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犯罪的思想渊源不容忽视_青少年犯罪论文

未成年人犯罪的思想渊源不容忽视_青少年犯罪论文

青少年犯罪的思想根源不容忽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不容忽视论文,根源论文,思想论文,青少年犯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造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很复杂的,违法犯罪的一些思想因素主要有:

一、腐朽的享乐至上的幸福观

违法犯罪青少年中相当多的人,狂热地追求吃喝玩乐。有个失足青年对我说:“‘人生在世吃喝二字’,‘人不风流枉少年’,我从小就风流,把享乐看成是人生的目的。”有个盗窃犯对我说:“过去我认为人活一天就要舒服一天。为了舒服,‘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无钱再去偷’,结果被判了三年刑。”我让他回答了一张“考卷”:

问:你觉得人活在世界上为了什么?

答:我觉得自己活在世界上为了幸福。

问:你觉得怎样才算幸福?

答:我认为要什么有什么就是幸福。

问:一个人一辈子怎样生活才算有意思?

答:我认为吃喝玩乐,不干活就有意思。

问:你认为最光彩的事是什么?

答:我认为身上穿得比别人好,吃得比别人好,玩得比别人好。

问:你认为最大的耻辱是什么?

答:我想不出来。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打破了持续多年的闭关锁国状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在与外国交往中,资产阶级生活方式乘隙而入,侵袭了一部分思想意识不健康的青少年,使他们也狂热地追求物质享受,形成了“青春不美,老了后悔,青春不乐,一生白过”的腐朽透顶的享受观。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必须彻底破除“享乐至上”的精神枷锁。

二、腐朽的金钱万能的拜金观

崇拜金钱、迷醉金钱,这是绝大多数青少年犯罪的思想动机。在这些失足青少年看来:“人生几何?今日不乐,更待何时?”他们是狂热的金钱拜物教者,把世界上一切都说成空的,只有钞票才是实的。有个失足青年对我说:“理想,有钱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还说:“五讲四美是讲吃、讲穿、讲玩、讲实惠;工作美、生活美、朋友美、爱人美。”有个盗窃犯说:“‘人生在世,吃喝二字’,不吃不用,等于做梦。一个人如果连钱也没地方搞,还算什么男子汉!”“钱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干什么离不开钱,有了钱,就有了一切,我不能眼看别人吃得痛快,花得痛快,我也要吃个痛快,花个痛快,因此,就去偷,用钱来满足虚荣和寻欢作乐,结果我被判七年。”有次我与一位十五岁的少年犯张×谈心,他在回答我的问题时讲了这样一段话:“我在犯罪前,脑子里只有钱、钱、钱,认为只要有了钱,就有了一切,什么物质享受美女都可以搞到。”因此,他无时无刻不在想钱。在这样的青少年眼里,世界皆空,只有钱才是实在的。他们崇拜金钱、迷恋金钱,挥霍金钱,而最终又被金钱所葬送。另一个十四岁的少年犯,从小在家里,他要多少钱父母就给多少钱。在家里满足不了他的金钱欲望时就去偷窃,最后走上歧途。我让他回答一张“考卷”他也做了回答:

问:你喜欢读书吗?

答:从小学一年级起我就不喜欢,读书苦得很,又不好玩。

问:你最喜欢什么?

答:我最喜欢钱。

问:你最希望得到的是什么?

答:我最希望得到的还是钱。

于是,我就给他讲“钱”的道理:劳动的钱,幸福坦然;奖励的钱,加倍实干;援助的钱,感到温暖;积蓄的钱,珍惜勤俭。节省的钱,美得璀灿;捡来的钱,用之不安;偷来的钱,胆战心寒;骗来的钱,狗胆包天;受贿的钱,灵魂糜烂;恩赐的钱;变成懒汉;贺喜的钱,加倍偿还。这个少年犯听了心中猛地跳了一下,他说心中说不出是什么滋味,深感到是金钱害了他。

三、哥们义气的友谊观

哥们义气思想是维系犯罪团伙的一个纽带,正是凭借这个纽带,一些团伙象滚雪球似地越滚越大。

有个少女犯对我说,她曾是一个团伙的小首领人物,小时候最喜欢听的故事,就是“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在世态炎凉的今天,在我们中间却享受着一种义气高于一切的感情。”她谈及此点时,不仅没有痛恨之情,足见其中毒之深!在校的一些思想差,学习差的学生,往往是老师循循善诱、苦口婆心的教导不如“哥们”的一声召唤。哥们之间,许多人都拜了把子,有的哥们的胳膊上还刺了龙和鹰,学着“绿林好汉”的样子,对天盟誓,“有福同享,有祸同当,不管谁掉脚,不准牵扯别人”。我看过一份材料,有个青年受骗参加一个流氓帮伙,被命名为“老九”(原有“八大金钢”)结盟时举行仪式,喝血酒,并宣布帮规帮法:在哥们之间,要以“义气”为重。为朋友两肋插刀不嫌痛。“出了事儿,你扛三膀子,我扛三膀子才算够意思。”出卖朋友是可耻行为,揭露朋友罪行和短处是“叛徒”,进了公安局也要守口如瓶。有了钱要大家挥霍,有了女人要大家玩。哥们义气的出发点是效忠团伙和团伙的头子。谁要想挣脱和斩断这条纽带,谁就要受到帮伙内部的严厉惩罚。帮伙内部也进行严密的控制。有个团伙头目甚至在“结盟”会上宣布“谁不讲哥们义气,就剁他个肉泥烂酱。”

信奉哥们义气的违法青少年每每由于自己的表现而得不到尊重和温暖,很自然地要到哥们中间去寻求精神上的安慰,而做起案来也需要哥们义气来相互壮胆,相互支持。怪不得哥们义气思想在失足青年中间不胫而走。违法犯罪的青少年,只有彻底斩断捆绑自己的精神绳索,树立正确的革命友谊观,才能不成为哥们义气的牺牲品,做一个有益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好青少年。

四、亡命称霸的英雄观

革命的英雄主义和亡命称霸的英雄观是两种对立的道德观念。违法犯罪青少年常把英雄行为与亡命称霸划等号,经对犯肇事行凶斗殴罪的青少年进行调查,其中13人认为自己的行凶斗殴是勇敢的表现。这些违法犯罪青少年评价“英雄”行为的标准是认为谁行凶打架、抢劫、偷窃、诈骗、耍流氓、玩弄异性有“本事”,手段高明,别人惧服,谁就光荣,谁就是“英雄”。他们把“逞强拔份”、“玩得狂”、“闯出名”、称王称霸,老子天下第一作为追求的目标。他们的信条是“软的怕硬的,硬的怕愣的,愣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因此,打起架来拼命往前冲,不见血不罢休。打架时想的是“决不能败下来,宁可打死了,也不能把名声打丢了”。有个罪犯对我说:“从小时就喜欢打架,打胜人家就感到自己很英雄,十九岁以后我就很喜欢在腰间插两把雪亮的匕首,撩开上衣,走在路上,行人看见就躲开了,自己感到很神气,很威风。”结果他因违法犯罪判刑十年。还有的违法犯罪青少年把打架取胜、亡命称霸看成是最大的乐趣。少年犯王×说,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打仗十九次。他认为不把别人打服,自己就出不了名,当不了英雄。他曾打伤多人,有个孩子被他砍了五刀。有一次打仗,他的头上、手上也被对方砍伤,送进医院缝了十七针。他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觉得自己因此会远近驰名。违法犯罪青年李强给自己提出三条标准:一是摸包得行;二是玩女人得行;三是捅刀子得行。有这三条标准,就能操个“格式”。在违法犯罪青少年中表现出来的亡命称霸思想,往往助长了不法行为者的嚣张气焰,而且成为蔑视法律,自我鼓吹的反动精神武器。有个流氓说:“进公安局、派出所都无所谓,别说一个处分了。一个处分我背着,两个处分我扛着,三个处分我推着。”有的竟说:“不判十年不罢休!”亡命称霸的英雄观是建立在以我为核心的极端个人主义人生观的基础之上的。有这种观念的人,把突出个人、为所欲为,凌驾于别人之上当成追求的目标,把行凶闹事、仗势欺人当成快乐。

失足犯罪的青少年多数“五观不正”(人生观、道德观、法制观、荣辱观、婚姻恋爱观)。我们在分析研究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时,不能离开现实的社会去看问题,更不能简单地从青少年的个人生理需要,或者从物质需求中去寻求答案。而只有坚持“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观点,才得出正确的结论。引导违法犯罪青少年树立做人的上进心、改造的进取心,作为他们老实改造的内在积极因素。

标签:;  ;  

未成年人犯罪的思想渊源不容忽视_青少年犯罪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