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视角下高校“众创空间”的功能及建设对策论文

产教融合视角下高校“众创空间”的功能及建设对策论文

产教融合视角下高校“众创空间”的功能及建设对策

丁飞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摘 要: 本文对我国产教融合与高校“众创空间”的发展状况进行了阐述,基于产教融合的视角研究高校“众创空间”。本文系统总结了高校“众创空间”在产教融合中的功能作用,并进一步提出产教融合视角下高校“众创空间”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产教融合;高校“众创空间”;功能作用;建设对策

近年来,产教融合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国务院及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纷纷出台政策文件,引导促进产教融合的发展。同时,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日益盛行,高校“众创空间”作为引导和扶持大学生创业的重要孵化基地应运而生。学术界关于产教融合和高校“众创空间”方面的研究成果已经较多,但是很少将二者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本文试图基于产教融合的视角,对高校“众创空间”的功能及建设对策开展初步的研究。

一 产教融合与“众创空间”的相关概述

产教融合,即产业与教育融为一体。[1]产教融合的基础是校企合作,其本质是学校同企业深度合作,教育同产业深度融合,实现学校与企业“双主体”合作育人,有效解决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相脱节的问题,从而实现教育与产业协同发展;其内涵是将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同企业的生产作业过程交互融合、有效衔接,将企业的岗位人才需求纳入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将学校的人才培养融入企业真实的生产过程,实现育人与用人的有机融合。产教融合一词最早起源于国内学者关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研究论述,在2007年由施也频、陈斌两位学者作为一个学术性术语首先提出。[2]此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研究产教融合,教育主管部门等相关政府部门逐渐认识到产教融合的重要性,产教融合开始作为一个政策性术语出现在一系列相关文件中。2013年,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意见进一步明确提出要“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此后,教育部及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围绕产教融合又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

“众创空间”的前身是“创客空间”(Makerspace),即为不同领域中具有创业、创新精神的个体实现创意交流、开发并最终实现商业化运营过程的场所和空间。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提出,要“顺应网络时代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势,构建面向人人的‘众创空间’等创业服务平台,”以培育大学生在内的各类青年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此后,国内“众创空间”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迅速涌现。教育部召开专门会议研究落实在高校内部建设一批高水平的“众创空间”,明确提出要“加强高校众创空间和创客文化建设,充分利用大学科技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建设一批大学生创客空间,不断壮大大学生创客队伍”,由此拉开了高校“众创空间”建设的序幕。科技部印发的《专业化众创空间建设工作指引》中进一步明确提出,“龙头骨干企业要按照市场机制与其他创业主体协同”,“实现与中小微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各类创客群体有机结合”,这为产教融合视角下高校“众创空间”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二 高校“众创空间”在产教融合中的功能作用

高校“众创空间”是高校内部一个开放度较高的部门,其主要功能就是联系校内校外资源,搭建开放式资源共创、共建、共享、共赢平台,为校内外创业者提供创业孵化服务。因此,高校“众创空间”在促进校企合作和深化产教融合的过程中发挥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2.1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8.1%,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一)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促进校企双方深度融合

高校“众创空间”所搭建的开放式合作平台,能够实现校企资源共创、共建、共享、共赢。一方面,能够促进高校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引进各种技术、设备等紧缺型资源,完善高校教学实训设备,解决高校教学实训资源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还能够拓宽企业入校的途径,拓展企业主体与高校合作办学的广度和深度。在校企双方充分合作的基础上,借助高校“众创空间”这一平台,能够进一步实现高校办学主体的股份制改革和混合所有制改革。

(二)合作孵化企业,实现人才供需对接与合作

临床安全用药监测网用药错误报告表由药品的品种、用法、用量、相互作用、患者身份及其他六大方面构成,其中因用量造成的用药错误所占比例高达42%,见图2。这六大方面又细化成20小类,见图3。

(三)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推动形成协同育人机制

高校“众创空间”的功能定位是开展创业创新教育,营造创业创新氛围,培养大学生的“双创”精神和“双创”能力,提供创业指导和创业服务,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促进大学生创业成功。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高校“众创空间”普遍存在功能缺位和功能“越位”的现象,高校“众创空间”表现出“重管理、轻服务”的问题,具体表现为服务意识差,服务供给能力不足等问题。针对现在存在的上述问题,为更好发挥高校“众创空间”在促进产教融合中的作用,高校“众创空间”在建设和运行中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高校除为“众创空间”提供场地空间及配套设施设备等基本保障外,还应该为“众创空间”配备专业化的运营团队。运营团队进行“众创空间”的日常管理,并为进驻的新创企业提供所需的各项服务。在做好“众创空间”基本运营管理的基础上,运营团队要强化自身的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协调解决新创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此外,高校及所在地方政府还应对“众创空间”进行引导和政策扶持,通过制定和出台相关配套的政策保障体系,引导和扶持高校“众创空间”在深化校企合作和促进产教融合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开展项目孵化,推动校企双方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

高校“众创空间”在开展项目孵化的过程中,围绕一些校企双方共同关注或亟需攻关的技术问题,双方以“众创空间”项目孵化为基础,在合作共赢的基础上能够开展技术合作,实现协同创新。此外,对于高校科研人员研发的一些具有一定应用价值和市场前景的专利技术成果,借助高校“众创空间”引入企业资源,进行项目孵化,能够较好较快的实现技术成果转化。

三 产教融合视角下高校“众创空间”建设对策

高校“众创空间”作为校企双方沟通交流的桥梁和纽带,能够汇聚校企双方的优质教育资源,如优质师资和实验实训设备等,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实现协同育人。一方面,企业具有丰富经验的技能型工匠和高层管理者,能够成为高校优质的兼职教师队伍,高校应充分发挥这部分兼职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的宝贵经验,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弥补日常实践教学中的不足。另一方面,高校专业的教师队伍能够为企业在职在岗员工开展各类技能及理论培训,不断提升企业员工的技能水平和理论素养。此外,针对部分紧缺型和专业度极高的人才需求,校企双方还可以合作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将企业的岗位技能需求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将生产性实训内容纳入人才培养的过程,实现人才定制化培养,推动形成校企双方协同育人机制。

(一)健全完善高校“众创空间”的配套保障体系

从各国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的实践可以看出,采购阶段是避免重复采购的关键环节。科学严谨的申请审批过程,是大型仪器设备产出更多科研成果的前提,也是推动开放共享的基础。但是,我国在购买大型仪器设备时,仍存在盲目上马、缺乏长期规划的普遍现象。论证过程粗糙,缺乏全局统筹规划,审核审批不严谨,特别缺少大型仪器设备集群建设的意识。这严重制约我国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有效性。

高校“众创空间”作为一个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将依托高校智力、技术、人才等优质资源,借助合作企业充足的资金优势、成熟的管理和运营模式,在项目及企业孵化方面开展合作,共同孵化出一批新创校企合作企业。这些新孵化出的企业在发展运营的过程中,必然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高校将发挥自身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提供企业所需的人才;企业作为高校的实习实训基地,能够很好的满足高校学生在实习实训及最终就业方面的需求,从而实现校企双方在人才供需方面的对接与合作。

(1)管道布置形式的选择。管道布置形式可分为环状管网和枝状管网。本项目室外消防给水管网采用环状管网,供水可靠,满足消防给水系统设计要求;其他生活及生产给水管网均采用枝状管网,管网构造简洁,层次清晰,节省管材,有利于节省投资。

(二)充分发挥创业导师的作用[3]

创业教育离不开高水平的创业导师,高校“众创空间”首先应配备校企“双元”结构的创业导师。校内导师能够为学生提升专业上和理论上的指导,企业导师能够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经验,提供创业资金支持,开发市场渠道,协调其它相关创业资源,促进学生创业成功。

(三)建立健全高校“众创空间”的各类管理机制

高校“众创空间”的运营团队和高校领导应建立运行管理机制、校企合作机制以及评价反馈机制。[4]通过运行管理机制能够规范创业项目选择、创业团队组建与选拔、新创企业进驻与退出等问题,通过校企合作机制能够明确校企双方在创业项目中的权利义务及利益分配问题,通过评价反馈机制能够对一定时期内“众创空间”的运行管理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升“众创空间”的管理服务水平。

四 结论

高校“众创空间”作为高校开展“双创”教育的重要载体, 在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合作的新形势下,高校“众创空间”除发挥好在培养大学生的“双创”精神和“双创”能力方面的功能外,还应该发挥好在深化产教融合中的重要作用。为此,高校“众创空间”在建设及运营管理过程中需要更加关注产教融合的功能,健全基本的配套保障体系和扶持政策,发挥好创业导师的作用,遵循一定的管理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1]欧阳河,戴春桃.产教融合的内涵、动因与推进策略[J].教育与业 ,2019(07):51-56.

[2]施也频,陈斌.产教融合 特色办学[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5):18-19.

[3]张梓英.整合校内实训资源创建高职院校创客空间[J].继续教育研究,2016(10):69-71.

[4]陆秋萍.基于产教融合的高校“众创空间”创新探析[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8,37(03):97-103.

本文引用格式: 丁飞.产教融合视角下高校“众创空间”的功能及建设对策[J].教育现代化,2019,6(62):41-42,59.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62.013

基金项目: 本文系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青年课题研究基金的研究成果 “高职院校创客空间项目孵化与人才培养联动机制研究”。

作者简介: 丁飞,男,汉族,山东日照人,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助教。

标签:;  ;  ;  ;  ;  

产教融合视角下高校“众创空间”的功能及建设对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