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山水景观眺望体系的城市设计研究论文_尹婕

——南京溧水城南新区城市设计为例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广东广州 510640

摘要:如何在现代大规模的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对景观进行有效的控制已经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溧水城南新区山水资源丰富,景观优美,在城市建设中应对地区特色和景观资源进行保护。本文试图通过在城市设计中构建山水景观型城市设计框架,对标志性景区周边地区的建筑高度、建筑体量的合理控制和引导,形成若干视线通廊,从而构建景点、景区、标志物之间可以相互眺望的城市空间意向,塑造城市特色和整体景观风貌。

关键词:城市开发;山水景观;控制和引导

一、项目背景

1.1规划背景

溧水县是华东第二大城市南京的南大门,也是皖江城市带进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门户,是“百里秦淮”的发源地,被美誉为南京的后花园。同时,溧水县位于南京都市圈紧密圈层范围内,是南京市“两带一轴”中南北向发展轴上的重要地区。在南京市未来的发展中,溧水县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与秀美的自然风光成为南京城区南拓发展的重要节点。

溧水县在《南京市溧水县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中,也明确近期要以幸庄水库为空间依托,打造城南城市主中心,初步形成城市新区形象的发展策略。因此,展开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性的城市设计研究工作。

1.2规划层次

项目用地位于南京溧水县城城南新区中心片区。依据工作内容和要求分为二个层面的内容。第一,核心区概念性城市设计。范围北至金蛙路,西至珍珠南路,东至板桥路和秦淮路,南至外环路,规划面积共计5.88平方公里。第二,核心区重点地段城市设计。以行政中心、市民广场与文化艺术中心地块为中心,共计约1.55平方公里。

二、资源与特色挖掘

2.1便捷的交通区位

南京目前正在构建以自身为核心的一小时通勤圈,实施同城化发展战略。而溧水正位于此南京都市圈紧密圈层,与南京之间有着快速便捷的交通联系,区位优势明显。溧水不仅与南京禄口机场距离15公里,同时,拥有宁杭城际铁路和宁杭高速与宁宣高速,连接南京与杭州等地。

2.2自然文化富集地

本次规划范围溧水城南新区三面山水人文景观环抱,独具地域风貌。北接老城区,对接老城区的教育文化等资源;南临无想山,享无想山的生态优美环境;东近中山湖,城市大型水系资源;西有天生桥和胭脂河,明代初期留下的水利工程古迹,现在,成了南京郊区的旅游胜地。

2.3基地空间特色风貌

山水格局——青山绿水田园美景

城南新区南近环境优雅、风景宜人的无想山,西连金龙山、乌龟山,东延中山水库,内有辛庄水库、老虎水库、田景村落风貌。居无想山巅,眺低山田园村落美景,依幸庄湖畔,望青山绿水连绵山脉。

生态脉络——滨水长廊绿脉融城

基地内南北向两条水系,将成为联系无想山、城南新区、溧水老城之间的重要滨水廊道,也是未来城市活力长廊。青山连绵、丘陵起伏所形成的绿脉有机的融入新城中。

生态斑块——丘陵起伏池塘密布

基地内部分布大大小小的生态斑块,包括高低错落的小丘陵和数量众多的池塘,丘陵地形、池塘风貌为新区的生态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三、基于山水人文的城市设计策略

规划整合城南新区山水自然特征要素,融合城市中心区发展需求,通过对生态保护、文化繁荣、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城市发展目标的综合考虑,提出整体规划目标:山水城心幸福溧水、府园共融儒道互补。

3.1山水融城,生态优先

利用原有地形特征和山水网络生态资源,构建多条沿主导风向的城市自然通风廊道及开敞空间带。南北生态廊道,引山入城,连接幸庄生态公园和无想山生态绿地;东西向生态廊道,连接金龙山、幸庄生态公园、老虎庄生态绿地。利用各条水系廊道,建立大型带状湿地公园和水体过滤的基础设施,将污水径流分级净化处理,实现自然水循环。

3.2 文化植入,府园共荣

提取江南园林布局中,住宅建筑与园林分开建造的模式,应用于此次城市设计中,形成以文化建筑为主体、幸庄生态绿地为园林的新型府园模式,形成“双十字”结构,人文十字:以城市公共建筑为主的政治经济文化双轴线生态十字:以大型生态绿地与自然水系为主的生态双轴线,暗合阴阳互补、动静结合、规整与自然等。

3.3功能创新,智圈环湖

结合辛庄水库形成一湖三湾的创新功能布局,创意湾结合文化艺术中心,构建文化创意街区,塑造宜人的城市休闲空间,提升生活品质。创智湾建立代表城市形象的特色总部经济基地,引领行业发展与升级。创想湾以产业园区为依托,建立产业科研基地,发展高附加值的产业类型。

图1生态框架 图2府园结构智圈环湖

四、景观眺望控制

溧水城南新区拥有丰富的山水人文资源,通过对景观轴线、视线通廊、标志点、天际线等方面的控制构建景观眺望体系,以达到协调景观点、线、面之间的眺望和连通,提升整体环境品质,形成可识别性的城市特色空间。

4.1 轴线空间控制

城市轴线,城市形态秩序之一,与中心并列,统辖城市尺度、造型,引导城市秩序的空间序列,不仅具有静态性,还具有动态性。

高端商务轴——礼仪、庄重、典雅、有序, 轴线以商务中心为起点,文化中心为高潮,两侧建筑以商务办公、高端商业、公寓等功能为主;通过控制轴线横断面的宽度,最窄宽度70米,最宽宽度120米,形成收放有致、灵动多样的商务空间秩序;广场与周边建筑D/H≥1/2;

休闲商业轴——繁荣、活泼、交往、亲切,两侧建筑以综合商业、品牌商业、居住、公寓等功能为主;以步行街系统联系各商业街区,步行街横断面宽度≥25m,步行街与周边建筑D/H控制在1/3—1/2,形成亲切、内聚的空间氛围;

4.2视线廊道控制

使视点与景点之间(或景点与景点之间)建立良好的对视关系。视线通廊为生态廊道、开敞空间、重要节点等之间相互眺望的通道,应保持其通透性,避免景观资源被连续展开的建筑物遮挡。主要通廊最小宽度≥25米,次要通廊≥15米;视线通廊可结合道路、公共绿地、开敞空间设置,两相邻通廊间距≤100m。视线廊道周边建设用地临廊道侧20m范围内建筑,高度≤24米的多层建筑,最大连续头面宽≤100m;高度>24m的住宅建筑,最大连续面宽投影≤40m;高层公共建筑宜以点式建筑为主。

4.3天际线控制

以制高点150米建筑为标志景观,高层建筑为主体轮廓线的控制,形成3个基准层面,分别是文化中心、欢乐溧水15—35m的中高层控制区,高端商务地块、商业广场地块35—100米的高层集中区,金融中心地块120米—150米的超高层控制区。

形成虚实关系,前景层次天际线“虚”的比重应略大,严禁出现连续的高层建筑,对后景建筑及自然山体形成完全遮挡;考虑建筑轮廓线与金龙山之间的联系,前景建筑在幸庄一号路、商业步行街、崇文路开敞空间作足留白处理,分别控制70m、70m、85m通廊,透露城市的绿色背景;建筑风格强调整体性、统一性,以现代商务办公简约、冷色调风格塑造印象深刻的城市新区中心印象。

4.4重要标志物视线控制

重要标志物视线控制,水平切面上以最佳视觉角度45°扇形确定控制范围,并从观测点以水平200米划定近景区、协调区、背景协议区;垂直切面上,以观测主要建筑界面重要建筑垂直方向2/3可预见该物体全貌标准,控制不同控制区内的建筑高度;或者建立直线型视线通廊,控制通廊内开敞空间断面宽度与建筑高度。

地标式商务中心视线控制:建立商务中心广场与制高点塔楼、文化中心间的视线通廊,以文化中心(35m)为垂直面观测物,建立直线型通廊区,控制市民广场横断面宽度≥70m,广场内景观建、构筑物高度≤12m。以制高点塔楼(150m)为垂直面观测物,建立扇形廊道区,控制近景区内建筑高度≤24米,协调区内以多层建筑为主体,建筑高度≤48m,高层建筑以点式塔楼布局;背景协议区以自然山体景观、背景建筑群为主体。

地标式文化建筑视线控制:建立文化中心与幸庄公园、欢乐溧水间的视线通廊:以幸庄水库(0m)为垂直面观测物,建立直线型通廊区,控制开敞空间内建筑高度≤12m。以欢乐溧水最高建筑(50m)为垂直面观测物,建立扇形廊道区,控制进景区内建筑高度≤12米,协调区内建筑高度≤24米,背景协议区内建筑高度≤50米,并与幸庄公园视廊协调,形成自南向北、自动向西逐渐升高的空间形态。视线背景层以城市建筑群体、金龙山为主体。

参考文献:

[1]陈煊,魏小春.解读英国城市景观控制规划——以伦敦圣保罗大教堂战略性眺望景观为例[J].国际城市规划.2008,(23)2

[2]西村幸夫+历史街区研究会.城市风景规划欧美景观控制方法与实务[M].张松,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2005

[3]曾舒怀.城市设计中视线分析的控制方法与应用研究[J].南方建筑,2009.1

论文作者:尹婕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3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7/3

标签:;  ;  ;  ;  ;  ;  ;  ;  

基于山水景观眺望体系的城市设计研究论文_尹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