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例接触性皮炎患者发生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论文_罗艺,刘娅,段恒瑶,关静玲,袁明燕,程兰辉

2例接触性皮炎患者发生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论文_罗艺,刘娅,段恒瑶,关静玲,袁明燕,程兰辉

重庆市中医院 重庆江北区 400000

摘要:目的 探讨接触性皮炎患者发生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原因,为护理提供相关经验。方法 详细介绍2例接触性皮炎患者住院期间的治疗和护理过程。结果 在2例接触性皮炎患者发生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后,采取积极的治疗和护理措施,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 加强接触性皮炎患者的临床综合护理,能有效的预防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发生,提高护理效果和病人满意度。

关键词:护理;铜绿假单胞菌;接触性皮炎;感染

接触性皮炎是指皮肤、黏膜接触原发性刺激或变应原后,接触部位发生炎症的病症,表现不一,常有瘙痒和水疱形成,皮炎首先仅限于接触部位,以后可播散到其他部位[1,2]。本病常采用内服抗组胺或糖皮质激素治疗方式。在各系统由免疫或炎症反应异常引发的疾病治疗中,糖皮质激素是经典用药,发挥了重大作用,但也抑制了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功能,增加了患者感染并发症的机会[3]。随着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抗菌药物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引用,与此同时也加剧了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而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感染中一种极为常见的条件致病菌[4]。

1、病例介绍

病例1:患者男,22岁,职员,无食物、药物过敏史,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史。因“右臀、大腿、阴茎红肿、大疱,躯干红斑1天”以“接触性皮炎”于2017-07-13收入我科。专科检查:右臀、大腿、阴茎红肿,较多水疱、大疱,渗出明显,阴茎肿胀不能回纳,躯干大片状红斑融合,部分水疱可疑浑浊。治疗护理如下:

7月14日至7月19日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40mg 静滴 1/日,7月15日头孢克洛缓释胶囊 0.25g 3/日,7月16日停用头孢克洛缓释胶囊 0.25g 3/日改为五水头孢唑林钠2g 2/日 至7月19日,7月19日分泌物细菌培养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实验提示左氧氟沙星敏感,头孢唑林耐药,故停用五水头孢唑林钠,改为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 0.6g 1/日 抗感染,醋酸泼尼松片20mg 2/日,7月25减量为30mg 1/日,7月日减量为20mg 1/日。

7月13日至7月16日甘芩湿28敷患处 2/日,7月17日至7月19日黄柏液湿敷患处 2/日,7月20日至7月24日稀碘伏湿敷患处 2/日,7月24日至7月27日黄马酊湿敷患处 2/日,7月28日至8月2日稀碘伏湿敷患处 2/日。

配合其它抗过敏、改善血管通透性、抗炎止痒、换药等治疗。

于7月19日发现病人多耐后,立即调整治疗方案并遵医嘱执行接触隔离措施,并行多耐病人护理措施。

患者于8月2日临床治愈出院。

病例2:患者男,52岁,专业技术人员,无食物、药物过敏史,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史。“因躯干、双上肢红斑、水疱伴痛痒2天”以“接触性皮炎”于2017-07-08收入我科。专科检查:双上肢、颈部、胸、腹部片状水肿星红斑,颜色鲜红,部分红斑表面见大小不一水疱,部分水疱破溃,渗出明显,局部皮温高,双手肿胀明显。背部可见片状边界清楚白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治疗护理如下:

7月9日至7月15日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40mg 静滴 上午/日、7月9日至7月12日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20mg 静滴 下午/日,7月16日停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改为口服醋酸泼尼松片 15mg 3/日,7月18日至7月20日 五水头孢唑林钠2g 2/日,于7月20日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实验提示左氧氟沙星敏感,头孢唑林耐药,故停用五水头孢唑林钠,改为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 0.3g 2/日 抗感染。醋酸泼尼松片减量为 15mg 2/日,于7月22日减量为 15mg 1/日,7月24日停用激素治疗。

7月8日 至7月17日硼酸湿敷患处 2/日,7月18日至7月23日稀典伏湿敷患处 2/日。

配合其它抗过敏、改善血管通透性、抗炎止痒等治疗。

于7月19日发现病人多耐后,立即调整治疗方案并遵医嘱执行接触隔离措施,并行多耐病人护理措施。

患者于7月25日临床治愈出院。

2、原因分析及总结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原因分析:

①铜绿假单胞菌属于革兰阴性菌,为条件致病菌,据 Prinsloo 等报道,存在代谢疾病、血液疾病或恶性肿瘤的患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几率较高,可达到 43% ~ 49%,此外,进行外科手术后或放射治疗间的患者容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以上两例患者均无代谢疾病、血液疾病或恶性肿瘤,可排除。

②以上两例患者住院期间均使用了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和五水头孢唑林钠,不排除激素和抗生素的使用,增加了患者感染和耐药的机会。

③两例患者在住院期间,均进行了湿敷、换药、红光治疗等相关护理治疗操作,不能排除不规范的护理操作增加了感染的几率。

④两例患者入院时,皮损面积均较大,导致完整的皮肤屏障受损,对细菌的阻挡作用变弱,使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降低,不排除患者非特异性免疫能力降低增加了感染的几率。

⑤两例患者入院后,由于客观条件的原因,并未安排单独的病房,都安排于四人间,和其他患者一起住,不排除在查房和治疗过程中不规范手卫生增加了患者感染和交叉感染的几率。

⑥患者入院后,房间并未每日进行消毒处理,不排除病区物品、空气中的细菌增加了患者感染的几率。

综上所述,临床上皮肤科临床医师治疗皮肤黏膜感染的经典方法多在皮损部位局部用药,严重者采用抗菌药物口服或静脉给药等经验用药方式,一般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激素药物治疗也是治疗皮肤病的常用治疗方式。但同时也增加了患者感染和耐药的机会。

在护理治疗过程中,不严格的无菌操作和手卫生,大大增加了感染的机会。因此,在遇到患者皮损面积较大、大量使用激素和抗菌药物时,应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减少感染和耐药的机会。如下:

①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严格执行手卫生。大量循证医学的证据证明,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最经济、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洗手能够消除或杀灭手部 > 90% 的细菌。

②严格隔离措施。患者皮损面大并使用大量抗生素和激素时,免疫力降低,而铜绿假单胞菌又属于条件致病菌。因此应将患者安排在相对独立的房间,实行保护性隔离。既可以降低患者感染的几率也可以避免交叉感染。

?加强环境卫生的管理。空气、水、正常人皮肤、呼吸道常有铜绿假单胞菌的存在。房间应每日定时进行紫外线消毒处理,减少病区物品表面细菌的定植,以减少感染的几率。

④加强无菌操作。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以减少感染的机会。

希望通过以上预防措施,能够在护理创面较大的接触性皮炎患者过程中避免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林丽华.综合护理对接触性皮炎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6,28(7):63.

[2]韩燕燕.接触性皮炎的发病原因及护理[J].哈尔滨医药,2013,33(6):492.

[3]王伟铭.糖皮质激素常见副作用的中医系结合治疗[J].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2015,4(4):173-175.

[4]姚伟梅.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的调查与耐压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21):4819-4821.4841.

论文作者:罗艺,刘娅,段恒瑶,关静玲,袁明燕,程兰辉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0

标签:;  ;  ;  ;  ;  ;  ;  ;  

2例接触性皮炎患者发生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论文_罗艺,刘娅,段恒瑶,关静玲,袁明燕,程兰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