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素质培育模式研究论文_伊淑霞1,路鹏1,宋朝峰1,顾宏山2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素质培育模式研究论文_伊淑霞1,路鹏1,宋朝峰1,顾宏山2

1河北水利电力学院 河北沧州 061000;2 沧州市第十四中学 河北沧州 061000

摘要:培育大学生良好的创新创业心理素质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时代的要求,也是大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创新本身代表了先进生产力或生产关系,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前提,创新是创业的基础,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尤其是对于大学生群体,大学生的创业应是有所创新的创业,大学生创业本身也是就业的创新。如何合理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心理素质,构建长效的培育体系是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这就需要高校从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心理素质培养课程体系、拓展创新创业情景模拟实践的深度与广度和增强创新创业心理素质培养工作的保障力度等方面提升培养水平。

关键词:心理健康;创新创业;大学生;心理素质;培育

1导言

在双创的国家战略中,大学生作为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对于实现这一战略,有其参与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自身优势。大学生毕业必须面临就业,最有效率的就业选择就是通过自身的创业把在学校得到的创新成果转化为社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大学生经过大学的教育如果能够获得创新能力,那么在日后的创业过程中将彰显出来,创业实践的过程转化为一个新的创新过程。正是从这个意义出发,大学生是双创中重要的,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力量。

2高校学生创新创业心理素质的界定

创业作为商业领域的活动形式,是指拥有一定社会资源的社会个体利用运营、组织、服务、技术、器物等,通过思考、推理、判断和决策,进而对已经拥有或可预期拥有的社会资源进行优化整合,最终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行为过程。开启、进行和完成这一行为过程的社会个体,就称其为创业者。

在由普通的社会个体到创业者的转变过程中,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都是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是促成创业者完成整个创业行为过程的必要保障。而在这些基本素质中,创新心理素质是决定创业者创业目标最终能否实现的关键性因素,它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其他方面的因素能否在创业的过程中实现有机的融合,进而使创业过程中形成的合力最大化,并最终影响和决定创业者的创业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因此,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的心理素质是指高校学生在创业活动中通过创业动机、创业思维、创业品格和创业能力等方面体现出来的、相对稳定、具有个性化的心理特征。

3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素质现状

3.1创新创业意志缺乏

在创业实践过程中,坚强的创新创业意志是保证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前提。创新创业意志强的创业者,能够在创业过程中很快地进行自我定位并确定创业目标,并以此开展创业活动、调节创业行为,有效地克服创业活动中的困难。创业过程面临着较大的风险,许多大学生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首先,当前部分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缺乏一颗恒心和进取心,往往会出现虎头蛇尾,三心二意的现象。例如,大学生在选择一项创业项目时,遇到另一个创业项目很容易见异思迁;其次,部分大学生缺乏一定的自制力,意志力不强,难以控制自己的创业行为,遇到困难时往往急躁冒进没有耐心;再次,部分大学生遇到困难与挫折时消极悲观,没有敢于面对任何挫折的勇气,一旦创业失败很容易轻言放弃,没有再重头来过的准备和信心,更没有应对和处理创业中突发事件的能力。

3.2心理调适力差

心理调适力是衡量一个人心理素质的重要标准,同时也是大众创业时代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之一。当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更多的优势,需要创业者提高自身的心理适应能力,促进自我的发展,以获得更多生存的机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然而有些大学生虽天资聪颖,但是对社会以及亲人朋友依赖性强;许多大学生虽有着非常远大的抱负,但是缺乏创业的心理准备,遇到困难时往往直接退缩或放弃;同时有些大学生也缺乏积极进取和开拓的精神,当在创业过程之中遇到问题和困难时,就会情绪十分低落,并陷入这种困境中难以自拔,最终导致心理扭曲。

4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素质培育模式分析

4.1加强创新创业心理素质内容的针对性。

创新创业意识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积累的过程,具有阶段性特点,在创业意识形成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对此,在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教育内容上,应采取阶段性与过程性相结合的原则。创业心理素质培育分成创业准备阶段、创业初期阶段以及创业成长阶段三个阶段,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对于创业教学内容的需求不同,因此,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应该定制不同的创业心理素质培育。大一新生刚刚进入大学,要经历一系列的适应活动和体验活动,所以应该对于他们进行创业的启蒙教育,引导大学生先确定发展方向和目标;对于大二、大三的大学生来说,对于创业意识的培育应该结合他们所学的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方向,积极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大四的大学生面临着大学毕业,对创业指导的需求也是最大的,创业教育要结合职业规划等方面的内容,对具有创业计划以及创业思路的大学生,应该引导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特点进行职业规划,并给予创业指导。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创业意识的培养,进而更好地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

4.2创新创业团体心理辅导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的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通过团体内成员的人际交互作用,学生们能感受到来自团体内部朋辈的支持。在团体中,学生们通过交流、分享,能更好地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进而达到提升自我的效果。结合创新创业心理素质的培养内容,创新创业团体心理辅导可以设计自我成长、创新思维训练、人际交往、团队合作和情绪压力管理几个单元。(1)在自我成长单元,团训老师可以利用自我画像活动帮助学生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利用SWOT分析法了解自身创新创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通过天生我才、优点轰炸等活动帮助学生们树立自信心,鼓励学生们将自信带到创新创业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自我效能感。(2)在创新思维训练单元,可设计头脑风暴活动,让学生们在规定时间内想出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法,选出数量最多、最新奇、最有建设性的主意。从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三方面训练学生们的发散思维能力,鼓励学生们打破定势思维,激发学生们的创新潜能。

4.3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志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加强意志品质教育。创业过程是非常艰苦的过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此有了发挥的空间,创业者的抗挫折能力和心理调适力就能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意志品德教育中得到锻炼,大学生在面对创业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错误和失败,必须要学会心理调适,具备摔倒了再爬起来的精神,这在意志品德教育中也同样非常强调,顽强的意志是实现自己理想的重要保证,也是创业成功的重要基石。因此,高校要进行抗挫折能力教育,一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困难与挫折,全面看待问题;二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发泄的场所或环境,使学生压抑的情绪得到释放,心情轻松起来;三要关心体贴受挫的学生,使他们重新看待生活,对生活抱有信心;四要有目的地宣传古今中外遭遇挫折不气馁、在逆境中成才的典型范例,鼓励受到挫折的学生战胜困难,振作精神。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应当将涉及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和法学等创新创业教育相关学科门类且在高校、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与学生创新创业心理和行为有着密切联系的各类工作者,有计划地吸纳到高校学生创新创业心理素质培养工作的研究队伍中来,高校相关部门应多开展以创新创业为主题的大赛及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创新创业能力,为今后更好地创新创业打下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

参考文献:

[1]谷丹,张金明.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素质培育模式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8(03):94-96+101.

[2]翟文艳,赵海琳,李晗杰.高校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养提升策略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16,34(03):44-47.

(注基金姓名“沧州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课题批准号:2017204)

论文作者:伊淑霞1,路鹏1,宋朝峰1,顾宏山2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7

标签:;  ;  ;  ;  ;  ;  ;  ;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素质培育模式研究论文_伊淑霞1,路鹏1,宋朝峰1,顾宏山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