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分级管理及预防措施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影响论文_王文玉

王文玉

昆山市开发区预防保健所兵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江苏昆山 215334

【摘 要】目的 对应用分级管理预防性干预模式对患有高血压疾病的社区患者进行管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在我社区中心就诊的患有高血压疾病的社区患者10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50 例。采用常规高血压社区干预模式对对照组进行管理;采用分级管理预防性干预模式对观察组进行管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社区治疗期间的干预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社区干预计划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分级管理预防性干预模式对患有高血压疾病的社区患者进行管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分级管理;预防性干预;高血压;社区

【中图分类号】R821.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7-295-01

高血压属于目前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慢性疾病的一种类型,该病患者接受治疗的周期非常长,属于全社会公认的一种需要终生接受治疗的顽固慢性疾病。目前对高血压疾病进行治疗的方法较多,药物控制和非药物指导是较为常见的两种。针对高血压严重程度的差异,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实施分级管理和采取预防措施能够对血压水平进行更加理想的控制[1]。本次对患有高血压疾病的社区患者实施分级管理预防性干预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在我社区中心就诊的患有高血压疾病的社区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50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1例;患者年龄51-87岁,平均年龄(66.7±1.4)岁;高血压患病时间1-14年,平均患病时间(4.2±0.9)年;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年龄50-85岁,平均年龄(66.6±1.3)岁;高血压患病时间1-13年,平均患病时间(4.4±0.8)年。上述自然指标研究对象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

采用常规高血压社区干预模式对对照组进行管理;采用分级管理预防性干预模式对观察组进行管理,主要措施包括:① 一级管理模式:对于1级高血压疾病患者实施一级管理模式,这类型患者的一个普遍性特征是不存在其他的危险因素,所以在干预过程中所采取的管理措施可以适当的宽松一些。具体管理方案为每三个月对患者进行一次电话随访或门诊随访,家访,并对病情的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在此期间主要是采取一些合理的非药物治疗法和必要的健康教育。但如果患者在经过三个月的治疗后仍然没有明显的效果,那么则应该开始逐步转入到药物治疗。② 二级管理模式:对于存在1至2个危险因素的1级和2级高血压疾病患者应该实施二级管理模式,这类型患者应该每两个月对其进行一次电话随访或门诊随访,家访,并对病情变化情况实施监测,在干预期间必须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并实施必要的健康教育。③ 三级管理模式:对于存在有3个或更多的危险因素的1级、2级和3级高血压疾病患者。这类患者应该每一个月进行一次电话随访或门诊随访,家访,对病情的变化情况进行监测,期间应该给予合理的药物治疗和干预指导治疗。整个分级预防管理计划实施1年左右[2、3]。

1.3 满意度评价方法

在分级管理计划实施结束,利用最后一次随访的机会,通过不记名打分问卷调查形式对高血压疾病社区治疗期间的干预服务满意度情况进行了解,100分为满分。超过80分为满意,超过60分为基本满意,不足60分为不满意[4]。

1.4 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研究对象的对高血压疾病社区治疗期间的干预服务满意度、社区干预计划实施总时间、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例数等作为观察指标进行对比。

1.5 数据处理方法

计量资料用( x ±s)形式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实施X2检验。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P<0.0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高血压疾病社区治疗期间的干预服务满意度对照组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社区治疗期间的干预服务满意度达到82.0%;观察组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社区治疗期间的干预服务满意度达到94.0%。该项观察指标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2.2 社区干预计划实施总时间

对照组社区干预计划共实施(13.68±2.50)个月,观察组社区干预计划共实施(9.84±1.26)个月,该项观察指标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2.3 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例数

在社区干预期间对照组有9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在社区干预期间观察组有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和并发症,该项观察指标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应用分级管理预防性干预模式对患有高血压疾病的社区患者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进行高血压疾病预防和控制相关知识的讲座,或者充分利用媒体等工具对高血压疾病的相关知识进行宣传教育,使高血压疾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使血压水平能够长期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防止各类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出现。而如果再在健康教育等干预措施的基础上增加进行分级管理,不仅仅可以使高血压疾病患者的病情得到更好的控制,降低患者死亡率,还可以使社区干预工作更有针对性,有效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对社区高血压疾病干预服务的满意度[5]。

参考文献:

[1]苏云,李文,欧阳丽兰.互动式调查问卷对社区高血压治疗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2,47(12):143-144.

[2]蔡艳芳.自我管理教育对高血压人群健康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2,6(21):137-138.

[3]王军秀,丁锐,徐华,等.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分级管理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全科护理,2013,7(2):380-381.

[4]林斌,冯红静,厉旭光.高血压的社区健康教育管理[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29(05):748-749.

[5]张淑芬.农村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干预作用的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2013,26(07):415-416.

论文作者:王文玉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7

标签:;  ;  ;  ;  ;  ;  ;  ;  

观察分级管理及预防措施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影响论文_王文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