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临床分析王有华论文_王有华

王有华

张家界市中医院 湖南张家界 427000

摘要:目的:分析中医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74例,按照治疗方式差异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观察组患者接受中医治疗,对照组选择常规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对骨伤后期肢体肿胀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帮助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患者的痛苦,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中医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临床分析

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是骨伤后常见并发症状,患者的骨质受伤导致周围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进而引起肢体肿胀,骨伤后期肢体肿胀不仅影响着患者的正常生活,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很可能导致骨筋膜间隙综合征等严重后果。近年来中医治疗在临床医疗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使用中医治疗方式对骨伤后期肢体肿胀进行治疗也成为临床医学的新选择,通过中药方剂、中药熏蒸、中医推拿、中医针灸等治疗方式能够改善患者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病情好转[1]。为了具体分析中医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临床效果,本文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74例,根据其治疗方式差异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分析,详细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7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37例,女性17例,男性20例,年龄23—75岁,平均年龄(34.7±3.5)岁;对照组患者37例,女性18例,男性19例,年龄24—73岁,平均年龄(35.2±3.2)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患者入院后指导患者卧床修养,将患者肿胀患肢抬高,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给予其相应的止痛及其他常规治疗;使用甘露醇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将250mL的20%甘露醇注射液选择静脉滴注方式给药,每日治疗3次,共治疗1周[2]。治疗期间观察患者的治疗情况,对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进行及时处理。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接受中医治疗,根据患者骨伤肿胀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中医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可选择中医推拿、中医按摩、中医针灸或中药方剂的方式为患者进行有效治疗。本次治疗使用的中药方剂为活血化瘀汤,方剂内容包括:泽泻10g,青皮15g,柴胡10g,郁金15g,木香15g,乌药15g;对上肢骨伤患者增加桂枝、羌活;下肢骨伤患者可以增加川牛膝、独活[3]。治疗时将上述药剂每日1剂加水煎服,连续服用1周。使用中医推拿按摩的方式对患者骨伤肿胀进行治疗,用手部推拿按摩患者肿胀部位,促进局部血循环,舒经活络,缓解患者疼痛和肿胀,按摩期间注意合理控制推拿的力度,避免用力过度造成患者再次创伤。根据患者的病情需求考虑是否使用中药熏蒸或中医针灸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中药熏蒸治疗中要注意患者的感受以及其皮肤变化,尽量减少治疗可能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4]。中医治疗过程中也应留意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及时给予患者相应的治疗和护理,保证患者的身体健康。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显效:患者治疗结束后肢体肿与治疗前相比差值<2mm,消肿时间在3d内;有效:患者治疗后3—6d消肿,治疗前后肢体肿胀差值为4—8mm;无效:患者在6d内未成功消肿,且治疗前后肢体肿胀差值>9mm[5]。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人数×100%。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数据用SPSS19.0软件进行处理,并以χ²检验,若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良反应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情况,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是骨科常见症状,患者骨伤发生后骨伤部位由于长期使用夹板或卧床时间过久等因素导致肢体血液流动出现障碍,由于血流阻滞进而导致肿胀情况的发生,骨伤后期肢体肿胀会导致患者出现肌肉痉挛、疼痛等症状,若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还可能引发骨筋膜间隙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情况,威胁患者身体健康。使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骨伤后期肢体肿胀进行消肿止痛对于保证患者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常规治疗方式中多选择抬高患肢、卧床休息以及止痛药物和消肿药物的使用对其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显效较慢,很多患者没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6]。随着中医在临床医学中的优势逐渐显现,使用中医治疗方式对各种骨科疾病进行治疗能够很好的提升治疗有效率,而中医治疗在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治疗方面也发挥着良好的作用。中医治疗中中药方剂、中药熏蒸、中医针灸以及中医推拿等方式都能够对骨伤后肢体肿胀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相应症状,取得比常规治疗更好的治疗效果。

从中医学角度分析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症状属于瘀血证,是由于热毒内侵、气滞血瘀所导致的一种病症,因此,在对肢体肿胀进行治疗时有效的活血化瘀是治疗的关键。中药在活血化瘀方面具有良好的效用,通过中药活血化瘀方剂对患者进行一系列调和气血、舒经活络、活血化瘀等治疗,能够有效祛除其肢体肿胀,改善患者局部血供,提升治疗有效率。本次治疗中使用的活血化瘀汤中,木香、陈皮、乌药等药物具有行气止痛、理气健脾的功效,能帮助患者行气活血,活血化瘀,泽泻、郁金等药物可以泻热解郁、活血止痛,帮助患者消除热毒,利用活血化瘀汤中各种药物的相互作用帮助患者清热解毒、活血散瘀,有效消除肿胀。中医针灸和推拿能够帮助患者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帮助患者舒经活络,缓解疼痛,中医按摩和推拿的治疗效用往往更加明显,患者经针灸推拿治疗后可以明显感觉肿胀部位疼痛缓解,血液循环得到改善。

本次治疗中,观察组选择中医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而对照组选择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情况。综上,中医治疗对骨伤后期肢体肿胀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帮助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患者的痛苦,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周志斌.中医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方法与效果评价[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08):101.

[2]王永瑞.中医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23(04):48-49.

[3]李伟.中医骨科综合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治疗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05(29):162-163.

[4]梁敏丽,江书婷,陈伟豪.中医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分析[J].光明中医,2017,32(17):2460-2462.

[5]暴书海.中医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04(40):7733.

[6]杨涛,王文辉,夏坤阳,姚琦.中医治疗50例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7,09(03):103-104.

论文作者:王有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6月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2

标签:;  ;  ;  ;  ;  ;  ;  ;  

中医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临床分析王有华论文_王有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