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结构对青少年健康行为的影响_单亲家庭论文

家庭结构对于青少年健康行为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青少年论文,结构论文,家庭论文,健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前言

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质下降,儿童肥胖、身体活动不足等健康问题日趋严重。这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青少年的健康很大程度与青少年的健康行为有关[22]。大量研究已经证明,不健康的饮食行为、身体活动不足、静坐少动行为、吸烟、酗酒等行为是影响青少年健康的重要因素[19,21]。家庭对于青少年健康行为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15,34]。家庭环境、家长的教养行为和方式都在青少年健康行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3,35]。研究还发现,家庭结构也是影响青少年健康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针对家庭结构和青少年健康行为的大部分研究,主要关注的是单亲家庭和隔代抚养青少年的健康行为问题。

在欧美国家,由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离婚率大幅提升,有一半的美国青少年在成年前至少会经历一段时间的单亲抚养阶段[16],因此,许多研究开始关注父母离婚对于青少年成长的负面影响。这些研究发现,单亲抚养的青少年一般比双亲抚养的青少年更容易出现不健康行为,导致各种身体和心理健康问题[32,36]。2003年美国全国青少年健康调查发现,美国单亲家庭的比例高达26%,其中单亲母亲为22.8%,单亲父亲为3.2%。单亲母亲抚养的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状况比双亲抚养的青少年差[15]。一项基于英国和法国15~16岁青少年的研究则发现,单亲家庭或父母关系欠佳的青少年更容易出现吸烟、饮酒、吸毒问题[28]。另一项基于欧洲10国14287名15岁青少年的大样本调查还发现,完整的家庭是青少年过早性行为的重要保护因素之一。在我国,随着人们观念的更新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家庭结构也在悄然发生改变[10],我国离婚率也有所上升,单亲家庭的情况日趋普遍[2],单亲家庭中青少年问题也已经引起了一些研究者的兴趣。比如,有研究发现父母离异后,青少年容易出现性格内向、自尊心差、交往障碍等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7]。另外,还有研究发现,犯罪青少年中家庭不完整的比例远远高于对照组青少年,提示家庭结构可能是引起青少年犯罪问题的诱因之一[5]。遗憾的是,我国关于单亲家庭的青少年健康问题研究多集中于心理健康领域,单亲家庭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及其健康行为的研究鲜有报道。另一方面,目前对于单亲家庭影响青少年身体和心理健康的机制还不清楚。目前的理论假说主要包括4个方面:经济地位、社会化、心理应激和父母心理健康[17]。有研究也证实,相对于双亲家庭,单亲家庭较差的社会经济地位部分解释了单亲家庭和双亲家庭子女的健康水平差异[15]。但是家庭结构差异导致青少年健康状况差异的具体原因还不清楚。父母与子女的交流、父母对子女的监护情况、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是否也是影响家庭结构与青少年健康水平关系的因素仍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我国的家庭结构与欧美国家的一个重要区别是,大部分欧美祖辈家庭成员较少承担抚养青少年的工作,而隔代抚养在我国的比例则比较高。2003年美国全国青少年健康调查的数据显示,该比率仅有0.4%[15]。该研究还发现,祖辈抚养的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状况也都比双亲抚养的青少年差。在我国,许多祖辈老年人或出于传统观念,或出于子女异地工作等现实问题,往往在家庭中承担着抚养孙辈的责任。有研究指出,在我国欠发达地区有近一半的青少年是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的[11]。值得关注的是,虽然在行动上,我国祖辈参与抚养青少年的比例相对较高,但是在实际社会评价上,近年来社会各界对隔代抚养对青少年的影响却是褒贬不一。批评者认为,祖辈受传统思想束缚,思想固化,对青少年姑息纵容、包办代办,导致隔代抚养下的青少年出现情绪问题、行为障碍和性格缺陷[1,9],甚至有研究认为,隔代抚养是未成年人犯罪不可忽视的家庭因素[8]。此外,老一辈由于历史原因,往往缺乏营养知识、卫生习惯较差,因此,容易导致孙辈养成不健康的行为习惯[6]。而支持者则认为,祖辈对抚养孙辈有爱心、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有抚养和教育青少年的经验,这些都是隔代抚养的优势所在[3]。隔代抚养作为我国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对于青少年健康行为的形成与发展是否有影响?有研究者对我国三代同堂的家庭进行质化研究发现,由于老一辈在三代同堂家庭中往往负责买菜、做饭等家务,老一辈的饮食习惯和营养观念对青少年影响深远,因此,祖辈对青少年的饮食行为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6]。然而,这种祖辈对于青少年健康行为的影响是积极还是消极?与由父母抚养的青少年在健康行为上是否有所不同?这方面的研究还非常少。

目前,单亲抚养、隔代抚养或隔代参与抚养已是我国社会的普遍现象,但是,单亲抚养和隔代抚养对于我国青少年健康行为的影响的研究还比较少,家庭架构影响青少年健康的机制也还不清楚。因此,本研究以北京市青少年为研究对象,探索不同家庭结构对我国青少年健康行为的影响,以期为今后青少年健康行为的研究和干预提供参考。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参考学龄儿童健康行为(Health Behavior in School-aged Children,HBSC)问卷的要求,以北京市11岁、13岁、15岁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青春期不仅仅是人体迅速生长发育、逐渐发育成为成年人的关键时期,也是儿童在心理上逐渐成熟、发展为成年人的过渡期。HBSC问卷选择11岁、13岁、15岁3个年龄段作为研究对象的主要原因是:11岁代表青春期开始的时期,13岁代表青少年面对身体和情绪变化的挑战时期,15岁则代表青少年开始考虑人生和职业抉择的时期[20]。同时,这3个时期也是学龄儿童逐渐独立,在学习和生活中逐渐拥有更多决定权,以及健康行为习惯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研究这3个年龄段的青少年的健康行为及其可能的家庭影响因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研究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的抽样方法,首先按行政区划将北京市的区(县)分为城镇和乡村两个抽样大区,然后分别在两大抽样区按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将区(县)分成好、中、差三类抽样区,从每类抽样区中随机抽取一个区或者县作为抽样区(县),城乡共6个;对每个抽样区(县)里的所有中小学进行分类,根据《北京市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细则(试行)》将学校分为3类(好、中、差),每类里随机抽取小学、初中、高中各一所共54所为抽样学校;结合小学生入学年龄为6周岁的情况,确定抽取年级主要集中在小学六年级、初中二年级和高中一年级,各抽样年级根据分班情况随机抽取班级;对抽中的样本班采取整群抽样方法确定研究对象;每个学校等量抽取研究对象。最终研究共发放问卷5985份,回收5985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样本5876份,有效率98.2%。

1.2 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问卷以世界卫生组织的“学龄儿童健康行为(Health Behavior in School-aged Children)”问卷为基础,具体使用过程中,保留了原问卷的主体内容和框架,经过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的相关专家论证,再通过238人的预调查中确定问卷各题目的重测信度,并根据预调查中所反映的问题和中国实际情况,对问卷进行了修订,修订包括了问卷内容和问卷形式两部分。问卷的内容包括:1)个人和家庭信息:如出生日期、性别、年级;身高、体重、家庭情况等;2)健康行为:如早餐习惯和饮食特点、身体活动、静坐少动行为、睡眠、吸烟、饮酒行为、节食、控体重行为等;3)健康状况:如疾病情况、生活满意度、健康自我评价等;4)个人和社会环境:如家庭支持、同伴影响、学校环境等。

1.3 数据分析

HBSC问卷中分别采用李克特(Likert)5分、7分和9分量表分别测量各种健康行为。本研究将各单项健康行为的每题得分累加获得该项健康行为的总分。研究采用卡方检验分析比较不同家庭结构组别青少年出现各种健康行为或生活方式的比例是否有差异。同时,以双亲抚养组为参考,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其他组出现各种不良健康行为的风险是否提高。数理统计采用SPSS10.0进行计算。

2 研究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研究将受试对象分为单亲抚养组、双亲抚养组、单亲与继父(母)抚养组、父母祖辈共同抚养组和祖辈抚养组五组,有65名青少年由其他亲友抚养,其数据未进入本研究的分析,因此,共有5811名青少年的数据纳入本研究的数据分析。如表1所示,本次研究中,有超过一半的受试者是由双亲抚养,近1/3的受试者由双亲和祖辈共同抚养,还有7.3%的受试者为单亲家庭抚养。而完全由祖辈抚养和由单亲和继父母共同抚养的学生比例分别仅有3%和0.9%。由于2组样本量非常低,无法进行进一步的统计分析。本研究仅对另外3组的样本进行进一步的数据分析。

2.2 家庭结构与青少年饮食行为

表2和表3总结了在双亲抚养、单亲抚养和双亲祖辈共同抚养三种模式下,青少年各种饮食行为的情况。结果显示,在一些健康的饮食行为上,如“每天至少吃1次水果、蔬菜”,“上学日每天吃早饭”等,单亲抚养的男生在这些健康行为上的比例比双亲抚养和双亲与祖辈共同抚养的学生低,且差异具有显著性。单亲抚养的女生在休息日每天吃早饭的比例则仅有62.7%,远低于双亲抚养和双亲祖辈共同抚养的女生。而在一些不健康的饮食行为方面,如“每周吃膨化食品两次或以上”,双亲与祖辈共同抚养男生的比例比双亲抚养和单亲抚养男生高,且差异具有显著性。

2.3 家庭结构与青少年的身体活动水平

本次调查的结果显示,青少年总体的身体活动水平偏低,仅有不到20%的青少年每天体育锻炼时间达到60 min。青少年静坐少动行为的问题较为突出,有近一半的青少年平时看电视时间超过2 h,有高达2/3的青少年周末看电视时间超过2 h。

单亲家庭可能对青少年的静坐少动行为约束比双亲抚养家庭和双亲和祖辈共同抚养家庭更为松散。如表4所示,单亲抚养的男生平时玩游戏和用电脑超过2 h的比例分别为6.8%和5.1%,分别高于双亲抚养和双亲与祖辈共同抚养的男生,且差异具有显著性。同时,单亲抚养的女生周末用电脑超过2 h的比例高达24.1%,也远高于双亲抚养女生的18.1%和双亲与祖辈共同抚养女生的17.2%。此外,本次调查也发现,双亲与祖辈共同抚养的男生平时看电视、玩游戏、用电脑的时间不长,但是周末盯着屏幕的时间则较长。通过计算6项盯屏幕时间题目的总分,若将总分75百分位数以上者定义为盯屏幕过长的学生,则双亲与祖辈共同抚养的男生盯屏幕过长的比例为28.5%,比其他2组学生高,且差异具有显著性。

2.4 家庭结构与青少年吸烟饮酒行为

如表5所示,单亲抚养的学生在各种吸烟和饮酒行为的比例,均高于双亲抚养和双亲与祖辈共同抚养的学生,但是,仅在女生的有无吸烟经历上具有统计学意义。值得关注的是,单亲家庭中母亲吸烟的比例要远远大于其他两类家庭,且差异具有显著性。

2.5 青少年与父母的交流

本次调查的结果显示,单亲抚养的青少年与父母的交流与双亲抚养和双亲与祖辈共同抚养的青少年相比,存在更多的困难。如表6所示,与双亲抚养和双亲与祖辈共同抚养的青少年相比,单亲抚养的男生和女生反映与父亲交流的非常容易的比例更低,且差异具有显著性。单亲抚养的女生反映与母亲交流非常容易的比例也偏低。但是,研究结果也显示,单亲抚养的男生与母亲的交流并没有比双亲抚养和双亲与祖辈共同抚养的青少年更难。

同时,调查的结果还发现,单亲家庭父母对于青少年生活和学习的管理和约束的程度,要比双亲和双亲祖辈共同抚养家庭的父母更差。比如,分别有18.7%和31.9%单亲家庭的男生,报告母亲和父亲不知道他空闲时在做什么,而相应的双亲家庭的男生报告的比例为9.7%和16.2%。研究结果还显示,父母对青少年的约束存在较为明显的性别差异,父母对男生的约束比对女生更松,而母亲比父亲对子女的约束更严。比如,单亲抚养的男生报告父亲不知道自己放学去哪里的比例高达34.3%,而相应的女生报告的比例为24.5%。单亲抚养的男生报告母亲不知道自己放学去哪里的比例为16.0%,而相应的女生报告的比例为10.0%。

家庭的集体活动是促进家庭成员间交流,增强家庭成员与青少年感情的重要途径。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在家庭集体活动方面,单亲家庭与双亲家庭、双亲祖辈家庭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且差异具有显著性。如单亲家庭的男生报告家庭从未一起户外活动的比例高达14.7%,而来自双亲家庭、双亲祖辈家庭的男生报告的比例分别为8.7%和7.1%(表7)。

为了进一步研究各种家庭结构与学生各种不健康行为的关系,本研究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的方法,比较了单亲抚养和双亲祖辈抚养的学生与双亲抚养学生在各种不健康行为上的比值比。如表8所示,单亲抚养的女生与双亲抚养的女生相比,出现不健康饮食行为、吸烟、醉酒等不健康行为的风险更高,且差异具有显著性。而单亲抚养的男生与双亲抚养的男生相比,出现体育锻炼不足的风险更高,且差异具有显著性。值得关注的是,在回归进一步控制了与母亲交流情况、与父亲交流情况、母亲对子女的管束、父亲对子女的管束、家庭集体活动等5个变量后,比值比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即OR2小于OR1的现象。在体育锻炼不足和醉酒两项上,在控制了子女与父母交流和家庭集体活动等变量后,2组差异就不再具有显著性。

双亲与祖辈共同抚养和双亲祖辈抚养的学生在盯屏幕的时间和体育锻炼不足两种行为上也存在差异。研究结果显示,由双亲与祖辈共同抚养的学生比仅仅由双亲抚养的学生,更容易出现盯屏幕时间过长和体育锻炼不足等不健康行为。而且,在控制了与父母交流和家庭集体活动等变量后,比值比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3 讨论

在我国,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祖辈帮助父母照顾、教育青少年的现象非常普遍。这一隔代抚养现象也是由我国“三代同堂”、“四世同堂”等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在独生子女政策等国情的影响下而形成的,与许多欧美国家的主流家庭结构有所区别[4]。本次研究的结果也显示,有近1/3的青少年,是由双亲和祖辈共同抚养的,另外还有2.8%的青少年是完全由祖辈抚养。本次调查对象为北京市青少年,父母外出务工而导致的留守儿童问题要远远低于中西部地区。有研究显示,在我国某些欠发达地区完全由祖辈家长抚养的青少年比例有近50%[11],因此,全国范围内隔代抚养的青少年比例应高于本研究的数据。另一方面,近年来,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我国单亲家庭的比例也逐年上升,本次调查发现,有7.3%的青少年由单亲抚养。本研究的数据显示,有约四成的青少年由单亲抚养或由祖辈参与抚养。因此,隔代抚养和单亲抚养对青少年健康行为的影响非常值得深入研究。

目前,单亲家庭的青少年健康行为的问题已经受到一些研究者的关注。比如,有研究发现,单亲家庭的青少年比完整家庭的青少年更容易出现吸烟、饮酒、身体活动不足、静坐少动行为、吸食毒品、暴力等行为问题[14,28,29]。本次研究的结果也显示,单亲抚养的青少年比双亲抚养的青少年更容易出现不健康饮食、体育锻炼不足、吸烟、醉酒等不健康行为。单亲家庭的结构对于青少年健康行为影响的具体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目前的理论假说主要包括4个方面:经济地位、社会化、心理应激和父母心理健康。目前的研究证实,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差异是引起单亲抚养的青少年和双亲抚养青少年健康水平差异的原因之一[15]。总体而言,单亲家庭的经济状况的确要略差一些。美国的研究数据显示,虽然有许多父亲在离婚后仍会支付赡养费,但是,也有高达2/3的单身母亲独自抚养子女[31]。家庭的经济地位直接影响家庭的物质环境和居住地的社会环境,也间接影响着父母教育子女的成效。社会化理论假设认为,家庭为青少年提供了学习和社会化的环境,因此,家庭环境的质量和特点影响着青少年健康行为的发展。双亲家庭的父母可以轮流负责监督和教育子女的行为,而单亲则需独自完成这些职责,因而与青少年沟通的时间和质量都可能会受到影响[17]。比如,有研究发现,父亲或母亲的缺失,家庭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的变化,单亲家庭在物质上和心理上给予青少年的支持的不足,是造成单亲家庭青少年健康行为问题的重要原因[29]。心理应激理论则认为,家庭组织和结构的变化可能导致青少年心理应激。比如,父母间的紧张关系、家庭成员的变化、频繁地更换居住地点等,都可能对青少年的健康行为发展造成负面影响。父母心理健康假说则强调,单亲家庭中母亲(或父亲)在经历婚姻的失败后往往存在抑郁等心理问题,父母自身心理状况会对青少年的行为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23]。还有的研究认为,文化也是影响家庭结构与青少年健康行为的调节因素之一。比如,英法两国的联合研究发现,家庭结构对青少年健康行为的影响在英国更为明显,而在法国的影响则要相对小[28]。在文化上,英国更接近于北欧,而法国更倾向于南欧。在南欧,人们喜爱饮酒却不常醉酒,而北欧国家醉酒比例要高得多;南欧国家主要由父亲来教育子女的社交和礼仪,而在北欧主要是由母亲来履行这一职责[26]。因此,各国在文化上就存在父亲和母亲的分工存在差异,对健康行为的认知也有差异。因而,研究者们认为,家庭结构对于青少年健康行为影响的差异可能与两国文化差异有关[28]。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在单亲家庭中,青少年与父母的交流更困难、父母对子女的管理更松散、家庭的集体活动也更少。回归分析的结果还发现,在控制了这些变量后,比值比下降,甚至差异的显著性也消失了。结果提示,亲子交流、父母对子女的管理和约束以及家庭的集体活动可能是导致单亲抚养青少年出现各种不健康行为的重要因素。这一结果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即家庭成员间融洽的关系、父母对青少年的管理和约束是影响青少年健康行为的重要因素[30,33]。这也从侧面进一步支持了社会化、心理应激和父母心理健康理论假设。本次研究结合前人的纵向跟踪研究的结果[17],提示我们促进父母与子女的交流、加强父母对子女的管理、增加家庭的集体活动可能有助于促进青少年形成健康行为习惯。

近年来,隔代抚养中祖辈对孙辈的溺爱受到了许多社会研究者的关注。许多研究认为,隔代抚养弊大于利,认为隔代抚养的祖辈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卫生和饮食习惯养成等方面有不利的影响[3]。比如,祖辈在家庭中往往负责买菜做饭,祖辈对青少年的饮食行为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7]。但是,有学者批评祖辈文化层次相对较低,知识结构和观念老化,不懂现代营养知识。因而,祖辈负责青少年的饮食可能不利于青少年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12]。不过,本次研究的结果却显示,双亲与祖辈共同抚养的青少年和双亲抚养的青少年在大部分饮食行为上没有差异。这可能是有几方面原因造成的。第一,本次研究的对象为北京市的家庭。在大城市的祖辈家长,其受教育程度往往不低,许多祖辈家长还具备中、高级职称。如对上海市的调查发现,祖辈家长的平均年龄为53岁,具有中级或以上职称的祖辈家长高达40.2%,比父母辈家长高11.7%[4]。因此,祖辈家长文化层次较低的现象至少在北京和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并不多见。第二,祖辈家长往往比较关注养生、营养的知识,在当今新闻资讯非常发达的时代,营养方面的知识通过电视、网络的传播,已经让许多老年人也了解和掌握了许多营养知识。而且,相对于单亲家庭和双亲家庭,祖父母有时间上的优势去关注青少年的饮食和营养。这些可能是祖辈抚养的青少年与父母抚养的青少年在大部分饮食行为上没有差异的主要原因。

不过,本次研究也发现,双亲和祖辈共同抚养的男生比双亲抚养的男生,更容易出现盯屏幕时间过长、体育锻炼不足的问题。研究结果也提示我们,祖辈家长可能在青少年的静坐少动行为的教育和管理上做得不够。遗憾的是,目前对于隔代抚养对青少年健康行为影响的机制还缺乏系统的理论解释。有学者指出,由于体力的原因,祖辈家长往往比较少带领或者伴随青少年参加户外活动[12]。另一方面,祖辈与青少年在运动兴趣的差异也可能是原因之一。比如,祖辈家长可能更喜好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体育项目,而青少年更热衷于足球、篮球、轮滑、街舞等运动强度大、刺激性强的新兴体育项目。兴趣取向的不同也影响了家庭集体体育活动的开展,也影响了祖辈家长对青少年体育活动和静坐少动行为的管理和监督。此外,在理念上,祖辈家长往往比较重视文化教育,而轻视体育锻炼,倾向于满足孙辈大部分的需求,而对看电视、玩游戏等所谓的“生活琐事”缺乏必要的管理和约束。这些可能也是导致祖辈参与抚养的青少年体育锻炼不足的重要原因,是值得今后继续关注和研究的方向。身体活动水平和静坐少动行为是影响青少年健康的重要因素[13,25],本次调查的结果提示,我们应加强面向家长,特别是面向祖辈家长的健康教育,增加祖辈家长关于青少年身体活动和静坐少动行为的认识,促进其管理和约束青少年的静坐少动行为,督促青少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4 结论与建议

1.青少年的总体的健康行为状况良好。但是,青少年总体的身体活动水平偏低,仅有不到20%的青少年每天体育锻炼时间达到60 min。青少年静坐少动行为的问题较为突出,有近一半的青少年平时看电视时间超过2 h,有高达2/3的青少年周末看电视时间超过2 h。

2.双亲抚养的青少年的健康行为总体状况略优于单亲抚养和双亲祖辈共同抚养的青少年。单亲抚养的青少年比双亲抚养的青少年更容易出现不健康饮食、体育锻炼不足、吸烟、醉酒等不健康行为。同时,单亲家庭中,子女与父母的交流更困难、父母对子女的管理更松散、家庭的集体活动也更少。

3.亲子交流、父母对子女的管理以及家庭的集体活动可能是影响单亲抚养青少年出现各种不健康行为的重要因素。促进父母与子女的交流、加强父母对子女的管理、增加家庭的集体活动可能是帮助单亲家庭子女改变不健康行为的重要手段。

4.祖辈参与青少年的抚养,未对青少年的饮食行为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但祖辈家长可能在青少年的体育锻炼习惯和静坐少动行为的教育和管理上做得不够。建议加强面向祖辈家长的健康教育,增加祖辈家长对于青少年身体活动和静坐少动行为的认识,督促青少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收稿日期:2012-03-28;修订日期:2012-04-20

标签:;  ;  ;  ;  

家庭结构对青少年健康行为的影响_单亲家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