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孔式与多孔式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比较论文_陈前

平江县第一人民医院 湖南岳阳 414500

【摘要】目的:观察单孔式与多孔式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128例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术式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64例:单孔式)与B组(64例:多孔式),比较两组患者预后。结果: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48h视觉疼痛VAS得分、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B组,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O5。结论:对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单孔式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多孔式。

【关键词】单孔式;多孔式;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属于微创手术,该手术具有对患者胸腔损伤小,安全系数高等优点,目前临床分为单孔式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以及多孔式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单孔式与多孔式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疗效研究较少[1]。本次研究比较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64例单孔式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与64例多孔式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住院诊疗数据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A组64例患者男(34例)女(30例)比例为17:15,患者年龄最小为26岁,年龄最大为76岁,中位年龄为(43.12±1.12)岁,肺癌TNM分期:有37例患者为Ia期,有17例患者为Ib期,有7例患者为IIa期,有3例患者为IIIa期。B组64例患者男(35例)女(29例)比例为35:29,患者年龄最小为25岁,年龄最大为77岁,中位年龄为(43.14±1.15)岁,肺癌TNM分期:有34例患者为Ia期,有17例患者为Ib期,有7例患者为IIa期,有6例患者为IIIa期。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分期等方面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1.2病例选择标准

 本次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会同意,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入院后经病理检查,所有患者均符合肺癌临床诊断标准,患者均术前签署知情同意书,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排除标准:(1)排除合并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患者。(2)排除既往有胸腔手术史患者。(3)排除合并血液系统、代谢系统、免疫系统疾病患者。

1.3方法

1.3.1 A组患者行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患者术中取侧卧位,于患者腋前线与第五裂间隙终点做一长约4cm的手术切口,于该切口防止保护套,而后经该手术切口置入胸腔镜、手术器械,在胸腔镜下将肺脏肿瘤组织切除,最后在该孔放置引流管。

1.3.2 B组患者行多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患者术中体位参考B组,于患者腋前线与第4肋间交点处做一长约4公分的切口,腋中线与第七肋间交点处,腋后线与第八肋间交点处分别为长约2公分的手术切口,腋中线与第七肋间隙切口置入Trocar作为观察孔,观察患者术中胸腔胸膜转移、胸腔粘连情况以及病变位置、大小。对于肺裂发育完全的患者术中应游离第2肺门,而后依次切断肺静脉、肺动脉、支气。肺裂发育不完全患者单向处理肺静脉、支气管、肺动脉后再打开肺裂。以第4肋间隙切口放置保护套,作为主操作孔,第五肋间隙切口为辅助操作孔。

1.4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48h视觉疼痛VAS得分、平均住院时间等住院诊疗参数。

(2)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心律失常、皮下气肿、切口感染、胸腔积液、肺不张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5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21.0统计软件包,各计量数据以(χ±s)的形式表示,统计学方法采用两样本均数间t 检验,各计量数据以(%)的形式表示,统计学方法采用两样本百分数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相关住院诊疗参数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住院诊疗参数,具体情况(见表1),A组患者手术出血量与平均住院时间少,术后48h视觉疼痛VAS得分低。

2.2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具体情况如下:A组有1例心律失常、1例皮下气肿、1例切口感染、1例胸腔积液,共有4例患者发生并发症。B组2例心律失常、2例皮下气肿、2例切口感染、2例胸腔积液、2例肺不张,共有10例患者发生并发症,A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6.25% VS 15.63%),经χ2检验等于5.106,P<0.05。

3讨论

 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传统开胸术相比可有效避免患者胸腔组织暴露在空气之中,有效防止空气中的尘埃与细菌对胸腔脏器造成刺激,同时减少手术操作对胸腔肌肉的损伤[2]。单孔胸腔镜与多孔胸腔镜手术相比可进一步降低手术操作对患者胸壁造成的损伤,避免术中对患者肋间神经、肋骨损伤的损伤,从而缓解患者术区疼痛,减少患者术后肺不张等并发症发生率[3,4]。本次研究显示给予单孔式胸腔镜手术的A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84.52±21.52)min,与B组相比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A组患者手术出血量为(102.32±15.62)mL、平均住院时间为(7.15±0.26)天,术后48h视觉疼痛VAS为(4.21±0.12)分,各项数据均明显优于B组,且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综上所述,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临床推广价值较大。

参考文献:

[1]徐艺,崔凤仙,张绍芬等.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在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4):75-77.

[2]蔡三立,李宏宇,寇国锋等.早期肺癌治疗中杂交式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治疗效果[J].养生保健指南,2018,25(45):234.

[3]常旭.单操作孔杂交式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应用体会[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7,23(17):106-107.

[4]赵田,张淼,武文斌等.单向式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华胸部外科电子杂志,2018,5(3):173-179.

论文作者:陈前

论文发表刊物:《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6

标签:;  ;  ;  ;  ;  ;  ;  ;  

单孔式与多孔式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比较论文_陈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