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理念与智慧校园论文

人本主义理念与智慧校园论文

人本主义理念与智慧校园

蔡锦贤

(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摘 要: 当前智慧校园的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无论是在模式还是功能特点上都已形成一个范式。但目前,智慧校园的构建主要从技术层面上进行完善,极少从人的层面进行设计和规划,使得智慧校园的理念总体偏“技术”,而“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不明显。本文基于人本主义的理念,从人的角度对智慧校园的构建提出一些要求,进而丰富智慧校园模式中的内涵和文化。

关键词: 人本主义;智慧校园;学习动机;个性差异;个性化教育

一、前言

进入21 世纪以来,在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浪潮中,学习创新和教育改革在不断地把传统学校变为数字化“学习中心”—智慧校园,目标是通过智慧设备来培养高效的学习能力,进而锻炼学习者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当前智慧校园的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无论是在模式还是功能特点上都已形成一个范式。但目前,智慧校园的构建主要从技术层面上进行完善,极少从人的层面进行设计和规划,使得智慧校园的理念总体偏“技术”,而“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不明显。

二、人本主义及其教育观

1、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起源于古罗马和古希腊的理性人本主义,从“唯神论”转向为强调人的存在和人的价值。20 世纪后期,马斯洛把人本主义引向心理学,创立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观点,而罗杰斯则进一步完善和丰富该理论。在人本主义心理学中,其教育观强调尊重学习者的本性,注重课程的人本化、强调教学中人际关系的发展以及人的自我实现,旨在培养学生成为独立的、身心和谐统一发展的人。

(1)以人为本

网络技术应用在电力调度信息化系统中,是为提高电力调度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增强电力调度的安全性和时效性。网络技术与电力调度相结合有其既定的的原则:

以人为本是人本主义教育观最为核心的内容,其主张教育要坚持以人为出发点、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要按照人的本性展开。学校教育不应该只关注知识的传播,还应该关注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关于兴趣、动机、潜能、创造、思维等内在能力的培养,从而培养学习者成为一个身心和谐发展的人。

(2)人本主义教育目的观

人本主义理论中,教育的宗旨是关照人的终极成长,促进人的“自我实现”,从而培养“完整人格”。因此,人本主义教学思想关注的不仅是认知的发展,更关注的是人的整体发展,注重对学生内在心理世界的了解,以顺应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以及个性差异,进而达到情感、精神和价值观念的和谐统一。

结合人本主义的思想和理念,本文认为智慧校园是运用信息技术架构一个智能化的学习环境,以尊重学习者的个体差异为前提,充分利用各种学习工具、资源等学习辅助材料,帮助学习者掌握知识和提高学习效率,从而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

从当前智慧校园的研究情况来分析,众多学者认为智慧校园的应具备以下五个功能:1 环境全面感知;2 网络无缝互通;3 海量数据支撑;4 开发学习环境;5 师生个性服务。

智慧校园是以技术为载体,通过变革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引领个性化教育的新方向。在智慧校园中,应该融入有助于促进教学效果的技术,为教学过程提供个性化服务功能,如对学习者能力进行评估、记录学习者的学习行为、推送学习方式等个性化服务。目前,大数据技术突破了传统的对教育信息收集的局限性,实现了对海量数据的全方位记录和掌握,包括学生的家庭背景、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的素质等,有助于教育决策者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针对学生进行精准化评判并做出科学化的决策。由此可知,实现教育的个性化需要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度计算等技术的支撑,才可以构建一个理想化程度较高的智慧校园。

该教学模式的弊端就是限制了学习者的思维发展,把学习者限定在某一个知识点中,无法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除此以外,每一个学习者的个性差异不同,若都接受同一个程序,无法体现出“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等教学要求。

2、智慧校园内涵分析

在理论研究方面,不同学者从多个角度对智慧校园的内涵进行不同解读。有学者从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来看,如祝智庭认为智慧校园是以适当的信息技术和学习的工具、资源、活动为支撑,科学分析和挖掘全面感知的学习情境信息或者学习数据,以识别学习者特性和学习情境,灵活生成最佳适配的学习任务和活动,引导和帮助学习者进行正确决策,有效促进学习者学习能力发展。还有学者强调物联网的技术作用,陈平认为,智慧校园是通过智慧化的信息手段实现具有智慧、人文、安全、稳定、环保、节能等特点的智慧化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

(3)人本主义教学过程观

采用SPSS 13.0软件,计数资料比较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两两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行LSD-t检验。重复测量数据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若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ⅳ) 设F′(θa,0)为F在点(θa,0)处的Fre′chet导数,则对任意(u,v)X,由(7)可知

三、人本主义理念下的智慧校园问题

1、数字化设备应用率低

如今,计算机、互联网和各种软硬件设施已经大举进入学校,但这些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与金融、工业等领域相比较显得稍逊一筹。原因有很多,但是实质原因是传统的学习方式并没有改变。数字化上设备利用率低是智慧校园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智慧校园中有着各种智能化的教学设备,当设备使用的复杂度越高,则教师的使用率就降低,因而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

2、程序教学模式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

由于智能化程度没有达到理想状态,终端设备学习辅助性软件和材料的教学模式采用的是“小步骤”的程序教学模式。程序教学把学习内容分成若干小的问题,系统排列起来,通过编好程序的教材或特制的教学机器,逐步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当回答完问题立即反馈学习结果。如果回答正确,得到强化进入下一问题,回答错误,再补充程序,直到掌握为止。

由此可见,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教育观有助于了解人的学习主要特点,有助于把握智慧校园构建的走向。

在2018年天猫618节,各种品牌商家联合天猫官方微博,推出了618“天选之子”活动,并于6月12日6时18分进行抽奖,且在6月18日送达包裹,相应的获奖礼品也相当诱人,最终的展现形式为618个天猫包裹的寄出。此次活动最终以微博评论30多万,转发48.4万收尾,比之前的海尔增加了一倍多。

3、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应用不够广泛和深入

在人本主义的教学观中,学习者自主学习是教学过程的重点,教师起到的是协助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以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为依据,结合自身发展需要,选择学习内容、策略与方法。因此,掌握并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创设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开展高效的学习活动是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的一个新的要求。然而无论是智慧校园还是数字校园,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学习情境创设和教学流程设计的能力还在不断地提升中,所以当前以学为主教学模式的应用程度还不够广泛和深刻。

四、人本主义理念下的智慧校园构建新路径

1、融入促进个性化教育的新技术

人本主义教育者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成长的过程,教师应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而自己应是协助者和学习伙伴。人本主义教育理论重视对学生学习的解放,反对压抑学生的好奇心和潜能,认为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创设一种适宜的学习环境,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

2、尊重学习者个性差异

智慧校园的目的是实现个性化教育,遵照人本主义理论中“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应是其核心思想,而以人为本的重点内容则是尊重学习者个性差异。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习者,每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符合学习者个性的学习才是最高效的学习。

长期以来,学校教育目标并未真正实现从知识性教育向人的全面发展的转变,在这种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学习进度,往往很难注意到学习者的个性差异,也就未能做到因材施教,这种做法可能扼杀了学习者潜在的创造力,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研究学习者的个性差异,帮助其了解自己的学习个性,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个性化学习方式,从而实现自我超越。

发现式数学十分强调多种方法解题.以四则运算为例,人们发明了许多不同的方法或规则,如下列题目所示:[9]

3、激发学习动机

马斯洛认为,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机。在行为科学中,以“需求层次论”为理论基石,人的学习动力也可以划分为求知欲望、兴趣爱好、价值期望、价值实现、自我超越五个层次。最底层的学习动力是人的求知欲望,这是当今学校教育的各个层次都在不断提出新的教学模式,开始对情境式教学、项目式教学、合作式教学等模式进行探索和应用,其实根本上都是为了调动学习者的求知欲望。

第二层次的学习动力为兴趣爱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上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其眼界开阔,对于培养学习兴趣有着极大的帮助。第三个层次的学习动力来自于价值期望,所学知识对于人生的价值、对于社会的价值是指引人类学习的一个重要动力。第四层次是价值实现,学习者在学习后获得知识、技能以及收获的满足感、成就感是促使其进一步深入学习的一动力。第五层次是自我超越,这是更高层次的成就感,通过学习认识了一个新的自我,寻找到了人身的方向、意义、价值,从而获得超越自我的成就。

任何理论的形成都要遵循一定的客观逻辑规律,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基础,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的形成亦是如此。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是其形成的坚实理论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生态保护理念是其形成的丰富理论来源,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是其形成的深厚文化渊源,对国内外生态实践经验教训的思索和探究是其形成的充分实践基础。深入分析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的形成逻辑,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它的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

理想的智慧校园不仅应该具备各种先进的教学、学习、管理等硬件设施,还应该具备一个有利于发挥智慧校园功能的软性环境,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洪书源.“人本主义”教育观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J].教育评论,2018(04):76-79.

[2].何志武.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应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181-182+187.

[3].祝智庭.以智慧教育引领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09):4-8.

[4].何克抗.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郭少青.个性化教育的新方向:美国微型学校的发展与启示[J].现代教育管理,2018(04):122-128.

[6].郑群英.新课程背景下实施发展性教学的困惑与重构[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4(S1):66-68.

中图分类号: G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7508(2019)05-0092-02

收稿日期: 2019-01-29

作者简介: 蔡锦贤(1995-),女,广东云浮人,广州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学院2018 级在读硕士。研究方向:数字化学习环境与资源。

标签:;  ;  ;  ;  ;  ;  

人本主义理念与智慧校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