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非正式制度视角的江苏区域经济不平衡研究论文

基于非正式制度视角的江苏区域经济不平衡研究

于新华(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 本文利用江苏省41 个县(市)数据,并采用双边模型,考察了文化差异对江苏省县(市)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初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固定资产投资率、教育情况以及地理等因素的情况下,以文化区域划分所衡量的文化差异对江苏省县(市)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即文化差异越大,县(市)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就越大。这强调,地方政府应通过各种形式加强江苏省南北间的文化交流,消除文化、思想观念上的自我限制,发挥非正式制度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江苏省;非正式制度;文化差异;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一、引言

根据统计资料显示,2018 年江苏省的GDP 达到了92595.4 亿元,在全国31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中位列第二,仅次于排名最高的广东省;人均GDP 方面达到了115168 元,位列全国第四,这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江苏省在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但随之而来的,江苏省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也日益突出,特别地,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王琏,2007)。2017 年江苏省人均GDO 最高的昆山市达到了212103 元,最低的灌云县只有45405 元,仅为前者的1/4.7。从区域范围来看,在全省41 个县(市)中,人均GDP 排名前五位的县(市)依次是昆山市、江阴市、张家港市、太仓市、扬中市,均属于苏南地区。而排名后五位的泗洪县、沭阳县、丰县、滨海县、灌云县,无一例外,均属于苏北地区。因此,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江苏省县(市)的经济发展有明显的不平衡性,并且呈现出阶梯状分布,即苏南县(市)最高,苏中县(市)其次,苏北县(市)最低。那么,如何解释江苏省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呢?

依据研究江苏省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相关文献来看,一些学者认为是历史、地理、生产方式、产业结构等因素的作用(刘厚俊,鲁明泓,1994;赵洪阳,1999;王琏,2007;王继顺,闫敏伦,葛仁福,2014)。另一些学者则认为政府作用、对外开放、金融政策、经济体制、区域发展战略等因素造成了江苏省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吴仲文,沈正平,2004;谢茜,2006;胡国珠,郑文清,夏凡,2014;王海平,2015)。尽管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对江苏省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进行了理论与实证方面的解释,但从非正式制度异角度解释江苏省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的文献并不多。有部分学者从定性上分析了文化差异(非正式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江苏省经济发展的影响,如谢茜(2006)、刘玲(2011)等。虽然有部分学者从文化、思想观念等非正式制度视角定性解释了江苏省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但并没有实证分析这种文化差异是否是导致江苏省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因素?如果是重要因素,那么影响程度又如何?等等,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实证方面的解释。

不同影响因素在整体的评价中所占的重要程度不同,需结合各指标的重要性来赋予不同的权值。确定指标权值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Delphi法、层次分析法、环比赋值法、熵值赋权法、频率统计法等。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最终得出因素集U中n个因素权值的矩阵W={w1,w2,…,wn},二级指标权重wi={wi1,wi2,…,wij}。

本文利用是否属于同一文化区域作为文化差异的哑变量,回归的结果显示,21 世纪以来,江苏省县(市)文化差异对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即以文化区域划分衡量的文化差异每扩大一个标准差,2003 年、2007 年、2013 年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就扩大0.931%、1.856%、5.087%,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化差异对江苏省县(市)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的影响程度也就越大。

或疑月中有兔形,……予以为月无光,而溯日为明,世所知也。天有十二辰,列于东方者。有神司其位。日出在东,其对在酉,酉为鸡,日光含景,则鸡在日中。及运而西。则对在卯,卯为兔,月光含景,则兔在月中。月有兔形,何足异哉?人知日中为乌,而不知为鸡。知月中有兔,不知兔自日以传形也。或曰段成式言月中有桂,仙人吴刚斫其根。曰:不然,日行于西,与扶桑对,则陊景日中,月望之明,景亦随之。[注](明)周婴:《巵林》,新文丰出版社,1984年,第98-99页。

二、计量模型的设定

本文识别了文化差异对江苏省县(市)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影响,这进一步地肯定了文化作为非正式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影响着当地的经济发展。这是因为,一方面,就苏南地区而言,吴文化富于创新且“功利与仁义并存”,与市场经济、开放型经济更具契合度,而苏北地区的楚汉文化,由于因循保守、不时末作且自封性严重,与开放、竞争的市场经济格格不入,契合度非常不高;另一方面,由于文化观念是在长期中形成的,会通过潜移默化而内化于人心,形成自我限定和内在约束,很难变迁,特别是对于苏北地区的人们而言。因此,地方政府应通过各种形式加强江苏省南北间的文化交流,消除文化、思想观念上的自我限制,发挥非正式制度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讲台上的高先生嗤笑一声:“你当锦衣卫坐在府衙里就能把案子都办了吗?我们锦衣卫是要查访四方,缉拿奸贼的!与亡命之徒做生死相搏才是常事!作为普通锦衣卫,你们文科念到此时已经足够了,剩下的等你们过了关自然是要继续补!”

文化差异对江苏省县(市)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的影响程度逐渐扩大,可能与个人、企业以及市场化进程有关。苏南的吴文化往往强调勇于创新、敢于冒险的企业家精神,进而导致当地的创新水平与技术水平较高,进一步地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而苏北地区的文化,特别是楚汉文化,往往带有因循守旧、灵活不足的特点,当地民众或者企业在思想观念上往往缺乏创新、不敢吸取新事物,进而阻碍经济的发展。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个人与企业在经济活动扮演着越来越重的角色,进而这种差距也会被进一步地扩大。此外,随着市场化改革的加快,文化差异也可能更加通过资金、资本等要素来对江苏省县(市)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的影响程度扩大。

三、文化差异对江苏省县(市)间经济不平衡的实证检验

本文通过Eviews 软件并基于最小二乘法对实证模型的回归结果。结果显示:在2003 年,以文化区域划分衡量的文化差异对江苏省县(市)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并未存在显著的影响;到了2007年,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以文化区域划分衡量的文化差异对江苏省县(市)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即文化差异的扩大,也会导致江苏省县(市)经济发展不平衡性扩大;再到2013 年,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以文化区域划分衡量的文化差异对江苏省县(市)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也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影响,且文化差异每扩大一个标准差,江苏省县(市)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就扩大2.368%。且从纵向来看,解释变量的系数也在增大,这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化差异对江苏省县(市)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的影响程度也在增加。此外,考察了在控制固定资产投资率、平均受教育程度、外贸依存度、两地间距离等其余控制变量的情况下,分析了文化差异与江苏省县(市)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的关系。结果显示,无论是2007 年还是2013 年,以文化区域划分衡量的文化差异对江苏省县(市)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仍然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影响。2003年的与之前相反,在控制了其余变量的情况下,也显现除了显著性。就2007年与2013年而言,以文化区域划分衡量的文化差异每扩大一个标准差,江苏省县(市)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就扩大1.856%、5.087%。

其中,|logy(t,i)-logy(t,j)|为江苏省县(市)i 与县(市)j 在t 时期人均GDP 取对数值的差异,用来衡量两地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性情况;Diffculture(i,j)则为本文的核心解释变量,用来衡量地区间的文化差异;|logy(0,i)-logy(0,j)|为江苏省县(市)i 与县(市)j 在初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情况;X 为其他一些可能一些两地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控制变量;μ 为随机扰动项;α 为常数,β、γ、λ 为估计系数,其中β 则为本文所要关注的核心解释变量的系数,如果β>0,则说明文化差异的扩大会导致江苏省县(市)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的扩大。Diffculture(i,j)是本文的核心解释变量,以文化区域的划分来衡量,即属于同一文化或者方言区域的,则取0;相反,属于不同区域的,则取1。其中文化区域的划分依据孟召宜,等(2008)。此外,本文控制了初期经济不平衡性、固定资产投资率、平均受教育水平、外贸依存度以及地理因素等因素。

点对点的雷达业务传输方式,雷达通过不时地向空中发送检测数据,将收集到的数据发送到雷达数据处理机,再通过雷达数据接收机将同步数据通同步数据端口发送至FA16-T设备 ,FA16-T设备在TCP/IP网络进行同步透明传输,发送至远端FA16-T设备,再传送至雷达自动化系统,最后由管制人员在终端上监控雷达数据。

四、研究结论

为了考察文化差异与江苏省县(市)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关系,本文通过借鉴李楠、林友宏(2019)的实证模型来进行实证分析,模型具体为:

注释

1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 数据来源:2018 年江苏统计年鉴.

341 个县(市)是2018 年江苏统计年鉴中市(县)社会经济情况一表中所列出的,除去地级市以外,具体见下文.

参考文献

[1]王琎.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2007.

[2]赵洪阳.江苏省地区差异格局浅析[J].江苏社会科学,1999(2):186-190.

[3]王继顺,闫敏伦,葛仁福.江苏省各地市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4(12):11-15.

[4]吴仲文,沈正平.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形成因素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04(12):23.

[5]谢茜.江苏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对策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

[6]孟召宜,苗长虹,沈正平等.江苏省文化区的形成与划分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08(12):88-96.

[7]李楠,林友宏.族群文化差异与经济发展——基于基因和姓氏的实证研究[J].经济学动态,2019,697(3):46-60.

[8]孟召宜,渠爱雪,车冰清,黄泽虎,刘燕.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文化研究[J].地理研究,2010(8):12.

标签:;  ;  ;  ;  ;  

基于非正式制度视角的江苏区域经济不平衡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