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泉州古城火灾防控工作的思考论文_林志群1,卞红霞2

关于加强泉州古城火灾防控工作的思考论文_林志群1,卞红霞2

1.泉州市公安消防支队 泉州 362000;2. 福州市公安消防支队 福州 350001

摘要:泉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古城范围内文物古迹众多,先天性火灾隐患众多。本文通过对泉州古城火灾防控工作进行深入分析,思考提高泉州古城的防火对策,以期抛砖引玉,集思广益,共同保护泉州古城。

关键词:泉州市;历史文化名城;火灾防控

泉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具有1300多年的历史。泉州古城(所辖鲤中、海滨、临江和开元四个街道,面积约6.7平方公里)作为泉州历史的最好见证,有极强的地域文化特色。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一,泉州古城拥有丰富的文物古迹,现有传统建筑包括传统民居、庙宇、宗祠等,总计80处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国家级6处、省级17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7处,还有2处为历史文化保护区,另有未列入级别的保存较好的古建筑共147处。在人口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快速的今天,作为一处有着悠久历史并延续至今的生活地区,泉州古城其建筑耐火等级、防火分区的划分和消防的基础设施建设远远落后于消防技术标准。同时古城内部本身商业和旅游业的开放,使得其建筑使用和人员构成也相对糅杂,故而加剧了其火灾隐患,火灾发生频率较高,且易引发蔓延造成火烧连营。

一、泉州古城消防工作举措

近年来,鲤城区高度重视古城火灾防控工作,把古城消防安全工作作为全区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建立联合整治机制。为服务好泉州“文化+古城复兴”行动计划,鲤城区以打造中山路、西街管理示范街为抓手,结合“海丝”申遗点整治工作,组织安监、消防、卫生、市政、电力和街道,深入开展古城文物保护单位消防安全排查整治。工作中,建立常态化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机制,即:每月由区政府领导带队对古城进行消防安全检查;每周由街道组织社区入户开展监督检查和消防宣传,及时督促消除火灾隐患。

(二)建立联勤联防机制。完善古城灾害事故应急联动机制,建立顺畅、高效的联勤联防机制,将现役消防队与志愿消防队有机结合,建立共同参加的联勤联训,强化“六熟悉”和实战化训练演练。同时,围绕古城灭火救援实际,坚持从实战出发,结合古城消防安全管理网格化,建设微型消防站,共建设社区微型消防站40个,并开展针对性训练演练,提升扑救初起火灾能力,有效防止小火大灾。

(三)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定期组织街道、社区及派出所民警、保安、志愿者进行防火知识及灭火技能培训,使之能够排查消防安全隐患和扑救初期火灾。消防部门、派出所定期组织对旅馆、饭店、市场、酒吧等经营性场所工作人员消防培训,定期开展灭火及逃生演练。以鲤中等街道为试点,以购买第三方消防技术服务的形式,开设消防知识讲堂,将居民消防安全常识纳入社区普法教育内容,定期开班,服务广大古城沿街商铺业主。

二、古城消防安全主要问题

虽然经过多年的整治,但是仍存在诸多风险点,古城整体消防现状堪忧,消防安全存在诸多隐患和问题。

(一)先天性火灾隐患突出。建筑耐火等级低。古城内的建筑物多数为砖木结构,室内采用木质材料搭建木阁楼及上下楼梯,一般为二层,耐火等级大部分只有三、四级。防火间距不足。古城建筑物紧密相连,既无防火间距,也无防火分隔。旧宅改造未保留马头墙(防火墙),直接导致一旦发生火灾极易蔓延。火灾负荷量大。商铺经营范围主要为服装、鞋业、电动摩托车、自行车等,都是可燃易燃材料,大大增加建筑内部火灾荷载。电气火灾隐患突出。泉州古城每年电气火灾占到火灾发生比例的53%,财产损失的36%。电器线路敷设杂乱。尤其是街区内商户电器线路敷没有穿管保护,电表、日光灯、电源插座直接安装在木制墙上或靠近可燃物的地方,极易引发电器线路火灾。住宿场所与经营场所合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以中山路为例,泉州中山路是一种商住结合的沿街建筑形式,店铺与楼上居民仅一楼板之隔,且共用楼梯间,楼梯间多为开敞楼梯,防火分隔措施不足,其形式类似“三合一”场所。

(二)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消防车道堵塞。古城街区区内有各种道路、巷道219条,宽度4米以上的47条。219条道路中仅47条道路满足消防车通行要求,占21.4﹪。部分巷道上方还多有架空电线,巷道尽头被后建建筑堵塞,违章搭建,车辆违停等减小巷道宽度。消防水源不足。古城较多区域(小街巷)没有设置市政消火栓(或压力不足),部分消火栓栓口已严重腐蚀,无法使用,有些甚至直接被居民圈占或掩埋。古城片区内沟河、八卦沟、百源川池,天然水源相对丰富,但专供消防车直接吸水的取水口较欠缺,消防车无法靠近吸水。

(三)消防宣传培训效率低下。消防宣传的针对性、时效性、持续性不强,往往以集中的大型活动代替日常点滴积累,很难起到良好效果,致使居民自防自救能力较低。特别是针对街区内弱势群体,老人和儿童的消防知识宣传较为不足。虽然民政部门、居(村)委会、志愿者队伍每年对弱势群体都有一些帮扶活动,但多为单独行动,没有计划性、联动性。基层街道、社区的网格消防工作虽然有起色,但受制于人力不足、办公经费短缺等客观因素,社区网格员不能较好履行消防宣传培训工作职能。

三、加强古城火灾防控工作的对策建议

泉州古城的消防安全管理好坏,直接关系古城的保护与利用、改造与复兴成败与否。

(一)编制古城消防专项规划。2013年“3.11”丽江大研古城火灾、2014年“1.11”香格里拉县独克宗古城火灾等事故,尤其是2016年“7.23”万寿埕火灾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消防安全是一个整体安全,对古城消防尤其如此。建议由市政府牵头,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办法,聘请有资质的第三方专业机构,召集市规划、建设、城管、消防等部门共同研究制定《泉州市古城发展与保护消防安全专项规划》,按照短期及长期建设目标,对古城消防安全布局、消防站点、消防供水、公共消防器材配置、消防车通道、电气线路改造、古建筑消防安全保护等进行规划和火灾风险评估,为下一步古城的开发利用提供消防安全指导。按照可量化、可操作、可考核的要求,明确按照消防专项规划要求,由市政府制定《泉州市古城消防安全保护方案》,通过三年时间完全改进古城区消防安全状况。

(二)优化消防资源配置。建议市级财政加大经费投入力度,结合古城保护发展六大工程,在古城保护和开发利用过程中,进一步对古城开发倾斜,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消防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增设取水口,增加市政消火栓,改造电气线路,强化简易喷淋、烟感报警器等消防技防措施应用,用三年时间对古城消防安全环境进行一次较大提升。借助“智慧泉州”建设,推进信息资源共享,将公安、城管、社区等部门基础数据汇总,实现信息共享和整体联动,提升消防管理水平。

(三)建立消防管理长效机制。把古城消防安全管理纳入泉州古城保护发展工作协调组职责范围,建立公众共同参与的群防群控体系,形成古城消防管理长效机制。进一步明确职能部门古城保护消防工作职责,完善政府部门消防工作协调机制,健全常态化的工作联络、定期会商、联合检查、通报抄告制度。完善消防宣传培训教育体系,把消防安全培训纳入古城各类人员的普及性和专业性社区营造培训中。

参考文献:

[1]王晶晶。泉州市鲤城区中山路建筑防火对策研究。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12年第4期总第29期:116-118

[2] 吴正旺,郑豪.泉州中山路步行街区调查。华侨大学学报[J],2004,25(2):180-183.

[3] 莫萃华.浅析岭南骑楼的消防安全现状及其治理 [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8:86-88.

[4] 郁震飞,陈保胜.历史街区消防规划初探[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09,4:83-86.

论文作者:林志群1,卞红霞2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6

标签:;  ;  ;  ;  ;  ;  ;  ;  

关于加强泉州古城火灾防控工作的思考论文_林志群1,卞红霞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