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医学心理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论文_邓如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医学心理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论文_邓如涛

邓如涛(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工作部 425100)

【摘要】 建构主义理论是我国现今教育过程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教学理论。在本文中,将就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医学心理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进行一定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医学心理学》;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6-0221-01

在现今人们工作、生活压力逐渐加大的情况下,我国的医疗行业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医患关系的紧张、医生精神压力的增大,都需要其能够通过良好心理学课程的学习获得更强的心里素质。目前,我国的各大医学高校也逐步建立起了医学心理学这门课程,但是由于学生课程数量较多、学习压力较大,对于该门课程往往缺少重视,并因此对该门课程的学习效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此,我们就可以通过对建构主义理论的应用来更好的开展医学心理学这门课程的教学。

1 建构主义理论学习观点1.1 基本解释 对于建构主义理论来说,其是由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其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意义所具有的理解则是由我们每一个人所决定的,即通过自身的经验对现实情况进行构建与解释。在我们世界中,往往需要通过自身的头脑去创建的,而学习则是该理论在人们心里表征中的一种过程体现。对于知识的学习者来说,其并没有将知识从外部运输到记忆之中,而是根据自己以往经验通过同外界的相互作用对新的知识进行获取。此外,由于我们每个人所具有的经验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就使我们在对世界情况进行理解时也往往存在着较大的不同,即建构主义更关心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构建知识。

1.2 学习方式 在该种理论中,其提倡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以学生为学习中心、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进行教学,即在对知识学习者认知主体作用进行强调的基础上也保证教师在此过程中所具有的指导作用,并从以往教学方式中对于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知识建构的促进者以及帮助者,学生在此过程中则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以及对信息进行加工的主体,而不是以往单纯的知识被灌输对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其要求学生能够在对知识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发现法、探索法方式的应用对建构知识所具有的意义进行积极的探寻,并通过对相关信息资料的积极搜集将新的知识同自身原有的知识储备以及经验进行联系,并在对这种联系认真思考的基础上更好的对新知识进行掌握。

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医学心理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2.1 重视情境性教学 良好的情境营造可以说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一项重要因素,在生动、具体心理剧中,学生则能够对换位思考、团结协作以及揣摩心理等品质进行了学习,进而获得了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以及解决的能力,这对于学生整体医学观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对此,就需要教师在实际心理学知识教学的过程中能够积极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情境,以问题情境为例,通过教师在该情境中提出复杂、具有多种答案、真实性、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则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对其所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同时,教师也应当尽可能的将这种情境塑造的类似学生现实学习情境,以此帮助学生对现实生活中所具有的目标以及问题起到良好的帮助作用。同时,在为学生提供具有学习任务的情境时,也应当能够积极鼓励学生更好的对这种较为复杂的学习环境进行面对。在现今社会中,医学系学生在进入到社会之后,不仅需要具有扎实的临床技能以及专业知识,还需要能够从一个整体的角度对康复、致病以及治疗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同影响进行进行全面的考虑,包括社会方面、生物方面以及心理方面等,进而能够在后续对疾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能够具有更为丰富、能够充分利用的资源。通过这种一系列复杂、真实情境教学方式的应用,则能够将学生学习到的知识理论同其所具有的整体医学观进行良好的结合,进而获得了更好的学习效果。

2.2 强化学生自主学习 对于医学心理学这门课程来说,其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且发展时间相对较短,现有教材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争论。这种特点的存在,就更需要学生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积极结合自身经验、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以自主的方式进行该门课程的学习。而为了能够达到这种目的,教师也应当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的为学生创造条件,如提前布置下堂课程需要讨论的问题,安排学生在课下到图书馆对相关资料进行查阅等等,并在课堂上以分组的形式安排学生进行问题的讨论。对于这种方式来说,能够对学生医学心理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以及自主学习热情进行极大的激发,并在此过程中使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能够得到提升。

2.3 注重协作性学习 在日常开展医学心理学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协作性学习引起充分的重视,并注意让协作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可以说,这种协作性学习方式的应用,则能够帮助学生在课堂所产生的想法能够较好的被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并通过交流方式的应用对学生所具有的学习进程进行不断的推进。而为了能够对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进行良好的支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当能够为学生提供不同类型的信息资源,以此使学生能够通过对这部分资源的利用获得更好的协作探索效果。

2.4 重视平时成绩考核 在医学心理学这门课程中,学生的平时表现也是非常重要的,对此,就需要教师能够在对学生日常表现情况引起重视的同时将其平时成绩作为该门课程学习总成绩的一个重要比重,以此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有效的激发。而在实际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时,也可以将试卷理论与口述实践等方式良好结合,以此对学生的综合成绩进行更好的评定。

3 结束语在上文中,我们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医学心理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进行了一定的研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需要教师能够把握重点,通过建构主义理论的良好应用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1] 张晓春,蒙成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成人医学生学习的启示[J].继续教育. 2011( 08) :48-49.[2] 王耀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中等医学职业教育关系的思考[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 2010( 08) :77-79.[3] 杨维青,徐军发,吕世静,何德,陈章权,钟遂萍,柯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用于检验医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尝试[J].中国医药导报.2009(16):80-81.

论文作者:邓如涛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8月第1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4

标签:;  ;  ;  ;  ;  ;  ;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医学心理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论文_邓如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