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体操项目发展中的实体与非实体时空论文

·运动训练学·

艺术体操项目发展中的实体与非实体时空

李 冰1,汪 敏2

(1.广州航海学院 公共体育教学部,广东 广州 510725;2.辽宁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摘要: 竞技艺术体操评分规则的演进,促成成套动作编排思路不断出现新的时空走势;动作科学理论的精益探索向我们揭示了人体运动受牵于生理与心理的事实。这对作为艺术体操竞争资源的时空利用上有着极大的挑战和启示。研究结果表明现代艺术体操竞技水平的提高已不能单纯地倚靠实体时空排列组合形式的线性变化,而要从其深层影响机制上,打破实体时空的局限性,拓展实体与非实体时空中的可操作性因素,将实体与非实体时空高效调配,进而实现训练内容与方法上的创新。

关键词: 艺术体操;实体与非实体;时空

时空不仅表现为现代艺术体操发展的主要特征,也是从根源上影响竞技水平的独特因素。诸多研究者从哲学角度将时间与空间的辨证关系运用到竞技艺术体操项目中来,且皆将实体时空作为诠释的基础。现代动作科学理论不仅向我们揭示出人体运动受到生理学限制的规律,更在于指出其受制于心理学的事实。实体时空作为环境中的一个维度,不仅与可视信息有着极大的重叠,而且作为参照物亦与人的感知过程——非实体时空有着系统的对应性。唯有实体时空与非实体时空的结合才能说明艺术体操心灵与肉体一体化的训练事实,才能明确其作为动态生命艺术的一种“当下”存在。伴随艺术体操运动技术的更新与发展,精神与物质的结合要求已趋于完美,新颖、快速,多变成为整套动作的高潮和闪光点。在相对时空一致的条件下,如何使其与非实体时空恰当转换调配,即如何变有限时空为无限时空已成为竞技取胜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运动员、教练员对实体时空与非实体时空有深刻的认识与控制。本文基于实践需要,对现代竞技艺术体操中实体时空与非实体时空进行一次较理性的解析,以待为提高现代竞技艺术体操的表演效果和艺术观赏价值做出一些有益贡献。

1 艺术体操中实体与非实体时空的基础理论问题

1.1艺术体操运动中的实体与非实体时空解释

人体运动不仅受制于生理学规律,也受心理学规律所制约。一般说来在艺术体操赛场中,被观察物(器械、运动员)可以传递两种信息:一是物体的大小、角度、距离,及其运动的速度和发展进程等时空信息,由生理变量决定;二是由被观察物作用于运动员形成的视角、网膜影像,及其听触器所引起的神经变化,属时空感知信息。前一种时空作为客观存在是表层的,我们将其概括为实体时空,后一种时空处于深层物质层面,是内隐的,我们将其归纳为非实体时空。实体时空是现代竞技艺术体操产生的条件,运动员要发展自身的动作潜能,要提升其在时空中驾驭动作的能力就必须熟悉它。另外由于人体的所有活动,都是透过中枢神经来进行控制,艺术体操运动员的一切行为表现都必须作为一个完整统一的有机整体而活动与存在,表现为实体时空与非实体时空的连带协调系统。运动员要对来自实体时空的信息进行整合,进而达到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产生一种合乎常规的应答性反应,即艺术体操运动员通过对所处位置、同伴与器械运行状态,以及音乐所表达的时间进程等实体时空进行感知、判断,以心理层面的非实体时空进行快速调控,主要是接受实体时空信息——加工整合——建立意图——编制活动程序——调节、控制动作,组织并表现有目的的活动和随意运动[1]。通常而言,实体时空是外在、不可控的,且是进行评价的可视根据,但实体时空并非完全不可利用,我们可以进行人为地分配与调控,进而使其完成一种结构上的改变,而这种改变的简单理论依据就是物理学中的V(速度)=S(空间距离)/T(时间)公式。

V(速度)=S(空间距离)/T(时间)理论在艺术体操实体与非实体时空中可以得到新的检验。当艺术体操运动通过时间与空间的关系来表征时,我们可以发现V=S/T的物理学公式,既可以作为时空变换的根据,又可以作为时空换算的量度[2]。当运动的速度(V)出现变化时,围绕着它的空间距离(S)和时间(T)才能获得更多的诠释余地。也就是说,当我们选择和控制艺术体操运动的空间时,可以为选手赢得宝贵的时间,那么这意味着选手可以做更多的技术难度,可以充分地表示艺术体操评分规则中的艺术项目。同样,当选手比对方获得更充分的时间时,就一定会拥有比对方更广阔的运动空间,这样选手才可以实现单层或多层空间的灵活应用。它的意义在于,一方面表明了艺术体操的运动与时空不可分离,另一方面,更深刻地揭示了艺术体操的时空需要通过运动来联结,而这二者的联结基础就是艺术体操选手动作完成的速度,这个速度包括动作速度和反应速度,动作速度要在实体时空中完成,反应速度需在非实体时空中把握。非实体时空是内在不稳定、可控的因素,因此,表层评价的提高仍要依赖于非实体时空,将其加工表现过程紧缩,进而在规定尺度上实现时空利用的高效或多样。

疼痛程度采取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价,得分越高说明疼痛越明显,生活质量评价采取Karnofsky评分法,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治疗时间。

1.2艺术体操规则中的实体与非实体时空理念

非实体空间是指空间的无序与无规律性,它不是一、二、三维的真实描写,而是一种连续不断的过渡,通过事件的过程构筑一个空间,这一空间是不可捉摸的,只能透过想象让其发展,让人感觉不到它的下一站将会是何处,这一空间带有动态性。

2.2.1 艺术体操中的实体与非实体空间内涵解析。实体空间是由三个维度构成的立方体。图1中三个平面分别代表三个维度,一是“门”(矢状)平面、一是“桌”(水平)平面、一是“轮”(前后)平面。将三个平面十二个点各从边缘连结起来,构成图2,即二十面球体。人体和器械的各个部分就是在这球体空间中运动,且运动在艺术的空间里保持着几何上的合法性和统一性,它们或是一维的,或是二维的,或是三维的,带有静态性。

1.2.2 难度类型方面变化对艺术体操时空控制能力的要求。1993年版艺术体操评分规则中开始出现复合难度(由A、B两级难度结合为C或D级难度),2003年版艺术体操评分规则推出了联合难度(“UNIT”),2009版艺术体操评分规则将每项器械(圈操除外)的规定身体动作由原来的“单GCO”调整为“双GCO”。虽然这些难度多是由两个动作衔接而成,但在比赛中却按一个难度来计分,这表明艺术体操难度的递增形式已开始由单纯的增加数量转变为隐形的结构复杂化,实际结果是进一步提高了艺术体操运动员对时空控制能力掌握的规格。

1.2.3 身体难度与器械难度的紧密结合对艺术体操时空控制能力的要求。2009版艺术体操评分规则进一步明确了身体难度与器械难度的关系,要求所有身体难度的完成必须结合有抛或无抛的器械熟练性,同时惊险性又作为器械难度重返,并取消了最高分值的限制,这两项新的器械规定将艺术体操的成套编排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抛接器械本身就需要一定的时空控制能力,而新规则又鼓励运动员在完成器械难度的过程中再结合一项身体难度,这是对运动员时空控制能力的强强要求。2013版与2017版艺术体操评分规则中呈现出身体难度逐渐减少,器械难度逐渐增多的趋势,更加鼓励创新惊险性器械难度。器械离不开人的运用,对器械难度的要求不仅说明身体与器械结合更加紧密,也表示需将时空运用推向更高层次与程度。

在艺术体操中,实体时间是约定俗成的,代表着艺术体操的规定性特征。非实体时间通过运动员的流畅与惊险表演解析着艺术体操中别具一格的高超技艺。因此,离开实体时间的约束,艺术体操将失去评判尺度,丢掉非实体时间的调控,艺术体操将失去其难、险、美的精彩内涵,实体时间与非实体时间是一对不可分割的范畴。

(1)改革传统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结构试验课程通常采用示范试验。因此,新工程结构试验的内容应以设计和综合性为基础,改变过去的模型。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参与试验的设计和测试。在小组测试中,老师解释了测试的目的和注意力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开动脑筋,从而提高动手能力。

2 艺术体操中的实体与非实体时空解析

2.1艺术体操中的实体与非实体时间解析

2.1.1 艺术体操中的实体与非实体时间内涵解析。实体时间是指视觉器官能观察到的表层事件发展过程所需用的时间,这段时间的计算通常是可以利用钟表自行计测的。表1所示实体时间是现代竞技艺术体操编排实践中可供参考、借鉴的一种理想化模型,它的计量是通过对艺术体操优秀运动员成套动作完成情况的时间来统计。

由于云南省执行丰枯峰谷分时电价,不同季节不同时段电价降幅不一致。总体来看,峰时段电价平均降幅10.4%,平时段电价平均降幅10.1%,谷时段电价平均降幅9.3%。从个体商业用户用电习惯看,大部分用户峰时段用电远高于平时段,略高于平时段 。因此,实际电价降幅已超过10%。

非实体时间是指心理层面时间,即信息加工处理时间。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反应时间”。简单说来就是对刺激正确感知、对信息正确而快速加工,以及对肢体正确支配所占用的时间,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

(1)知识产权法在西藏地区有待进一步普及,尤其是网络版权保护意识在广大网民心中仍然淡薄。部分小规模微商或淘宝店主文化程度较低,对知识产权法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网络版权保护意识淡漠,对自己的侵权行为不以为然,对被侵权现象也没有察觉。

1.2.4 完成质量评判尺度的变化对艺术体操时空控制能力的要求。综观1976年以来各版本的艺术体操评分规则,虽然历次评分规则对完成分所占的比重有所调整,但扣分标准却愈加严厉,如器械掉地惩罚,2005版规则器械掉地移动四步捡起扣0.5分,而新版规则规定扣0.7分。由于完成分在艺术体操评分体系中占据核心位置,所以运动员必须要克服赛场上的技术、音乐、美学、情绪等多重困难来完成艺术体操动作编排。可以说,准确无误、高标准地完成不仅是对运动员如何完成预订编排的检验,更是艺术体操运动员时空控制能力的最终体现[4]

表 1艺术体操中实体时间透视解析 [5]

2.1.2 艺术体操中实体与非实体时间的可塑性。表1所示实体时间在实际应用中并非一成不变,每一位艺术体操运动员都存在技术或艺术等方面的优劣势。其优势在实际操作中多已成为自动化技术模型,运用耗时短。与此相对,劣势动作在完成过程中需克服诸多心理、生理阻力,这一部分能量的消耗会占用一部分时间。因此,在实际编排过程中加大能够展现和发挥运动员身心优势因素的运用力度,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减少其劣势部分使用频率,不仅可以彰显全套动作的风格和艺术,还可拓展有限时间利用效率,使有限时间变无限时间成为一种可能。

对照组应用疝环充填式疝修术:去下腹斜切口,逐层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分离上下两片腹外斜肌腱膜,显露联合腱,并切开提睾肌以及精索内筋膜,分开疝囊周围组织,高位结扎疝囊,并进行完整封闭疝囊重建,最后缝合切口。

艺术体操中的集体与个人项目都需要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待音乐选定后,运动员必须根据音乐节奏表现身体动作,每一个音节都会给运动员带来相应刺激,随即运动员以其特定的动作去表现节奏的含义,从刺激反应到动作的完成可以说是运动员之间实力写照的最鲜明体现。从意识参与的层面来看,当技能越熟练时,则人的意识参与越少,相反,若意识参与越多,则信息加工的时间就相对越长,也就难以达到有效的时间控制。一般而言,当一个人比较稳定地从事某一活动,机体便能对客观刺激系统进行有体系的前后、强弱编码。由于大脑皮层具备系统性活动机能,能够把一些刺激有规律地协调成为一个条件反射连锁系统,如此,便达到了“动力定型”。动力定型形成后可以大大节省运动员脑力和体力上的消耗,一旦有关刺激,如音乐作用于有机体,其条件反射的连锁系统便自动出现,进而使运动员因减轻意识参与负担而提高动作完成功效。从这一心理学角度讲,将运动员动作训练成为“自动化”,当其达到动力定型后,也可使有限时间得到塑造,进而打破有限的终结性。

2.2艺术体操中的实体与非实体空间解析

1.2.5 更加重视艺术价值对艺术体操时空控制能力的要求。2013版艺术体操评分规则的明显变化是难度与完成对成套动作艺术价值起决定性作用,难度与完成两大评分体系转变成了为艺术价值提供服务的角色,这意味着规则对时空表现的稳定性与精准性更加严苛。2017版艺术体操评分规则中将音乐与编排方面的规定调整到了艺术错误评分内容中,新增了艺术错误评分表格,更加凸显了艺术性的重要地位。时空是艺术之本,时空艺术亦是艺术的一个分类,2017版规则对艺术性的重视及独立规定说明艺术体操项目对时空驾驭和表现的要求更加细腻。

图 1三平面组成的立体三维空间 [6]

1.2.1 难度数量方面变化对艺术体操时空控制能力的要求。在艺术体操各个版本的评分规则中,个人项目的难度动作数量呈现波浪式变化,21世纪前后出现了两次明显递增和一次调整递增。第一次递增是1976年到1997年,难度数量从8个递增至12个。第二次递增从2001年开始,于2005年达到顶峰,难度数量从10个递增至18个。第三次调整递增是2009版评分规则,新规则虽然将个人难度数量降低为12个,但个人难度构成却发生了明显变化,由身体难度(D1)和器械难度(D2)两部分组成,且器械难度(D2)数量上不封顶,这一变化的表征是对器械技术的鼓励和重视,但实际结果却是难度数量由以往的有限变为了无限。虽然增加难度数量一度被许多专家学者诟病,认为成套动作会因难度的堆积而演变为手持器械的自由体操,但艺术体操评分规则却仍然以各种方式坚持扩充难度数量,看似矛盾,但在背后有着艺术体操项目挥之不去的的项群原因。众所周知,艺术体操是以难度动作作为主要竞技手段的技能主导类表现性难美项群,跳跃、转体、平衡、柔韧与波浪四类基本难度动作是技术价值的主体[3]。在艺术体操比赛时间不变的情况下,运动员能够完成的难度动作越多,代表着流畅性越强,而只有具备高超的时空控制能力才能为自己创造更多的时空来完成更多的身体难度动作,也才能把艺术体操的项群属性体现得更加明显。

图 2正二十面体的球体 [6]

艺术体操评分规则自1976年问世以来,经历了十余个版本的演变。在1984年正式进入奥运会后,其评分规则遂开始围绕奥运周期进行修补与更新,这是艺术体操与奥运接轨,与国际化同行的必然选择。虽然艺术体操规则的措辞和规定形式不断变化,但不断追求运动员卓越的时空控制能力的评价理念却由始至终,且不断加强。

在艺术体操运动中,静态是相对的,它只是借助时间上的延续而得到视觉的保持。动态是绝对的,它不仅彰显着艺术体操的生命和活力,亦是其作为艺术的一种存在方式。单纯的静态让艺术窒息,绝对的动态又令艺术缺乏秩序,唯有静与动的结合才能筑成艺术体操真正的艺术空间。

2.2.2 艺术体操中实体与非实体空间的可塑性。地面作为二维空间,对艺术体操中个人和集体项目的每名队员都有一个姿势空间的体现。它是通过运动员身体运动而结成的块面性外在体积,每一新动作都将生成一个新的块面,提升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速度无疑会使姿势空间因时间的充裕性更加富于变化,以此在数量上体现出空间利用的有效性,由此角度讲,可将有限转换为无限。对于集体项目,队形的变化是其地面空间的一个显著特征,队形包括成型队形和过渡队形两类,成型队形形式一般都以实体空间内容出现,如梯形、十字形、盾形、丁字形、直线形、圆形、三角形、箭头形等,是合乎几何规律的。成型队形从队形的形成,到规定动作在队形中的完成需要一定时间,且在空间占用上也不富精彩性。过渡队形是在规定动作完成过程中瞬间出现并随即消失的队形,这无疑在时间上具有了优势,同时也增强了整套动作空间场地利用的巧妙性和多样性,从而使成套更加活跃。通过过渡队形比例的增多又向我们诠释了将有限空间变为无限空间的一种拓展,过渡队形与非实体空间的动态性具有一致性的意义。

艺术体操的空间不仅有地面行走的空间,还包括从低到高的垂直建筑空间。根据人体及器械运动的特点,可将纵向空间划分为五个层次:低空、中空、次高空、高空和超高空。一般身体动作在次高空、中空和低空出现,而器械动作,无论何种器械均有可能在五个层次中出现。对于个人项目,人与器械可同时位于一层或二层空间,棒特殊,人与器械可同时存在于三层空间,因此,个人项目也可通过人与器械的多种组合来达到空间无穷变化的效果。与个人项目相比,集体操在空间层次的运用上有更多余地来表现其多元性的特点。如表2、表3所示,所有运动员均可在同一层次(五个纵向空间)完成动作,也可以采取邻层或隔层组合的形式进行动作的展现,根据排列组合规律,其间可供利用的形式难以穷尽,倘若运动员、教练员能充分满足空间层次运用上的多元化特征,那么无疑会使得艺术体操项目在空间层次上的表现更为丰富,变化更为无限,进而拓宽空间利用范围,打破常规。通过变幻莫测让观众赞叹称奇,并取得评委的认可。此外,当前超高空界定范围为头上4m以上,若能使人体和器械结合动作接近或达到场地极限,又将使空间利用度提高,同时也增加了惊险性,这也是变空间有限为无限的一种可塑性拓展。

该堆加热等离子体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中性束流注入器向堆腔内注入高能中性粒子束来提高等离子体的温度,另一种是通过调节中间线圈和内部线圈中的电流,改变堆腔内的磁场分布,进而改变中间磁阱的形态,对等离子体进行绝热压缩加热。

表 2艺术体操中的空间表现类型 [7]

表 3艺术体操中的空间组合形式 [7]

3 结论与建议

3.1 V(速度)=S(空间距离)/T(时间)理论在艺术体操实体与非实体时空中可以得到新的检验。它的视觉表现形式是动作自然流畅。它的实践意义是能将潜在对应的实体与非实体时空通过一种结构的改变创造出更多的有利时空。具体训练中,在运动员技术特点已经定型的条件下,通过扬长避短的编排来提高其时间利用率。对于潜力运动员,可通过生理与心理层面的结合训练使其动作成为自动化模型,将有限时空变为无限时空。

ET-1是存在于人体的主要的内皮素,是唯一由内皮细胞产生的[8],是目前所知收缩血管作用最强的因子之一。NO作为内皮细胞产生的主要扩血管因子,也于1978年被Palmer等[9]所证实。由于临床上很难通过直接测量NO的生成量来研究舒血管因子的生物活性,而NO的生成必须经过eNOS的催化才能完成,因此通常通过检测eNOS的含量间接推断NO的生成量。

3.2 艺术体操训练需要充分利用实体与非实体时空的可塑性,掌握二者的潜在对应地带。选手的时空控制能力不仅与个人能否完成的动作难度有关,还与因此而获得的艺术表现时空有关。无论是单个身体难度系数的增加,还是器械难度的提出,都意味着艺术体操的发展将更加重视运动员的时空控制能力,这一变化意味着艺术体操时空控制能力的提高,已远远超出实体时空的内涵,趋于实体与非实体时空的有效利用。

3.3 艺术体操评分规则虽然更加突出了项目自身特点,强调了身体与器械结合的重要性,但贯彻始终的变革理念依然是为实体与非实体时空的创新利用提供支持。超高的时空控制能力不仅是运动员综合素质的表现,也是影响运动员在竞技中能否崭露头角的重要因素。可以预计,艺术体操实体与非实体时空的理论解释,将更加有利于当下艺术体操训练结构、训练方法、选材标准和编排内容的改革。

参考文献

[1] 邱瑞瑯.武术散打运动之时空控制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1997.

[2] 叶代明,钱炳祥.论武术格斗的时空辩证关系[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1,20(3):52-54.

[3] 闫丽敏.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外艺术体操运动员个人成套动作难度探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1(2):181-183.

[4] 汪敏,杨雯,朱振南.从新周期规则的变化特点看国际艺术体操发展趋势[J].体育学刊,2011,18(3):106-108.

[5] 黄俊亚,谢颖,夏燕飞,等.艺术体操成套动作编排应用模式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5):690-691.

[6] 刘青戈.动态空间——现代舞蹈的空间理论研究[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3,3(5):6-7.

[7] 邝丽,魏小雯.艺术体操运动空间层次的划分及编排的运用[J].福建体育科技,1995,14(2):49-53.

[8] 孟昭兰.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9] 何敏.教育时空问题初探[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3.

[10] 汪敏,李平雨.新周期国际艺术体操个人项目评分规则变化特点的深度解读[J].2014(6):36-40.

[11] 张宇燕,顾云.浅析艺术体操个人项目的变化与发展趋势——基于2017~2020艺术体操国际评分规则的演变[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5):94-98.

Physical and Non Physical Time and Spa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Rhythmic Gymnastics

LI Bing1,WANG Min2

(1.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Guangzhou Maritime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725, China;2.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 116029,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evolution of competitive Artistic Gymnastics scoring rules, the arrangement idea of layout complete movement appeared the new trend of space-time;Exquisite exploration of Action science theory reveals the human motion by pulling on the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facts to us. These will be great challenge and enlightenment for the use of Competitive Artistic Gymnastics essence in time and space.That shows the raise of the modern competitive Artistic Gymnastics level has not simply rely on the physical space-time arrangement linear combinations.It has to break the limitation of entity in space-time from the deep influence of the mechanism, expand the entity and non-entity time-space operational factors, allocate the entity and non-entity space-time efficiently. And then completed a revolution of Modern Artistic Gymnastics in material and spirit, gain a new development space.

Key words :Artistic Gymnastics; entity & non-entity; time and space

中图分类号: G834

文献标识码: A

基金项目: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海洋强国战略下涉海类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GD16XTY15)

收稿日期: 2018-12-14

作者简介: 李 冰(1984-),女,讲师,教研室主任,博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文章编号: 1004- 3624( 2019) 03- 0032- 05

标签:;  ;  ;  ;  ;  

艺术体操项目发展中的实体与非实体时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