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形势与大国关系_军事论文

亚太形势与大国关系_军事论文

亚太形势和大国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国论文,亚太论文,形势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专论

亚太地区是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世界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把亚太形势放在整个国际形势的背景下特别是结合过去一年的主要特点来谈,也许会更能说明问题。

1995年,是国际形势总体趋向缓和,大国关系进行重要调整,发展中国家地位进一步提高,世界经济得到平衡发展的一年。虽然由于一直存在诸多不稳定和不确定的因素,特别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猖獗,因而导致矛盾丛生、冲突迭起、摩擦不断、局部紧张,显得天下并不太平。但这决不是形势的主流,和平与稳定才是发展的主要趋势。逐年的事实证明,不仅世界大战打不起来,就是在所难免的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也呈下降趋势,表现出数量减少、规模缩小、多具内战性质、大国避免参战等特点。现在世界仍处在新旧格局交替的过渡时期,只是已摆脱冷战结束带来的巨大冲击和引起的激烈震荡,国际形势的发展正趋于相对平稳。以综合国力为主要内容的激烈竞争和日益加剧的政治经济不平衡发展,推动世界加速走向多极化。随着力量对比的进一步消长变化和分化组合,新的世界格局即将在下一世纪的十年内正式形成。

世界经济1995年的形势较好,而且经过几年的过渡,下世纪初还会迎来一个20年左右的发展新高潮。现在,主要的条件已经或正在成熟。这就是,80年代以来日益普遍和深刻的改革与调整,国际化和全球化的空前发展,方兴未艾的科技革命。这些因素正是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和高级化的重要力量。值得指出的是,在两个意义重大的理论问题上现在全世界达成了共识。一是市场是人类历史的必由之路。包括社会主义国家在内的第三世界和原苏联东欧各国都在积极推行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发达国家也在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国际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要避免落后,就必须实行并不断扩大对外开放。这就加深了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和合作。在经济已居于各国发展战略和国际关系首位的情况下,这两个问题的重要性就不言自明了。

国际形势的主要特点,在亚太地区出现得最早也表现得最明显。这不但在1995年,而且从冷战后的发展中就可看出来。第一,亚太地区形势一直保持相对稳定。原有热点都已降温,一些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或将到政治解决,或有所缓和。这同欧洲地区形势形成鲜明对照。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亚太地区多极化起步早,因而受冷战结束的冲击较小。第二,经济得到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除日本以外的东亚国家和地区,经济一直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两倍的速度增长,而且不受前几年世界(主要是西方)经济危机的影响(今年墨西哥的金融危机也未波及),表现出巨大的活力和独立发展能力,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和一个新的发展中心。第三,冷战后国际上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特点就是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在这方面,本地区发展中国家也走在了前列。国际上近年来常说的亚洲的崛起,其实主要就是指中、韩和东盟各国(有时也包括南亚的印度等)。而所谓亚太地区,通常只算包括日本在内的东亚和澳新、北美各国(后来由于要求参加亚太经合组织,亚太的概念遂不断扩大,可能包括俄罗斯、南亚和中南美太平洋沿岸各国)。这里所说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是发展中国家作为整体,经济发展速度大大超过发达国家,扭转了南北差距拉大的趋势。国际上普遍预测,再过二三十年,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所占比重也将超过发达国家(但经济水平即人均差距仍很大),从而结束二百年来少数西方国家统治世界的经济历史。二是发展中国家地位迅速上升。无论是作为整体还是地区大国或国家集团,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好的作用,这是维护和平与发展和推动多极化的重要力量。今后的多极化和两次大战前有一个重大的不同,就是解决世界和地区问题已经不再完全由几个大国说了算,而所谓多极也得分层次,除了五大力量中心外,还必须考虑到众多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其中的大国和国家集团。在亚太地区,东盟就构成了重要的一极。在处理地区的经济合作的安全问题上起着不亚于大国的作用。事实上,亚洲的崛起已经引起全世界的重视,以致各国纷纷调整政策向亚洲倾斜。

当然,亚太地区也还存在一些不稳定和不确定的因素,诸如民族矛盾、宗教分歧、领土争端、经济摩擦、一些国家的政局不稳或国土分裂等问题。特别是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引起的干涉和反干涉、控制和反控制的斗争时起时伏,成为影响地区稳定的主要原因,所以亚太地区并不太平,存在着随时发生逆转,造成一时紧张和局部动荡的可能。弄得不好,支流也会转化成主流,以至发生严重的冲突和对抗。这在我国周边的朝鲜半岛,我国的台湾和南中国海三个问题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但是总观全局,和平与稳定、发展与合作仍然是本地区形势发展的主流。这从以下情况中就看出来:在今后相当时期不会发生大国间的全面战争,有大国卷入的局部战争的可能也不大;保持地区稳定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各国都不愿看到动荡和紧张,也避免走向激烈对抗,这就使一些矛盾和冲突不致发展到失控地步而是使形势继续趋向缓和;安全对话与合作的趋势还在增强,需要共同处理的问题如环保等也在增加;各国都更加重视本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不会轻易走上军备竞赛的道路;随着相互依存的加深,地区内不同形式的不同层次的经济合作将迅速发展,呈现出一种竞争与合作、摩擦与妥协相互制约(并存和此起彼伏)的状态;东亚经济发展速度将继续居世界前列,而整个亚太地区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和地位会进一步提高,最后使世界中心从西方转到东方。但是,形势的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是极其复杂和曲折的,而且如上所述,随时都有发生逆转的可能。在这方面,起决定作用的是大国关系。

关于亚太地区的大国关系

亚太地区有中美日俄四个大国。如果论及在地区事务中的作用,则应加上东盟从而成为五极结构的地区格局。东盟的地位日益重要,有时还超过某些大国,在一些问题上甚至起主导作用,如主持东盟地区论坛和召开亚欧首脑会议等。但它终究只是一个集团,整体作用有限,而且执行着大国平衡外交,主要靠利用大国关系发挥作用。另外,俄罗斯是个欧亚大国,其地位和实力都不容忽视。但是,一则他的力量中心和活动重点仍在欧洲;二则由于内部问题还无法以较大精力顾及东方,而且原来除军事上和美国对峙外,在亚太地区的影响也不大。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在亚太地区起决定作用的就是中日美的三边关系。这在日美和东盟早已成为普遍看法。

冷战后,大国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亚太地区自然也不例外。有关的特点,可以举出以下几条。

第一,相互已不再构成直接的军事威胁,不会回到以前那种军事对抗和军备竞赛中去,也不存在两方实行军事联合对付一方的现实战略基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说冷战后我国已解除了大国的直接军事威胁。这是建国以来的第一次,也是难得机遇的一项重要内容。至于美日一些人妄说我国可能成为他们安全的潜在威胁,却还没有人敢说中国已成为他们的现实军事威胁。实际上,美俄仍相互视为军事上的主要对手,但它们还在继续执行裁军和军控协议,战略上也都不以对方为目标,而是准备对付局部战争。大国之间不打仗,世界大战也就打不起来。

第二,在相互关系中,竞争与合作并存,摩擦与协调(或冲突与妥协)交替。各国都把提高综合国力特别是发展经济放在首位。这就使竞争日趋激烈。但是国际化和全球化的迅速发展,相互依存和相互渗透的不断加深,又促使它们增进相互合作,达成各种各样的协议,采取许多共同行动。由于利益的冲突和其他方面的矛盾,大国间经济发生各种摩擦,有时闹到几乎失控的地步,但往往又峰回路转,达成妥协。因此,经济摩擦均能控制到不爆发以前那种贸易战,就是干涉和反干涉、控制和反控制的斗争,也不会一直升温,由于双方互有需要,总会设法求得缓和。

第三,大国关系尚未定位,还没理顺,还在进行重大调整,因而显得变化无常,很不稳定。例如苏东巨变后,美国曾认为俄国只能跟它走,中国也会步苏东后尘,加之经济又成为重点,因此就把日本德国定为它以后的主要对手,前总统布什在位时的公开讲话中一再把同日欧的经济摩擦提高到当年同苏联进行军备竞赛的战略高度。近两年,由于俄形势的变化和对外政策的调整。美国又明确以它为战略防范的首要对象。同时,由于中国的发展壮大引起世界重视,美国也增加了对我国的警惕和防范,还在酝酿中国为潜在对手。其他各对关系中,也有类似不同的变动。而且这种调整远未完成,还将继续进行。

第四,大国关系中相互制约的因素不断加强。这里包括几层意思。一是美国同其他大国间的矛盾普遍上升。美国保持着唯一超级的大国的地位,仍是西方世界的领袖,但它实力的相对衰落不可扭转,国内问题日趋严重,使它干预国际事务的能力不断下降。即使在西方,美国也已不能再主宰一切,一再强调同各大国的合作。它的盟国已不像过去那样跟它走,而是以本国利益为标准,发挥着越来越大的独立作用。二是互相利用矛盾。如1995年中美关系一度紧张时,德国和欧盟不但没有追随美国向中国施压,反而制定和推行更加积极的对华政策。美国曾公开警告欧日,不要利用美中政治关系恶化,牺牲美国利益来促进它们在华的经贸利益。三是相互的促进作用。例如在中日美三角中,中美关系的改善有助于中日关系的发展;而中日友好合作的加强也有制止美国恶化对华关系的作用。四是地区其他力量的影响加强。大国都想利用地区力量,而地区力量对大国关系也有越来越大的制约。例如美日争夺亚太地区的主导权,就不但不能无视中国,而且还要竞相拉拢东盟。

冷战后大国关系变得极为错综复杂,无以划线,难分敌友,力量对比的消长变化加速,分化组合随时进行调整。但是万变不离其宗的一点是,都以本国利益为最高原则,一切活动都是服务于和服从本国的对外战略。现在各大国的亚太地区战略还不能说已完全定型,但总可以看出一个轮廓,目标还是明确的。例如我国的目标就可概括为两点。一是维护亚太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共同发展与繁荣,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二是维护国家的独立、主权、领土完整和利益,反对一切外来的侵犯、干涉和压力。俄罗斯的目标是:恢复和保持它的大国地位,更多地参与亚太地区事务,以扩大影响和获得政治和经济利益。下面着重谈一下美国和日本的亚太战略,特别是它们的对华政策。

美国的亚太战略主要内容是:保持军事上的存在,开拓和占领市场,推行强权政治,争当地区领导,防止出现可能向它的地位挑战的大国,逐步建立由它主导的“太平洋共同体”。但是,美国面临图谋称霸亚太和力不从心的根本矛盾,因而对各国的政策总是具有两重性。这在对华政策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一方面,把中国列为它的第一大新兴市场,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也需要中国的合作,为此就要保持以至发展同中国的关系,不敢在两国关系上把事做绝。但另一方面,又要把中国纳入它为之设计的轨道,也就是跟它走,特别是担心中国的发展壮大会威胁到它的霸主地位,因此就要制造麻烦、施加压力、进行干涉、加以防范。美国政策的两重性是造成中美关系不时波动的根本原因,稍向第一方面倾斜,两国关系就会好转和改善。反之就会逆转甚至恶化。在这点上,可说美国掌握着两国间关系的主导权,因为中国的方针是保持两国关系的稳定,争取逐步有所发展。克林顿政府宣布的所谓全面接触政策,原文含义就包括这两个方面,即通过全面的接触来往,推动以至迫使中国进入它要求的范围。还不能说美国对华执行的是遏制政策,因为遏制有特定的含义,专指冷战时期美国的对苏政策,只可理解为对抗,就是通过经济封锁、政治孤立、军备竞赛把苏联搞垮。现在美国还不是要同中国搞对抗,因此我们也不宜说遏制。否则,不但会引起美国的误会(他们的领导就一再辩白),而且对本国舆论也是一种误导。

日本正处在历史的转折时期,政治、经济和对外关系的走向都还不够明朗,还在进行调整。但有两点是明确的,即新保守主义抬头和推行大国外交。因此,它的亚太战略也有迹可寻,大体为:依靠美国、立足亚太、争当政治大国、夺取经济优势,逐步做到(1992年外交蓝皮书)中指出的,在本地区起“中心作用”。日本在相当时期还离不开美国,还要以日美同盟为外交基轴。但它的自主倾向迅速增长,要求同美国平起平坐,不愿再俯首听命,敢于说不,还要争夺地区的主导权。美国固然要借重日本的力量,但要适当控制,更不容许威胁到它的领导地位,而且还以日本为它经济上的主要竞争对手。因此,日美矛盾还会进一步发展,同盟关系相当脆弱。日本现行的对华政策还是以友好合作为主,双方经贸关系也发展很快。但它不愿看到中国迅速发展壮大,不但表示担心,而且进行防范,特别是它不忘情台湾和不能正确对待侵华历史,这都影响两国关系的发展。现在还不能说日本已成为军事强国或者已走上军事大国的道路,但在冷战结束、北方威胁解除、世界上普遍缩减军费的潮流下,它却一直增加军费和加强军务,联系到它对侵略战争的态度和大国主义倾向,这就不能不引起亚洲邻国的疑虑和警惕。它也在依靠美国还是回归亚洲之间摇摆,所以,日本今后的走向确是亚太地区一个很大的不确定因素。

在亚太地区发挥重要影响的中日美三角关系并不等边,日美是结盟关系,中国则奉行独立自主和不结盟的对外政策。但日美之间的矛盾也并不小,特别是经贸摩擦就接连不断。应当说明的是,这个新三角和70年代的中苏美大三角有本质的区别。那时是中美联合对抗苏联的扩张。新三角则不存在两个联合对抗一个的战略基础,而是一种相互依存又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中国认为,搞好三国之间的关系,不但符合三国本身的利益,也是对地区以至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应当负起的责任。

标签:;  ;  ;  ;  ;  ;  ;  

亚太形势与大国关系_军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