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资者权益资本控制研究

出资者权益资本控制研究

梁红[1]2000年在《出资者权益资本控制研究》文中提出会计作为一门管理科学,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管理是一种价值管理,是对企业价值运动的管理。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要求实行出资者所有权和企业法人财产权两权分离,建立资本金制度,明确产权关系,实现资本保值增值。(国家财政部和国家经贸委已联合发文《财管字[1998]126号文件--国有资本金管理暂行办法》要求试点企业“逐步理顺集团内部产权关系,形成以资本为主要纽带的母子公司体制,规范母子公司产权关系。”)会计从核算到财务管理等方面也相应地进行了改革,在会计核算上出现所有者权益科目及核算方法,在财务管理上出现资本金的筹集与管理等。本文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企业的价值运动一方面从经营者法人财产权角度看,表现为资产运动;而另一方面从出资者所有权角度看,表现为资本运动。然而,目前的会计管理主要集中在对企业资产运动的管理,本文认为作为完整的会计管理还应包括出资者的资本运动的管理。此外,实践中出现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也提出了研究出资者资本管理的要求。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复杂,本文认为出资者资本管理不足也是成因之一。这是因为,出资者所有权与经营管理者法人财产权两权分离后,会计管理在许多方面要受制于经营管理者的行为。由于管理者与出资者的目标存在差异,管理者提供的会计信息就不可能不体现管理者的某种需要,因此,在存在内部人控制现象时,若出资者的资本管理不足,会计信息失真就是难免的。因此,本文认为,研究出资者的资本管理是有必要的。 本文有关研究角度的界定:1、资本管理的内容广泛,而资本控制是其中的关键,本文仅从控制角度来分析出资者的权益资本管理。2、由于出资者含义范围广泛,大到国家小到股民个人,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界定,本文仅从企业集团中的母公司角度来研究资本的控制问题。3、我们知道母公司与其子公司之间的联系纽带是资本与人,因而资本控制主要是通过资本关系与人的关系两条渠道来进行。从资本纽带来看,资本投入后与负债资本联结构成资本结构,而资本结构对公司的价值及控制权的分配又具有重要影响,因此,资本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便是资本结构的控制问题;从人的纽带来看,按照代理理论,母公司作为出资者与其所控子公司经营管理者之间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因此,资本控制的另一个重要内容便是资本代理关系的控制问题,而代理关系控制的核心是代理成本的控制。由权益资本控制的概念及目标出发,本文主要从资本控制中的两个主要内容--资本结构控制与资本代理成本控制来研究我国出资者权益资本的控制问题。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出资者权益资本控制概述,主要讨论了资本控制的概念、要素、形式和内容。第二章资本结构控制,依据资本结构理论,从优化资本配置与实施资本控制出发,研究了母公司、子公司以及母子公司之间的资本结构控制问题。第三章资本代理关系控制。主要分析了母子公司之间的资本代理关系及代理成本的控制。第四章对改善我国权益资本控制的几点建议。主要分析了我国的资本控制的现存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

秦愚, 苗彤彤[2]2017年在《合作社的本质规定性》文中研究表明当合作社被作为一种企业制度时,其本质规定性是企业剩余依据成员提供的某种非资本生产要素数量进行分配,合作社本质规定性对初始阶段的合作社发展具有指导意义。本质规定性对于企业效率具有正面和负面两种影响,在特定条件下本质规定性决定了合作社有可能成为有效率的经济组织。通过农民合作社制度演变过程,本文探讨了合作社如何在本质规定性基础上进行制度创新。利用合作社本质规定性,本文辨析了国际合作社联盟的相关规定、关于合作社本质规定性的现有观点、中国多元化合作社理论、现实中带有合作社字样的农业组织等重要问题,进而认为目前中国农民合作社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急需进一步认识。

徐春立[3]2000年在《企业资本结构战略》文中指出(一) 21世纪,对于刚刚步入市场经济的中国来说,充满着机遇和挑战。传统的计划经济曾经使我们一度与世界经济的发展无缘,在闭封的世界里,我们陶醉在“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豪言壮语中孤芳自赏,企业也在充满政府的父爱的保护下一度低效率而缓慢运行;改革开放使我们听到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澎湃的潮音,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使我们找到了高效率快发展的一条光明之路。21世纪,为追赶人类文明的脚步,我们必须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因此,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及管理思想,将其溶入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也就成为一种必然。但是,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严峻的事实:由于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惯性以及企业生产经营机制的弊端,我国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还难以令人满意,国有企业形成的过度负债现象就是典型的表现。国有企业的过度负债所形成的财务危机,已成为国有企业发展的一大障碍,并且也是侵蚀权益资本的一大公害。市场经济初期形成的国有企业高负债与计划经济时代的企业无负债或低负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对企业资本结构实施战略管理,已事在必行。严峻的现实,需要理论工作者为企业树立资本结构的意识、解决资本结构畸形提供理论依据。本文试图通过对资本结构理论的探讨,从产权经济学、代理经济学、财务学的角度,研究我国企业资本结构的现实问题,希望为改革发展中的我国企业提供资本结构的理论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思路。 (二) 企业资本结构的目标是研究企业资本结构问题的逻辑出发点,也是评价企业资本结构的归宿点。企业资本结构战略是企业财务管理战略的一个子系统,其目标的确定从属于企业理财目标的确定。本文认为,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企业资本结构战略的目标。 西方企业的理财目标经历了“利润最大化”、“每股盈余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等主要阶段。科学的财务管理目标应该具备:(1)系统性。系统是彼此相互制约的各个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现代经济理论认为企业是具有多方利益要求的集合体,无论是股东对净资产的要求权,还是债权人对企业资产的索偿权,还是经营者及职工对企业利益的要求权,在企业都应予以满足,只有实现各个利益主体利益的相均衡,企业才能够在代价最低的情况下稳定运行。作为企业的理财目标,必须考虑企业各利益主体的要求,妥善地权衡和处理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所有着与债权人各方的利害关系,才能使理财活动有效提高理财效率进而提高企业效率;系统 企业费本绪柏战略 性也告诉我们,企业目标的确定,离不开企业运行的环境的现状及环境的发展,确定 企业的理财目标,必须要反映企业外部政治、经济、法律、社会文化等环境发展的要 求,使目标能够体现外部环境的约束。(2)长期性。长期性是指财务目标应以能够保 证企业的长远发展、能够保证企业长远效率的不断提高为目的,这是企业战略发展的 要求。,在企业资本结构的安排上,如果片面追求暂时利益的话,当企业面临利率极 低而融资不受限制的情况下,为使股东报酬最大化,可能会大量举债,使财务风险迅 速扩张,当企业资产流动状况不能满足企业偿债的要求时,企业可能会陷于财务困境 甚至破产。(3)风险性。风险性是指企业理财目标必须要充分反映凤险。现代企业是 在风险环境中运行的。科学的理财目标必须要考虑风险,在理财导向上要有利于经营 者充分考虑企业对于风险的承受能力,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风险,在理财结果的评价 上,也要有利于股东、债权人、经营者将风险作为一个关键的因素加以考虑。(4)时 间性。时间性是指企业的理财目标必须要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5)重要性。重要性 是指企业理财目标要充分揭示企业的本质特征,反映企业存在发展的根本原因。 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理财目标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种种弊端,利润最大化是以静态 状况下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为前提条件的,短期内的利润最大化会造成企业的短 期行为,进而损害企业的长远价值;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导向不符合现代企业战略管理 的要求。现代企业战略管理需要对企业进行长远的、全局性的规划,其着眼点在于保 证企业的长远良性发展。在战略管理下,一些企业成本对于短期利润的最大化是没有 必要的,但是对于企业长远的发展则是必须的,如人才培训成本、研究开发成本、市 场营销成本等。很显然,在企业纳入到战略管理的轨道上来的时候,短期利润最大化 是不适宜的;短期利润最大化不能作为企业增强竟争能力的手段;从财务估价的角度, 利润最大化忽略了货币的时间价值及风险因素;在企业资本结构战略安排上,由于利 润主要是企业投资的结果而并非筹资?

余丽燕[4]2011年在《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研究》文中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为了解决农户小生产和大市场间的矛盾,从而减少农民参与市场竞争风险与不确定性以提高交易效率而出现的组织。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普遍面临资金短缺和融资难问题,严重影响并制约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效用的发挥。针对该问题,国内多注重在宏观层面探讨,且相关案例分析深度不够。基于此,本文根据资产负债表对合作社融资来源的划分,即从权益融资和负债融资的角度展开对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问题的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有关我国合作社融资方面理论提供有益补充。同时,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解决融资难以及政府部门制定相关解决合作社融资难题等政策提供参考依据。该文根据现代西方企业融资理论、农民合作产权理论、新古典经济学合作社相关理论,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综述了国内外融资理论及研究动态,在充分界定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概念内涵和外延,统计分析了合作社融资现状,从中得出资金短缺是融资突出困难;进而研究了融资困境成因;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本文借鉴了国外成功的融资经验并且深入分析我国合作社的融资结构特征及问题,从而得到了解决问题的重要线索。据此,进而围绕权益融资和负债融资展开提出解决融资问题的方案,最后为促使融资活动的顺利开展,需要政府直接和间接的融资支持。为了增加研究结论的说服力,该文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以及比较分析的方法。其中,使用规范分析方法进行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解析,使用问卷调查法收集研究数据并定量分析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的现状和成因,使用比较分析法分析美日成功的融资经验,使用资产负债表分析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结构,使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方法分析了权益融资与产权安排的关系,使用典型案例分析通过产权变革提高权益融资能力,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获得正规金融支持的影响因素,使用三秀山合作社的典型案例分析非正规金融的运用,使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分析了政府在融资中的作用。该文通过研究认为:(1)资金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是现阶段我国农民合作社融资的突出问题;(2)传统农业合作社产权特征所引起的成员投资动力不足加上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投资能力不足造成的权益融资难题、金融支持不足引起负债融资难题以及缺乏完备的制度保障这三个方面造成了合作社融资困境。302家福建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证证明了融资困境的成因;(3)美国日本合作社融资的成功经验表明融资问题的解决特别负债融资得益于发挥了各自金融优势,因此,我国应根据自身特点实现扬长避短以探索融资之路;(4)不同于美日更依赖负债融资的融资结构,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总体上(从总数量上、单个合作社、产业分布角度考察)表现出当前更加依赖权益融资特别是股金的融资结构特征;(5)产权理论和Constantine Iliopoulos模型说明了产权安排通过成员政策安排影响成员投资动力进而影响权益融资,通过盈余分配机制影响权益融资构成中的盈余公积部分,福建省合作社的情况证明了此影响传导机制,因此一定的产权变革可提高权益融资能力,通过典型案例说明类似“新一代合作社”清晰产权的实践、合作社内部成立资金互助部以及大户产权融资都是产权变革解决权益融资的成功探索;(6)重视负债融资的作用,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负债融资两个重要途径。通过建立logistic模型分析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获得正规金融资金支持的重要因素,得出当前合作社获得正规金融主要受到合作社的资产规模、信用情况、银社关系以及理事长情况等因素影响。并通过厦门三秀山蔬菜专业合作社成功的负债融资经验说明:非正规金融有效科学运用是解决融资问题的重要方法,而成员内部利差竞借方式是值得借鉴的一个途径;(7)为了使合作社融资活动更加顺利开展,不仅需要政府给予合作社扶持资金实现直接融资支持,还需要其通过创造一个良好的融资环境实现间接融资支持。

高迪[5]2009年在《资本结构动态优化过程中的出资者财务风险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趋于完善,特别是社会主义金融市场体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企业独立法人资格得以明确并充分肯定,财务对资本运动过程和结果的管理条件已经具备。此时,财务如何进行科学筹资、投资决策;如何调整企业资本结构使其最优,提高资本运用效益;如何正确估量和尽量减少投资风险等问题就显得十分突出了。资本结构不仅能反映公司的财务风险,也影响着经营绩效,进而直接关系到出资者的收益,所以资本结构优化研究对出资者防范财务风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资本结构的调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所谓的最优资本结构是一个力求完美的追求过程,最优资本结构只是一种暂时的平衡,一旦企业各生产要素的投入和外界市场环境产生变化都会打破这种平衡,就需要重新调整,以使其保持“最优”。企业在变化迅速的、不连续的市场环境下,能及时调整和有效利用资本结构才是实现创造并保持财务竞争优势的源泉。资本结构要随着环境因素的变化进行动态的优化,即资本结构的调整既要服从于企业的目标,又要与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相适应。本文通过引述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特点确定最优资本结构,引入动态优化调整模型,并以资本结构模型的动态调整为纽带,以出资者和经营者分层管理为背景,通过对企业财务本质,出资者财务形成基础、目标和特点,出资者财务风险的度量及管理的阐述,从出资者视角创造性地提出,建立健全监督企业财务状况的体制与机制,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财务风险监测指标体系,督促企业完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健全风险分析,提高风险认识的敏感度,实现科学决策,科学管理,及时控制风险,确定最佳资本结构,使风险与收益均衡,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李玉平[6]2003年在《资本经营会计研究》文中指出资本经营作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在我国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应运而生。资本经营与商品经营相比具有许多差异,而传统会计理论方法体系主要与商品经营相适应的,故必然受到资本经营全方位的冲击和挑战。因此,构建资本经营会计理论方法体系是社会实践为会计研究提出的又一崭新课题。本文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运用大量中外会计及相关学科的理论资料及实践素材,经过由具体到抽象,由抽象再到具体的研究过程,对资本经营会计进行了全面、系统地探讨。全文包括资本经营概论、资本经营会计核算研究、资本经营会计控制研究、资本经营会计政策研究和资本经营专题会计研究共五章。这五章可分为两个方面,其中,资本经营会计核算研究和资本经营会计控制研究探讨的是资本经营会计的两种基本职能,属于基本理论问题;资本经营会计政策研究和资本经营专题会计研究探讨的是会计方法的选择和个别资本经营方式的会计问题,属于具体实务。基本理论问题来自对实践中诸多具体问题的归纳抽象,具体实务问题以探索的理论为指导,二者充分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每章的具体内容摘要如下:1.资本经营概论。关于会计研究的逻辑起点,目前尚有争议,但笔者赞同会计对象起点论。会计对象的不同决定了其理论方法上的差异,研究某一对象的会计问题,必须首先了解这一特定对象。资本经营会计的对象是资本经营活动中的价值运动,研究其会计问题,首先应对资本经营活动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因此,本文开篇首先系统地论述了资本经营的一些基本概念、具体方式、市场条件、制度要求等相关问题。2.资本经营会计核算研究。核算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也是会计最原始的职能,因此是本文研究的首要问题。我国传统的会计核算体系主要是在商品经营条件下逐渐成熟和完善的,不能满足资本经营活动的要求,它在会计假定、会计计量、会计确认、会计处理基础、会计报告等多个方面受到资本经营活动的冲击和挑战。由量变到质变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如果说在资本经营发展初期,会计核算模式的变革处在个别方面改变的量变时期,那么,在资本经营发展如火如荼的今天,会计核算模式应进行质的转变,即由单纯商品经营条件下的会计核算模式转变为商品经营和资本经营共存条件下的会计核算模式。当然,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会计核算模式的转变也决非一朝一夕之事,也要经过实践——理论——实践的漫长过程,在这个转变过程中,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首先进行会计理念上的转变,树立资本经营会计新理念,如资本保值和增值观、资本成本观、会计产权观、现金流量观、出资者会计观、相关性会计观等。在此基础上,对资本经营会计对象、目标、假设、原则等基本概念进行研究。同时,从理论上比较成熟、实践上比较可行的方面作为切入点,进行会计方法上的转变和完善,如权益成本核算、资本保值增值核算、现金流量核算等都是资本经营之所需,又是目前可以操作的核算内容。3.资本经营会计控制研究。会计控制是会计的另一种基本职能,经济越发展,会<WP=8>计的控制职能越重要,正如我国著名会计学家于玉林教授所指出:“会计具有管理职能,经济越发展,越需要会计对经济活动中的资金运动进行管理…”。资本经营与传统的商品经营相比是一种更高级、更复杂的经营形式,因此,资本经营更需要会计控制,而资本经营活动与商品经营活动的差异性,也决定了资本经营会计控制与传统的会计控制不同。传统的会计控制是企业经营者对其内部生产经营过程的控制,其特点是单一会计控制主体和会计控制的内部性。资本经营活动导致的资本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分离,决定了资本经营会计控制的特点是双元会计控制主体和外部性。而且,作为资本经营会计控制的双元主体——出资者和经营者,是利益相关而又矛盾的统一体,因此,资本经营会计控制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使经营者的会计控制目标尽量与出资者的目标一致。基于这一点,本文重点论述了出资者的会计控制。4.资本经营会计政策研究。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不同会计政策会导致不同的经济后果。资本经营是企业的重大经营战略,资本经营会计中的政策选择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应在充分了解和遵守国家有关法规的基础上,从企业总体战略目标角度进行科学的会计政策选择。本章对企业合并、外币折算、商誉和合并会计报表等几个比较重要的会计政策,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进行了分析。在普遍实现会计信息管制的今天,会计政策的选择首先是国家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只能是在国家会计法规置留的空间范围内。而且,资本经营从宏观角度讲是国家利用资本市场配置社会资源的重要途径,因此,资本经营是一个微观问题,也是一个宏观问题,国家也应通过会计政策机制调控资本经营活动。5.资本经营专题会计研究。资本经营有多种具体方式,如企业兼并、收购、托管、租赁、分立、重组等,而且每一种形式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因此,除了探索它们共同的会计规律外,还应具体问题具体分?

李晨[7]2012年在《国企引入EVA评价的资本成本分析》文中提出改革开放三十年,国有企业经过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经营效率与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出资人对企业的考核不再限于收入和利润等财务指标,而是将目光更多地投向企业的价值创造。传统的以会计利润为核心的业绩评价体系缺乏资本成本意识,不能客观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严重损害了国有资本使用效率。EVA评价体系强调企业的价值创造,与传统的以会计利润为核心的业绩评价体系相比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2010年开始国资委在中央企业全面实施EVA考核,评价结果显著,但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不健全,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EVA评价体系的设计尤其是资本成本的确定存在很多缺陷,严重影响了EVA实施的效果,本文主要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文章从国企引入EVA评价前后资本成本构成的比较入手,论证了EVA评价体系才是真正的利润度量指标,全面反映了企业的资本成本,增强了出资人的资本意识。当前国资委提出的资本成本确定存在不合理之处,文章通过对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在引入EVA评价条件下资本成本的计算原则进行分析,提出国企当前应该采用债券收益调整法计算权益资本成本,并且应该考虑通货膨胀、银行贷款利率和终极控制人的影响,在行业差异,经济环境变化和社会平均资本成本率的基础上实行差别化浮动资本成本率。最后,本文从政府、国企和社会评价等多个方面入手就推动国企提高资本使用效率提出了相关的配套改革措施。

李先军[8]2015年在《制度背景下中小企业治理结构研究》文中认为中小企业是否存在治理问题?这是现有治理理论研究的盲区。主流理论认为,治理问题源于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所导致的代理问题,而中小企业由于在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统一,也就不存在治理问题。事实上,由于代理问题所导致的治理问题实质上是解决物质资本所有者和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合作与冲突问题。从这一视角来看,中小企业尽管代理问题不显著,但不同资本所有者合作和冲突所引致治理问题依然存在,且在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的背景下这一问题较大企业更为严峻,现实中具体表现为融资难和人才不足两大问题。构建一个运作精良的治理结构,保护不同资本所有者的产权并对其予以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手段。从不同国家中小企业的发展现实来看,中小企业的治理结构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难以用单一的市场因素来解释,政治法律制度、社会文化制度、技术制度等因素也对其产生重要的影响作用,中小企业治理结构事实上是中小企业对制度环境适应和选择的结果,制度环境对中小企业治理结构产生显著的影响作用。立足于对现实中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和人才不足的问题,结合公司治理理论,论文试图用改善治理结构的方式来促进上述问题的解决。基于中小企业的复杂性,论文最终选择从制度环境角度探索中小企业治理结构的问题。论文对改革开放后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概况及现状进行了概要性的描述,在此基础上以上市公司为例,分析和比较了我国中小企业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特征,并对中小企业治理结构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分析,进而归纳出我国中小企业治理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治理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论文从制度环境的角度分析了其对中小企业治理结构的影响作用,探寻导致治理结构问题的制度环境原因。为解决中小企业的治理结构问题,论文对美国、日本、德国和韩国等国的制度环境及其对中小企业治理结构的影响作用进行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改善我国中小企业治理结构的制度环境及中小企业治理结构调整给出了对策建议。本论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中小企业治理结构是客观存在的,应根据中小企业的实际探索解决治理结构问题的方式。受公司治理理论研究范式的影响,理论界普遍认为中小企业的代理问题不显著,也就不存在治理结构问题,事实上,企业作为资本和劳动合作的产物,在合作过程中必然面临对不同资本产权的保护以及对不同资本所有者的激励和约束问题,这些问题构成了治理结构的主要内容。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物资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合作和冲突问题依然存在,而解决这些冲突问题(即治理结构问题)不能完全模仿大企业,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设立正式的治理机构来规范企业管理是不必要的,甚至是不经济的,应结合中小企业的实际选择适合中小企业自身的治理结构及解决方式。2.制度环境对中小企业治理结构的形成有显著的影响,且不同的制度环境要素对其的影响机制不同。政治法律制度具有强制性的影响力,经济及市场制度通过竞争产生直接的影响作用,社会文化制度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其产生内化性的影响,技术制度则为中小企业治理结构的改善创造良好的条件。基于制度环境对中小企业治理结构的影响作用,需要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的制度环境,为中小企业优化和改善治理结构提供良好的制度支持。3.不同国家和地区中小企业的治理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是中小企业对不同制度环境适应和选择的结果,良好的制度环境对于中小企业治理结构的改善以及长远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从各国中小企业发展水平和制度环境的比较来看,更好的制度环境对于整体经济发展以及中小企业发展更为有利,制度环境对于中小企业改善治理结构并促进其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4.可以通过调整制度供给和自身治理结构的调整来促进我国中小企业治理结构的改善。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由于这一群体自身的复杂性及多元性,不存在一个标准且最优的治理结构框架,也就不可能有一个规范的制度框架保证中小企业实现有效的治理目标,因此,优化影响中小企业治理结构的制度环境因素,并促进中小企业治理结构的持续改善是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论文分别从四个维度对制度环境改善和中小企业自身治理结构调整两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本文可能的创新点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第一,将中小企业纳入治理结构的研究体系内,拓宽了治理结构的内涵。基于对中小企业现实问题的发现,结合公司治理的相关理论,论文认为治理结构在中小企业中也是客观存在的,并从更加一般意义上界定了企业治理结构,为研究中小企业的治理结构问题充实了理论基础。第二,探索制度环境对中小企业治理结构的影响作用,为全面地理解中小企业治理结构的演进和发展提供了另外一种视角。不同的制度环境共同作用于中小企业的治理结构并表现出不同的作用机制,而现实中中小企业治理结构的调整是对制度环境适应和选择的结果。要改善中小企业治理结构,必须关注制度环境变化,尤其是从供给的角度为中小企业治理结构改善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第三,从制度环境供给和中小企业自身调整两方面提出了改善我国中小企业治理结构的对策建议。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治理结构的现实分析,找出我国中小企业治理结构的主要问题及制度环境原因,并借鉴中小企业发展较好的国家在制度环境因素的优秀基因,提出促进我国中小企业治理结构改善的环境供给和自身治理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

张杰[9]2005年在《我国国有企业资本结构优化研究》文中提出资本在企业中的地位,许多经济学家形象地比喻为人体的“血液”与“躯体”的关系。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最主要的部分,是我国经济发展实力水平的“精华”与“代表”,国有企业资本是国有企业赖以生存和继续发展的基础,国有企业资本结构是否合理又影响着国有企业资本质量的高低、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并直接影响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 本文旨在从西方资本结构经典理论入手,结合我国国有企业资本结构优化的实践,系统论述并提出国有企业资本结构优化的财务判则,透视与剖析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的现状及问题,充分揭示国有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和资本运行效益下降的成因及诱发性风险,以及资本结构优化实践中的障碍与误区,进而探索转型期我国国有企业资本结构优化的现实对策。在研究方法上,本文运用具体与抽象相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构建我国国有企业资本结构优化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评价方法对国有企业资本结构进行了评价。

黄铎[10]2008年在《商业银行利益相关者行为选择对商业银行资本配置绩效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从《巴塞尔资本协议》到《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标志着国际银行业以资本约束为核心的风险管理原则体系逐步形成,国际银行业也由此步入了银行资本管理时代。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推动商业银行资本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而与此同时,我国银行业还经历着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其中银行治理机制发生了巨大变革,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对银行资本管理的影响问题,如何协调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我国商业银行顺利完成转型所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有关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对银行风险的影响,强调银行内部治理应如何防范银行风险,而关于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对商业银行资本管理的影响尚无涉及。本文从商业银行利益相关者行为选择对银行资本管理的核心问题——银行资本配置绩效的影响角度研究了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对资本管理的影响问题。本文提出了包含各主要利益相关者影响的动态商业银行资本配置系统,在此框架下利用委托代理、有限理性、信息不对称等理论构建了各主要利益相关者行为选择对银行资本配置绩效的影响模型,据此对商业银行外部利益相关者(存款人、贷款企业、监管者)和内部利益相关者(股东、管理者)的行为选择对银行资本配置绩效的影响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外部利益相关者通过影响银行资本规模、资产规模和风险规模等因素影响,影响着银行资本配置绩效;而内部利益相关者更多是通过对银行资产、风险、资本战略的制定和执行的作用影响着银行资本配置绩效。随后本文利用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数据对理论研究得到的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检验表明由于政府隐性担保、国家的绝对股权、所有者缺位、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地位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存款人、监管者、股东和管理者等利益相关者的行为选择有别于理论研究的一般性结论。研究最后利用SVM技术,构建了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利益相关者行为选择对银行资本配置绩效影响的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理论模型可以有效地预测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利益相关者行为选择对资本配置绩效的影响。本文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创新性的探索:(1)提出商业银行利益相关者行为选择对商业银行资本配置绩效的影响问题。有关银行公司治理的研究重点集中于银行公司治理对银行风险的影响,作者所查阅的文献中尚未发现关于银行公司治理对银行资本管理影响方面的研究。基于此,本文针对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实践问题并结合公司治理理论和银行资本管理理论的研究前沿问题提出了商业银行利益相关者行为选择对商业银行资本配置绩效的影响问题,并围绕此问题展开了本文的研究。(2)提出包含利益相关者行为选择影响的动态商业银行资本配置系统概念,更全面地揭示商业银行资本配置的内涵。本文提出银行资本配置广义的概念应该是一个商业银行内部资本供给与需求的平衡过程,这一过程是以股东价值最大化和有效防范风险为目标的多阶段动态循环过程。在这一动态循环过程中,商业银行的不同利益相关者在不同环节产生的影响不同,最终影响到整个商业银行资本配置的绩效。(3)构建各主要利益相关者行为选择模型,揭示各主要利益相关者行为选择对商业银行资本配置绩效影响的内在机理。本文吸收和借鉴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建立了有关储户、贷款企业、监管机构、股东、管理者等内外部主要利益相关者的行为选择对银行资本绩效影响的数学模型,从而更直观地证明了商业银行各主要利益相关者对银行资本配置绩效影响的机理。(4)针对我国商业银行主要利益相关者行为选择对资本配置绩效的影响问题进行了实证检验,反映出我国商业银行中利益相关者行为选择对资本配置绩效影响的真实状况。目前国内外有关商业银行资本配置绩效的实证研究很少,本文利用我国16家商业银行1999~2006年的数据,使用面板数据处理方法中的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方法对商业银行总体样本、国有商业银行样本、股份制商业银行样本中利益相关者行为选择对银行资本配置绩效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给出了我国商业银行中利益相关者行为选择对资本配置绩效影响的真实情况。(5)利用SVM技术构建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利益相关者行为选择对银行资本配置绩效影响的仿真预测模型,有效地预测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利益相关者行为选择的变化对资本配置绩效的影响。本文采用统计学习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支持向量机(SVM)在解决小样本、高纬度、模型泛化等方面的优势,构建了股份制商业银行利益相关者对银行资本配置绩效的预测模型,以此证明了本研究所提出理论模型的有效性,并为我国商业银行改革提供了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 出资者权益资本控制研究[D]. 梁红. 天津财经学院. 2000

[2]. 合作社的本质规定性[J]. 秦愚, 苗彤彤. 农业经济问题. 2017

[3]. 企业资本结构战略[D]. 徐春立. 天津财经学院. 2000

[4]. 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研究[D]. 余丽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5]. 资本结构动态优化过程中的出资者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 高迪. 辽宁师范大学. 2009

[6]. 资本经营会计研究[D]. 李玉平. 山东农业大学. 2003

[7]. 国企引入EVA评价的资本成本分析[D]. 李晨.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12

[8]. 制度背景下中小企业治理结构研究[D]. 李先军. 云南大学. 2015

[9]. 我国国有企业资本结构优化研究[D]. 张杰.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5

[10]. 商业银行利益相关者行为选择对商业银行资本配置绩效的影响研究[D]. 黄铎. 西安理工大学. 2008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  

出资者权益资本控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