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数学全国课标(II)文17题另外几种解法论文_司政君

2015高考数学全国课标(II)文17题另外几种解法论文_司政君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两水中学 746010

一、试题及原解再现

1.题目△ABC中,D是BC上的点,AD平分∠BAC,BD=2DC。

(1)求。

(2)若∠BAC=60°,求∠A。

2.评分标准所给参考答案:

解(1)由正弦定理得= ,= ,因为AD平分∠BAC,BD=2DC,所以== 。

(2)因为∠C=180°-(∠BAC+∠B),∠BAC=60°,所以sin=∠C=sin(∠BAC+∠B)=  cos∠B+ sin∠B。

由(1)知2sin∠B=sin∠C,所以tan∠B=  ,即∠B=30°。

二、试题的另外解法

1.解法一

解法分析:因为第(1)题是求,在△ABC中,由正弦定理得  =  ,运用三角面积公式S△= bcsinA= casinB= absinC,结合已知由△ACD,△ABD的面积比得的值;对于第 (2)题,运用余弦定理求解。

解:(1)因为AD平分∠BAC,所以sin∠BAD=sin∠CAD,

又∠BDA+∠CDA=π,所以sin∠CDA=sin∠BDA,

又S△ACD= AC·ADsin∠CAD= DC·ADsin∠CDA,S△ABD= AB·ADsin∠BAD= BC·ADsin∠BDA, 所以  =  。

又BD=2DC,所以AB=2AC。

在△ABC中,由正弦定理,得:=  = 。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因为BD=2DC,由(1)知AB=2AC,

所以由余弦定理得:

BC2=AB2+AC2-2AB·ACcos∠BAC,

9DC2=4AC2+AC2-2·2AC·ACcos60°,

9DC2=3AC2,

3DC2= 3AC,

所以由余弦定理得:

cosB=

=

= =  ,

又B∈(0,π),所以B=30°。

2.解法二

解法分析:第(1)题分别在△ABC中,作BC的高线,在△ABD中,作AB的高线,在△ACD中,作AC的高线,结合已知条件,利用三角形面积和锐角三角函数定义求解 ; 第(2)题运用转化思想,在△ABC中,作AB的高线转化为直角三角形求解。

解(1)在△ABC中,作BC的高线AG,在△ABD中,作AB的高线DE,在△ACD中,作AC的高线DF,

由AD平分∠BAC得:DE=DF,

又S△ABD= AC·DF= DC·AG,S△ABD= AB·DE= BC·AG,所以  =  。

又BD=2DC,所以AB=2AC。

在△ABG中,sinB=  ,在△ACG中,sinC=  ,所以=  = 。

(2)在△ABC中,作AB的高线CH。

因为∠BAC=60°,

所以AH= AC,HC=  AC,

由(1)知AB=2AC,

所以BH=AB-AH,

=2AC- AC= AC,

所以,在△BCH中,tanB=  =  ,

又B∈(0,π),所以B=30°。

3.解法三

解法分析:第(1)题同解法一或解法二;第(2)题运用转化思想,在△ABC中,已知∠BAC=60°,又由(1)知AB=2AC,故取AB的中点E,连接CE即可运用等腰三角形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知识求解。

解(1)同解法一或解法二。

(2)取AB的中点E,连接CE。

由(1)知AB=2AC,所以AE=AC,因为∠BAC=60°,所以△AEC是等边三角形,所以∠AEC=60°,EC=AE=EB,所以B=30°。

4.解法四

解法分析:第(1)题同解法一或解法二;第(2)题运用转化思想,在△ABC中,已知∠BAC=60°,又由(1)知AB=2AC,故AC延长至M,使CM=AC,连接BM即可运用等边三角形知识求解。

解(1)同解法一或解法二。

(2)延长AC至M,使CM=AC,连接BM。

由(1)知AB=2AC,所以AB=AM,因为∠BAC=60°,所以△ABM是等边三角形,所以∠ABM=60,所以B=30°。

三、结语

二中的这些解法,基本上抛开命题意图,从另外角度来完成试题的求解;教学中,对解三角形试(习)题,尝试从不同角度探寻解决策略,可打破思维定势,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解题能力的提高。

论文作者:司政君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1月总第19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4

标签:;  ;  ;  ;  ;  ;  ;  ;  

2015高考数学全国课标(II)文17题另外几种解法论文_司政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