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部少数民族文献资源库建设的思考_藏文论文

关于西部少数民族文献资源库建设的思考_藏文论文

关于西部少数民族文献资源数据库建设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少数民族论文,文献论文,西部论文,数据库论文,资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倡议建立西部少数民族文献资源数据库的背景

1.1 众多的少数民族聚居西部,是建立西部少数民族文献资源数据库的客观原因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而西部是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地区。全国有55个少数民族,西部就有5 1个,占92.7%,全国少数民 族人口总计16607.91万人,西部就有14527.57万人,占87.5%[ 1]。这些少数民族的语言中,已确定的有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苗瑶语族、侗语族,阿尔泰 语系的蒙古语族、突厥语族,南亚语系的孟高棉语族以及印欧语系的一些语言[2]。众多 的少数民族聚居,客观上形成了信息资源和信息交流的多语种现象,再加上西部地形复杂, 地形地貌的多样性造成了西部各民族传统生产、生活的多样化,传统生产中农区和牧区并存 ,造成了人们对多种信息和多种生产技术的需求,民族文化更是多姿多彩,这是与东部地区 信息资源建设显著不同的地方。建立西部少数民族文献资源数据库,可以为这些少数民族提 供更好的发掘民族文化精髓以及相互交流、共谋发展的条件,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 提供更有力的文献资源支撑。

1.2 我国现有的少数民族文字、文献多集中在西部,为建立西部少数民族文献资源数据 库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我国现行的少数民族文字共20种,除朝鲜文外的19种少数民族文字都主要在西部使用,布 依 文、侗文、佤文、载瓦文等几种文字是20世纪50年代国家根据少数民族自己的意愿创制出来 的,而另外许多文字有着自己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如藏文,自公元7世纪前期创制以来, 除 了以《甘珠尔》、《丹珠尔》为代表的佛学典籍外,藏文哲学、韵律、文字、舆地、医学、 历算、史传著作均很丰富,其早期著作《授记根本三十颂》、医学巨著《四部医典》、历史 名著《红史》、地理专著《卫藏胜迹志》为代表的一批藏文典籍均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蒙 古文,13世纪之初成吉思汗时代创制,至今保留下来的蒙文历史文献、佛教典籍、文学作品 、语文工具书仅国内就有1500多种,其蒙文三大历史著作《珍宝史纲》、《元朝秘史》、《 蒙古黄金史》,蒙药经典《饮膳正要》、《蒙药正典》,在世界学术界均有重要的影响,加 上建国以后出版的蒙文书刊,蒙文资料总量相当大。老彝文经典仅在四川、云南、贵州、广 西收集到的手抄本就有上千种之多,其中有大量彝族医药、历史文化中的珍贵资料。而纳西 族具有1000多年历史的象形文字“东巴文”写成的《东巴经》卷轶浩繁,更是研究纳西族社 会历史发展、文化、宗教信息的宝贵资料。

除了表中所列现在使用的文字外,历史上西部地区少数民族曾经使用过的较著名的文字还 有焉耆——龟兹文、突阙文、契丹文、回鹘文、满文等等,其中西域地区解放前发现的不少 资料均保存在欧洲,而建国以后的众多发现则保存在国内,进行数字化整理后,对中外学术 界的交流无疑将起到促进作用。

1.3 建立西部少数民族文献资源数据库是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需要

我们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一向是促进民族团结,推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共同进步,西部 少数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对他们传统文化的整理总结是推动该民族走向辉煌未来 的重要动力,同时,由于一些民族语言、文字的特殊性,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规定也要以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形式才方便传达到基层,此外,为更好地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生产,一些 少数民族生产方面的最新信息资料需要及时宣传到少数民族兄弟手中。凡此种种需要,在 当今信息时代来临之际,都可以通过少数民族文献资源数据库的建设来得到实现。

1.4 建立西部少数民族文献资料数据库是“西部大开发”的需要

在西部广袤的大地上,民族地区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而西部的特色文献资源中少数民族 文献资源的重要性也是毋庸置疑的。通过建设西部少数民族文献资源数据库可以更好地开发 西部少数民族文献资源,使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成为可能 ,让这些特色文献在招商引资、医药、旅游、农牧业等领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而促进西 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2 西部少数民族文献资源数据库建设的内容

少数民族文献资源数据库是一项新工程,也是一项大工程。笔者认为,一个完整的少数民 族文献资源数据库不仅应包括少数民族文字形成的文献,也应包括有关的汉字文献,应当尽 量收集与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生活、经济密切相关的文献,加以筛选、整理,最后形成一 个成熟的西部少数民族文献资源数据库。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中央及国家有 关民族方面的政策、法令,民族区域自治地区的地方政策、法令。(2)西部各少数民族文字 记录的所有文献,包括现在和历史上曾经使用过的文字和文献。内容主要涉及西部地区各少 数民族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宗教、文学艺术等知识信息。(3)汉语文字关于各少数 民族的研究文献。(4)西部少数民族作者创作的文献。(5)西部少数民族生产经济的相关资料 。

如此浩繁的内容,要全部全文录入是不可能的,笔者认为,西部少数民族文献资源数据库 应分为三个层次来建设:即全文录入、提要录入、书目录入。全文录入部分可录入西部各少 数民族文字的代表性文献、国家及地方的少数民族政策、法令;提要录入部分可录入少数民 族文字的一般性文献、汉语文字关于西部少数民族研究的代表性文献、有关西部少数民族经 济资料的主要文献;书目录入部分可收入西部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现状的有关文献、当代西部 少数民族作者创作的文献、汉语文字关于各少数民族研究的一般性文献以及有关西部少数民 族地区生产经济的参考资料等。在以上几方面内容中,难度较大的当属少数民族文字写成的 重要 文献一类,应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形成数据库中最有特色的核心部分,之后逐步添加相应的 其他部分内容,构成数据库的骨干框架,进而形成完整的详略得当、应用性较强的一个西部 少数民族特色文献资源体系。具体地说,由少数民族文字写成的文献可由西部几个少数民族 文献集中省区的中心图书馆牵头,联络有关高校及文献收藏集中的单位,对目前保存的文献 进 行集中筛选,分类,再与计算机研究单位和应用企业共同进行数字化处理,形成数据库中心 ;而汉语文字的资料部分则可由政府相关政策机构提供法令部分,科研院所和高校提供研究 文献部分,经济发展部门提供生产经济部分。这样,经过统筹处理,形成一个具有地方性和 民族特色的数据库,既可向西部、东部的文献应用单位提供,也可上网为更多的海内外人 士提供咨询窗口,使这些文献资源发挥更大的效果。

3 西部少数民族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部的一些图书馆工作者看到了少数民族文献资源的重要,开始了这 方面数据库建设的尝试。这些尝试虽只是个别性的,缺乏总体规划,但毕竟是西部少数民族 文献资源数据库建设的第一步,其奠基性意义不可忽视。

(1)1995年8月24日,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建立的《蒙文书目机读目录数据库》通过了文化 部组织的专家鉴定。同时,该馆还研制开发了蒙文MARC盘,与之配套研制了图书馆编目计算 机自动化系统[3]。蒙文书目机读数据库的建设,填补了我国蒙文书目机读数据库方面的 空 白,对其他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文献数据库和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2)1997年10月,西北民族学院研制的《信息技术藏文编码字符集、辅助集24×84点阵字形 第一部分:白体》的国家标准以及相关应用软件研制成功,“藏汉双语信息处理系统”通过 了有关部门鉴定。他们开发的《藏文视窗平台》、《藏文INTERNET》、《藏文字处理软件》 ,都具有很高的技术水平,其中《藏文视窗平台》为藏族人民运用本民族语言文字使用计算 机进行信息处理奠定了基础。《藏文网络与藏文多媒体》的藏文网页,分别用藏、汉、英3 种文字介绍藏民族历史、语言、文化、宗教、风俗等。2000年零点,在互联网甘肃节点“西 部时空”平台上正式建立了全球第一个藏文网站[4]。西北民族学院在藏文信息处理技术 上做出的贡献,为藏文文献的信息化处理创造了条件,为民族文献的深层次开发利用开辟了 广阔的前景,也为西部少数民族文献资源数据库的建设奠定了一定基础。

(3)1997年,四川省高校图工委组织申报了《四川省高校图书馆馆藏西南少数民族文献的开 发和共享》课题,建立了《四川省高校图书馆馆藏西南少数民族文献数据库》,将编辑出版 《四川省高校图书馆西南少数民族文献综录》[5]。这一课题目前正在进行之中。该项目 一旦完成,可以说是为西部少数民族文献资源数据库的共建共享做了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

4 关于今后西部少数民族文献资源数据库建设的思考

笔者认为,今后在建设西部少数民族文献资源数据库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建立一个统一的协调机构。为了保证西部少数民族文献资源数据库建设的完整性和科学 性,该数据库的建设工作除西部图书馆系统参加外,还应加入民委系统资料室、中国社会科 学院民族研究所以及西部的相关科研机构如敦煌研究院等,在这样一项跨系统、跨行业的工 作中,一个统一协调的组织机构是必不可少的。

(2)制订总体建设规划和分步实施方案。建设西部少数民族文献资源数据库是一个庞大的工 程,应分步实施。首先要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总体规划。其次,是分工合作,整理已有的文 献资料目录。再次,将西部少数民族文献资源分三个层次(全文录入、提要录入、书目录入) 进行数据库建设。

(3)落实经费来源。西部少数民族文献资源数据库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仅靠图书馆系统的 经费是远远不够的,还需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可以争取国务院西部开发办的专项扶持,还可 争取民委系统及民族地区地方政府的扶持。同时,一些具有投资潜力的子项目还可以争取有 关 企业的支持。

(4)培训相关人员。人员素质是西部少数民族文献资源数据库建设质量的保证。新一代的图 书馆工作人员不仅要具有图书馆学的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同时还应熟悉数字化、网络 化的有关知识。在这个数据库建设中,需要图书馆工作人员和计算机专业人员的共同合作。 这样,西部少数民族文献资源特色化数据库的建设和使用才能真正走上规范化的轨道。同时 通过少数民族文献资源特色化数据库的建设也可以为西部的图书馆事业培训一批具有信息时 代专业素质的图书馆工作人员,从而让西部的图书馆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标签:;  ;  ;  ;  

关于西部少数民族文献资源库建设的思考_藏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