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论文_吕桂峰

浅谈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论文_吕桂峰

平邑县水土保持局

摘要:近年来,由于人们迫于追求经济效益,忽略了生态环境的平衡和稳定,使生态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水土流失生态问题频发,在一些水土流失区域进行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依然未得到有效遏制。在此情况下,只能在施加人工辅助的条件下,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逐渐恢复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健康,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

一、生态修复的概念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是指在水土流失地区,通过政策、管理和一定的人工促进措施,消除不合理的人为干扰,促使自然界本身固有的再生能力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促进植被的生长发育和发展演替,保护和改善受损生态系统的结构、景观和功能,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建立和维系与自然条件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协调、相对稳定并良性发展的生态系统。通过生态修复,可加快水土流失防治速度,防止沙尘暴、土地沙化、草原退化、河床淤积等水土流失危害,降低水土流失程度,遏制生态恶化的趋势,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为国家生态安全提供保障。

它是应用生态系统自身组织和自身调节能力对环境或生态本身进行修复。为了加速已被破坏生态系统的恢复,还可以辅以人工措施以加快生态系统恢复的步伐。

二、目前在水土保持生态恢复方面存在的问题

1、对于生态修复认识不深刻

要对生态环境实施修复,最基本的前提是对生态系统当前的退化程度科学合理的进行诊断并评价,诊断的标准有:对土壤进行的侵蚀有无增大、土地是否退化以及生态系统所具有的功能有无丧失等。生态修复区别于传统修复,前者运用了大自然所具有的自我调节功能,在无需进行人工干预时大自然就可以自我进行修复。但是,在进行规划修复之前,相关人员应对该地区所遭到的破坏作一个初步的诊断[2]。如果该地区受到的破坏在大自然所具有的自我修复范围之内,就可以不对其进行人工修复,因为人工修复总体来说较为繁琐,会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内容,然而目前我国对植被建设以及土地的利用调整都没有形成较为全面的认识。

2、宣传力度不够

水土保持修复生态需要全体人民的积极配合,但是在实际当中,由于宣传力度不足,在对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各项工程建设中,对治理区群众提出的意见及建议不注重,使得生态修复工作进展缓慢。生态修复的重要前提就是人们对大自然停止一切的破坏活动,如果一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破坏行为,另一方面还在进行修复,那么生态修复的意义就不大了。在人们的生活中存在很多行为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例如堆积如山的垃圾,工厂肆意排放污水等,这些都会对大自然造成严重的破坏,只有让人们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才能真正减少破坏环境的行为。

3、科研不够成熟,技术需要提高

生态修复本身就是一项较为长久的工程,我国在生态修复方面虽然也有一定的研究,但是总体来说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技术体系。而且,我国在这些方面还缺少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在对生态修复进行研究的部分人员在认识上不到位,在进行工作时,只注重对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等的追求,缺乏对生态环境所具有功能以及结构的全面评价。研究生态修复的相关人员应该对我国的自然环境进行认真的研究,探索适合我国进行修复生态的最佳途径。

三、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类型

1、广义水土保持修复类型

广义水土保持修复类型包括:生态系统退化坡面修复、生态系统退化河流修复、生态系统退化水库修复、生态系统退化绿洲修复以及生态系统退化矿区修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退化坡面修复是指对耕地、草地、荒地等退化区域的生态修复,是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中的关键;退化河流修复是指人为操作导致的河流退化生态修复,需根据河流地域的面积、汇水部位以及沟道搭建形成的生态系统,是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组成部分;退化水库修复是指大型水库保护区的生态修复;退化绿洲修复是指对内陆平原、山川、河流为中心的生态修复;退化矿区修复是指对矿物环境废弃矿地的生态修复。

2、狭义水土保持修复类型

根据生态修复作用力的不同,狭义水土保持修复类型包括:一是自然生态环境修复,即通过生态系统自身调节和组织所形成的生态修复过程;二是人工与自然结合的生态修复,即以人工辅助为基础,联合生态系统自身调节和组织功能所形成的生态修复过程。

四、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相关技术

1、自然退化生态系统修复技术

要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来治理,根据当地自然退化的原因来采取对应的修复措施,例如:水资源充足的地方可以通过修建水利工程来对水源进行科学的调节与应用。

2、不科学的垦植与采伐应该利用的生态系统修复技术

针对过度开垦、种植与采伐所造成的生态恶化,可以采取坡地退耕还林还草,或者梯田维修技术,依据我国相关的政策规定,高于二十五度的坡地一概应该退耕还林,要大力控制农田的开垦,封山育林,维护生态健康。小于15度的坡地则要根据坡地附近的自然环境状态,实行坡地改造,例如:坡改梯田,但是在耕作过程中也要注意保持水土,在维护生态系统安全的基础上保证人们的收入,这样就达到了环境保护与农业生产的双方利益,要尽量控制化学肥料,多施有机肥,提供绿色农业产品;也可以通过实行轮作、套作与间种等种植策略。要全面控制化学物质对自然的破坏。如果出现由于过度采伐而造成的林地退化或者草地沙化现象,就要实行封山育林,或者封禁政策,而且要在封禁期间添加树木、草地以及其他自然植物的种植,以便改善和优化地表植被类型和质量,同时也要大力改造居民的日常生活能源利用结构,改变以往以薪柴为燃料的生活方式,转向使用节能炉灶,以此来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

同时,为了有效控制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也可以在农业区域推广现代化科学技术,例如:大力开发沼气、太阳能-----这些能源不仅经济实惠而且清洁、方便,其中的生态意义深远。

3、沿河生态修复技术

河流是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要大力控制影响河流生态退化的因素,确保河流能保持自然状态,发挥河流原本的生态通达功能,要维持河流的曲折、蜿蜒。也要加强对河岸的保护,可以通过使用鱼巢、混凝土等方法来维护岸堤结构,为了护坡也可以在岸边上种植一些自然植物,例如:芦苇、柳树---在植物下方布置一些鹅卵碎石,以此来维护岸堤的牢固度,又能够美化、绿化环境,而且这些自然植物本身就能够起到对污染的防护作用,防止来自于外界的污染,提高了河流水流质量。

4、经济建设所导致的生态退化修复技术

对于经济开发建设自然生态破坏过度的地方,需要首先停建停挖,可以通过种植一些带有强烈乡土气息的植物,来维护生态系统安全,特别是一些土石覆盖区域更加需要提高地面植被覆盖率,以此来控制水土流失。

五、结束语:

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水土流失的管理保护提高到战略地位,将现代先进科学技术,生态技术,生态环境管理理念同生态系统自身的修复功能相结合,用先进生物手段,科学环保技术,促进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速度,使我国的生态建设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和谐,服务于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苏志成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有关问题的探讨 [期刊论文]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12

[2]王瑗玲,赵庚星.我国土地整理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2005

[3]丁恩俊,周维碌,谢德体.国外土地整理实践对我国土地整理的启示[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6

论文作者:吕桂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  ;  ;  ;  ;  ;  ;  ;  

浅谈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论文_吕桂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