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致泡桐木材变色机理及防治技术研究

真菌致泡桐木材变色机理及防治技术研究

常德龙[1]2000年在《真菌致泡桐木材变色机理及防治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泡桐木材是我国重要的工业用材,广泛用于生产室内建筑装修材料(胶合板、刨花板等)、 家具,工艺品等产品~[79],每年有10~20万立方米的桐木板材出口日本、南韩等国家,为国家赚取大量外汇。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泡桐木材容易变色,严重影响泡桐材的深加工利用,极大地限制了木材加工业的发展。泡桐材变色是目前严重影响我国泡桐木材加工利用和泡桐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也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十分关注的一个科学难题。关于泡桐材变色和防治的研究,从70年代初开始中日学者相继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43,99,100]。对泡桐材的变色类型大多数学者认为是化学变色,也一直试图从中提取化学变色物质和根据这些研究结果进行变色防治研究,但研究进展不大。本文主要从微生物的角度对泡桐木材变色进行研究,重要意义就在于,不是提取和分离一种或几种变色物质,而是从变色物质产生的途径寻找原因,揭示泡桐木材在微生物作用下,发生降解生成变色物质的变化历程,阐明泡桐木材变色机理,为防止各种变色物质的形成切断渠道,堵住变色物质源头,为泡桐木材变色的防治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以泡桐木材变色防治为目的,确定了泡桐木材变色类型,分离了两种变色真菌;研究了泡桐木材变色机理,包括真菌作用下泡桐木材颜色变化规律及木材化学成分变化;论述了防治泡桐木材变色的可行性和可能性,探讨了一些可采用的防变色措施;根据真菌致泡桐木材变色机理,进行了预防泡桐木材变色研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泡桐木材变色属微生物变色。2.两种变色真菌,即链格孢菌(Alternarja alternata(Fr.)Kelssl)和一种根霉菌(Rhizopus sp.), 可导致泡桐木材变色,使整个木材由淡白色变成黑褐色。3.真菌作用下泡桐木材变色规律为,色差△E~*变化非常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色差不断增大,木材白度下降,变色前期木材由乳白色变红,后期逐渐变黑、变暗;亮度L~*指标逐渐下降,由原来的70多下降到50左右,并随时间的迁移,木材明度仍会继续降低;变红度a~*、 变黄度b~*呈波浪式发展,但总的来说,木材的颜色是朝着变暗、变深的方向进行。4.依据化学成分分析试验结果分析表明,在真菌引起变色的泡桐木材中, 巨木质素含量增加,纤维素含量变化不明显,半纤维素发生很明显的降解或分解。从红外谱图OTIR)及光电子能谱oSCA)进一步分析可见,在真菌作用下,半纤维索比纤维素和木质素比更易发生降解反应。导致木材的成分、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木材颜色发生变化。变色菌以木材中低分子化合物为营养源,主要成分变化不大。5.PH值对泡桐木材真菌变色影响明显,当PH值为4~6时,木材受真菌影响最大,变色最严重。6.防治研究结果显示:用酶抑制剂、杀菌剂,结合PH值调节,可以很好地控制泡桐木材变色,使处理的泡桐板材的颜色指标,如色差么E“,变红度 a”、变黄度 b”,白度 TT等均达到外贸出口最好板材M级板)指标。

王艳艳[2]2007年在《杨木变色菌的研究及生防菌的筛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杨木密度较低,不耐真菌侵蚀,易发生变色。变色严重影响其外观质量,降低了其经济价值。因此对引起杨木变色的真菌及其防治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变色杨木上分离变色菌,并依据其产孢结构和分生孢子的形态结构特征进行鉴定;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温度及pH值对变色菌的影响;并采用平板对峙法进行了生防菌的筛选。主要研究结果及创新点归纳如下:1.共分离得到交链孢(Alternaria alternata(Fr.) Keissl)、燕麦生内脐蠕孢(Drechslera avenicola B.D.Sun et T.Y.Zhang.)、鸡桑轮斑头孢霉(Cephalosporium zonatum Saw.)、镰孢菌(Fusarium sp.)、可可球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 Pat.)、草色串孢(Torula herbarum(Pers.)Link)等6种杨木变色菌。其中:燕麦生内脐蠕孢、鸡桑轮斑头孢霉及草色串孢三种变色菌均为首次从木材上分离得到;交链孢和可可球二孢这两种变色菌从其他木材上分离得到过,但在杨木上分离获得尚属首次;镰孢菌未鉴定到种。2.研究了温度及pH值对交链孢、燕麦生内脐蠕孢、鸡桑轮斑头孢霉、镰孢菌、草色串孢五种变色菌的影响,找到了较适宜这五种变色菌生长的温度及pH值,本研究结果可为了解杨木变色规律及今后生防菌筛选的培养条件提供一定的参考。3.筛选出数种对交链孢、燕麦生内脐蠕孢、鸡桑轮斑头孢霉、镰孢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为杨木变色的生物防治提供了依据,也为其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真菌致泡桐木材变色机理及防治技术研究[D]. 常德龙.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0

[2]. 杨木变色菌的研究及生防菌的筛选[D]. 王艳艳. 北京林业大学. 2007

标签:;  ;  ;  ;  ;  ;  

真菌致泡桐木材变色机理及防治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