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姆斯基的唯理论哲学探析_哲学论文

乔姆斯基唯理论哲学评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唯理论论文,姆斯论文,哲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阿夫兰·诺姆·乔姆斯基(Avram Noam Chomsky 1928-)是美国成就卓著的语言学家、哲学家、政治活动家。他在语言学研究中首创转换生成语法,开创了语言学的新时期;他是近代在唯理论与经验论之间的激烈争论中,旗帜鲜明地支持唯理论哲学的少数著名学者之一;他还写过许多政治性的评论著作,批评美国政府的帝国主义政策,被誉为“新左派的英雄”。

本文着重评析乔姆斯基的唯理论哲学,但是由于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理论、哲学思想和社会政治思想是密切相关的,为了比较全面地阐述他的哲学思想,本文首先对乔姆斯基的生平事迹、著作思想作简单的综述。

1

乔姆斯基1928年12月7日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父亲是俄国移民,希伯来语言学者。乔姆斯基1945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语言学、数学和哲学,师从结构语言学家哈里斯(Z.Harris),1955年以论文《转换分析》获得博士学位。1951年他在哈佛做了几年研究工作,1955年以后就一直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主持华德(F.P.Ward)现代语言学讲座。乔姆斯基第一部专著《句法结构》于1957年出版,在语言学界和哲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从此声名鹊起。此后他又陆续发表了《当前语言学理论中的争论》(1964)、《句法理论的若干问题》(1965)、《语言学的笛卡尔主义》(1966)、《语言和心灵》(1968)、《知识和自由问题》(1971)、《生成语法的语义学研究》(1972)、《语言理论的逻辑结构》(1975)、《语言论》(1975)、《规则与表达》(1980)等,奠定在语言学研究方面的无上权威。乔姆斯基一生荣誉等身,同时是美国科学院、美国文学与科学院、美国政治与社会科学科学院院士,他还是英国科学院通讯院士。乔姆斯基已婚,有2个女儿,1个儿子。[1]

乔姆斯基的主要工作是语言学研究,在这方面他的贡献有两点。首先,应该归功于乔姆斯基的努力,语言学才成为科学研究的一个分支。在他以前,传统语言学受哲学、文学批评的影响很大,关心的是经典文学著作的研究,确立人们应该遵守的、规定性的语法。乔姆斯基把口语作为语言学研究的首要对象,主张寻找存在于人们日常言辞中的普遍的、描述性的语法。他还把数学和数理逻辑应用于语言学,使它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969年春天,乔姆斯基在牛津大学主持了精彩的语言学讲座,征服了在场的千余名师生。经过新闻界广为报导,引起了科学界、哲学界的普遍关注,从此语言学研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其次,乔姆斯基在语言学研究中提出转换生成语法,并且形成了语言学中的一个新学派,即转换生成语法学派。转换生成语法(transformational generative grammar)的具体内容是:“语法包括句法部分、语义部分和语音部分。后两部分纯然是解释性的,它们在语法结构反复生成中不起任何作用。句法部分由基础部分和转换部分组成。基础又由范畴部分和词汇表组成。基础生成深层结构。深层结构进入语义部分,获得语义的解释。深层结构通过转换规则被转化为表层结构;然后表层结构通过语音部分的规则获得语音的解释。因此,语法结构符号获得语义的解释;符号和语义解释之间的联系是以句法部分的循环规则为中介的。”[2]

我们不妨以一个英文句子为例。起始部分是“杰克打开门”这一事实,进入基础部分就成为“Jack opens the door”。我们可以对此作语义分析,从而知道它的意义“杰克打开门”。基础部分经过转换规则(transformational rules)成为转换部分,例如成为被动句“The door is opened by Jack”,然后通过发音规则变成声音,一个句子就这样生成了。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内容十分复杂,本文只能概要地介绍一下它的简单模型。至于他在许多技术细节方面的创新,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读他的专著。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受到英国哲学家胡纽(A·C·N·Flew)的高度评价:“乔姆斯基对语法的研究使人们对语言的科学研究发生了一次革命”。

值得称道的是,乔姆斯基不是置身书斋、皓首穷经式的学者。他从小就对政治学很感兴趣,后来他非常关心美国的社会政治现实,写了许多批评美国对外政策的评论著作,如《美国政府和新官僚》(1969)、《反革命的暴力》(1973)、《为了国家》(1973)、《中东和平》(1974)、《帝国主义危机和第三次世界大战》(1976)、《人类权利的政治经济学》(1979)等。他不仅著书立说,而且置身群众运动,带头抗税反对越战,谴责种族歧视,在美国青年学生中颇有声望。乔姆斯基的社会政治思想与他的语言学研究其实是相通的。他正是由于在大学里同情他的老师哈里斯的政治观点,才促使他潜心研究语言学。他在语言学中认为语言是人类天赋的一种能力,坚决反对如行为主义者所言人与动物没有本质区别,结果把人等同于动物,最后等同于机器。他认为不仅在科学中如此,在政治中也是如此。因此,他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立场出发,反对美国政府对外推行帝国主义霸权政策,对内思想管制、侵犯人权,应该说是一个进步学者。

2

乔姆斯基的唯理论哲学也是从语言学研究中衍生出来的。他早年深受现代科学的经验论传统熏陶,早期的著作(如《句法结构》等)从未介入唯理论与经验论的争论。直到后来他写作《语言与心灵》时,才成为一个坚决的唯理论者。

唯理论与经验论的哲学争论自古有之。早在17世纪,笛卡尔以及后来的莱布尼兹即提出了“天赋观念”的唯理论思想。与此同时,洛克、休谟等人则针锋相对地坚持经验论。经验论和唯理论的主要分歧在于,经验论认为一切知识都起源于感觉经验,人心在获得感觉经验之前只是一块空无所有的“白板”;而唯理论认为,普遍必然的理性知识不能来自感觉经验,它的某些原则乃是人心中固有的或天生俱来的“天赋观念”或“天赋原则”。唯理论与经验论的激烈争论也表现在语言学中。行为主义者往往持经验论观点,如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L·Bloomfield)认为,一切关于语言的知识都来自经验,人类学习语言的过程就如同培养动物的条件反射一样,是由习惯决定的初生婴儿不时听到父母亲朋的言语,然后经过一再地巩固强化,最终逐渐学会日常用语。而唯理论者笛卡尔从他的天赋观念论中提出一种机械论的语言观。他认为语言是一系列符号的总和,是比较完善的观念的代替物。观念是天赋的、内在的,语言是天赋能力的产物。观念是清楚明白的,具有普遍性,语言也是清楚明白的,具有普遍性。存在着一种“普遍的语言”,与此相对应,还应存在着一种对各种语言都适用的“普遍的语法”。莱布尼兹也强调观念的天赋性,认为人们具有天赋观念,就象有纹路的大理石早已规定了潜在的海克立斯的形象一样。大理石的纹路显露出来需要人工的琢磨,但不能因此否认纹路的存在。同样,知识的获得虽然要通过学习,但我们不能因此否定早已存在于人的心灵中的观念和真理是天赋的。

乔姆斯基复兴了语言学的唯理论观点。他写道:“近几年来,部分地由于对语言的研究,使许多长期沉睡的争论又复苏起来。关于所谓‘天赋假设,人们已经进行了很多讨论。这种假设认为,语言能力是人类普遍具有的一种精神能力,这种能力在唯理论方面起着两种基本的作用:它既提供了一个对语言材料进行初步分析所需要的感觉系统,又提供了一个很精细地确定某种语法的图式。每种语法都是关于某种特定语言的理论,它详细规定了无数句子的形式特征和语义特征。这些句子各有其特殊的结构,它们构成这种语法所生成的语言。天赋语言能力受到适当激发,就会构造一套语法;人们就能知道那套被构造出来的语法所生成的那种语言”。[3]

乔姆斯基引证了两个科学论据来支持他的唯理论观点。首先是他提出语句有两个部分——表层结构(surface structure)和深层结构(deep structure)。深层结构是由基础部分生成的,通过语义部分获得语义的解释。表层结构是转换部分把深层结构转化而成,它进入语音部分而获得语音的解释(参看前面关于转换生成语法的简介)。例如主动句“Jack opens the door”和被动句“The door is opened by Jack.”两个句子在字面上表现出的是不同的表层结构,而它们所表达的共同意思则是它的深层结构。乔姆斯基认为,各种民族语言各有不同的表层结构,但具有共同的深层结构。正是因为它们具有共同的深层结构,我们才能把一种民族语言翻译成另一种民族语言。不同民族语言的翻译过程,就是把一种民族语言的表层结构转换成共同的深层结构。至于为什么各种民族语言具有共同的深层结构这个问题,乔姆斯基作了先验论的解释,认为这是因为在人类的心灵中先验地具有一种创造和理解语言的深层结构的能力或机制,这种能力或机制在无意识中支配着人们的言语行为,人们才能不自觉地按照语言的深层结构生成各种语句,达到交流思想的目的。[4]

另外一个论据是语言的创造性和生成性现象。乔姆斯基认为,只要我们考察一下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就能看出人类具有一种天赋的语言生成能力。儿童最初听到的语言一般并不如行为主义者想象的那么充分,而且其中有很多语言是不规范、不合语法的。然而在这样不完备的语言环境中,所有儿童,不论其种族和血统如何,都天赋地具有一种学会各种语言的能力。他们总能迅速地学会该环境中通行的语言,不仅能够重述他们听见过的语句,而且能够根据这种语言的语法创造出许多他们没有听见过的语句。经验论者对此不能作出令人满意的解释。乔姆斯基认为,必须承认人类具有一种比经验论者所承认的简单禀赋丰富得多的天赋能力,经验只起了激发先天认识的作用,这样才能解释上述语言现象。

乔姆斯基还解释了经验论盛行的原因,认为经验论在17、18世纪科学与宗教的斗争中支持和保卫了科学,所以许多哲学家和科学家信奉经验论。但他又提出,除了这一特殊的历史原因之外,把经验论看成是科学与自由政治进步的自然基础的理由并不存在,而且对人类语言能力和功能的研究,说明唯理论显然优于经验论。[5]

需要指出的是,乔姆斯基的唯理论哲学与笛卡尔的哲学观点还是有区别的。例如笛卡尔持“心身二元论”的观点,认为身和心之间存在着本质区别。身完全被物质世界的物理规律所决定,但心是不受这些规律支配的。而乔姆斯基认为,人类行为(身)至少有一部分不由外部刺激或内部生理状态决定,在这一点上他反对机械主义的观点。而且乔姆斯基并不认为身心之间有截然的、不可还原的区别。他不否认可能在原则上,智力现象可以用生理过程或物理过程来解释。在这一点上与笛卡尔相比,乔姆斯基更倾向于是一个物理主义者。[6]

现代西方哲学界,尤其是科学哲学界普遍接受的是经验论传统,因此乔姆斯基唯理论哲学的提出,很快引起了哲学界的广泛兴趣。而乔姆斯基从语言学研究出发探讨哲学史上的唯理论、经验论之争,为哲学探索提供了崭新的视角。这些是乔姆斯基哲学思想的重要功绩。不过,乔姆斯基的唯理论哲学并不象他想象的那么富有说服力。以他提出的两个论据为例。他认为各民族具有共同的深层结构是因为人类的心灵中先验地具有一种创造和理解语言的深层结构的能力或机制。其实对此完全可以用唯物论来解释:各个民族在各自的社会生活中,存在着共同的劳动实践。耕作。休息等是所有民族的共同话题。在普遍的劳动实践中,人类抽象出普遍的交流内容和语法规则,这才是深层结构的真正来源。至于乔姆斯基认为语言的创造性和生成性是由人类的天赋能力决定的,后来的科学实验并不支持他的观点。美国科学家曾经教一只大猩猩沃希(Washoe)学习美国符号语言(ASL)。这种语言由一系列手势组成,每个手势都有相应的词意。沃希学习了上百个手势,还能作出准确的解释。尤其是它还能创造出从未碰到过的手势,表现出它也有很强的创造力。另一只有名的大猩猩莎拉(Sarah)学习的是一种专门为它而建构的语言。它的词是一些有颜色的塑料标志,根据发明者确定的规则,可以组成陈述句、疑问句、条件句等,与人类的语言有些相似。实验证明,莎拉也能熟练地学习语言。上述实验表明,乔姆斯基把人类语言当作人类特有的一种天赋能力,结论是很武断的。

乔姆斯基的唯理论哲学虽然并不正确,但他提出哲学观点的方式很值得中国的哲学工作者借鉴,其中有两点启示尤为重要:

①我们以前常常强调哲学对科学的指导作用,至于用科学的成果来检验哲学的争论,我们重视得不够。乔姆斯基通过语言学研究介入哲学争论,他时刻注意用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来检验哲学观点,因此言之有理,论之有据。这种做法是很可取的。

②维持根斯坦曾经把他的《名理论》比作“梯子”:“我的命题由下述方式而起一种说明的作用,即理解我的人,当其既已通过这些命题,并攀越其上之时,最后便会认识到它们是无意义的。(可以说,在其已经爬上梯子以后,必须把梯子丢开。)”[7]我们以前往往更加关注哲学观点的正确与否,其实“梯子”——到达某一哲学观点的途径——的研究也非常重要。乔姆斯基的哲学观点虽然偏颇,但他为此所作的语言学研究却充实了人类知识的宝库。我们现在与国外学术水平的差距也正是在这些“梯子”上。我们要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方面的工作尤其要迎头赶上。

标签:;  ;  ;  ;  ;  ;  

乔姆斯基的唯理论哲学探析_哲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