;  ;  

预见性护理与常规护理应用于ICU重症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对照观察论文_林柳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