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的人生里诗意地栖居-读《新教育之梦》有感论文

在教育的人生里诗意地栖居-读《新教育之梦》有感论文

在教育的人生里诗意地栖居
——读《新教育之梦》有感

陆 一

(重庆市育才职业教育中心 重庆合川 401520)

德国19世纪浪漫派诗人荷尔德林在一首诗中提到,“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尽管充满劳绩。其实,在教育这片热土上,教师也应当有同样的感怀。——题记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写道:我们应该“使每一个学生在毕业的时候,带走的不仅仅是一些知识和技能,最重要的是要带走渴求知识的火花,并使它终生不熄地燃烧下去”。作为一名出色的园丁,教师学会培养学生渴求知识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但是,一名合格的教育园丁都应该懂得,知识的葳蕤之花生长所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德智体美就像阳光、水分、土壤和空气,只有共同作用,花朵才能健康成长。因此,身为教师,我常常在想:教育之于我来说究竟是什么?教育之于社会这个大花园来说究竟是什么?

在我来到育才职教中心的时候,我已思考过这个问题。对一名社会中的教育园丁而言,这个问题是带有“大我”的意味在里面的。一名教师从事教育,他的教育目标是学生。那么,如何达到这个目标就成为每位教师每天应该思索的问题。这当然也是交给社会的答卷。但是,对教师个人而言,在漫长的人生里,教育究竟扮演什么角色呢?有人认为教师是一份稳定的职业,可将其当作谋生的手段。也有一小部分人把教育作为事业来看待。他们看到现实的教育面临着的核心问题,并试图倾尽心血来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从而完成教育事业的梦想。可身为教师,我们更应该把“小我”做一个准确的定位,学会在教育这个大花园里诗意地栖居。一首诗的美,不仅仅拘泥于文字,我们还可以透过它的意象寻找它的意境,透过意境寻找到诗人表达的情感。再加上音乐美和节奏美点缀其间,我们品诗才会尽显浓浓的诗意。教育如诗,也是有诗味的,教育更是丰富多彩的,对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教育就是这丰富的诗味。

一、德育是一首田园诗

我们在田园诗的字里行间总会领略到一份淳朴的生活气息,一种生活的情趣。它传递给我们的是一份朴实的力量。德育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之中就传递着这份朴实的力量。不难发现,在学生受教育的阶段,道德起着颇为重要的作用。它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一个有道德的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智慧与现实生活进行接触,并逐渐形成“大我”。他们会对周围一切美的事物怀揣着一种感恩和探索的决心。这种决心会激发他们更为远大的理想,最终为社会贡献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力量。这种德育教育是可贵的,但培养起来却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德育教育和学科教育不同,它缺乏一定的竞争约束。学科教育通过升学的手段可以在学生竞争中得以实现,但德育教育是不需要通过来完成的。有些学生在家庭教育中缺乏了来自父母榜样的力量,自然就导致了一部分学生在道德上所有缺失。在《新教育之梦》中,朱永新先生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其中一些也确实比较适用。他提出要在游戏和生活中体验和感悟。这点甚好。学生是有游戏天性的,而以生活作为引入就让学生们告别了枯燥无味的知识学习。在这中间,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更贴近教育家杜威的学校实验教育,即让学生们在生活中接触更多的事物,从中获得美的感受,并将这份朴实的力量传递下去,以达到德育的教学效果。

二、智育是一首新诗

新诗在与旧诗的斗争中得以向前进步发展。然而,新诗之所以为新,就是因为拥有创新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是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人人都希望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可是,大多数人对智育的理解都有点狭隘。学生们会认为,某个同学比我聪明,成绩比较好,那么这个学生就是比我有智慧的。有些家长和教师也会对智育存在一定的偏见,使其最终表现为一张简单的成绩单。其实,智育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来源于一种更为原始的东西,即创造。创造是人类原始智慧的结晶。教师对学生的培养又怎么能缺少创造这一元素呢?现代的教育者普遍存在复制课本内容的特点。照本宣科的教师不在少数,对学生的教育缺乏创新。在课堂上,教师不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上一节公开课就像在演戏一样。这其实滋生了学生的另一种懒惰。学生是国之栋梁。孟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这些栋梁又怎能靠照本宣科来完成治理国家这个任务呢?没有人文关怀,学生又怎会具备崇高的民主精神呢?学生心中没有对智慧正确的定位,又怎么会发挥自己的智慧并创造自己的价值呢?因此,智慧的美首先要源于对天性美的开发创造。因此,想要书写这首新诗,教师就要认识到什么是陈旧的东西,什么是需要纠正摒弃的,培养学生创新与创造的能力,书写一首让人耳目一新的诗。

当奥林匹斯山上的火炬熊熊燃烧起来的时候,人们就开始向着希望的终点奔跑。这是一种有力量的精神。在面对痛苦与挫折时依然朝着理想的终点奋进,这是一首励志诗。人们在苦难中依然砥砺前行。然而,现如今的体育教育已经很大程度上被狭隘化了。体育被当作一门普通的科目来完成。简单的体育项目和几个简单的动作成了必备程序。这就使得体育教育效率低下,也难以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体育在学校教育当中不应该被简单地理解为上体育课。体育是一种精神。我们从上初中开始,一直到大学,入学的第一堂课就是军训。这是为什么呢?军训是锻炼学生意志的重要方法。人生在世,不可能不经历雨雪风霜的击打,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经历的任何一场挫折都可能是致命一击。在《新教育之梦》中,朱永新先生提到:理想的教育应培养学生坦然面对竞争对手,保持不骄、不躁、不气馁的心态,形成健全的素质,这才是体育精神的力量。体育教育对学生精神方面的指引胜过体育课本身。现如今,体育在校园里成为了一种体罚措施。只有犯了错误的学生,才会去操场跑圈、蛙跳等等,强身健体和培养意志力的目的已被抛之脑后,这样的体育教育还有什么意义!体育是一首励志诗。它应该具备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熔铸在学生脑海里,有“遇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意志和魄力;也会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胸襟;更有“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处之泰然。这才是体育的力量。

三、体育是一首励志诗

对于学术期刊出版工作而言,结构思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工作流程分析方法,通过采用该方法对繁杂、凌乱、特殊的学术期刊出版流程进行优化,重点开发基于结构思考的期刊出版工作辅助工具,可以突出重点环节,有效提高出版效率。

首先,要研究制定出优先针对城镇落户人员确权的相关制度,科学、合理地认定集体经济组织身份,同时在工作实施过程当中将其纳入其中[3]。

四、美育是一首抒情诗

人们往往将美好的事物赋予最真挚的情感。于是,人们笔下便有了“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梅花;有了“岂不罹严寒,松柏有本性”的孤松;有了“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青竹。然而,对美育的理解,每个人的看法不尽相同。现在,多数学校对美育教育都不是很明确,对美育也缺乏认识。但无论如何,我们不得不承认任何美的事物都离不开“热爱”这一源泉。没有热爱,仅仅只是对现成美的获取,那就失去了创造美的意义。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美。美是怀着一份自然情怀,去发现大自然的美,从而培养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的精神。美是对生命的热爱和尊重。生命是一切美的动力元素,诚如汪国真先生所言: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情理之中。美是对艺术的热爱。人是有感官的,享受美是一种很重要的体验,或是一幅具有层次美的画作,或是一段悠扬的音乐和窗外的鸟鸣,无一不激起人对美的享受,从而激发学生对美的创造。在学生的成长阶段,教师应培养其发现美的能力。这会指引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去发现美,并创造美。美育是一首抒情诗,它源于热爱,并将这种感情直抒胸臆地表达出来。这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必不可少的因素。

由于承台为较大体积的钢筋混凝土构件,按刚性构件考虑,将承台四角对应的变形换算至承台中心位置的变形,对DX、DY、DZ进行合成传递至承台中心O点,最终反映到承台表面中心有:DX、DY、DZ三个方向的位移,和绕X轴的转角RX、绕Y轴转角RY。

总之,教育是有诗味的。它不仅仅是成绩单上的一串数字,更多的是一幅丰富多彩的画卷。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过程当中要有一颗诗意栖居的心,写好德育教育这首田园诗,智育教育这首新诗,体育教育这首励志诗,美育教育这首抒情诗。教师应该成为一名优秀的诗人,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体悟到知识的美,感悟道德的力量,历练出坚忍不拔的意志力,并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标签:;  ;  ;  

在教育的人生里诗意地栖居-读《新教育之梦》有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