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效果观察论文_刘泽华,陈刚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效果观察论文_刘泽华,陈刚

(河北省青县中医医院 河北 青县 062650)

【摘 要】目的:探究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在2013年2月到2014年2月之间,随机选取我院接收的12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采用随机分配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60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使用的是中药穴位贴敷方法,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使用的是常规的莫沙必利、硫糖铝、奥美拉唑胶囊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60例患者在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8.3%。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8.6%,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中药穴位贴敷;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57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6194(2015)02-0400-00

反流性胃炎是由于胆汁和肠液混合通过幽门逆向流到了胃里面引起的身体不适,胃膜炎症通常是由于胆酸的作用引起的[1],目前对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主要使用的是西药治疗,中药对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也有重要的治疗效果,本文主要对我院接收的12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使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以及传统西药治疗效果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现就其中的主要内容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3年2月到2014年2月期间,随机选取我院接收的12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根据《3200个内科疾病诊断标准》中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诊断标准[2],患者表现出明显的上腹灼热、碱性药治疗无效;并使用胃镜对患者检查,发现有符合本病症的炎症并且存在有胆汁反流现象。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60例患者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最小的为29岁,最大的为71岁,平均年龄为49.6±19.6岁;对照组60例患者中男性31例,女性29例,年龄最小的为30岁,最大的为74岁,平均年龄为50.3±20.3岁。两组患者在临床上均表现为上腹部持续性的烧灼感,在饭后疼痛感会加剧,并伴随有胸闷气短以及恶心干呕等。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方面差异不明显,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60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使用的是西药治疗,主要包括莫沙必利、硫糖铝、奥美拉唑口服,莫沙必利5mg,每日3次,硫糖铝0.5g,每日3次,奥美拉唑每次20mg,每日2次,餐前服用;1个月为一个疗程,治疗时间为2个疗程。

实验组60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使用的是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方法,采用的是中药剂药饼,该药方的主要组成成分为吴茱萸、柴胡、郁金、元胡、木香,在制作过程中加入适当的冰片,将这些药物加冰片研磨成细末,然后将研磨后的细末和生姜汁调成稀糊状,并将这些药汁涂抹在纱布上,然后贴在脐部的神阙穴、气海穴、关元穴、脾腧穴、胃腧穴、肝腧穴。然后使用TDP灯照射贴药的部位,每次不少于30min,每天1次,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时间为2个疗程。在两个疗程的治疗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1.3观察指标

在2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分析,将治疗效果分为三个等级,即显效、有效和无效。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结果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实验组60例患者中显效的有50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的有效率为98.3%,对照组60例患者中显效31例,有效16例,无效13例,总的有效率为78.4%,在治疗效果总有效率方面,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病患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n,%)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实验组6050(83.3)9(15.00)1(0.00)98.3

对照组6031(51.7)16(26.7)13(21.6)78.4

X213.71 2.48 9.26 11.62

P值 / / // <0.05

3 讨论

胆汁性反流性胃炎指的是由于胆汁反流入胃内从而引起的疾病,该病在发作之后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的烧灼疼痛、呕吐胆汁、腹痛腹胀、体重减轻等。目前在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方面,中西治疗效果之间有着一定的差异。

我院对12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了不同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的西药治疗方法,实验组在治疗过程中使用的是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方法,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之后,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8.3%,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达到了78.4%,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表明使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根据中医学基础理论,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是脾胃气机逆乱、胃气下降、脾气不升、肝失疏泄以及胆汁逆胃,所以在治疗过程中主要是调节患者的脾胃逆乱。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过程中用到的中草药主要包括吴茱萸、柴胡、郁金、元胡、木香[4]。此外在药品制作过程中使用的冰片可以帮助上述药材的功效通过穴位渗透到患者体内[5],保证药效的正常发挥,通过这些中草药的作用结合穴位本身的治疗作用,可以舒展肝郁、保证淤血的通畅,从而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调节好患者的身体状况。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是一方面,但是做好预防工作有着重要意义。做好预防工作需要从以下几点考虑:(1)合理膳食;(2)控制体重;(3)保持合适的生活习惯;在这些预防工作中主要的就是要做好饮食控制,饮食中选择清淡的食物,不要暴饮暴食。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治疗,除了做好预防和护理工作,重要的就是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通过实验郑证明,使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效果显著,明显的优于使用西药治疗的效果,而且中药治疗副作用较小,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芳.穴位注射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3,35(6):153-154.

[2]杨奕.中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40例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3,28(4):11.

[3]尚百艳.中药汤剂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效果观察[J].大家健康, 2013,16(5):49.

论文作者:刘泽华,陈刚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8

标签:;  ;  ;  ;  ;  ;  ;  ;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效果观察论文_刘泽华,陈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