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泵站机电设备存在问题分析及改造措施论文_陈铭华

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国土城建和水利局 广东佛山 528000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小型泵站机电设备存在问题及改造措施展开了分析,通过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对机电设备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作了详细的说明,并在阐述了机电设备技术改造原则和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相应的改造措施,以期能为有关方面的需要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泵站机电设备;存在问题;改造措施

一直以来,小型泵站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设施,并且对于防洪排涝、引水灌溉、促进农业增产增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目前情况下,小型泵站机电设备却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影响了泵站的正常运行,需要我们及时对问题存在的原因作好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造,以保障机电设备的质量和泵站的正常工作。

1 机电设备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1.1 水泵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1.1.1 原有的水泵不能满足要求,需更换新水泵

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泵站重新选址建设或是泵站到了使用年限重新建设,泵站原有规模发生改变,旧水泵不能满足新要求;

(2)水泵为“三无”产品;

(3)超过使用年限;

(4)维修更换零部件不经济。

1.1.2 水泵选型不合理,扬程、流量、效率不能满足泵站实际要求

造成问题的原因:

(1)许多泵站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时水泵及其配套设备规格不全,扬程档次差别过大,没有过多地选择空间;

(2)设计时泵站特征水位缺少,特征扬程计算不准确;

(3)没有进行泵型上的优化比较;

(3)水泵产品质量问题。

1.1.3 水泵汽蚀严重

目前使用的水泵,其过流部件大部分为铸铁材质,长期运行被蚀成蜂窝状,有的出现了穿孔,不少轴流泵站中的泵叶片、叶轮室和口环部分损坏得尤其明显。形成汽蚀的主要原因:

(1)泵站进水条件不好,水流不稳;

(2)水泵安装高程过高;

(3)泵在运行时,转速超过额定功率较多或流量偏大。

1.1.4 水泵异常振动和噪音

原因:

(1)施工时安装精度不够,方法不恰当,降低水泵效率;

(2)水泵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水泵轴和电机轴的同心度、垂直度保持得不理想,机械磨损大,偏差超过正常值;

(3)水泵基础强度和稳定性差,在开机时水泵振动致使螺帽松动;

(4)水流条件紊乱或是叶轮叶片破损。

1.2 电机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1.2.1 因泵站重新规划设计,原有的电机与新水泵不配套,需要更换新电机。

1.2.2 过期的、已淘汰的低能高耗产品还在继续使用。低能高耗的J、JO系列电机,因当地政府资金不足,一直没有更新换代。

1.2.3 电机与水泵配套功率不匹配,存在小机带大泵,使得电机长期过载运行,缩短电机寿命,个别站出现过线圈烧毁的事故。另外,大机带小泵,设备不能被充分利用,负载率低,电机能量损耗大。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

(1)泵站设计时,没有经过正确计算,进行合理选择;

(2)泵站运行水位发生较大改变,水泵的轴功率发生变化。

1.2.4 电机在运行中发生异常振动。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许多,应根据泵站的实际情况加以分析,如有的振动可能是水泵引起的,也可能是电机安装的地面不平造成的,电机与水泵安装精度不够和电机本身的原因也可能引起振动异常。

1.2.5 电机自身电气及机械的故障。电气故障如短路、断线、过载及绝缘老化等;机械故障为定、转子磨损受潮和轴承弯曲、磨损等。

1.3 变压器及电气设备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1.3.1 高耗能或被淘汰的变压器在一些泵站中还在继续使用。

1.3.2 因泵站更换新的水泵和电机,原有的变压器容量不能满足要求。

1.3.3 原有变压器选型不合理。使负荷、效率、功率因数等明显偏低,或低压送电线路过长,电压降超过7%,或泵站内电动机运行时,电压低于变压器出线端电压的90%。原因:

(1)设计上缺陷,没有考虑到泵站负荷变化的特点;

(2)泵站原有负荷情况发生了改变。

1.3.4 泵站变压器运行时经常发生各种故障。如线圈故障、铁芯故障、异响、漏油等,因为管理制度不到位,缺少技术人员和资金限制等因素,使得泵站日常维护和检修不到位,造成设备带病工作,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1.3.5 没有进行经济比较,有的泵站只有一台主变压器,没有站用变压器,在泵站停机检修或是冬季不运行时,主变压器还要维持站内生产生活用电,造成能源的浪费,增加了泵站的经济成本。

1.3.6 开关柜元件在设计中考虑不周,选值过大,发生故障时,不能及时跳闸,过小易出现过早跳闸现象,设备不能正常启动。

1.3.7 电气元件选用的产品质量不合格、安装不规范、超期和淘汰产品继续使用等问题,在泵站中具有普遍性。

1.4 管路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1)进、出水管年久失修,锈蚀严重引起漏气漏水。

(2)轴线进水水平出水的混流泵管线长,管径小,弯头、阀件多,80%的泵站管路出口使用的是直管,水头损失大,管路效率低。

(3)进水管口悬空高度过大,引起管口附近淤积。或管路淹没深度过小,造成吸水困难,产生漩涡。

(4)个别泵站出水方式为“高射炮”式出流方式,扬程损失大,能源消耗高。

受建站时资金、施工质量、产品质量、设计等因素的影响,加之在以后的运行中没有得到足够的认识和重视,维修保养不及时,或没有资金来源得不到更换,问题越来越多。

2 机电设备技术改造的原则

(1)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在原有工程和设施的基础上进行讲究实效的改造。

(2)机电设备修复改造工作要力求较高技术水平。尽量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先进设备,对设备进行综合技术改造。

(3)改造方案应进行充分论证,经济比较后选定,与改善运行条件相结合,改造后的泵站要取得多年平均效率最高和较高的渠系水利用率。

(4)设备改造时不影响泵站正常运用。

3 机电设备技术改造的目标

(1)提水量达到或是超过设计要求。

(2)达到泵站八项经济技术指标。

(3)机泵设备完好率达到95%以上。

(4)泵站效率η≥54.4%

(5)能源单消耗e≤1.35kg/(kt·m)

4 机电设备技术改造措施

4.1 水泵的技术改造

4.1.1 更换泵型的技术改造。在更新方案设计中,不能简单地用与原有设备型号、性能相同的新设备去代替老设备,而是应按照泵站规划的灌排面积,复核泵站的特征水位,确定设计扬程和流量,对比不同的方案,选择最优的泵型。尽量选用国家最新标准的水泵产品,采用高比转速代替原低比转速,在混流泵与轴流泵、混流泵与离心泵之间选择时,优先选择混流泵。

4.1.2 增大泵型的更新改造。在进水池尺寸比较富裕的泵站,考虑更换大一级的泵型。

4.1.3 维修更换水泵部件的改造。为了节省资金,减小工作量,对一些不符合要求的水泵进行维修、更换零部件,较高扬程的混流泵可换用比转数300/350的转轮,扬程低的换成比转数为500的。轴流泵的叶轮、叶轮室和导叶体等根据情况更换。

4.1.4 效率不理想的水泵改造。通过车削、变角、调速等手段,使水泵工况点在高效区内工作。对比转速低的混流泵,采取车削叶轮直径的方法;导叶式混流泵和轴流泵则主要是通过调节叶片角度来满足改造要求。

4.1.5 防止水泵发生汽蚀的方法有:

(1)降低水泵安装高程,使H吸≤H允吸;

(2)降低水泵转速;

(3)改变叶片的安装角度;

(4)改善进水池水流条件;

(5)及时清理拦污栅处的柴草,防止水位发生较大改变。

4.1.6 因安装方法不当造成水泵问题的,对水泵泵轴进行校正维修或更换,做好密封,调整位置与动力机同心,坚固螺栓。基础不好的结合水工改造,使其底座强度加强,达到稳定要求。

4.2 电动机的技术改造

(1)对已淘汰的、质量差高耗能的电机予以更新。应以Y系列新型节能电机替换J、JO系列电机。在选择电机时,要考虑电机发热、电网电压波动、电机容量级差等因素,所选电动机容量比水泵要求的容量要适当大些。一般水泵样本给出了配套电机的功率,也可以根据以下公式计算:

式中,Pm——配套功率,kW;

γ——水的容重,N/m3;

Q、H、η——水泵工作范围内的最大轴功率所对应的水泵的流量,m3/s,扬程,m,效率,%;

η传——传动效率,%;

K——电动机的功率备用系数,参考表选用。

选用的电机其额定电压应和供电线路电压相一致,转数要和水泵转数相近。

(2)电机的平均负载在70%以上时较为合适,容量过大则损耗大、效率低,过小会引起长期过载、缩短电机寿命或是烧毁线圈。根据《泵站技术改造规程》要求,电动机的实际负载率β<0.5时,应按配套要求进行调整或更换。

(3)电机振动问题的解决。处理方法:检查是不是水泵的原因造电机振动异常,将电动机安装在平稳底座上,保证平衡性;再者需校对转子和联轴器平衡;还有就是校直转轴,将皮带轮找正后镶套重车。

(4)电机自身故障的处理。根据故障的类型找出原因,加以排除维修。

4.3 变压器及电气设备的技术改造

(1)对于绝缘等级在B级以下,且使用年限在30年以上的变压器应予以报废。有些油浸变压器虽没有达到使用年限,但是经修复达不到安全使用标准或是不经济的,也应予以报废。根据供电系统的电压等级、泵站的用电负荷、电机电压等条件,确定变压器容量,做到经济环保。

(2)变压器根据故障的部位,发生的种类和现象,分析可能的原因,做出相应的判断和处理。做好变压器的大修和小修工作。

(3)原来没有站用变压器的泵站,通过经济分析觉得可以降低用电成本的,应根据当地的条件进行增设。

(4)对于电气设备、开关柜、线路达到报废标准的,或是经修复后不安全不经济的,也应报废,选用更先进、更可靠、更安全的产品。

4.4 管路的技术改造

(1)减少管路沿程阻力损失。更新的管路尽量使用新型管材,选择内壁光洁度高的,根据实际情况缩短长度,加大出水管路直径。

(2)减少管路出口的局部阻力损失。如在出口段采用渐扩管,以增大出口口径;使用轻质拍门,增大拍门开启角度;取消不必要的变头和闸阀等。

(3)进水管口悬空高度过大,或管路淹没深度过小。通过降低水泵安装高程,加长进水管,增加淹没深度或是加盖灭涡等方法,增大出水量,消除杂音和振动。

(4)管路的改造要结合进、出水池的改造,把高射炮出流方式变为淹没式出流,减少扬程和能量的损失。

(5)正确安装管路,防止漏水漏气发生。

5 结语

综上所述,小型泵站是保障农业灌溉、抗御农田干旱和减轻农业洪涝灾害的重要基础设施,历来在抗洪除涝和抗旱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目前小型泵站机电设备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用正确的理论解决问题,并吸取工程中的经验教训防止重蹈覆辙,以保障泵站的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靳洪.大型泵站机电设备更新改造问题与措施[J].江淮水利科技.2010(05).

[2]张燕.小型泵站电力损耗与有效利用的对策[J].科技与企业.2015(05).

论文作者:陈铭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7

标签:;  ;  ;  ;  ;  ;  ;  ;  

小型泵站机电设备存在问题分析及改造措施论文_陈铭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