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效果对比分析论文_王丽林

(南充市中心医院 四川 南充 637000)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对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行动态心电图检查与常规心电图检查的效果。方法:择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168例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进行研究,以入院时间为依据将所选患者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各84例,常规组患者行常规心电图检查,研究组患者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对两组检查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经过检查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在准确度、特异度以及敏感度上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相比于常规心电图检查,对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可以提升检出率,临床价值显著。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无症状心肌缺血;效果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1-0020-02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sis of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ecg) examination in patients with asymptomatic myocardial ischemia and the effect of routine ecg examination. Methods will pick between January 2015 and November 2016, our hospital 16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symptomatic myocardial ischemia were studied, based on hospital time selected patients divided into routine group and research group, 84 cases in each group, conventional group of patients with conventional electrocardiogram inspection, the team line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examination, check effect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check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tection rate of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ventional group (P<0.05); The team on the accuracy and sensitivity, specific degrees were higher than in normal group (P<0.05).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electrocardiogram inspection,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ecg) examination in patients with asymptomatic myocardial ischemia can improve detection rate, significant clinical value.

【Key words】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Conventional electrocardiogram (ecg); Asymptomatic myocardial ischemia; Effect is remarkable

无症状心肌缺血属于冠心病的表现形式之一,且最为常见,指的是具备心肌缺血客观证据,即存在左室功能异常、心肌代谢异常、心电活动异常、心肌血流灌注异常等,但缺少相关主观症状,因此在临床中此种疾病又被叫做隐匿性心肌缺血[1]。因患者发病时不会出现明显症状,因此常规心电检查不容易被发现,导致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使患者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威胁着患者生命安全。而临床研究发现,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检出效果良好[2]。基于此,择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168例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对比分析动态心电图检查与常规心电图检查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168例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所选患者均存在冠心病的典型症状,经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心电图负荷试验等发现心肌缺血证据。排除神经系统病变患者、左室肥厚患者、严重贫血患者、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电解质严重紊乱患者等。以入院时间为依据将所选患者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各84例,常规组男44例,女40例,年龄介于56~88岁,平均年龄为(71.8±13.6)岁;研究组男43例,女41例,年龄介于57~87岁,平均年龄为(71.9±13.5)岁;两组患者各项资料数据对比结果提示无统计学差异,即存在可比性(P>0.05)。

1.2 检查方法

常规组患者行常规心电图检查,为患者提供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使用仪器设备为EDAN数字式十二道心电图机(产品型号:SE-1201)。研究组患者行动态心电图检查,使用仪器设备为BI产品(型号:BI9800TL+)监测患者24小时心电图动态变化情况,并记录好24小时工作、休息等所有行为的心电变化,对ST段的下斜型或水平型变化所对应的行为予以重点关注,当ST段出现下移变化时,如果有症状出现,则为有症状性心肌缺血,反之则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1.3 临床观察指标

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所得结果作为诊断标准,分析检出情况,并对两组诊断的准确度、特异度以及敏感度进行判断,其中准确度为真阳性、真阴性之和与总例数的比值;特异度为真阴性与真阴性、假阳性之和的比值;敏感度为真阳性与真阳性、假阴性的比值。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数据处理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若结果显示P<0.05则提示数据差值有统计价值。

2.结果

2.1 两组检出率比较

经过检查结果显示,研究组检出71例,检出率为84.52%;常规组检出41例,检出率为48.81%;经检验:χ2=24.107,P=0.000,由此可见研究组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

2.2 两组检查结果指标比较

研究组在准确度、特异度以及敏感度上均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3.讨论

冠心病属于临床常见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概率,特别是在老年人群中,因冠状动脉出现阻塞或狭窄现象,使得心肌细胞有缺血反应出现,进而出现心绞痛症状。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主要指的是出现心肌缺血但未见主观症状的表现。由于心肌缺血冠心病患者无特异性和典型性的临床症状,因此通常会在患者毫无察觉的前提下出现剧烈活动,进而导致心悸症状的出现,甚至出现心源性猝死现象[3]。对于此,临床中应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以找出行之有效的诊断方式提升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检出率,为患者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现阶段,临床中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为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金标准,但因此种检查方式对给患者带来一定创伤,其存在较多禁忌症,诊断成本比较高,且有较高的辐射剂量,这些因素的影响和限制使得此种诊断方式并不被所有患者所接受。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心电图是主要诊断方式,通过对患者ST波段变动情况进行观察和判断。临床中,常用的心电图检查方式只能记录较短时间内的心电图变化,对于无症状心肌缺血难以进行准确判断[4]。而动态心电图检查可以记录较长时间的心电图变化情况,同时可以实现动态记录,不会给患者造成损伤,可以将ST波段变动情况实时反映出来,有效地显示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程度和具体情况,使漏诊率降低[5]。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患者检出率为84.52%,而应用常规心电图检查的患者检出率为48.81%;再从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上分析,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患者这三项指标均高于常规组,可见动态心电图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更佳。

4.结语

相比于常规心电图检查,对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可以提升检出率,临床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林秀萍.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02(12):1494-1495.

[2]代少华,陈浩刚,梁翠娟等.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效果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22):37-39.

[3]肖慧敏.24h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出无症状心肌缺血的相关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08(01):95-96.

[4]李明慧,赵扬程.无症状心肌缺血常规与动态心电图诊断的比较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02(04):66-67.

[5]李惠娟.使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效果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15,01(08):62-63.

论文作者:王丽林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1月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

标签:;  ;  ;  ;  ;  ;  ;  ;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效果对比分析论文_王丽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