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牙髓炎不同处理方法的临床疗效比较论文_冯海燕

长沙市口腔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目的:分析比较急性牙髓炎不同处理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用于本次临床研究的400例急性牙髓炎患者是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这一时期内由我院收治的,将这4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观察组的患者采用开髓后封入失活剂的方法进行处理,对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开髓后开放引流术的方法进行处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疼痛情况及急性根尖周炎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治疗有效率为91.5%,对照组的总治疗有效率为78.5%,观察组的总治疗有效率比之对照组明显更高,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持续疼痛发生率为2.0%,对照组的持续疼痛发生率为11.0%,观察组的持续疼痛发生率比之对照组明显更低,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急性根尖周炎发生率为6.5%,对照组的急性根尖周炎发生率为16.0%,观察组的急性根尖周炎发生率比之对照组明显更低,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开髓后封入失活剂的方法治疗急性牙髓炎比开髓后开放引流术的方法疗效更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牙髓炎;失活剂;引流术;临床疗效;处理方法

急性牙髓炎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该病是一种牙髓组织的急性炎症,主要感染源来自于深龋,也可通过根尖孔而引起根尖逆行感染。临床上针对急性牙髓炎有多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其效果有所差异。为了探讨急性牙髓炎不同处理方法的临床疗效,现将我院在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这一时期内收治的400例急性牙髓炎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这4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采用开髓后封入失活剂的方法进行处理,一组采用开髓后开放引流术的方法进行处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用于本次临床研究的400例急性牙髓炎患者是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这一时期内由我院收治的,所有患者均符合纳入标准:①患牙有自发痛、阵发痛、温度刺激痛及夜间痛,痛感常放射至整侧面颊部;②临床检查示牙周组织良好、牙龈无红肿、无牙周袋、无叩痛、无松动;③X线片示根尖周组织正常、无暗影;④无全身系统性疾病。将这4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观察组中共有男性患者112例、女性患者88例,各占总数的56.0%、44.0%;年龄在13-62岁之间不等,平均年龄(34.5±7.7)岁;共有患牙279颗,其中前牙有68颗、前磨牙有115颗、双尖牙有51颗、后牙有45颗,各占总数的24.4%、41.2%、18.3%、16.1%。对照组中共有男性患者109例、女性患者91例,各占总数的54.5%、45.5%;年龄在14-60岁之间不等,平均年龄(33.8±7.2)岁;共有患牙267颗,其中前牙有62颗、前磨牙有119颗、双尖牙有48颗、后牙有38颗,各占总数的23.2%、44.6%、18.0%、14.2%。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患牙情况等资料的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观察组

对观察组的患者采用开髓后封入失活剂的方法进行处理:首先给予患者局麻,然后开髓,将髓室顶揭开,待充分引流后以棉球压迫止血,再以生理盐水将窝洞冲洗干净,并将唾液隔离,在露髓面上放置多聚甲醛,再置一丁香油棉球于其上,最后再采用氧化锌黏固剂暂封,给予患者止痛处理,两周后复诊行根管治疗。

1.2.2 对照组

对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开髓后开放引流术的方法进行处理:首先给予患者局麻,然后开髓,以消毒棉球将髓腔擦干净,置一丁香油棉球于其上,开放2-3日后给予止痛处理,两周后复诊行根管治疗。

1.3 疗效评价

治疗显效:术后1-3日内自发性疼痛等症状完全消失;治疗有效:术后1-3日内自发性疼痛等症状明显改善;治疗无效:术后1-3日内自发性疼痛等症状没有改善或加重。

1.4 统计学分析

对上述临床研究中所记录的所有数据均利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统计,对所有计量资料均采取t检验,对所有计数资料均采取卡方检验,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的总治疗有效率为91.5%,对照组的总治疗有效率为78.5%,观察组的总治疗有效率比之对照组明显更高,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如表1所示。

2.2 疼痛情况

观察组中出现持续疼痛的共有4例,持续疼痛发生率为2.0%;对照组中出现持续疼痛的共有22例,持续疼痛发生率为11.0%;观察组的持续疼痛发生率比之对照组明显更低,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急性根尖周炎发生情况

观察组中发生急性根尖周炎的共有13例,急性根尖周炎发生率为6.5%;对照组中发生急性根尖周炎的共有32例,急性根尖周炎发生率为16.0%;观察组的急性根尖周炎发生率比之对照组明显更低,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急性牙髓炎的发病率连年提升,已成为临床上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急性牙髓炎的主要临床特征是剧烈疼痛,且这种疼痛往往无法定位,一般的止痛药物对其效果亦不明显,后期更可能会发展成为牙髓坏疽,从而更难根治。急性牙髓炎产生剧烈疼痛的原因主要有二,一者是牙髓腔内的牙髓组织压力过高,从而压迫了牙髓神经;二者是牙髓中的炎性介质刺激了牙髓细胞神经纤维。对于急性牙髓炎的首诊处理来说,最首要的工作就是缓解疼痛。目前临床上所采用的处理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开髓后封入失活剂,一种是开髓后开放引流术,后者更容易引起持续疼痛,原因可能是开髓孔内食物嵌塞增加了髓腔内压及压迫了牙髓神经,而开髓后封入失活剂的作用就是避免牙髓受到食物嵌塞,所以前者比较不易引起术后持续疼痛。

根据本次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总治疗有效率比之对照组明显更高、持续疼痛发生率比之对照组明显更低、急性根尖周炎发生率比之对照组明显更低,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得出结论:采用开髓后封入失活剂的方法治疗急性牙髓炎比开髓后开放引流术的方法疗效更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未生.急性牙髓炎不同处理方法的临床疗效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11:36-37.

[2]刘雅贞.牙髓孔封药治疗急性牙髓炎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1,20:56.

[3]毛俊木,刘潇,龙文,周洁.根管治疗术的填充程度对急性牙髓炎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国临床研究,2014,07:858-859.

[4]姜进斌.不同根管糊剂在一次性根管术治疗急性牙髓炎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北方药学,2014,10:173-174.

[5]张兴辉,陈巨汉,蓝芬芳,莫伦桂.急性牙髓炎一次性与多次性根管治疗的临床比较[J].吉林医学,2014,32:7155-7156.

作者简介:姓名:冯海燕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85年11月 籍贯:山东 无棣,工作单位:长沙市口腔医院 学历:硕士研究生 职称:医师 邮编:410000

论文作者:冯海燕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4

标签:;  ;  ;  ;  ;  ;  ;  ;  

急性牙髓炎不同处理方法的临床疗效比较论文_冯海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