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文言文教学之我见论文_聂静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文言文教学之我见论文_聂静

聂静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一六七团中学 834611

摘 要:文言文是特定的历史环境所使用的语言,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怎么谈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呢?这正如人们所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送给学生几筐“鱼”,学生总有吃完的时候,交给他们捕鱼的方法,还愁他们没“鱼”吃吗?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 教和学结合 文言文阅读兴趣

中国古代的文化,如一坛埋藏已久的美酒,越品越醇,那弥漫身心的芳香,让人生出“乐不思蜀”的感觉。文言文是学生陶冶情感、丰富文化内涵的一个重要载体,是学生吸纳写作“养料”的理想途径。

如今学生何以会对文言文如此头痛呢?虽说古文离我们年代久远,不免产生时代隔阂,但对于古人的东西,学生也并非一概排斥:屈原、司马迁等文人的千古美名等就不乏吸引人之处。可见,问题主要在于文言文教学未能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让学生对于祖先创作的方方面面产生了兴趣,并渴望步入古人的世界,才能促使他们自觉地去掌握打开古人世界的钥匙。

“培养学生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这是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文言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为达此目标,只靠读一读、背一背是远远不够的,一些有助于“解”的知识教师还是要讲,有些必不可少的过程还是要遵循。

一、导

导,即导言,是教师在讲授课文之前,围绕课文所进行的,用以引入新课、对学生起启发引导作用的话。

导言包含三方面内容:

1.解题。概括了主要内容,准确地解题,可使学生尽快地“入文”“上路”。

2.作者。对作者的介绍,一般要根据教学的需要选择重点讲。

3.背景。教师在讲授时应首先介绍一下当时的形势和写作背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读

这里所说的“读”,是指教师导言后的范读或学生对课文逐字逐句的细读。目的是扫除文字障碍,初步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和基本内容。

重点围绕三方面进行:

1.找出生字词,并弄清字音、字形、字义。

2.对照比较。运用对照比较法拓宽学生思维空间,或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

3.把文中不理解的句子画出,以便向老师请教。读,这一环节,要突出一个“细”字,着眼一个“实”字,力求“读懂文义”。

三、练

练,即训练。练是使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必要手段,可从三个方面进行:

1.指读。主要是检查学生读得是否准确、流畅,是否有破读的现象。

2.面提。学生在阅读时,查工具书,对照注释,还不能理解的字词和语句向老师提出,以求获得彻底解决。

3.译句。教师可根据课文的实际,挑选一些能体现文章主要思想内容的重点语句和句式,让学生进行对译练习。

四、析

析,即分析,就是教师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进行的必要的分析,目的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把握关键词语是文言教学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在文言教学中还得注意特殊用法。

五、悟

运用归纳比较的方法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获得准确的知识,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如比较文言文中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多音多义等,找出文言字词中的相同点或不同点,进行归依整理。

在文言文中虚词也好,实词也好,句式也好,许多学生学了后头忘了前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联系旧知,以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点一滴地积累,到最后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六、评

所谓“评”,就是对课文的思想观点进行评价,目的是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分析批判能力。

让学生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比我们强塞硬挤,让学生死背上几段翻译要有用得多。学生可以利用方法自学,却不能把死记下来的翻译应用到新知中。这正如人们所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送给学生几筐“鱼”,学生总有吃完的时候,交给他们捕鱼的方法,还愁他们没“鱼”吃吗?

参考文献

[1]解读《新课程标准》对中学文言文诵读教学的基本要求。

[2]《新课程标准》对中学文言文诵读教学的实施建议。

[3]中学文言文教学在诵读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4]《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

论文作者:聂静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3月总第19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3

标签:;  ;  ;  ;  ;  ;  ;  ;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文言文教学之我见论文_聂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