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语文课堂教学的类型_课堂教学论文

农村语文课堂教学的类型_课堂教学论文

农村语文课堂教学的类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堂教学论文,语文论文,农村论文,类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知识灌输型

在广大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流于“知识灌输型”的为数不少。这种语文课堂教学,严重存在着四个亟待扭转的弊端:一是教学目标单一片面。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和环节展示的全程,仅仅是为了教材内容、知识的机械翻版和重现,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的教学口径死记硬背,而不注重甚至完全忽视知识的理解、内化、迁移和运用,忽视思维、语言的训练,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自然渗透,以及良好个性品质的熏陶;二是师生关系倒置。整个教学全程,不是以学生为主体,而是以教师为中心,无论是单一的还是多种教学手段的频频展示,也无论教师滔滔不绝、不厌其烦的冗长讲述,还是问题连珠、没完没了的你问我答,都是为了枯燥无味地重复再现教材的现成知识,教师手忙脚乱,独占课堂,学生消极听讲,疲惫不堪,其结果导致学生完全成了被动学习的“机器”和生硬容纳知识的“容器”,大脑细胞完全处于停滞的状态;三是缺乏情感交流。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师居高临下,严厉说教;学生正襟危坐,盲从受教,学生少得可怜的思维活动,也必须完全纳入主观思维的框架之中,不得有任何“出轨”和丝毫的超越,教与学失去了民主和谐的气氛和应有的促进教学默契、目标达成的师生“双边”平衡;少有或没有深厚自然的情感交流,更无教师、学生与教材的情感共鸣,因而师生都无法协调地进入教材创造和提供的特定意境,削弱甚至失去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的合力,导致课堂教学陷入盲目性、随意性的误区而使教学的容量、节奏、深度和广度失控;四是教学效果“假如”化。教师和学生通过机构刻板的教和学,生硬强制的重复和强化,学生尽管暂时生吞活剥甚至全盘强记了教材中的“知识”,却记而不牢,死而不活,零散贮存,不求甚解,不能迁移和运用。这种教学的类型、模式的有效度极低,其沿袭的时间越长,波及的面越广,学生的真知积累和学习的潜能开发越是受阻,甚至学习的能动性、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和创造性都会被统统泯灭,直接影响一代跨世纪人才的塑造和培养。

二、理解内化型

在广大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中,课堂教学属“理解内化型”的教师要占相当比例,而且随着现代教育理论的普及和教学实践、教学研究的深入,此种教学类型的教师比例还将呈上升、扩大的趋势。“理解内化型”课堂教学具有四个明显的特点值得肯定:一是教学目标既重知识的传授,更重知识的理解、内化和运用。学生通过有意义的理解性学习,促进学生在新的知识理解的基础上,不断地、循序渐进地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不仅有效、快捷地真正内化为学生自己所理解的知识和心理品质,而且也促使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得到充实、丰富和完善,与此同时,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水平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也得到同步提高。二是师生关系和谐融洽。教师的主导作用集中表现为:教师善于把教材内容和内容中渗透的知识(字、词、句、段、篇、语法、修辞、逻辑以及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等)的理解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选择运用与学法指导融为一体,通过对蕴含于教材中应传授的知识梳理、加工、组织,化未知为已知,化复杂为简明,化抽象为形象,化现象为本质,从而促使学生把教材知识从部分到整体,自然地吸收,并源源不断地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之中。教师讲解和点拨的重心,都倾斜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揭示规律,指导学法上,引导学生主动高效地获取知识,理解知识,掌握方法,领会规律,从而为学生拓展知识领域,达到无师自通创造了条件。全体学生则在教学过程推进的各个环节中,都处于中心和主体地位,进入和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听中有思,思中有听,听思结合,视听结合,加速知识的理解、吸收和内化目标的顺利达成。三是师生情感交融、情景气氛浓厚。教师把情感目标作为教学总体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充分发掘和准确把握蕴含于教材中的情感基调和情感发展脉络的基础上,率先进入教材意境,进入特定的“角色”,并在教学的设计和设计展开的各个环节——准备引入、教学新知、巩固练习、小结评价的全程中,予以创造性的展示,再现和渲染教材中浓浓的情,以情激情,以情激趣,以情动人,以情悟知,以情明理,在教材设置的意境中师生达到情感交炽、强烈共鸣的理想境界,为学生知识的理解内化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奠定坚实的情感基础,架设一座目标达成的稳固桥梁。四是教学效果整体化。通过“理解内化型”课堂教学,全体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听、说、读、写综合能力)得到不同层次的同步发展,并统一于各自重新构建的认知结构之中;学生尤其在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诸方面,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高,同时促进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非智力品质的形成,为学生参与更高层次的学习奠定可靠的智能基础。

三、智能开发型

在广大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中,一批倾心热爱教育事业、具有坚实的教学理论素养、端正的教学思想和全新的教学观念的教学骨干,在语文教学改革的探索中,正以坚韧不拨的开拓进取精神,向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智能开发型”发展,这必将成为取代当今各种类型语文课堂教学的必然,从而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推进到与时代发展对教育的要求相协调、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相适应的新的台阶。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具有高于一切动物的心理潜能,而这种潜能正体现了人的极为宝贵的内在价值。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也即自身心理潜能自我实现、自我发挥的过程。但由于学生个体心理潜能的差异和自我实现及发挥速度的快慢、程度的高低不同,因而形成了学生之间各自不尽相同的个性。而采用“智能开发型”教学所追求的目标,正是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凭借教材所蕴含的智能因素,凭借教师亲切感人的职业道德、渊博精深的语文学识、娴熟自如的教学技巧,特别是高尚健美的人格力量以及学生全力投入的默契配合,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具有完美人格和健康个性特点的“四有”新人。

“智能开发型”课堂教学,具有上述两种类型教学所无法比拟的特点和优势:一是教师以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指导课堂教学的设计、实施和评价。教师教学的着眼点首先是具有丰富内心世界的活生生的学生,高度相信他们各自的心理潜能,真心实意尊重学生的人格,并针对不同体裁、不同内容和表达形式的教材,恰如其分地将多种教学方法、教学媒体(例如电教手段、直观教具等),巧妙地引入教学过程,为学生创造成功学习的条件,帮助所有学生发挥潜能,发挥个性,实现自身价值,促使全体学生发自内心深切地感受到语文学习,是一种自我潜能开发和释放的自觉愉快的活动。二是教学目标重在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发展学生健康向上的个性,实现学生的自身价值,而不仅仅满足于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和思维及语言的发展。三是师生关系高度和谐融洽。学生在“智能开发型”课堂教学中学习语文,自始至终沉浸在轻松、欢乐、愉悦的氛围中,进行着发展性学习。这种学习,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精辟描述的那样:“学生带着一种无比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开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乐趣,以及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教师则与学生的情感紧密交炽,对学生饱含高度的尊重和倾心的热爱,从而以科学完美的教学设计、清晰艺术的教学序列、引人入胜的教学技巧、随机应变的教学机智、画龙点睛式的点拨启导、妙趣横生的表达功力……把全体学生带入教材设置的、教师艺术再现的特定意境和浩瀚的知识海洋,深深启迪学生的悟性,展示自己的潜能,令学生欢乐陶醉,教与学都双双进入了一个令人神往的艺术境界。四是教学效果整体化。通过“智能开发型”课堂教学,学生不仅能动地理解、吸收了知识,而且与学生健康的人格融为一体,内化为“改造事物和进行创造的工具”,从而真正感受到学习成功的欢乐;同时,学生各自心理潜能,随着学生进程的演进而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促使全体学生从语文学习的进步和成功中发现自身潜在的价值,为今后的继续学习、攀登高峰奠定宝贵的思想、智能、情感、意志的综合基础。

以上三种类型的语文课堂教学,还远远不能概括农村语文学科千姿百态的课堂教学的全部类型。尽管如此,采用这种针对其共性特征的分类,并从语文教学所表现出来的纷繁现象和实质上对其作出深入的剖析和客观的界定,无疑地将为每位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展示有章可循、特色各异的教学“模式”及进行自我教学评价的“标竿”,这对于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特别是大面积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改进和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一定大有裨益。

标签:;  ;  

农村语文课堂教学的类型_课堂教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