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和加强新形势下的调查研究_调研方案论文

改进和加强新形势下的调查研究_调研方案论文

改进和加强新形势下的调查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调查研究论文,新形势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在现代通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办公手段和条件日趋现代化的新形势下,我们还要不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调查研究还有无实效?我认为回答是肯定的。其一,加强调查研究是我们各级领导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重要保证。当前,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各级领导要决策的大事要事和需解决的热点难点都比较多,怎么办?唯一正确的态度:就是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这就要求我们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经过系统而不是零碎的调查研究,周密而不是粗疏的综合分析,摸清实情,总结实践,经过科学的提炼、概括和总结,从中找出带规律性的东西,制订符合“三个有利于”的对策和办法。诚然,通过各种渠道提供的报表、信息是可以也应参考的,但不能替代我们通过调查研究取得的第一手资料。很多问题,百闻不如一见。何况,经过多次转抄手抄的材料,有的难免失实失真,以讹传讹,加上有的搞利益驱动、“官出数字”,准确性就更打了折扣。因此,我们的领导者要取得洞察幽微、驾驭全局的领导权,要寻求既有前瞻性又有可操作性的改革之方、发展之策、稳定之计,离开了深入调查研究是不可能的。其二,加强调查研究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途径。在有的地方,为什么党群、干群关系由过去的“鱼水”关系变成了现在的“油水”关系乃至“水火”关系?一个重要原因是党政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到群众中去得少了,群众的呼声听不到,老百姓的难处看不到。各级领导经常深入基层调研,到工厂的车间班组看一看,农村的田头地边转一转,和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坐一坐、谈一谈,上下交心,双向沟通,对他们反映的一些实际问题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尽量帮助解决,真正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党群干群关系自然也就融洽了。这本身就是最有说服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其三,加强调查研究是克服领导机关官僚主义、形式主义顽症的有效措施。为什么这些年来基层和企业反映强烈的统计报表多、达标考核多、检查评比多、办事办会办班多的问题解决起来收效不大,“三乱”现象屡禁不止,为什么有的文件空话套话多、“干货”“硬件”少,这与我们有的领导机关缺乏深入调查研究有关。有的人习惯于坐在办公室发号施令,凭老经验想当然办事,往往事与愿违;有的喝了一点洋墨水,就生吞活剥,照搬照套别人的东西,对国情研究不深不透,在结合上下功夫不够;有的满足于上网、揿电脑,不愿到一线做深入的调查研究,害怕艰苦,贪图安逸。机关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首先必须通过调查研究,真正了解基层和群众到底在想什么,盼什么,烦什么?然后对症下药,制订出针对性和实效性强,人民群众满意的政策和办法。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干群众之所需。同时,干部下基层调研的多了,坐在办公室清议空谈甚至相互扯皮的就少了,有利于提高机关工作效率和质量。

二、调查研究贵在深入基层摸实情,贴近群众听真话

调查研究贵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既身入又心入,广泛听取基层和人民群众的反映,摸清事物的发展规律。当前调查研究比较普遍的问题是深入不够,有的从上级机关跑到下级机关调研,办公楼听汇报,招待所管食宿,即使到基层去,也是“坐着汽车转,隔着玻璃看”,走马观花的多,下马观花的少;有的事先打了招呼,到哪里,看什么,说什么,停多久,都做了规定,而且警车开道,保卫森严,“闲人免近”,也难得听到多少真话实情;有的先进发达地区去得多,后进贫困地区去得少,或者交通方便的地方去得多,行车不便的地方去得少,听到的往往是“莺歌燕舞”的东西多,体现真实面貌的东西少;有的层层有人陪,级级有人跟,被一个个“小圈子”所包围,接触的各级领导多,接触的工农群众少。显然,这种调查研究的所得是有限的,很难摸清民情民意,也很难掌握和了解真实情况。这种状况应当加以改变。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应当做到:一是要注意轻车简从。调研的队伍要精干,不要层层陪同,队伍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不利于深入调研。尽可能多搞一点“微服私访”,事先不打招呼,不搞迎往送来,简化接待,力戒铺张,既有利于摸到真实情况,也有利于减轻基层负担和压力,降低调研成本。二是要注意虚心听取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意见。比如到农村调研,应多找些乡镇和村组的干部聊聊,多开一些农民代表座谈会,有时不妨到农户家里住几天。鼓励他们讲真话,报实数,道真情。不带框框,不定调调,那怕说得不中听也要硬着头皮听,不要一触即跳,听到好话哈哈笑,听到差的哇哇叫。三是要注意多到贫困落后的地方去。越是边远穷困的地方,越是生活贫困的人群,越是期盼各级领导去。群众是通情达理的,领导同志去调研,老百姓也不一定会伸手要这要那,党和政府体谅他们的艰难,听听他们的意见,没有遗忘他们,也就心满意足了。当然有条件时尽可能帮助他们解决一点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他们更会感激不尽。因此,各级领导到艰苦地方去调研,是一种亲民爱民之举,是一件解民难、聚民心的大好事。

三、重要的是抓好决策调研

各级领导机关做出的决议决定,发布的政策法规和领导工作中的重大决策,要有指导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即提高决策水平和决策质量。而要提高决策水平和决策质量就离不开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把人民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变为党和政府的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这也是贯彻我们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个根本原则的最基本的要求。陈云同志曾说过,领导决策工作,难者在弄清情况,不在决定政策。因此,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突出的是要做好决策调研,把调查研究贯穿于决策的酝酿、出台、执行、反馈、修订的全过程。首先,重要政策、法律法规和重大举措的制订出台要注意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一要注意地域的广泛性。决策调研的覆盖面既要有东部的情况,也要有中西部的反映,增强政策法规普遍的适用性。二要注意方案的可操作性。领导机关制订的政策法规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先进行试点,根据点上的实践进一步完善后再出台。三要注意利益的均衡性。政策法规不能成为部门利益、部门特权的保护伞。必须纠正“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部门利益个人化”的不良倾向。四要注意“模式”的民族性。通过决策调研形成的政策法规草案或建议,必须坚持独立思考,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其次,政策法规出台后要继续抓好追踪调研。已经颁发执行的政策法规是否体现了“三个代表”的要求,应当通过调查研究,继续广泛听取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意见,尤其要听取基层和人民群众的反映,大多数群众拥护和赞成的就坚持下去,不满意的就进行修改,反对的就应取消。总之,搞好决策调研,是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前提,是实施正确有效领导的基本功。各级领导都应高度重视,付诸实践。

四、积极推进调查研究工作的制度化和科学化

在制度化建设方面,对省市县三级党政领导干部应明确规定每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时间,鼓励领导干部每年亲自动手写出几篇有材料、有观点、有分析的专题调查报告,定期进行交流评比,将优秀调研文稿结集出版,使调查研究形成制度、蔚然成风。在实现调查研究科学化方面,应从三个方面着力:一是充分发挥民主党派调查研究、参政议政的作用。民主党派人才荟萃,处在参政地位,没有利益瓜葛,看问题比较客观,提建议比较公正,对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有着重要咨询作用。二是充分发挥调研综合部门和专家智囊的“外脑”作用。发挥各级调研机构在调查研究工作中的归口、协调和指导作用。对有较大决策参考价值的调研成果应采纳和运用。各级党委和政府都应聘请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专家担任决策顾问或特约调研员,重要政策和决策出台前,应注意听取他们的意见,或交给他们进行可行性研究。三是注意采用先进的调研方法和办公手段。对涉及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可采用召开听证会、问卷调查、随机抽样调查,通过报纸电视等传媒实行政务公开等,听取群众意见。抓紧建立健全党政信息网络,加强对各种信息的收集、整理和筛选,搞好数据库、资料库的建设,努力提高信息服务的及时性、准确性、有效性。

标签:;  ;  

改进和加强新形势下的调查研究_调研方案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