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植物词语及其语用义论文

浅析植物词语及其语用义论文

浅析植物词语及其语用义

卫凯丽 周萍 李文珍 喀什大学中国语言学院

摘要: 本文以我们生活中经常能见到和用到的植物词语为研究对象,研究其语用义及运用价值。植物词语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极大丰富了汉语词汇,对汉文化的传播有着深刻的意义。

关键词: 植物词语;语用义;价值;文化

一、引言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会遇到形形色色的植物。它们的名称由何而来?又有什么样的含义和价值?这些对我们来说都是未知的东西,都充满了无尽的乐趣,值得我们去探索一下。

二、生活中的植物词语及其语用义

(一)习语谚语中的植物词语

习语一般指那些常用在一起,具有特定形式的词组。“习语通常包括成语、俗语、熟语、格言、歇后语、谚语、俚语、行话等等。”[1]其表现形式音节优美,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妙趣横生,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汉语中的习语如:一叶知秋、疏影暗香、青梅竹马、指桑骂槐、囫囵吞枣、良禽择木而栖、树倒猢狲散、连理枝、桃花运等。上述例子中,“一叶知秋”意思是从一片树叶的凋落,就可以知道秋天的到来。但往深处想,其语用义就是比喻从事物的某些细微迹象就预料到事物的发展趋向的变化;“良禽择木而栖”原意是指优秀的禽鸟会选择理想的树木作为自己栖息的地方。其语用义就是比喻贤臣选择明主而事,现在比喻优秀的人才应该选择能发挥自己才能的好单位和好领导;“连理枝”原指两棵树的枝干合生在一起的一种植物。这本是一种自然现象,但我国古人通过美好的想象,说“连理枝”相依相偎,就算经过再大的风雨也不分开,就像一对恩爱的夫妻一样。所以又称为相思树、夫妻树、生死树,用来比喻夫妻恩爱。

植物是仅次于人体各部位和动物之后的第三大语言源。所以,植物在成为人类衣食住行各方面赖以生存的主要来源的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我们人类的语言。

(二)动物词、颜色词中的植物词语

“通过对植物的认知和对植物词语的理解,可以更完整、更形象地表达出动物、颜色的形态、特点、习性等等”[2]。汉语中许多动物词、颜色词中都含有植物词,再次说明植物也是汉民族重要的认知媒介。

式中:Ax+By+Cz+D=0表示一个法向量为(A,B,C)的平面方程;(x-x0)2+(y-y0)2+(z-z0)2=R2(x-x0)2+(y-y0)2+(z-z0)2=R2表示球心坐标为(x0,y0,z0)、半径为R的球面方程。

上述两种表现方式,实际上是语言“词汇化拟人”的表现。

(三)人名、地名中的植物词语

人名、地名都是语言符号,能反映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是语言里文化词汇的重要内容。

汉民族的姓氏和名字很多也直接来源于植物名。例如:“柴、荆、葛、蒲、叶、林、茅、姜、艾、粟”等姓氏;用作人名的词语就更广泛了,如“梅、兰、竹、菊、莲、杏、芒(果)、海棠、水仙、桂圆”等。人们用这些植物名来作为人的姓氏和名字,都代表了人们对植物的一种喜爱,以及人们赋予生命的一种美好祈愿。通过这些词语,可以发现一些特点:首先,“植物词在汉语中是人的姓氏和名字的主要词源”[3];其次,与基本食物来源有关的植物词语可用于姓氏;最后,一些药材名称也常用来作为姓名。比如:徐长卿、龙葵、重楼、半夏、灵芝、杜仲等。

在我们日常交际和文学作品中,有很多由人体词和植物词组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固定短语、谚语、习语以及歇后语。两者的搭配,不仅增强了这种语言形式的认知度和接受度,还提高了语言的文化认同感。

1.含有人体词的植物词语

(四)含有人体词的植物词语和含有植物词的人体描写语

汉语中还有一种结构—“植物名称+地貌名称”,如:“青杨台、葫芦岛、枣林坪、榆桃涧、葡萄沟”等,鲜明地反映了不同植物适宜生长的生态环境。展现出汉民族的自然风貌,体现了汉民族的文化心理和民间习俗。

汉语中的地名则更加丰富多彩,以植物命名的地名则更加丰富多彩。如:桂林、桐城、林芝、柳州、菏泽、黄花岗、芦荻巷、芙蓉城等。在上述的例子中,“桐城”,在古代称为“桐国”,因该地适宜种植油桐而得名;“菏泽”,因南有荷山,北有雷泽,故名“菏泽”。“芙蓉城”,即现在的成都。因为成都在五代十国时期遍种芙蓉,便因花而得其美名。

日常生活中这类词语有很多,比如“人参、君子兰、湘妃竹、仙人掌、指甲花、长寿花”等。在上述的例子中,“人参”,由于根部肥大,形若纺锤,常有分叉。全貌颇似人的头、手、足和四肢,故而成为人参;“君子兰”,我国《辞源》称‘有才得的人为君子’,君子兰的命名,喻其有着人的君子般的品格和风采”[4];“指甲花”并不是“指甲的花”,而是古时候的女孩用它来染指甲,非常漂亮,故称为“指甲花”。

主要指用来形容人的各种相对固定了的惯用短语或者习语,包括含有“植物词”和“人体词”的植物名词,以及“植物词”+“人体词”的组合语。如:“柳叶眉、木耳、豆蔻少女、杏林高手、蒲柳之姿”等。“木耳”,因形似耳,加之其颜色黑褐色二得名;“‘豆蔻少女’,在豆蔻开花之前,其花骨朵就已饱满圆润,在民间俗称‘含胎花’,成为少女的象征,用来专门形容十三、四岁的年轻美少女”[5]。汉语里也有像“骨瘦如柴、心乱如麻、貌美如花”等这样的“人体词”+“植物词”形式;“蒲柳之姿”,出自《世说新语·言语》57:“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比喻未老先衰或体质衰弱,也用来表示韶华易逝、容颜易老。

1、T1时刻下,最大沉降量约为0.92m,平均沉降量为4.7m。因此可知最大沉降速度为8.2cm/d,平均沉降速度约为4.7cm/d。

另外,还必须注意,描写语体不注重事件时间的连续性,也不注重突出动作的施事,而是以突出场景为交际意图,要求突出场景的描写。这就是描写语体很重要的一个特征——场景凸显性。

2.含有植物词的人体描写语

我们还可通过研究汉语颜色词中的植物词语来了解植物词语的语用情况。结构上多数是“植物词+颜色词(+缀词)”的形式,例如:桃红、葱白、杏色、藕色、柠檬色等;成语有:一碧千里、红装素裹、郁郁葱葱、红紫夺朱等。在例子中,“玫红”“柠檬色”等名称都是因为这种颜色是和它们所对应的植物“玫瑰”“柠檬”的颜色。“红紫夺朱”是指红色、紫色以间色夺朱,后来人们形象地把它比喻为以邪夺正。可以看出,颜色与大自然中生长的东西有关。

汉语中包含植物词语的动物词有:布谷鸟、柳莺、松鼠、梅花鹿、草鱼等;成语有:打草惊蛇、鸠车竹马、蟾宫折桂、缘木求鱼等。上述例子中,“松鼠”叫法只是因为它们经常生活在针叶林中,以松籽、松树的嫩枝叶、树皮等为主食;“蟾宫折桂”,中国神话传说中月宫有一只三条腿的蟾蜍,后人也把蟾宫指月宫,古代常以“广寒宫中一枝桂”来形容特别出众的人才。攀折月宫桂花,科举时代比喻应考得中。观察可知,动物词中的植物词语可以反映出该动物与植物词所指称的植物之间的关系,进而让我们认知和了解暂未熟悉的动物。

可以发现,上述四种大多数是褒义的,其次是中性的,贬义的较少。说明人们对生活的热爱,都向往美好的事物,是真善美的表现。

通过这四种命名方式的运用,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名称皆来源于我们的现实生活。这都显示出人类善于观察生活,并可以用其来指导生活实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类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又会出现一些新的词语。其中颜色词居多,如“浆果色、西柚色、西瓜红”等。整体来看,颜色词的变化较快,其它种类的变化基本不大。

三、结语

本文从语用义角度对植物词语进行了研究,从语言事实出发,在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得出了植物词语的含义及价值。让我们更加深入地学习与了解中华文化,传承并准确地使用植物词语,而不曲解它们的本意。

长期期以来,高职高等数学教程就是本科教材的袖珍版,教材过分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内容显得抽象,深奥和学生所学专业脱节,教材中大部分内容是本科版的压缩,算数学的多,用数学的少,而且老师的讲解也是枯燥乏味的,这就使得学生对于学习数学失去了原本的兴趣,以微积分为例:老师一般按照函数、极限、连续、导数、微分、、微分方程、定积分、定积分的应用、不定积分这一教学顺序来完成教学目标,通过这样的讲学,不仅节约了时间,还使得教学的过程易于控制,但是由于其全部都是理论知识使得高职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失去了兴趣,缺乏学习数学的动力,使得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都被禁锢了,这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很不利。

在研究中可以发现,我们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植物,它们各自的含义和我们平时所想的确实不怎么一致,有些甚至是正相反的。而且,植物词语的运用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得益彰,彰显了汉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使中华文化大放异彩。

军事英语的教学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建构活动,帮助学生习得语块就意味着向创造性的语言输出过渡。作为具有成熟分析能力的学习者,在这种创新性教学模式的引导下,通过对语块不断认知、总结和使用,学生一定能获得军事英语词汇生成规则并能创造性地产出和使用。

中国传统绘画独特的空间观,不仅在世界绘画领域独树一帜,而且具有历史的超前性,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使其产生无限广阔的创造力和丰富多彩的艺术感染力。中国华民族艺术观点的形成与它所处的社会背景、文化内涵、地域风俗有着必然的纽带联系,中国绘画作品中对于“空间”营造与表达的特点与传统的中国文化和哲学思想密不可分。

参考文献:

[1]郑雪贞.英语习语中概念隐喻的认知对比分析[J].佳木斯: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3.

[2]陈晦.英汉植物词语对比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

[3]霍金萍.地名及其历史作为研究性学习教材的价值[J].北京:科技创新导报,2008.

[4]高常权.靓丽秦人 君子风范[J].北京:人民教育,2007:56.

[5]晓川.“豆蔻”为何物[J].太原:文史月刊,2011:10.

作者简介: 卫凯丽(1994-),女,汉族,山西沁县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现代汉语语法,单位:喀什大学中国语言学院。

标签:;  ;  ;  ;  ;  

浅析植物词语及其语用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