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拔冻土地区输电线路基础工程混凝土养护研究与探讨论文_杨文强 靳朝辉

高海拔冻土地区输电线路基础工程混凝土养护研究与探讨论文_杨文强 靳朝辉

摘要:电力能源产业的发展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条件,也是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近20年来,随着国家资金扶持力度的加大和电力的深入开展,青海电力及能源产业取得了空前发展,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反映在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电力在促进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无可替代。随着国家对青海建设的大力投入,高海拔地区输变电工程建设规模日益扩大。而高海拔地区冬季基础混凝土施工环境恶劣,施工难度大,基础混凝土质量直接影响到后序工作的开展乃至整个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

关键词:高海拔冻土;输电线路;基础工程;混凝土养护方法

一、输电线路的生存环境之沿线冻土类型及分布

调查表明,±500kV直流联网工程输电线路穿越了季节性冻土、岛状多年冻土及连续多年冻土等类型冻土地段。其中青海地段为季节性冻土区;长约550km。且该段高含冰量冻土约占总长的40%。调研资料显示,多年冻土区,线路通过高温极不稳定区约199.7km,占多年冻土区总长的36.6%;高温不稳定区约74.5km,占总长的13.6%;低温基本稳定区约110.7km,占总长的20.3%;低温稳定区约59.7km,占总长的10.9%;融区约101.7km,占多年冻土区总长的18.6%。由此可见,在线路穿越的多年冻土区,大致有50%的里程是高温不稳定及极不稳定区。这些区域由于地温高、含冰量大,对温度的变化敏感,冻土的稳定性差,易扰动,将对线路路径优化,尤其是塔基的科学定位带来巨大挑战。

二、混凝土地冻胀、融沉施工方法

高海拔地区进入9月底后,当地气温将降到左0℃右。根据《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2011规定,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低于5℃,稳定低于5℃,混凝土施工应按冬季施工方法进行施工,采取蓄热法或暖棚法进行混凝土保温养护措施。

(一)季节性混凝土的开挖

鉴于高海拔地区的地形地质情况,一般采用人工开挖季节性混凝土:

本标段大量采用挖孔桩基础、掏挖基础并途径混凝土带。混凝土带基础开挖后,随着土壤温度上升,将发生混凝土融化,导致坑壁塌方和坑底积水,施工时需快开挖,快浇筑,快回填。必要时还应采取支护和抽水措施。

开挖方法:一般是1人用尖镐刨或3~4人一组用铁楔子劈季节性混凝土。

施工工具:尖镐、铁锹、18~24磅大锤和用450~600圆钢、小铁道钢制作的铁楔子,尖端碾扁。

操作要点:1人掌铁楔子,2~3人轮流打大锤,将季节性混凝土按茬劈开,一般备有2~3个铁楔子,当第一个楔子还没有完全劈开时,就把第二个铁楔子放在旁边的裂缝上加进去,直至季节性混凝土剥离为止。

(二)混凝土材料的要求

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P042.5)或早强普通硅酸盐水泥(P042.5R)。

骨料:砂石尽量选用最大干容重下的材料,含水量在1%,且必须保证没有冻结无雪团,清洁、级配良好、质地坚硬,不能含有易被冻坏的矿物。

拌合水:经化验合格的水。

外加剂:选用通过技术鉴定、符合质量标准的外加剂。

水泥及外加剂不得直接加热,可搭设暖棚预热,水泥、外加剂等粉体材料分类架空堆放,不得受潮。

混凝土浇制作业尽量选在每天的9:00~16:00进行。一般保证混凝土出机温度≥15℃,入模温度≥5℃。水泥在使用前运入搅拌棚内存放,进行预热及保温。当室外平均温度≥-5℃时,可采用只加热水的方式进行施工;当室外平均温度低于-5℃时,除水需加热外,需对砂进行加热施工;当室外温度很低,加热水、砂不能满足出机温度时,还需对石进行加热。

施工用水采用锅炉蒸汽法和敞口罐加热法进行加热;为防止灰尘落入水中造成污染,使用敞口罐加热时必须进行加盖。砂、石优先采用锅炉蒸汽法进行加热;也可采用将火炉、切开的汽油桶或焊接的铁箱埋入砂、石堆的办法加热,也可以采用锅炉蒸汽法进行加热。

混凝土拌合物出机后应及时运到浇筑地点,确保混凝土在浇筑前运输中减少热量损失。

(三)混凝土的浇筑

混凝土浇筑时要保证混凝土的尺寸准确、浇筑均匀密实性、结构的整体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浇筑前,应清除模板和钢筋上的冰雪和污垢。

混凝土灌注必须要分层,不间断灌注,每层灌注厚度≤200mm,须采用机械捣固。已浇筑层的混凝土温度不得低于2℃。

(四)基础冬季养护

当室外温度低于0℃时,基础养护均需采用暖棚进行取暖;当室外温度低温度低于-5℃时,需对混凝土中加入防冻剂。

冬期混凝土施工宜采用综合蓄热法,即掺化学外加剂的混凝土浇筑后,利用原材料加热及水泥水化热的热量,通过适当保温,延缓混凝土冷却,使混凝土温度降到0℃前达到预期要求的施工方法。

1 宜选用蓄热法养护:一层彩条布和二层草袋保温或暖棚养护。

模板的保温可采用模板包裹一层棉被或毛毯等,坑沿四周挂上一层挡风的编织布,基坑周围采取措施,提高养护温度。

采用蓄热法施工,均需在混凝土的外露面进行覆盖保温,通过温度计定时进行测温,以观察混凝土的温度变化。

采用蓄热法的混凝土的拆模强度,一般控制在设计强度的30%,对于锥柱基础应适当延长养护日期。

2 大开挖基础温棚养护

基础浇制完成后,将提前燃着的煤炭炉放入已浇制好的基础坑内。保证混凝土养护温度在10℃~20℃。设专人监测混凝土及温棚内的温度和湿度,并做好记录,每昼夜测温湿不少于4次。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设计值的30%,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昼夜。

3 原状土基础帐篷加热养护

原状土基础可采用火炉、蒸汽管、电器装置等进行养护,保温所用火炉、蒸汽管、电器装置等须放在基础外边缘1.0米处,使用数量根据天气情况适当调整,满足坑内温度控制在5℃以上为基准。

4 混凝土掺加防冻剂的养护

在负温条件下养护时,外露表面必须覆盖,严禁浇水。

混凝土的初期养护温度,不得低于防冻剂的规定温度。

防冻剂的掺入量按冬季混凝土比例标准配合执行。

(五)混凝土拆模及回填

混凝土在满足正常温度下拆模强度的要求和抗冻要求的规定。

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的30%以上,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时,方可拆模。拆模时间应安排在10:00点至14:00进行。

混凝土与环境的温差不得大于15℃,当温度差在10℃以上,但低于15℃,拆除模板后立即在混凝土表面采取覆盖措施。

采用暖棚法养护的混凝土,当养护完毕后得环境气温仍在0℃以下时,应待混凝土冷却至5℃以下后,方可拆除模板。

土方回填时间应安排在10:00~14:00进行作业,当天基础坑必须回填完,防止受冻;如不能及时完成回填,需要对基础继续采取保温措施。

回填后在地面露出部分盖草袋,堆土1米厚做防冻层。

拆模后的基础进项目部复检并经过经监理工程师检查、签证后,须在立柱上套塑料薄膜并对基础表面采用保温材料进行苫盖,立即回填,回填中不得填入块状混凝土。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因冻土缺乏稳定性,地下冰层厚且含冰量高,占比大,对于气候变暖有敏锐的反映、还有强烈的水热活动等,地基土冻胀与融沉问题发生几率大,冰锥、冻胀丘、地下厚冰层、热融滑塌与湖塘、冻土沼泽及融冻泥石流等不良冻土现象直接影响到其地基稳定性。当前,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益严峻,使得多年冻土区地温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冻土分布规律与特点出现变化,与地温密切相关的多年冻土力学性质土体冻胀、融化压缩、冻结强度、冻结力与承载力、蠕变及冻胀力等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此种情况下,输电线路项目施工中,施工难度日益增加。

参考文献:

[1]王光丽.高海拔地区电网工程冻土施工技术效果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6.

论文作者:杨文强 靳朝辉

论文发表刊物:《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2

标签:;  ;  ;  ;  ;  ;  ;  ;  

高海拔冻土地区输电线路基础工程混凝土养护研究与探讨论文_杨文强 靳朝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