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中医儿科“治未病”的基本方法论文_杨思思

试谈中医儿科“治未病”的基本方法论文_杨思思

试谈中医儿科“治未病”的基本方法

杨思思

(瑞安市红十字医院;325200)

【摘要】说明了中医儿科“治未病”的5种基本的方式:了解了疾病产生的诱发因素、掌握疾病发病时间、认清疾病的最开始的症状、明确疾病的发生规律、防治疾病的发作并且能够运用临床案例加以研究。

【关键词】中医儿科;治未病;基本方法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7-0440-02

中医所讲的“治未病”最先源于秦朝,形成于《黄帝内经》后来经过许多的专家学者进行分析和阐述,逐渐成熟起来,现在已经很是普遍了。关于“治未病”通常包括了还没有生病先进行养生、至于预防疾病、把疾病扼杀在萌芽之中、防微杜渐、有了病及早进行治疗、不养让疾病产生较大的恶化、防治疾病的复发等。但是怎样才能做到这些,许多的人也是不知道如何去做。笔者主要从事儿科常见的疾病预防和治疗,深深的感觉到“治未病”这种观念对中医儿科常见疾病的治疗和防护的重要的辅助作用。所以,笔者在下面详细的谈谈“治未病”的5个基本的办法。

一、明确疾病诱发原因

诸多的疾病都有着比较显著的诱发因素,医生只要了解了这些原因,便可以加以避免,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掌控疾病的发生,小孩子的生病诱因主要有内因和外因两大类。

内因,就是小孩肺部发育的不健全容易受到外部的感染,脾部常常容易造成食物的堆积,所以小孩子的在日常的护理中防治“未病”重点在脾肺这些地方。民间有句俗话:“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与寒”就是说孩子吃得太多,或者包裹的太热就会引发诸多的疾病,保护孩子的时候要小心。小孩子最容易在胃里积压食物,导致脾胃的损伤,进而引发其他的伤害,比如:发热、咳嗽、腹泻、便秘等原因。除此之外,许多的先天因素也会导致婴幼儿疾病发的主要原因。比如:很多的孩子都有过湿疹、便秘、容易上火的问题,中医认为的是主要和孩子出生后有关的胎毒没有除净。胎毒来自父精母血,所以古时候的孩子在出生后需要服用黄连、甘草等擦口,用炒大黄、金银花、桃仁、、甘草、等“下瘀毒粪”,可以有效地预防鹅口疮、便秘、湿疹等热毒性疾病。

外因,主要是六淫之邪,除了按照直接增减衣服之外,中医还要求要“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遗篇.刺法论篇》)而李东垣说:“胃气者......为气也。”所以说调理脾胃是照顾正气的最好的方式。调养的道理不能仅仅依靠医生,母乳是一种很好的调剂品,要注意饮食,谨慎用医药,要让脾胃没有损害,这才是最基本的保养的办法。所以对于小孩子说,外部感染的防护重点在于注意饮食、谨慎使用医药、不要使脾胃受到伤害、土旺金生、肺自然坚固、于是便不在患病。比如:过敏性的疾病,主要发病的原因就是风邪,善行而数变,让人防不胜防。中医主要通过补土生金、固为祛风等方式,自觉调动起自身的防御系统去抵抗外部的干扰。这样可以有效地解决部分过敏的问题。另外还有一些惊吓、受风、雷电的刺激等也是影响的因素,比如:惊吓而导致的小孩哭闹、雷电刺激小孩的抽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人们常说的养护小孩子不要经常见生人、不要让孩子听到怪异的声音、不要让孩子触碰怪异的物品。都是通过避免这些外来接触的东西而防治疾病的发生。

二、掌握疾病发病时间

昼夜的交替、季节的变化、时间的不断变化、许多的疾病发生也有这样的规律。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些疾病的发生原因和时间,先治疗其因时节而发生变化的疾病然后在继续控制其主要疾病的蔓延。

春天容易受到伤风感冒的影响,可以采用一些中药材制作成香囊随身携带在身边加以利用。夏天的季节容易中暑热,用金银花等熬水作为茶饮,秋天的季节小孩子腹泻比较严重,用一些中药治疗腹泻也是有效果的。冬天的季节容易伤风感冒,用黄芪等中草药煎水泡脚等有预防风寒的作用。在临床上的具体表现就是癫痫、抽动症、婴儿痉挛等疾病在年农历节气、月圆、月亏时容易发病。所以,时节就是外界环境的阴阳变化、交替的时候,容易生病。而《内经》认为“人与天地相适应”所以,人体内的阴阳也会随着发生变化,身体虚弱的人和经常生病的人不能更好的适应适应环境所以就生病了。但是中医的治疗办法就是可以通过提前用药,或者外用针灸的治疗办法平衡身体内的阴阳均衡,进而预防疾病的发生。

三、认清疾病先兆的症状

不管所有的疾病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假设还没有在疾病彻底爆发之前,运用一定的措施,可以有效的避免疾病的发生,或者控制疾病的进一步恶化,防治疾病的发生。

就是先提前了解疾病的发生,提前进行治疗,预防疾病的发生,很多的小孩子热病发生也有很多的症状,很多的父母长期说自己的孩子经常生病,嗓子发炎,但是只要认真的观察,就会发现孩子在生病之初经常有口干、便秘等先前的症状,这个时候只要及时的发现就会把疾病消灭在萌芽中。有的孩子有抽动症,最开始的时候有挤眉弄眼,清嗓的表现这个时候只要用一些药物进行治疗就可以很好的控制病情。最好就是早点发现,早点治疗。

总结

“治未病”思想是中医中常见的一种思想理论并且已经达到成熟,主要掌握了良好的治疗方法就可以很好的预防疾病。

参考文献:

[1]高洪平.治未病思想与儿科临床预防诊疗[J].中国民间疗法,2014,(6):60-61.

[2]武明云,侯江红.论《幼科发挥》中“治未病”思想[J].中医药通报,2016,(2):29-31.

[3]郑敏,解换弟. 浅论体质辨识在中医儿科临床中的应用[J].湖南中医杂志,2013,(12):116-119.

作者简介:杨思思 女 1988.3.1 浙江省瑞安市 瑞安市红十字医院 住院医师 中医科 本科

论文作者:杨思思

论文发表刊物: 《医师在线》2018年9月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5

标签:;  ;  ;  ;  ;  ;  ;  ;  

试谈中医儿科“治未病”的基本方法论文_杨思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