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科技发展的区域协调研究_科技论文

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科技发展的区域协调研究_科技论文

高教发展与经济、科技发展的区域协调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技发展论文,高教论文,区域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8:G40-05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870(2000)02-0027-04

由于多年来形成的条块分割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我国各地的高等教育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科技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协调。我们拟根据有关指标,对各地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高等教育与科技发展的协调性进行分析和评价,以期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改进高等教育发展与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等方面的决策,促进三者之间的协调。

一、高教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

为了简便起见,本文以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数代表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以人均GDP代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考察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性。根据1998年的统计数据[1],我们可以将全国31个省份的人均GDP分为经济发达地区(前10位)、中等发达地区(第11位-第21位)、次发达地区(后10位)。也可以按高等教育发展规模分为高等教育发达地区(前10位)、中等发达地区(第11-第21位)、欠发达地区(后10位)。

按这种分类方法,根据排序结果,我国高等教育发达地区依次为:江苏(1)、北京(2)、湖北(3)、辽宁(4)、广东(5)、山东(6)、上海(7)、湖南(8)、四川(9)、陕西(10)。中等发达地区依次为:河南(11)、河北(12)、黑龙江(13)、吉林(14)、浙江(15)、安徽(16)、江西(17)、福建(18)、重庆(19)、天津(20)、广西(21)。欠发达地区依次为:山西(22)、云南(23)、甘肃(24)、新疆(25)、贵州(26)、内蒙古(27)、海南(28)、宁夏(29)、青海(30)、西藏(31)。

根据人均GDP的排序,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依次为:上海(1)、北京(2)、天津(3)、浙江(4)、广东(5)、福建(6)、江苏(7)、辽宁(8)、山东(9)、黑龙江(10)。中等发达地区依次为:河北(11)、新疆(12)、湖北(13)、吉林(14)、海南(15)、内蒙古(16)、山西(17)、湖南(18)、河南(19)、重庆(20)、安徽(21)。欠发达地区依次为:江西(22)、青海(23)、云南(24)、宁夏(25)、四川(26)、广西(27)、陕西(28)、西藏(29)、甘肃(30)、贵州(31)。

数据表明,在全国的31个省市中,高等教育规模在前10位的10个省份,有4个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在前10名。其中湖北的人均GDP在13位,湖南在18位,四川在26位,陕西在28位。说明这些省份的高等教育发展规模超过了经济发展水平,特别是四川和陕西的高等教育规模超出了经济发展水平两个档次,由经济欠发达地区跃为高等教育发达省份。高等教育欠发达的10个省份,有4个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在后10名。其中山西的人均GDP在第17位,新疆在第12位,内蒙古在第16位,海南在第15位,都属于经济中等发达地区,这些省份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

我们按上述分类方法分析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则得出表1列出的结果。表1中,高等教育和经济均为发达地区的有江苏等6个省市,高等教育和经济均为中等发达地区有河南等6个省市,高等教育和经济均为欠发达地区有云南等6个省市区。这18个省区属于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协调的地区。

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协调的地区分为两类,一类是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高于经济发展水平,另外一类是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低于经济发展水平。

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高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有6个,其中高于一个等次的有湖北、湖南、江西、广西等4个省份,这种略高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高等教育发展规模是可以接受的。高等教育发展高于经济发展两个档次的只有四川和陕西2个省份。这种高等教育发展规模应当说超出了经济的承受能力,出现了严重的不协调,这种不协调无论是对于经济,还是对于高等教育的发展都是有害的。

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低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有7个,从经济承受能力看,这些地区的高等教育应当还有发展的空间。

表1.各地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性示意表

高等教育发达、经 高等教育发达、经 高等教育发达、经

济欠发达地区2 济中等发达地区济发达地区6个

个: 2个: 江苏(1,7)、北京

四川(9,26)、陕西 湖北(3,13)、湖南 (2,2)、辽宁(4,8)、

(10:28)

(8:18)广东(5,5)、山东

(6,9)、上海(7,1)

高等教育中等发高等教育中等发高等教育中等发

达、济济欠发达地 达、经济中等发达 达、经济发达地区

区2个:

地区6个: 3个:

江西(17,22)、广

河南(11,19)、河

浙江(15,4)、福建

西(21:27) 北(12,11)、黑龙

(18:6)、天津(20:

江(13,10)、吉林

3

(14,14)、安徽

(16,21)、重庆

(19,20)

高等教育欠发达、 高等教育欠发达、 高等教育欠发达、

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中等发达地经济发达地区为

6个: 区4个:

0

云南(23,24)、甘

山西(22,17)、新

肃(24,30)、贵州

疆(25,12)、内蒙

(26,31)、宁夏 古(27,16)、海南

(29,25)、青海 (28,15)

(30,23)、西藏

(31,29)

注:括号中的数字前面的表示高等教育规模的位次,后面的表示经济发展水平的位次。

二、高教发展与科技发展的区域差异

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可以用一个指标代替,但是很难用一个指标代表科技发展水平,因此我们选用了三项科技指标,分别是科学研究人员数、专利批准量、技术成交额,试图从中选择一个合适的指标。从高等教育规模指标与这三个指标的相关分析看,高等教育规模与三项指标的相关系数分别是:高等教育规模与科研人员数:R=0.835;高等教育规模与技术成交额:R=0.721;高等教育规模与专利批准量:R=0.622。显然高等教育规模与三项指标的相关性都十分显著。我们将通过逐个分析,得出总体评价。

1.高教规模与科研队伍规模

统计数据表明,高等教育发达地区的10个省份,有8个省份的科研人员数在前10位,分别是山东、辽宁、江苏、湖北、上海、湖南、四川、广东,只有黑龙江(13,2)、河南(11,9)的高教规模在10-21名之间进入了科研人员数的前10名。这说明在高等教育发达地区,有80%的省份两者是协调的。

高等教育中等发达地区的11个省份,有6个省份的科研人员数在11-21名之间,分别是浙江、吉林、福建、河北、广西、安徽;但是,有5个省份,包括北京(2,13),云南(23,15),山西(22,16),陕西(10,20),新疆(25,21)的科研人员数与高等教育规模不在一个区间。

高等教育欠发达地区的10个省份,有7个省份的科研人员数在后10名,分别是贵州、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海南、西藏;只有天津(20,22)、江西(17,23)、重庆(19,27)等3个省份的高等教育规模在11-21名之间进入了后10名。这说明,在高等教育欠发达地区,有70%的省份两者是协调的。

共有21个省份是协调的。

2.高教规模与专利批准量

高等教育发达地区的10个省份,有7个省份的专利批准量在前10名,分别是广东、山东、北京、江苏、辽宁、上海、四川,只有浙江(15,2),福建(18,8)、河北(12,9)的高教规模在10-21名之间进入了专利批准量的前10名。这说明在高等教育发达地区,有70%的省份两者是协调的。

高等教育中等发达地区的11个省份,有7个省份的专利批准量在11-21名之间,分别是河南、黑龙江、吉林、天津、安徽、广西、江西;但是,有4个省份,包括湖南(8,12)、湖北(3,4)、陕西(10,15)、云南(23,20)的专利批准量与高等教育规模不在一个区间。

高等教育欠发达地区的10个省份,有9个省份的专利批准量在后10名,分别是山西、贵州、内蒙古、新疆、甘肃、青海、宁夏、海南、西藏;只有重庆(19,23)的高等教育规模在11-21名之间进入了后10名。这说明,在高等教育欠发达地区,有90%的省份两者是协调的。

共有23个省份是协调的。

3.高教规模与技术成交额

高等教育发达地区的10个省份,有8个省份的技术成交额在前10名,分别是北京、江苏、上海、辽宁、山东、广东、湖南、湖北,只有天津(20,8)、河南(11,10)的高教规模在10-21名之间进入了专利批准量的前10名。这说明在高等教育发达地区,有80%的省份两者是协调的。

高等教育中等发达地区的11个省份,有7个省份的技术成交额在11-21名之间,分别是浙江、黑龙江、河北、吉林、重庆、福建、安徽;但是,有4个省份,包括四川(8,13)、云南(23、15)、陕西(10,19)、海南(28,20)的技术成交额与高等教育规模不在一个区间。

高等教育欠发达地区的10个省份,有8个省份的技术成交额在后10名,分别是内蒙古、新疆、甘肃、贵州、山西、青海、宁夏、西藏;只有江西(17,22)、广西(21,23)的高等教育规模在11-21名之间进入了后10名。这说明,在高等教育欠发达地区,有80%的省份两者是协调的。

共有23个省份是协调的。

4.各地高等教育与科技发展的协调性总评

我们认为,如果某一地区三项科技发展指标有两项的位次与高等教育发展在同一档次,那么该地区高等教育发展与科技发展是协调范围。按照这个标准,有24个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与科技发展是协调的。

高等教育发达地区有8个:江苏,三项科技指标均为前10名;辽宁,三项科技指标均为前10名;广东,三项科技指标均为前10名;山东,三项科技批标均为前10名;上海,三项科技指标均为前10名;湖北,两项科技指标进入前10名;湖南,两项科技指标进入前10名;四川,两项科技指标进入前10名。

高等教育中等发达地区有7个:吉林,三项科技指标进入11-21名;安徽,三项科技指标进入11-21名;河北,两项科技指标进入11-21名;黑龙江,两项科技指标进入11-21名;浙江,两项科技指标进入11-21名;福建,两项科技指标进入11-21名;广西,两项科技指标进入11-21名。

高等教育欠发达地区有9个:甘肃,三项科技指标均为后10名;贵州,三项科技指标均为后10名;内蒙古,三项科技指标均为后10后;宁夏,三项科技指标均为后10名;清海,三项科技指标均为后10名;西藏,三项科技指标均为后10名;山西,两项科技指标进入后10名;新疆,两项科技指标进入后10名;海南,两项科技指标进入后10名。

不协调的省份7个。其中,高等教育发达地区2个:北京,只有技术成交额进入前10名;陕西,没有一项科技发展指标进入同样档次。高等教育中等发达地区4个:河南,只有专利批准量进入同样档次;江西,只有专利批准量进入同样档次;重庆,只有技术成交额进入同样档次;天津,没有一项科技发展指标进入同样档次。高等教育欠发达地区1个:云南,没有一项科技发展指标进入同样档次。

三、高教发展与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综合协调分析

从前面的分析我们看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比较协调的有18个省份,高等教育发展与科技发展比较协调的省份有24个,从两两协调的关系看,都超过了31个省份的半数,情况比较理想。但是从表2的综合分析看,如果要求一个省份的高等教育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发展水平均十分协调,那么,能达到要求的省份就比较少了。数据表明,总共只有14个省份可以达到这个要求:发达地区主要是东部地区的5个省份比较协调,中等发达地区主要是中部的4个省份比较协调,欠发达地区主要是西部地区的5个省份高等教育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的水平比较同步。

表2.高教发展与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综合协调关系

协调项目 发达地区

中等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

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发 高等教育中等高等教育欠发

与经济的 达、经济发达

发达、经济中等 达、经济欠发

协调 地区6个:江发达地区6个:

达地区6个:

苏,辽宁,广

吉林,安徽,河 甘肃,贵州,宁

东,山东,上

北,黑龙江,重 夏,青海,西

海,北京

庆,河南藏,云南

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发 高等教育中等高等教育欠发

与科技的 达、科技发达

发达、科技中等 达、科技欠发

协调 地区8个:江发达地区7个:

达地区9个:

苏,辽宁,广

吉林,安徽,河 甘肃,贵州,宁

东,山东,上

北,黑龙江,浙 夏,青海,西

海,湖北,湖

江,福建,广西 藏,内蒙古,山

南,四川

西,新疆,海南

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经

高等教育、经高等教育、经

与经济、科济、科技均发

济、科技均为中 济、科技均为

技的综合 达的地区5 等发达的地区欠发达地区5

协调 个:江苏、辽

4个:吉林,安

个:甘肃,贵

宁、广东、山

徽,河北,黑龙 州,宁夏,青

东、上海

江 海,西藏

分析表明,其他17个省份的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科技发展的相关性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协调。

四、有关问题讨论

1.关于指标选择

本项研究选用的高等教育发展指标和经济发展指标各选取了一个。事实上,代表高等教育发展的指标有许多,例如万人中的大学生数、高等学校教师数、招生数、毕业生数、院士数等等,而且除了数量发展指标,还有许多质量评价指标等等。代表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水平的指标也有许多。例如我们曾经在一项研究中[2]分析了代表教育发展水平和代表经济发展水平的十几项指标,其中代表经济发展水平的选择了人均GNP,全社会劳动生产力,产业产值比重,农业劳动比重,城市人口比重,人口密度等指标,代表教育发展水平的选择了万人中大学在校生数,万人中高中阶段学生数,万人中初中阶段学生数,万人中小学生数,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高校生均校舍面积,万人中教职工人数等指标,通过综合分析得出教育经济区域划分结果。

在本项研究中,我们力图用最为简单的方法分析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的协调性,因此选用了比较常用的也是比较有代表性的高等教育发展指标和经济发展指标。

2.为何直辖市没有单独分区

在重庆没有成为中央直辖市的时期,一般我们进行教育区域划分或经济区域划分往往将直辖市单独划分区域。因为北京、天津、上海这三个直辖市在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与其他省、自治区有十分显著的差异。从统计数据看,直辖市往往比发达地区还更为发达,因此这种划分是合理的。但是,在重庆成为直辖市以后,由于重庆是一个特大的直辖市,并且农业人口、农业产值占有很大的份额,和其他的省区的差异远远没有以前的三个直辖市大,而且根据本文的数据分析,从许多方面看,重庆也只能处在中等发展水平。此时如果将直辖市单独划分为一个区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因此我们没有将直辖市单独分区。

3.关于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科技发展三者的相关性

对于三者的关系,人们经常会问,哪些指标的关系更为紧密?为此,我们对相关系数进行了比较。

高等教育的发展是与经济的相关性大,还是与科技发展的相关性大?通过相关分析(表3),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高等教育发展与科技发展的相关性远大于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

表3.高校规模与科技指标和人均GDP的相关系数

指 标 相关系数 显著性

高校规模—科研人员数0.835* *

高校规模—技术成交额0.721* *

高校规模—专利批准量0.622* *

人均GDP—高校规模

0.453 *

经济发展是与高等教育发展相关性大,还是与科技发展的相关性大?通过相关分析(表4),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般来说,经济发展与科技发展的相关性大于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发展的相关性。

表4.人均GDP与高校规模及科技指标相关系数

XY 相关系数 显著性

人均GDP—高校规模0.453

*

人均GDP—技术成交额 0.658 * *

人均GDP—专利批准量 0.459 * *

人均GDP—科研人员数 0.386

*

上述相关研究告诉我们,我国的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发展的相关性是通过科技发展作为中介因子;同时也告诉我们,我国许多地区的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发展的还不是十分协调。

收稿日期:1999-12-29

标签:;  ;  ;  ;  ;  ;  ;  ;  ;  

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科技发展的区域协调研究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