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效节水技术规划设计与运用前景论文_李明壮

浅谈高效节水技术规划设计与运用前景论文_李明壮

海南弘远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海南海口 570206

摘要:高效节水技术的有效实施可以从改进节水工程设计规划、保证灌溉技术与种植农作物相配合、种植农田节水工程管理水平提升以及综合技术实际应用效率等多种方面进行,能够积极强化信息化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应用、规模化发展和区域化发展相结合以及创新提升节水工程管理效率等方面协调配合、多方面创新改进,在现今已经建设的节水灌溉工程体系基础上,提升水资源利用率,满足农作物生产,实现高效节水工程体系建设。

关键词:高效节水技术;规划设计;运用前景

1 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

农业灌溉对于水资源的需求是非常大的,为了更好的满足农村农业生产与发展的用水需求,各地相继实施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工作。但是从农村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发展现状来看,还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通过对相关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以及文献资料的深入分析,笔者将农村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进行以下总结:

第一,经费有限。农村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是一项规模庞大的系统性工程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作为项目开展的支撑。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重心的逐渐偏移,使得农村水利工程建设趋于迟缓,经费方面的缺乏也逐渐成为限制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第二,水污染问题严重。水资源污染严重的问题主要与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有着直接的联系。近年来,城市化建设进程的持续推进,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综合国力的进一步提升,但是随之而来的水资源紧缺以及废水处理不达标等问题,对于城市周边河流以及地下水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第三,缺少健全的水利建设制度。当前水利建设相关制度的不够完善,主要体现在我国对于农村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不够重视等方面。虽然对劳动法与合同法等一系列与劳动者权益相关的立法进行不断的完善,但是对于农村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与管理立法方面还存在较大的空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与管理措施的落实。

2 高效节水技术规划设计

2.1 增强管理规划制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针对水利工程节水灌溉工程的现状,首先相关的政府部门要增强管理规划制度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在进行地区的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设计和规划之前必须要进行区域建设的相关地理环境条件的调查和分析,还要根据该地区的实际经济状况进行综合考虑,确保节水灌溉工程的设计方案能够有效的提高农业灌溉水资源的利用率,促进地区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要多从农业生产人员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要做到切实的帮助农民提高生产质量和经济效益,从而提高地区整体的经济发展状况。

2.2 明确设计主体资质,加大规范执行力度

针对现阶段我国节水灌溉工程质量过低的问题,我们要采取提高设计主体的专业水平标准的措施,严格实行高标准高质量的原则来确定节水灌溉工程的设计规划人员的任用。这是从工程设计规划的根源进行方案质量的把控,聘用资质、能力条件较强的设计单位来设计规划工程方案可以大大提高节水灌溉工程的质量和效率,其稳定性和安全性又多了一层保障。除此之外,在设计规划方案完成后开展施工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方案进行,并且现场的相关管理人员要时刻秉着认真负责的态度进行监督和管理工作,加大规范执行力度来保证节水灌溉施工的质量。

2.3 加强对设计人员的培训

为了避免水利节水灌溉工程施工过程中有质量安全事故的现象发生,水利工程的相关负责人要重视设计人员的培训工作。在水利工程设计规划当中相关的设计人员普遍存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低的现象,专业人才的匮乏是水利工程设计与规划当中的重点问题。只有提高设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能力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水利工程的质量,因此要定期对设计人员进行专业性的课程培训,提高他们设计的创新思维,掌握先进的节水技术理念。逐渐完善水利工程的节水灌溉系统,为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提供助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 优化设计方案,加强方案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设计人员根据地区的环境、经济特点设计方案时要制定多种设计方案,然后将方案与相关的审核人员进行商榷,从技术、资金、设备、环境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调整或优化方案,最终确定最符合发展和施工标准的设计规划方案进行实施,加强方案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这样也可以很大程度的降低施工过程出现问题的概率,提高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质量和效率。

3 农田高效节水灌溉的发展思路分析

3.1 实施水资源配置的优化

高效的灌溉技术要得以实施,水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是最基础的保证。因此,在实施高效灌溉技术之前,需要项目区域的水资源具体情况进行实地考察,为了保资源考察的科学性,需聘请专业的现场勘察人员进行考察,并本着“优化利用方式、控制水资源利用总量”的原则对水资源的配置情况急性分析,提出合理的水资源利用优化方案,尽量避免水资源产生浪费。

3.2 进一步做好高校节水灌溉试点工程的建设

为了实现扩大水资源节约利用范围的目标,应当进一步加大高效节水的灌溉工程项目的试点区域范围,增加其工程建设数量。并且特别注意此类项目建设的工程规格和质量,以充分发挥试点项目的示范作用,引起相关水利工程部门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重视,为这类工程的建设吸引到更多的资金和可利用资源。

3.3 灌溉技术的优化

3.3.1 生物技术调控灌溉

这方面技术的优化主要是指,通过对具体的农作物生长机理以及水资源需求特点进行分析和研究,在不同的农作物生长时期相应的进行减少水资源灌溉量的处理,一方面可以节约一部分水资源。另一方面,对于农作物来讲,一定程度的亏水锻炼,对提高农作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提升农作物的自身品质,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调控技术主要的优点在于,可实现水资源节约与经济效益创造两方面的共同发展。

3.3.2 智能化技术调控灌溉

所谓的智能化,主要是指灌溉的整个流程中,智能化和自动化的实现,在农田灌溉工程中,对这方面技术的引入,可实现生物学与智能化自动化技术的结合。提高人们对农作物种植或者农业生产的整个过程的全面控制。在智能化的背景下,农作物灌溉中的水量控制可以细化到农作物本身以及其所生长的土壤。灌溉中的水量指标通过智能化技术的实施和计算机平台的转化,转变成一系列的数据信息传送至统一的信息管理和数据分析平台,随后,计算机再依照具体的数据对农田灌溉的水资源供给量进行科学的调节,最终实现高效节水灌溉的目的。

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的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在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产量的同时也一定要做到保护生态环境和节约水资源。针对目前我国农业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当中存在的问题,相关的工程负责人员要增强管理规划制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招标专业性强的设计单位或人员,并对相关设计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全方位的提高我国水利工程节水灌溉规划与设计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乌云高娃.远程控制技术在自动灌溉中的应用[J].农家参谋,2017(24):256.

[2]杨晓龙,贾生海.太阳能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现状[J].绿色科技,2017(20):171-172.

[3]冯保国.浅谈加大节水改造建设与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7(20):123-125.

[4]张宝全.节水优先综合施策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J].河北水利,2017(10):9.

论文作者:李明壮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5

标签:;  ;  ;  ;  ;  ;  ;  ;  

浅谈高效节水技术规划设计与运用前景论文_李明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