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怎么防治?论文_任广岫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怎么防治?论文_任广岫

任广岫 (华厦眼科医院 四川成都 61000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又称糖网,是一种能够导致视力缺失,甚至失明的眼病。其发病率较高,常见于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患者。为什么糖尿病血糖控制,不好容易出现视网膜病变?我们该怎么防治呢?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顾明思议,就是由糖尿病引起的不同程度视网膜病变。视网膜是需要充足的血流供应的,当人体血糖较高时,可破坏视网膜的毛细血管、血管比等,进而损失视网膜的血管壁,视网膜血管闭塞。进而引起视网膜缺血缺氧。又会使视网膜新生血管破裂,导致血液渗出形成眼底出血或玻璃体积血,进而影响视力。血管破裂出血,还会形成瘢痕组织,而牵拉视网膜,导致出现视网膜脱离,即为增生性视网膜病变、大部分病人,是没有任何病症的,直到有症状时,已经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期,这就是定期眼科检查重要原因了。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症状:(1)患者出现视力模糊、复视、视物模糊或者阅读出现困难;(2)在患者的视野中,出现斑点或飞蚊症;(3)患者视野部分丧失或全部丧失,或者在患者的视野中出现阴影;(4)患者眼球疼痛、压迫或持续变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方法!

其一,预防措施

(1)严格控制血糖水平是预防视网膜病变的根本措施。临床指出,糖尿病患者若控制不好血糖水平,有80%以上的概率会发生视网膜病变。若控制好血糖水平,则有10%左右的概率会发生视网膜病变,二者差异相当大。

(2)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教育,告知眼部并发症在糖尿病患者中较为常见,可以严重影响视力。即使视力正常,也有发生并发症的危险。若早期发现眼部并发症,并进行及时治疗。可减少患者因应视网膜病变而引起的视力减退及丧失。

(3)糖尿病患者在确诊患有糖尿病后,若年龄小于30岁,则在5年后,到医院进行眼科全面检查。若患者年龄大于30岁,应在确诊后,立即进行眼科全面检查,每年复查1次。若患者已经出现视网膜病变,患者应每年到医院复查数次。若无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可增加复查间隔时间。

(4)对于糖尿病妇女来讲,应在计划怀孕的12个月内,到医院进行眼底检查。在怀孕后,在第1孕期内,进行眼底检查,并定期复查。

(5)若糖尿病患者的眼睛,出现不良症状时,应立即请眼科医生会诊。

其二,治疗方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无法治愈的。药物治疗、激光治疗以及手术治疗,均能减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导致的视力丧失。患者若病情加重,可能需要不止一次的进行治疗。

(1)药物治疗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根本治疗方法就是治疗糖尿病,即使血糖控制到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降低血脂,控制血压,因此每当口服药不能降低高血糖状态时,应该注射胰岛素。

糖尿病视网膜患者,可以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抗凝药以及促纤溶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使用2,5-二羟基苯磺酸钙治疗,能够对毛细血管高通透行、血液高粘滞性、血小板高活性,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三高”因素,具有明显抑制和逆转作用。还可以使用阿司匹林,能够抑制生成前列腺素代谢产物和血栓素,抑制血小板凝集,预防微血栓形成。

(2)激光治疗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以使用激光光凝治疗,可组织视网膜病变的发生。进行激光治疗具有两个优点:a.使会患者新生血管退化,并阻止新生血管再生;b.减少黄斑水肿的出现。

若存在视网膜周围部病变或有屈光间质浑浊等不适合进行激光治疗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也可使用冷凝治疗。

(3)抗新生血管治疗:玻璃体腔内注射抗新生血管因子,比如:雷珠单抗,康博西普等抗新生血管药物。

(4)玻璃体切割术

采用玻璃体切割术,能够使患者的屈光间质清晰,将患者玻璃体内碎片吸出,进而消除纤维组织赖以生长的支架,能够将视网膜的牵拉状态松解,使视网膜解剖关系恢复正常,能够完整保持眼球,以便进行激光疗法或冷凝疗法。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玻璃体出血,或出现严重的增殖性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就可进行玻璃体切割术。一般来讲,当玻璃体出血超过3个月,不能自发吸收者,就需要进行玻璃体切割术。

作者简介:任广岫(1974-05-31),汉,女,黑龙江哈尔滨市,华厦眼科医院,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眼科学临床医学。

论文作者:任广岫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  ;  ;  ;  ;  ;  ;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怎么防治?论文_任广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