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扬州民间文化艺术的保护与传承论文

浅谈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扬州民间文化艺术的保护与传承论文

浅谈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扬州民间文化艺术的保护与传承

施华健 杨 榕 (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东关街道 225001)

摘要: 大运河自申遗成功以来,其保护与利用受到了各地的密切关注。扬州是世界上最早的“运河城”,拥有丰富的历史遗存和独特的文化传承。本文通过分析扬州民间文化艺术的保护现状,从创新宣传推广、专业人才保护、资源机制保障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进一步推动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

关键词: 大运河文化带;扬州民间文化艺术;保护;传承

蜿蜒千里,秀丽千年,大运河承载了中华民族悠远的历史文明,沉淀了厚重珍贵的文化底蕴,哺育了沿岸城市的繁荣昌盛。扬州是中国唯一的与大运河同龄的“运河城”,与运河同生共长2500多年,包括清曲、评话、玉雕、漆器等在内的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精彩纷呈,令“运河明珠”熠熠生辉。

习近平总书记曾作出重要批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与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密切相关,不仅要深度挖掘并科学保护扬州历史文化资源,更要全方位、广角度、多手段地综合开发、合理利用,将扬州的民间文化艺术传承和推广下去,打造大运河文化带的“金名片”。

我是一匹马,一匹一生都在奔跑的马。我的主人是个邮递员,驮着他,我每天穿梭在各个村庄,看一双双眼睛瞬间化作幻影消失在我身后的蹄声中。我享受这样的节奏。也许这就是马的天性,没有原因。其实马并不是被主人手中的马鞭催着跑,不是,我们在追逐自己的速度。马一生下来就逃脱不了驰骋的本能。那些骑马者只不过是在借助马的速度摆脱属于他们自己生命中的厄运。可我却从那些转瞬即逝的眼神中清晰地感受到,绝大多数人都以为是他们用智慧使我们屈从。然而,那只是人类自以为是的智慧,我想。他们用自己的思想为万物和万物之理下定义,却全然不顾其本身的精髓。他们不曾理解的是,大多数精髓是不需要解释的——这才是我们马族公认的智慧。

一、大运河孕育下的扬州民间文化艺术

在大运河沿线35座城市中,扬州是唯一与大运河同生共长、兴衰与共的城市。2500多年来,大运河滋养了世代扬州人,孕育了丰富的地方文化,面对“母亲”的慷慨馈赠,“运河长子”满怀感恩。

Study on quality indexes and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purple sweetpotato flour from different varieties

三是将民间文化习俗融入现代生活。将大运河非遗保护与特色小镇建设、古城改造更新、公园体系建设等结合起来,在城市的基础设施中融入特色文化元素,将民间艺术文化嵌入到城市的方方面面。

在流传至今的扬州众多传统民族民间艺术中,有3项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9项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61项列入省级非遗名录。

在类别上,有扬州古街巷传说、扬州八怪传奇故事、史可法传说等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有扬州玉雕、扬州剪纸、扬派盆景、扬州民歌、古琴艺术、傩舞、扬剧、杖头木偶戏、扬州评话、扬州清曲、扬州弹词等传统美术、音乐、舞蹈、戏剧和曲艺;有扬州漆器髹饰技艺、雕版印刷技艺、金银细工制作技艺、扬州毛笔制作技艺、扬州园林营造技艺、茶点制作技艺、扬州炒饭制作技艺等传统技艺;有扬州中秋拜月、十五巧板等民俗、传统体育和游艺。

作为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牵头城市,扬州应注重大运河环境的保护和文化精髓的传承,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发挥“运河长子”表率作用,争当 “排头兵”。

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背景下扬州民间文化艺术保护现状

2015年,扬州建立“486非遗集聚区”,旨在推进非遗融入群众、融入生活,实现非遗惠民利民。2019年1月施行的《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根据非遗项目的属性、特点以及存续状况,实行分类保护,从工作机制、传承人等多方面对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行规定。

一是落实经费保障。政府建立民间文化艺术保护专项资金,用于艺人资助、场所修缮、文物保护等。鼓励民间组织、社会企业等多方力量共同出力,守住文化血脉。

三是强化政策支持。建立传承人命名和资助制度,创造良好的发展前景,扩大其社会影响力,建立民间文化艺术传承工作激励机制,鼓励年轻人参与传承,坚守传承。

(一)宣传推广需强化

一是宣传方式具有局限性。在文化多元性的大背景下,人们更容易发现外来文化的新颖别致,而忽视本土文化的厚重内涵,尽管主流媒体号召“文化自信”,但传统民族民间文化仍不可避免地受到冷落。当今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年轻人更青睐移动端的娱乐方式,3D、VR等新技术层出不穷,十五巧板等传统玩具早已被电子设备代替,而扬州清曲、评话、木偶戏等曾经风靡街巷的民间艺术大多停留在剧院、书场的表演形式,甚少通过短视频、电子杂志等新媒体手段以及传播和推广,鲜有年轻人问津。而扬州目前建有许多陈列民间文化艺术的展览馆与博物馆,如扬州八怪纪念馆等,这类场馆往往依赖于艺术作品的展陈和音视频的播放,游客的参与性不足,体验感差,难以激发参观者的探寻文化深层内涵的意愿。

文献[17]将En中凸体U与凸体V的和称为闵可夫斯基和,记为:U⊕V,{u+v|u∈U,v∈V}。由图12可看出,aF×bF可用闵可夫斯基和进行求和。将aF×bF进行aF⊕bF求和得到的点集称为aF与bF的累积T-Map,将该累积T-Map记即可表示aF和bF装配后协调要素的偏差波动。利用闵可夫斯基和对图11a和图11b进行累积,得在Lv和Q方向的2维空间域(如图13)。图13表示部件a、b交点轴线中所有满足Mv=0、P=0的交点装配偏差波动范围。

二是文创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在东关街、瘦西湖等扬州著名景点内,有不少售卖扬州特色文创产品的商铺,如扬州剪纸、扬州漆器,但观赏性有余,实用性不足,且难以让消费者深入了解其历史文化背景。再者,许多民间传统文化特色多以工艺品、文具、服饰等形式出现,与其他江南地区的纪念品大同小异,难以凸显扬州特点,创新性也不够。

(二)专业人才匮乏

试验菌株为实验室现有菌株。该菌株分离自大连近岸海域表层海水,经16S rRNA基因测序方法鉴定该菌株属于盐单胞菌属(Halomonas),命名为Halomonas sp.DH1。该菌株能在低温下降解石油烃,在10 ℃下降解培养60 d后,菌株对原油的降解率可达49.7%。

在爱克发E立方的家族成员中,不乏这样的明星产品。像去年首发的E立方印刷软件PressTune,一经问世便引起各方关注。其旨在贯通企业内部与外部,包括协作方、买家等,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协作、销售、支持等所有环节,统一使用标准化的数字语言,最大限度地避免沟通成本,保证结果的可控。作为拥有百年经验的印艺专家、PDF/JDF工业标准的共同创立者,爱克发希望“从材料、设备,到软件、平台,提供一整套标准化服务和标准化维护,最终帮助客户建立起符合标准的印前、印刷生产系统控制体系”。据了解,截至目前,爱克发印艺大中华区已有5位成为G7认证专家。

(三)资源保障缺失

社会缺乏对民间文化艺术的重视,虽已出台《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但执行力度和监督机制的不足制约着《条例》的有效性,具体措施仍有待完善。对于民间文化艺人,政府部门没有设立专门统一的管理机构,缺少相应的优待政策、经济扶持和资源保障,缺乏鼓励年轻人参与技艺传承的政策。一些代代相传的文献资料如曲谱、画册,在历经多年传承以后,或多或少会有所遗失;一些通过老一辈人口传身授的宝贵经验由于缺乏系统的整理和记载,更会随着其离世而彻底消逝。

也难怪三喜如此心忿难平,这既然是涉及面子和荣誉的大事情,岂能等闲视之。小地方的小人物虽不知道中世纪欧洲骑士为了荣誉、面子会与人决斗,把荣誉、面子看得比生命还重,可毕竟也是要面子的。像他这样将面子丧失殆尽,怎么能在村里走来晃去,活得像个人物?

三、大运河扬州段民间文化艺术保护传承的探索与思考

进一步传承、开发好扬州民间艺术文化,需要充分摸排梳理扬州本土民间文化艺术,在完善其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通过以下方式和手段,加大民间文化保护力度,助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一)创新宣传手段

一是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提升展览馆。在博物馆、展览馆中运用数字化手段如VR虚拟现实技术、3D投影技术,在其基础上打造民间文化科技体验馆,再现古运河场景,讲述历史故事,增加场馆的趣味性和交互性。比如依据史书资料,制作拍摄扬州中秋拜月的过程演变,再利用全息投影技术投放出来,让参观者身临其境感受到千年前古人拜月仪式的庄重氛围,感受独特的民俗魅力。

二是提高文创衍生品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水平。一方面,为民间手工艺术品统一开创网上售卖平台,拓宽展示、销售渠道,为艺人增加经济效益,推动本土文化品牌的创立。另一方面,寻找非遗文化亮点,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如通过印制古籍线装书以推广雕版印刷技艺。同时,制定统一标准,对工艺品质量进行严格把关。

春秋时期,吴国开凿“邗沟”,第一次将长江和淮河连接起来。历经两千余年的持续发展与演变,大运河直到今天仍发挥着重要的交通、运输、行洪、灌溉、输水等作用,是大运河沿线地区不可缺少的重要交通运输方式,自古至今在保障中国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大运河流经8省(直辖市)35个城市,孕育了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形成了一条灿烂而悠久的文化长廊。扬州在大运河的灌溉滋养下,其历史遗产和文化记忆得以丰富和留存。

四是利用新媒体手段广泛宣传。建立专门的网站,系统地、分门别类地收录扬州地区民间民族文化艺术,以音视频、图片等方式完整详细地展现文化艺术风貌。在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上,帮助艺人开设账号以定期发布作品,借助官方账号或者网络大V的力量,加强传播力度和效果。

(二)突出人才培养

二是完善阵地建设。为民间艺人打造工作室,保障其有设施完备、条件充分的工作、传艺场所。建立清曲文化展示馆、剪纸艺术体验馆、评话弹词传习所等,为群众提供观摩、参与、研习的空间。与当地基层文化馆对接,在日常工作中加大对民间文化艺术的推介力度,多方面多层次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二是请专业人士给予指导,提升民间艺人的艺术层次和创新意识,融入时代审美,激活传统文化,拒绝因追求商业化而将传统艺术改造得不伦不类,注重现代创意和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赋予其更多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民间艺术的传承大多是依靠口授、家传、收徒等传统方式,许多技艺如金银细工、漆器髹饰、通草花等,不仅工序复杂、制作繁琐,且需要传承人具备相应的知识素养和动手能力,从初学到学成耗费数年至数十年时间,使得众多学徒中途退出甚至望而却步。老一辈的传承人由于年事已高,传艺能力减弱,年轻人认为学民间传统手艺周期长,经济效益低,未充分意识到民间文化艺术的内涵和价值,缺乏传承发扬的内在动力,愈加导致民间文化艺术传承面临后继乏力的困境。截至2018年,江苏共有四批47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进入抢救性记录工程名单。

三是在社会上打造民间艺术文化学习阵地,与本地高校、职业学校联合办学,将民间艺术送进校园,吸引更多年轻爱好者投身于传统文化艺术的学习和保护传承中来。

(三)完善资源保障

在扬州,不乏民间艺术保护传承成功的例子,如名扬四海的富春茶点制作技艺和扬州漆器髹饰技艺等。富春茶社自清代创始以来,将其颇具特色的富春包子传承至今,且能持续推陈出新,独树一帜,不仅成为扬州人吃茶点的常去处,更在大江南北打响了“中华老字号”品牌。扬州漆器艺人在继承传统工艺特色的基础上,创新探索市场潮流,积极开拓室内陈列品空间,打造文创产品,彰显新时期扬州漆器工艺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保护雕版印刷技艺的过程中,扬州专门建立了雕版印刷博物馆,参观者可参与互动,完成蘸墨、刷墨、覆纸、拓印的流程,感知“人类文明活化石”的魅力,使民间文化在体验和参与中深入人心。

一是针对年事较高的老一辈传承人,为其创造良好的生活、工作、传艺条件,从多方面支持其传播文化、开展活动。仔细收集其宝贵经验,整理其口述史,并复制、留存好流传下来的珍贵资料。

但在全球化浪潮中,民间传统文化遭受外来文化的冲击,在年轻人当中受关注度和受欢迎程度降低。部分民间文化艺术由于远离人们的现代日常生活,其挖掘力度和保护力度不强,随着老龄传承人的相继离世,民间文化艺术的保护与传承任重道远。

(四)促进文旅融合

在东关街、瘦西湖等游客集聚地周围打造以民间文化艺术为主题的民宿,充分利用“烟花三月”旅游节的契机,加大对扬州民间文化的宣传。传统音乐、喜剧、舞蹈有很强的舞台表现力,对游客有很强的吸引力,在中秋、端午等节日期间开展民俗活动、表演仪式,利用得天独厚的大运河背景,开展拜月祭祀、赛龙舟等活动,提升景区人气,拉动景区消费。

首先,要丰富营销手段,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将乡村旅游关键吸引要素,通过网络终端、手机终端等宣传出去。如与携程、去哪等网络平台合作,开通官方微信、微博账号等。其次,要努力创建乡村旅游特色品牌,根据乡村的历史文脉、资源禀赋和产业特点,因地制宜,量身打造,实现差异发展和错位经营。

(五)加强对外交流

一是与大运河流经的其他城市建立互相交流学习的平台,借鉴保护经验,强化区域协同保护意识。举办官方论坛和展览,为优秀的民间艺术文化打造流动展演平台。

二是积极开展与国际运河城市的交流合作,吸取国外文化之精粹,坚定不移地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合作国家展览艺术作品,表演文化曲目,借助国际传播工作格局,推动民间文化艺术走向世界。

四、结语

大运河是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民间文化艺术是前人创造的精神财富。要将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创新机制、汇聚力量加以保护传承,多手段、全方位地开发利用,进一步传播民间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延续扬州文脉,让大运河风光带与文化带交相辉映。

参考文献:

[1]白硕.大运河沿岸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问题与对策[J].人口与社会,2018(6):33-43.

[2]陈金晶.民族民间艺术在文化创意中传承[J].戏剧之家,2017(19):209-220.

[3]向杰.浅析新媒体形式下的民间工艺保护[J].才智,2018(5):205.

[4]姜师立.中国大运河文化[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19:294.

[5]牛娜娜.一带一路背景下河南省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8(3):84-87.

[6]胡梦飞.徐州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70-74.

作者简介:

施华健(1978- ),男,本科学历,副研究馆员,扬州市广陵区东关街道党政办主任、文化站站长,扬州文化艺术学校群众文化专业兼职教师,主要从事群众文化管理与教学研究。

杨榕(1996- ),女,本科学历,扬州市广陵区东关街道党政办秘书。

1.2.2 肩痛穴平衡针灸治疗方式 在应用肩痛穴平衡针灸治疗方式时,主治医师需要协助患者保持坐姿,并将膝盖伸直,针灸角度选择直刺角度,并以提插的针灸手法对针进行刺入,在进行刺入操作前,需要对患者的针刺部位进行消毒处理,本次针灸治疗选择的是长度为5 cm的无菌毫针,刺入的深度为1.5寸。针灸的穴位有肩痛穴,位于人体足三里穴位的下方3寸位置处,在实际针灸过程中需要避开腓浅神经,因此要应用交叉取穴的方式,保持每10分钟行针1次的频率[4-6]。

标签:;  ;  ;  ;  ;  

浅谈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扬州民间文化艺术的保护与传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