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用玉米生产技术研究及产业化探索

饲用玉米生产技术研究及产业化探索

杨炳平[1]2004年在《饲用玉米生产技术研究及产业化探索》文中提出本研究于2003~2004年在山东农业大学和山东省发展计划委员会进行。以饲用玉米及其产业化开发为研究选题,主要进行了叁个方面内容的研究:(1)对当前饲用玉米产业化问题及品种特性进行了分析,讨论了目前饲用玉米产业化的优势及其进程中的突出矛盾;(2)针对当前生产上主推饲用玉米品种关键栽培技术进行研究,分析了栽培管理措施对饲用玉米产量和饲用营养价值的影响;(3)对我省饲用玉米产业化体系构建和产业化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两点认识、叁个问题、五项措施、四条建议,并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初步探索了两种产业化模式。研究采用调查分析和实验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经过两年的研究,取得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饲用玉米产业化分析及品种特性 饲用玉米产业化发展是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畜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必然要求。饲用玉米具备发展产业化的优势表现为:(1)能充分利用光、热、水,产量高,营养丰富,肉、蛋、奶的转化效率高;(2)管理简单,成本低,收益高;(3)便于规模化经营,利于机械化生产。 饲用玉米品种的特性是:(1)茎叶产量高,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丰富,营养生长期长,光合效率高,蛋白质含量高,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低,耐密性好;(2)适口性好,所含营养养分易于消化和吸收;(3)青贮可以作为全年常备饲料,解决冬季饲料供应不足问题。 我国的主要推广饲用玉米类型包括粮饲兼用型(优质蛋白和高油玉米)和青贮型,其中以青贮型占优势地位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当前生产主推品种的关键栽培技术研究

王婷, 王友德, 陈树宾, 段震宇, 桑志勤[2]2010年在《发展优质青贮饲用玉米生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文中指出近年来优质专用青贮玉米生产发展较快,专用青贮玉米品种的选育、栽培技术的研究等都取得了较大进展,部分地区尝试了专用青贮玉米的订单生产,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发展优质专用青贮玉米生产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与产业化经营不相适应,有待改进与完善。

吴欣明, 王运琦, 董宽虎, 刘建宁[3]2006年在《饲用玉米生产性能与营养价值评定》文中研究说明对五个饲用玉米品种不同生育期、不同施肥量的生产性能以及主要营养物质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经过物候期观测,东陵白和中原单32为早熟品种,而科多8号、科青1号、科多4号为晚熟品种;(2)不同施肥水平对各品种间产量差异显着(p<0.05),450kg/hm2和300kg/hm2的施氮水平与150kg/hm2和0kg/hm2(对照组)差异显着,茎叶比变化显着,以中原单32和东陵白变化幅度较大,与其它3个品种差异显着;(3)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各品种的CP、Ca、P、CA含量显着下降(p<0.05),NDF、ADF、OM含量则显着上升(p<0.05)。各品种在同一生育期内营养物质含量差异不显着,与其它营养物质不同的是WSC含量在抽穗期显着(p<0.05)高于拔节期和乳熟期。

陈旭东[4]2012年在《关于辽西发展饲用玉米的思考》文中研究说明我国畜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大力发展牛、羊等草食家畜,适度减少猪、鸡等养殖比例,逐步形成一个"节粮型"的畜牧业结构。从我国农业整体发展战略考虑,发展草食家畜主要依靠农区。因此,饲用玉米的种植面积在今后十年内将会发展到玉米面积的15%~20%,即400万公顷左右,辽西生态区属北方春玉米产区,光、热水资源与生育期同步,这个生态

陈曦[5]2010年在《不同施肥措施对饲用玉米(饲草2号)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文中认为近年我国畜牧业发展迅猛,原有草地资源因过度利用而退化严重,草畜矛盾日益突出。随着全国农业结构调整,畜牧业逐渐由草原牧业区向农区牧业扩展,饲草种植也逐渐由北方传统天然草场向南方山地、丘陵地区扩展。四川省洪雅县是全国生态示范县,其气候很适合优质饲草的生长,近年蒙牛、新希望等大型乳业已相继在当地建厂投产,使洪雅县发展成为了西南地区主要的奶牛生产与加工基地,因而饲草需求量猛增。饲草玉米是当地主要的饲草作物,近年来其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但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缺乏。本研究以一年生饲草2号为试材,在洪雅团结奶牛养殖小区饲草种植基地和川农濆江试验农场进行田间试验,通过不同氮、磷、钾用量和有机肥施用,研究不同施肥措施对饲草玉米生长发育、产量、饲用品质及养分吸收累积规律的影响,以期初步揭示施肥对饲草玉米的生长效应,为指导当地饲草玉米高产优质生产,缓解草畜矛盾,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施氮能显着促进饲草玉米分蘖,提高饲草玉米增产潜力。在一定范围内,饲草玉米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施氮量达到180kg/hm2后,继续增施氮肥,饲草玉米产量不再增加,反而有所下降。施氮可以显着提高饲草玉米粗蛋白含量,有效提高了饲草玉米的营养价值;同时降低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降低了消化率。2、施磷的效应在两地表现不同,雅安点(土壤有效磷102.5 mg/kg)施磷对饲草玉米无显着影响,而在洪雅点(土壤有效磷13.5mg/kg),施磷对饲草玉米生长有极显着的影响,未施磷处理(N180、N180K)饲草玉米中前期生长缓慢,分蘖数、株高、干物质累积量、养分吸收量均显着小于施磷处理(N180P、N180PK、N180PKM)。说明磷肥要因土施用,幼苗期是饲草玉米磷素营养的关键期。3、有机无机配合施用处理(N180PKM)具有明显的优势,各时期饲草玉米的株高、分蘖数、产量、养分累积量等指标均显着高于同等氮水平下的其它施肥处理;增施有机肥显着提高了饲草玉米植株粗蛋白含量,但同时也显着增加了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的含量。4、全生育期,饲草玉米植株氮磷钾吸收量的大小顺序为N>K2O>P2O5,其比例大致为8:1:5.5。5、不论在雅安(2008)还是在洪雅(2009),第二季(7-10月)饲草玉米植株均无分蘖,且生长矮小瘦弱,干物质产量仅第一季的四分之一左右,说明本供试品种一年生饲草2号在四川洪雅和雅安等地不适宜在7-10月间接种第二季。

参考文献:

[1]. 饲用玉米生产技术研究及产业化探索[D]. 杨炳平. 山东农业大学. 2004

[2]. 发展优质青贮饲用玉米生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王婷, 王友德, 陈树宾, 段震宇, 桑志勤. 新疆农垦科技. 2010

[3]. 饲用玉米生产性能与营养价值评定[J]. 吴欣明, 王运琦, 董宽虎, 刘建宁. 中国草地学报. 2006

[4]. 关于辽西发展饲用玉米的思考[J]. 陈旭东. 现代农业. 2012

[5]. 不同施肥措施对饲用玉米(饲草2号)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D]. 陈曦. 四川农业大学. 2010

标签:;  ;  ;  ;  ;  ;  ;  ;  ;  

饲用玉米生产技术研究及产业化探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