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源数据分析下的南京市江宁区卫生设施空间布局评价论文_顾镔彬

江苏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院 江苏省南京市 21000

摘要:医疗卫生设施的供给不仅仅是城建问题,更是民生问题。本文通过借助GIS工具,收集传统数据和新兴大数据,综合分析了江宁区现状医疗卫生设施的总体供给现状,表现出城乡差异显著、综合服务医疗能力不足、基层卫生设施可达性不够等问题。通过对现状卫生设施的综合评价,制定整体提升的策略。

关键词:卫生设施;布局评价;多元数据;GIS分析

1、我国医疗卫生设施体系

1.1医疗卫生体系

我国的医疗卫生体系包含三个部分,分别为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机构以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其中医疗卫生机构是依法成立的从事疾病诊断、治疗活动的卫生机构,包括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专科医院、康复医院和门诊部等;公共卫生机构是指一切能够促进健康,预防疾病,保护健康的机构等,包括疾控中心、皮肤病防治所和妇保所等;基层医疗机构主要面向本机构服务辐射区域的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等。

1.2综合医院分级标准

综合医院等级划分标准是我国依据医院功能、设施、技术力量等对医院资质评定指标,全国统一,不分医院背景、所有制性质等。按照《医院分级管理标准》,医院经过评审,确定为三级,每级再划分为甲、乙、丙三等,其中三级医院增设特等,因此医院共分三级十等。

2、近年来江宁区卫生事业发展现状

2.1整体平稳发展

近年来,江宁区的医疗卫生事业总体发展平稳,主要指标增长明显。2012-2015年的近三年间,江宁区共新建了3所综合医院(含分院)、1所中医院和5所护理院。相比2012年,江宁区的医疗卫生机构总数、医院数量、床位数、千人床位数等各项主要医疗指标都有较大的提升。医疗卫生机构总数由2012年的359个增至2015年的403个,千人床位数由2012年的3.19张增加到2015年的4.75张。

2.2总体规模与布局

截止至2016年底,江宁区列统医疗卫生设施共计432所,其中面向社会的有343所。总占地面积81.8公顷,总建筑面积64.86万平方米,总床位数5710张,每千人床位数4.84张。全区共有卫计人员6335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105人,每千人拥有卫计人员5.4人。

2.3 与主城差距较大

江宁区在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医务人员数量医疗卫生指标上处于南京市前列,在外围区县中基本处于领先,但与主城差距仍很显著。特别是与主城的秦淮、鼓楼等差距明显。床位数、千人床位指标、执业医师等卫生人员数量等远远落后鼓楼,与秦淮也有较大的差距。尽管现状鼓楼和秦淮承担了一定的省市级医疗服务功能,导致相应指标偏高。但是在未来江宁区融入主城,建设南部中心的战略下,江宁区也将进一步承担省市功能,需向主城看齐,进一步缩小与鼓楼、秦淮的差距,逐步提升省市级医疗服务能力。

3、多源数据综合分析下的江宁卫生设施空间布局特征

3.1数据类型及来源

本次研究的数据获取来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继续深度挖掘传统数据的深度和精确度,通过走访南京市及江宁区医疗卫生部门获取现状医疗设施统计信息,结合规划部门的空间统计进行空间落位;二是借助网络工具,通过购买和爬取现状设施poi数据、道路交通数据以及居住区数据,通过大数据的技术手段进行医疗卫生设施之于城市的布局评价。

3.2 总体空间布局特征

借用geogoording工具将现状卫生设施统计数据进行空间落位,整体上呈现出”过疏过密、城乡差异显著”的特点。(见图1)

医疗卫生设施主要集中分布在东山副城内,外围乡村地区布局较为稀疏。综合医院、中医院以及各类专科医院等二级以上医院均集聚于副城。副城内部也存在着分布不均的问题,东山老街集聚程度远远高于西侧的江宁开发区以及东南部的高新园、江宁大学城等。此外,新城各类医疗设施梳理与副城差距显著,以原乡镇卫生院为基础建设起来的社区服务中心未来较难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

3.3 综合医院的服务能力评价

对现状综合医院服务能力分布进行分析,反映综合医院在设施服务水平、空间分布上的规划需求。通过建立基于地块的医疗服务能力指数模型,综合考虑了医院服务能力、地块空间位置和人口规模,来对江宁区现状综合医院的服务能力进行评价。

计算公式为:;其中Ai指i地块医疗服务能力指数,Mj指第j个医院的服务能力(服务能力主要通过综合医院的床位数及就诊人数计算),Dij指i地块到j医院的距离,Ri指i地块的居住人口。

通过测算发现,江宁区现状综合医院的服务能力明显不足,仅能覆盖城市地区,外围街道及乡村受辐射有限。受制于服务距离及人口规模因素影响,整体呈现出“城市强、乡村弱”的明显特征。其中,位于东山老城的居住空间接受辐射最强,其次周边新建设地区,如开发区、高新园等,外围农村地区接受辐射能力最弱。(见图2)

3.4基层医疗设施可达性评价

可达性的实质是指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的容易程度,包括起点、终点以及连接两点的方式。对于医疗服务设施而言,可达性是指从需求点要医疗设施点就医的便利程度。

通过GIS工具将现状基层医疗设施和居住社区进行空间匹配,根据“15分钟健康服务圈”的要求,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分钟步行可达,社区卫生服务站15分钟步行可达测算,对东山副城内的基层医疗设施可达性进行测评。通过gis模拟发现,东山副城内仍有50%以上的居住社区不能够满足可达性要求。其中,东山老街内步行可达性较高,江宁开发区、江宁大学城、九龙湖地区可达性有待进一步提升,尚存一定的缺口。(见图3)

3.5 医疗卫生设施的城市功能集聚性评价

医疗卫生设施的分布不均除了会导致供给不公之外,也会加剧了老城的交通压力,激化城市病。根据东山副城大型医疗设施与商业区集聚度分析得出,江宁区的10所综合医院中有8所位于江宁区的主要商业中心区,其中江宁医院位于东山老街商业中心区,交通和停车问题十分突出。另有2所康复医院位于主要商业区内,也不易于病人的护理及康复;除此此外,还有其他若干医院及大量门诊部位于商业区内,进一步加剧了中心区交通拥堵。(见图4)

图1?设施密度分布 图2?服务能力评价 图3可达性评价 图4?集聚度评价

4、结论

通过借助gis工具,整合多部门、多渠道数据,实现了对江宁区医疗卫生设施布局的综合评价。总体而言,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一是整体医疗设施建设水平较高,但是主要指标与主城存在较大差距;二是总体布局上呈现出”过疏过密、城乡差异显著”的特点;三是综合医院的服务能力不足,空间上供给不均,有待优化;四是老城分布过于集聚,外围地区接受辐射不足,规划需鼓励老城商业中心区大型医院纾解。

通过以上分析,研究认为江宁区的卫生设施未来的提升重点应该在于提供综合医疗设施的服务能力和基层医疗卫生设施的可达性,同时布局要充分考虑与城市的功能布局结构相契合,全面提升江宁区的城市品质和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吴建军,孔云峰,李斌.基于GIS的农村医疗设施空间可达性分析—以河南省兰考县为例[J].人文地理,2008,5:37-42.

[2]余珂,刘云亚,易晓峰等.城市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编制研究—以广州市为例[J].规划师,2010(6):35-39.

论文作者:顾镔彬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3

标签:;  ;  ;  ;  ;  ;  ;  ;  

多源数据分析下的南京市江宁区卫生设施空间布局评价论文_顾镔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